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1

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

[复制链接]

7470

主题

258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156
发表于 2024-1-30 14: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

四六、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

上焦清阳 郁,亦能致哕,治法故以轻宣肺痹为主。

【配方组成】枇杷叶二钱郁金一钱五分射干一钱白通草一钱香豆豉一钱五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考吴鞠通就是在临证指南医案呃篇第一案即是本方看原文:

某 面冷频呃。总在咽中不爽。此属肺气 郁。当开上焦之痹。盖心胸背部。须藉在上清阳舒展。乃能旷达耳。

枇杷叶 炒川贝 郁金 射干 白通草 香豉

只是叶天士比吴鞠通多了一味川贝。治呃,从肺治,叶天士一大发明,即是现在教科书也没有从肺论治呃逆。吴鞠通整理以后订方名宣痹汤。

【作用与功效】解郁开痹。

【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

【方解】本证因湿热痹阻肺气,上焦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故用枇杷叶清肺化痰降气,郁金开郁行气,射干清热降气消痰,通草宣通脉络,香豉能升能

散,有宣通上焦之功。全方有辛开、苦降、宣通的特点,故属于“苦辛通法”。

【验案精选】

1:胸痹徐某,男,22岁,住深桥公社西坑大队。患者于半年前因用力过度后,发生经常咳嗽,胸背疼痛,呼吸不舒,时而太息。经县医院X光胸部透视,无明显病变。现症胸前闷痛,牵引背部及左臂,并有短气,入夜尤甚。脉象寸部沉涩,尺部缓。舌苔薄白。诊为胸中清阳不宣,阴浊凝结所致。夜属阴,阴浊盘踞胸中,故入夜则痛甚。治当轻辛宣阳,除痰降浊,取宣痹汤加味。

处方:郁金、香豉、通草、桔梗、沉香、桂枝各6g,枇杷叶12g,白芥子4.5g,饭后服。二诊药后胸痛减轻,呼吸稍畅,咯痰较易。以前方再服2剂,胸痛完全消失,其他症状亦痊愈。[沈兆科.加味宣痹汤治疗胸痹病例介绍.福建中医药,1965,(5):34]。

2.胸闷咳嗽(支气管炎)陈某,女,46岁,干部。因感胸部闷塞半年余,伴咽阻咳嗽半月来诊。患者素有慢性咽炎及支气管炎史。半年前,因受凉感冒后引发胸闷,重时胸闷如窒,并间作咳嗽,多次就诊,均诊为上感、支气管炎。曾服用多种消炎药、止咳药及三拗、桑菊类方无效。半月来胸闷渐甚,伴咽哽、咳嗽,经做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检查,未有异常发现。刻诊:胸闷如窒,咽部似有物作梗,稍咳,痰少白黏,纳呆恶心,头晕身重,心烦不渴,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粘腻淡黄,脉濡。责之湿痰内结,肺痹失展。遂拟吴氏宣痹汤加味,以期祛化湿痰、调气开结,而复肺之宣降。

处方:射干10g,郁金10g,枇杷叶10g(包),淡豆豉6g,石菖蒲4g,茯苓10g,杏仁10g,甘草3g,通草3g。药服3剂,胸渐松适,咽阻亦轻,舌苔较前薄净。5剂尽服,诸症几除,胃口亦开,咳嗽已除。后以沙参六君加紫菀、冬花辈善后。[吴难,史锁芳.吴氏宣痹汤治疗肺痹机制探讨.江苏中医,1997,18(8):32]。

3.呃逆杨某某,男,31岁,2个月前出行冒雨,衣服湿透,数日后头痛恶风,身体重痛。服解表药得汗,头痛恶风已罢,而身体重痛未除,医以为虚,投补中益气汤,次日高热口渴,复认为阳明证,先后用过白虎汤、承气汤,热亦不退,反增呃逆,更医见脉结代,用炙甘草汤而呃逆愈剧,乃邀林老诊治。切其脉濡促,舌淡红苔薄白燥,面色暗垢,身热无汗,胸闷心烦不寐,小便短少,大便不通,纳少口燥,时时呃逆,牵动全身,振动床架,此乃湿温误治,肺气为湿热之邪痹郁,清阳不展使然,遂用上焦宣痹汤宣其痹郁而透化湿热。

枇杷叶、射干各15g,枳壳、郁金、香豉各10g,通草8g,3剂。3日后复诊:症无变化,知病日久,病结尤深,非1、2剂能够通达,步上方再进3剂,汗出,吐宿食痰涎数口,呃逆减少,大便1次,脉静身凉,精神清爽,知饥索食,调理月余而安。[阮诗玮.林上卿应用上焦宣痹汤的经验.福建中医药,1992,23(4):5-6]。

