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回复: 2

经方发挥瓜蒌桂枝汤

[复制链接]

7886

主题

270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965
发表于 2024-1-31 1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瓜蒌桂枝汤是《金匮》治疗柔痉的方剂,以瓜蒌根加桂枝汤组成。柔痉之病是因外感风寒,过汗或误下,耗拐津液,致筋脉失养所造成的。桂枝汤解 肌祛邪,瓜蒌根(即天花粉)能滋养津液而润燥养筋、舒缓筋脉,以治柔痉。汤本求真氏说:“瓜蒌根治因虚热,脏器组织燥枯,而于外表发轻微强直性痉挛,于里 现口燥口渴及其他之症状。”根据临床实践,瓜萎根确有治疗因热伤津而致强直痉挛的作用。

临床上由于外感风寒致痉病者固然有之,但因外感风热,热伤津液而致痉病者更为多见。特别是小儿发病率更高,因发育尚未成熟,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一旦被外邪侵入,难以抵抗,尤其阴液易为耗伤,因而不论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之邪,只要病邪羁留稍久,最易伤液耗津。津液被耗伤, 筋脉失其濡养必然导致抽搐,遂成痉病,即小儿“急惊风”。此病在初发病时,如能及时以清热解表、滋养津液之法治之,常可应手而愈。如误以搜风镇惊之法治 之,则津液愈伤,筋脉更为枯槁,必致缠绵难愈。

此病在治疗时,属外感风寒者,以桂枝汤疏散风寒,加花粉生津养筋,疗效明显。但如属外感风热,或寒邪化热者,则不宜以桂枝汤解表。宗仲 景之启示改辛温解表为辛凉解表法以宣散风热,重加花粉以养阴润燥。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莫过于银翘散,故以此方重加花粉治之,特别是用于小儿的高热抽风, 其疗效常令人惊奇。

如果患儿患高烧抽风时久或过用寒凉之品,高烧虽退,但有不少病例仍遗留继续抽风,虽无高烧时的抽风严重,但也有四肢筋脉不时抽动,缠绵 不已,长期不愈,证多显现身凉、脉迟、面色(白光)白、气法、神疲等虚寒之象。此时如再用寒凉,势必败伤脾胃使阳气愈损,不仅对病无益,反能偾事。当此之 时,用瓜蒌桂枝汤既能温煦经脉,又能生津液濡养筋脉往往获效。

典型病例:

金XX,男,4岁。发烧头疼,频繁呕吐,儿科以流脑收入院治疗,给予磺胺、抗菌素及对证疗法。十余天后呈昏睡状态,神志不清,不吃不喝,并 出现频频抽风。每日约抽十余次,抽时两眼上吊,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每次约数分钟即自行缓解。给予输液打针用各种镇静剂仍多天效果不佳。一直处 于昏迷状态,遂停西药,改用中药治疗。患儿发烧比以前有所好转,但如不用退烧药时体温仍然上升,易汗,唇干裂,舌上少津,脉数。治以银翘散加花粉,因吞咽 困难用鼻饲灌入。每日一剂,并送下安宫牛黄丸半粒。经服上药三剂后,抽风次数逐渐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神志渐清,会哭,并能稍进饮食。继以上药加减化裁, 减去安宫丸,每日一剂,体温降至正常,四肢抽搐虽减少但仍未痊愈。家属再三要求出院调治疗养。时过二月,患儿复来就诊治疗。抽风与出院时无甚差别。据家属 叙述,二个月以来在外一直未停止过治疗。多以寒凉生津之品或以羚羊勾藤熄风解痉之类治之,少有效验。患儿面色(白光)白,唇舌色淡,精神疲惫,大便溏,手 足不温。据此,为过用寒凉,挫伤阳气,不仅脾胃损伤,而且气阴皆虚,不能濡养经脉,抽风终难治愈。遂以瓜蒌桂枝汤治疗,连服五剂。十数日后复诊,抽搐次数 显著减少,程度也轻。宗此方加白术、当归、党参等调治一月痊愈。

