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回复: 0

白芥子伍大黄治疗急性腰扭伤21例

[复制链接]

6512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86
发表于 2024-1-16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珍华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骶、低骼及腰背部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而引起的腰背部胀、麻、痛以及其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笔者自2003年12月到2005年12月采用白芥子伍大黄内服、外用治疗急性腰扭伤2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72小时,农民18例,工人3例;男性14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39岁。

1.2诊断依据患者有明显外伤史,伤处疼痛不适,局部压痛,活动受限。骨盆旋转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同时,经X线正侧位摄片排除骨折。

2方法

2.1处方白芥子40g,大黄20g。

2.2方法将白芥子用青炒法炒黄研末,大黄用适量白酒漫制30分钟后取出烘干研末,将两种药混合均匀待用。服用时用温开水冲服,每次3g,每日3次。同时应用该方粉剂加食用醋调敷患处。对外敷有皮肤发痒起疱反应者,可采取减少敷药时间预防。个别患者内服药后产生轻度腹痛腹泻,可自行消失,不必停药。体质虚弱,孕妇、儿童禁用本方法。

2.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修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腰部功能活动自如,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有效:腰部疼痛减轻或基本消失,腰部疼痛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功能受限。

3结果

21例患者经治疗两周后随访。治愈19例,占90.5%;有效1例,占4.75%;无效1例,占4.75%。

4病案举例

杨某某,男,38岁,汉族,建筑工人。患者于2005年8月30日在搬运预制水泥板时,不小心右脚踩滑,身体突然扭曲,随即右腰部疼痛难忍,不能站立,腰部活动受限。被工友送至医院求治。症见:急性病容,行走不便,半弯腰姿势,右手按抚右腰部,动则痛甚。经X线摄片确诊无骨折。诊断为:右侧腰部韧带及软组织急性损伤。予以白芥子和大黄按2:1比例,如前法配制成的粉剂用温开水冲服,每次3g,每日3次,连服两天,余用10g药粉,嘱患者回家用食醋调敷患处。患者于9月2日来院复诊。自诉右侧腰部已无明显疼痛,走路基本正常,唯见弯腰或扭动腰部时觉轻微疼痛。嘱其再将原方药用两天。9月4日患者自诉疼痛完全消失,活动无明显不适。无其他不适情况。两周后随访,未见任何异证。

5讨论

急性腰扭伤多因腰部突然感受暴力;或由于活动时姿势不当,过度用力;或抬运重物时动作不协调;或跌仆闪腰等致使腰部肌肉韧带顷刻受到剧烈率扯、扭转而导致的腰部损伤。此证需及时治疗,一旦延误,可导致长期腰部疼痛。中医把急性腰扭伤列人“腰痛”范畴,以“气滞血瘀”型为主。治法以行气活血,舒通筋脉为本。方中:白芥子味辛,辛散温通,善走利气、逐瘀消肿。生品力猛,辛散作用强,通络止痛。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病所,作用峻烈。攻里导滞,泻火解毒作用强大,常用于实热便秘,高热吐衄,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证。大黄经酒制后,作用缓和,并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增强了活血化瘀之功。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内停之痛证,并具有引药上行、外达之功用。醋,味酸苦温,主入肝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之作用。醋制药物,增强了散瘀止痛之效。白芥粉与大黄内服,结合食醋调和外敷,内外同治,使其里外相应,从而达到治愈急性腰扭伤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