4.腹痛蔡某某,女,45岁。1981年8月间住本院外科。症见右上腹部阵发性剧痛,并向腰背部反射,发作时辗转不安,不能平卧,腹胀,伴恶心呕吐,大便不通,小便短赤,舌质淡红,苔黄浊,脉细滑数。检查:体温37.5℃,心肺正常,右上腹明显压痛,腹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亢进。白细12.3x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3,嗜酸性粒细胞0.02,血淀粉酶:250单位。X线透视:见胃及结肠充气,回盲部中段见一约6cm液平面。经西医给予消炎、止痛,但酸痛未见明显缓解,腹胀加剧。曾用疏肝理气法治疗,也未见效,延至第四天,改用加味宣痹汤(鲜枇杷叶、射干各9g,郁金、枳实、豆豉、川厚朴各6g,大黄12g,通草3g)加大腹皮、莱菔子。药后矢气频作,大便连通2次,疼痛缓解,腹胀消除,继用和胃理气化湿法以善后。[陈小钦.加味宣痹汤临床应用一得.福建中医药,1982,(6):58]

5.癃闭赵某某,男,58岁,反复咳嗽气喘3年,诊为慢支肺气肿,此次发作3个月余,西医予抗菌、止嗽定喘处理有所缓解,后又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用强心利尿剂,只能显效一时。近日来咳嗽加剧,小便不通,延治于林老。症见咳嗽痰喘,胸闷,呃逆不已,小便不利,小腹胀迫,声如瓮中出,口干不饮,欲大便而不后重,舌淡红,苔白厚欠润,脉濡。证属肺气痹塞,水道不通。治宜开肺宣痹,通调水道。宣痹汤加葶苈子主之。枇杷叶30g,射干、郁金、香豉、通草、葶苈子各10g,1剂后小便3次,1000ml左右,大便1次量多,痰喘略减。继原方再进2剂,咳嗽,水肿减退,二便通利,但语音不彰,舌淡苔薄,脉和缓,守上方加人参10g,调治旬余而安。[阮诗玮.林上卿应用上焦宣痹汤的经验.福建中医药,1992,23(4):5-6]。

6.梅核气赵某某,女,40岁。丧女悲哀,忧思郁悒,肺气失于宣肃,胸膈憋闷,咽喉梗噎,状如梅核。就医服半夏厚朴汤多剂,病情不减,反增心烦、口苦、咽干之症。余诊其脉细滑,寸口滑大,苔薄黄,拟宣肺解郁,清气化痰。乃为肺气膜郁,气郁化火,灼津炼痰所致,予宣痹汤加减:鲜枇杷叶30g,广郁金、炙射干各12g,黄芩9g,通草、枳壳、桔梗各5g,3剂而愈。[李兰舫.宣痹汤临床应用两则.中医杂志,1987,(8):18]。

7:吴修飞验案

案一:刘某,女,69岁,前天晚上高烧,咽部异物感,偶尔咳嗽几声,胸胁涨痛,胸闷乏力。口干口粘喝水多。出冷汗,怕冷怕风,小便黄,大便可。既往胰腺炎病史。目前38.6。服用西药退热。

分析:湿热内蕴,气机闭郁,以宣痹汤,甘露消毒丹合方加减:

藿香10克,苏叶10克,桔梗10克,旋覆花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淡豆豉10克,连翘15克,射干10克,通草6克,枇杷叶10克,竹叶10克,滑石20克,

2剂日一剂,日三次口服。

后追访两剂后热退未见反复愈。

案二:石某男30岁

前胸闷一个多月,吃饭时发作多,偶尔打嗝,前胸痛,近几天咽部异物感,有痰,偶尔咳嗽,尿黄,睡眠可,饮食可。大便粘,偶尔便颜色深。


淡豆豉10克,栀子10克,葛根20克,郁金10克,沙参15克,丹参15克,桔梗10克,全瓜蒌20克,枳壳10克,射干10克,通草6克,枇杷叶10克,竹叶10克,

五剂日一剂

二诊:前胸闷这个情况吃饭时减轻,打嗝也少了,胃酸,前胸痛,脖子痛,锁骨痛,近几天咽部异物感,有痰,偶尔咳嗽,黄痰,晨尿微黄,睡眠可,饮食可。大便粘,偶尔便颜色深。


郁金10克,射干10克,葛根30克,秦艽10克,桑枝20克,吴茱萸2克,黄连6克,瓜蒌30克,枳壳10克,淡豆豉10克,栀子10克,枇杷叶10克,通草6克,

五剂日一剂

三诊:上方服完,好转。间隔十天又来。

胃反酸,胀痛,咽哑,走路有虚汗,口干口渴喝水多,三四天,左侧肩膀痛,胸闷气短乏力偶尔有一年,胃部不适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大便发粘,尿黄。有虚汗。

郁金10克,淡豆豉10克,射干10克,枇杷叶10克,吴茱萸2克,黄连6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5克,神曲10克,通草6克,竹叶10克,