结语

瓜蒌桂枝汤治疗柔痉,固然有效,但在临床上使用此方的机会不太多。关于小儿发热抽风,临床上最为常见,即为“急惊风”是也。此病的发病因 素,是由于热邪内灼律液,而致筋脉挛急。不少古人和今人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往往被“急惊风”之病名所惑,于是在治疗方面则多以搜风、熄风、镇惊之品治 之,愈治则津液愈伤,以致抽风缠绵不愈。

笔者多少年来,凡遇到小儿初感发热抽风,即投以银翘散重加花粉,大都获效。而且其效甚速,有时令人惊奇。如遇病程较长,反复不愈者,再用银翘散加花粉治疗,往往无效。需用瓜蒌桂枝汤扶阳养阴方能治愈。

7886

主题

270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匮要略》瓜蒌桂枝汤临床应用经验分享
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瓜蒌桂枝汤方:瓜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释义:痉病初起,多见太阳表证,即“其证备”。临床可见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脉沉迟,在内津液亏虚,筋脉失养。痉病与太阳中风不尽相同,彼则但为项背强,此则身无一处不强;彼则脉浮缓而此则脉沉迟;彼则纯属风邪外束,而此外则邪气侵袭,内则津液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故身体强直,脉道不利。治疗解表疏邪,养阴生津,用瓜蒌桂枝汤清热生津,滋养筋脉,兼和营卫,而解太阳卫分之邪。

临床应用:瓜蒌桂枝汤多用于太阳中风兼阴津不足者(太阳柔痉体强证)。症见:发热,恶风寒,汗出,身体强,筋脉拘急不舒,肌肤不荣,舌淡少津,苔薄而干,脉沉迟。辨证为风寒表虚,津亏失养。临床上,本方可用于外感病出现头痛项强,发热恶风,汗出,咽干口渴等外有表邪兼内伤津液者。本方亦有用于小儿抽搐、小儿急惊风、席汉氏综合征等病症者。临证加减,若兼血虚,加当归;若身痛较重,加秦艽、防风;若渴重,加重瓜蒌根之量至30g。

医案一则:陈某某,男,56岁。患病为肌肉萎缩,后背与项下之肌肉明显塌陷不充。汗出口渴,肩背作痛,两臂与手只能紧贴两胁,不能张开,亦不能抬举,如果强行手臂内外活动,则筋骨疼痛难忍。切其脉弦细,视其舌质红,舌苔薄。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g,炙甘草10g,大枣12枚,瓜蒌根30g。连服10余剂,诸症皆愈,肩背肌肉充盈,诸家讶以为神。

按:患者脉细、舌红、口渴辨为阴伤津少之像;肩背作痛,肌肉萎缩,筋脉拘急不能伸开,则为太阳经脉感受风邪,日久不解,风阳化热伤及阴血所致。故以桂枝汤为风伤卫主治,加瓜蒌根以清气分之热而大润其太阳经既耗之液,则经气流通,风邪自解,湿气自行,筋不燥而痉愈矣。

7886

主题

270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赖良蒲医案
丁某某,男,半岁。1931年初夏,身热,汗出,口渴,目斜,项强,角弓反张,手足搐搦,指尖发冷。指纹浮紫,舌苔薄黄。此为伤湿兼风,袭人太阳卫分,表虚液竭,筋脉失荣。拟用调和阴阳,滋养营液法,以栝蒌桂枝汤主之。栝蒌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甘草2.4克,生姜2片,红枣2枚,水煎服。3剂,各证减轻。改投:当归、川贝、秦艽各3克,生地、白芍、栝蒌根、忍冬藤各6克,水煎服,4剂而愈。(《蒲园医案》1965年版)

按语:患儿年幼体弱,复罹身热、汗出之疾,又耗伤于夏,致津伤液劫,筋脉失养,势为必然,故目斜项强、角弓反张、手足抽搐之貌迭现。然治疗时又不能只顾其果,而忽略其因,故先与栝蒌桂枝汤以解太阳卫分风湿之、邪,兼滋太阳膀胱经脉之液,后再以养血生津,清热通络之品以善后。循序施法,令病尽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