五剂日一剂

【临证提要】本方有调气宣壅展痹之功,用于肺痹、呃逆的治疗。今认为肺痹是包括喘咳气逆、胸痞烦闷、胸胁胀闷等为主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故宣痹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包括呃逆、胸痛、喉痹、喘嗽等症,西医学之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食管炎、胸膜炎后遗症、胁间神经痛等病。本方治疗呃逆可加旋覆花、柿蒂等;治疗痰阻喉痹者可加厚朴、法半夏;胸痛加路路通、降香、橘络、丝瓜络;咳喘合苇茎汤、杏仁、滑石。偏于气郁上逆者加沉香、枳壳、旋覆花;挟寒痰者加桂枝、白芥子、石菖蒲;挟热痰者加瓜蒌、黄芩、黄连、半夏;血郁者加丹参、赤芍、乳香、没药。宣痹汤也可用于肠梗阻、肠粘连、肠痉挛、癃闭等下焦疾病,见腹痛、腹胀满如鼓者,此因肺主一身之气,开肺痹则下焦气滞得通,气机自和。

7470

主题

258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1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4: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神方“上焦宣痹汤”

用药习惯和用方习惯,每个成熟的中医都会有。这是不可避免的。一则因为地域特性,二则因为经验成熟。通俗的说,就是用起来顺风顺水又顺手。在江中,有几个方子用的很有特色,一个是上焦宣痹汤,还有一个是银翘马勃散。今天闲聊上焦宣痹汤。

怀揣好东西,总是希望和人分享。虽然可能盲人摸象,只说了一端,但是算作引子,大家重视一下也好。

不论认识深刻与否,在临床跟诊过程中,上焦宣痹汤无疑是刘老师常用的方子之一。我有时说,如果来江中进修,能够学到上焦宣痹汤的使用,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的。我觉得,这个方子会用,那么你很多疾病,尤其是咳嗽,慢性咽炎的效果应该会提升二十百分比。

一方一药的研究和使用,是方证的习用方法。虽然不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辨证论治目的,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方法总是阶段性的。不可一蹴而就。姚老师虽然曾经说过:百家争鸣虽好,但是总是存在最好的方法的。但是相对而言,退而求其次,能够熟练使用好方也能够有很不错的中医疗效。

引子

这个方子非常不起眼,方子很简单。出自《温病条辨》的46条“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但是实际上是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来的。我们来看看药物组成:

郁金,枇杷叶,射干,通草,香豆豉。

用刘老师的话说,没有一味将军药,即没有所谓的很有偏性的药,但是用起来却又大天地。不要小看这个方子,有时候用起来能够派上大用场。

方子虽然是吴鞠通的,但是真正发扬的却是姚荷生老先生,首先推广的是姚梅龄,然后伍炳彩用的很多,刘老师用的也很多。

神方上焦宣痹汤

理论依据应该是姚荷生老先生的少阳三焦膜腠理论。所以可以搜索来仔细阅读下。主治病证有:湿中夹热,郁痹上焦。具体而言,运用范围推广到了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湿热性胸痹、心悸、多汗和眩晕等疑难杂病。上焦湿郁有热的很多病证都可以使用。

上焦宣痹汤平淡的药物,轻灵取胜,简单的五味药物,能够宣透上焦的湿热,清解上焦的郁热。

简单介绍一些使用情况,有胸咽自觉痹阻与轻度的郁热现象都有使用。很多人都有,喜欢清嗓子,但是呢,又不会太不舒服,有时候感觉胸里面有个东西,想要咳嗽出来,但是用不上力,感觉不在喉咙里面。

梗阻感。那么怎么分辨梗阻感呢?

觉得胸咽部位有点不通,或者梗或者闷,或者有压迫感,或者感觉胸前有点东西,但是病人自己也搞不清楚。

很多人首先想到了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这个是需要鉴别的。一般而言,梅核气无形,而这个会发现比如有感冒病史,用电筒看看咽壁,可以看到滤泡或者漫肿大(就是有形了)。

喉痛的梗阻感病人其实特别多,问咽喉一定要问梗阻感。因为现在一般都去用西药,可能痛也消了,痒也消失了,但是呢,遗留下来了梗阻感,而且越用抗生素越梗。这个时候就要想到这个是不是湿热上焦了。如果用上了半夏厚朴汤,那么你喉咙可能就更干,然后更痛了。

郁热现象,比如会有点烦,有点口干,咽喉有点红,睡觉有点不踏实,或者摸这个脉搏,会有点快,或者一吃点辣的东西就喉咙痛等。

喜欢咳咯清嗓子,有痰感,但是咯痰不爽,痰白而粘稠不易出(因为痰在角膜里面,不在气管里面,所以固着在那,很难搞出来,也是病在焦膜的一个特点)。

舌象脉象可以没有什么,或者舌质有点暗红,舌苔薄白腻,或者脉两寸都是沉的,或者一寸沉一寸浮的(如果两个都浮,那么就可以考虑下银翘马勃散)。

内容虽然仅仅都是很小的部分。但是希望让你引起对上焦宣痹汤的重视。不仅是在碰到所谓的梅核气,只会想到半夏厚朴汤,下次还知道有个湿热上焦的上焦宣痹汤。要从辨证论治角度认识和说全,有点难度。大家取一瓢也好。

案例分享

临床中,刘老师上焦宣痹汤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现在分享几个论文中的案例:

参考文献资料:1,《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2,刘英锋上焦宣痹汤的临证活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