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7|回复: 0

两组腧穴,治疗久咳不愈,化腐朽为神奇!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5-1-7 15: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组腧穴,治疗久咳不愈,化腐朽为神奇!

导读:王居易老师在临床中有不少经验穴,疗效确切,但他很少宣传。因为怕读者只学其表不学其理,反而影响了大家深入学习针灸理论。王老师总提一句话:“我没有特效穴!”

王居易,1937~2017年,世界知名经络医学专家,为针灸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入选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室建立王居易名医继承工作站。学术代表著作:《王居易经络医学讲演录》《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经络医学概论》等。

一、左侧通天

凡是久咳不愈,剧烈咳嗽,甚者不能睡觉,干咳或痰咳,如左通天(或其上下左右的部位)有松软或僵硬的指下感,或按压时患者有酸痛感,可用搓针法进行针刺治疗。

对于慢性气管炎,以咳嗽为主者,有良好的疗效。根据症状可与其他相关腧穴配伍。

笔者很久以前做经络诊察时偶然发现左通天能治疗慢性干咳,所以有一段时间把左通天称为“咳点”,以本穴为主配伍其他腧穴,针刺4~5次能痊愈,包括病史有几年时间的咳嗽。

腧穴在发病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移位,所以左通天的定位大概是在前顶和百会之间旁开1.5寸左右,在冠状缝的后面(大约矢状缝旁开),需要仔细循摸。(编者按:左通天,在前顶百会连线中点,向左旁开1.5寸。在这个范围内用手再进一步摸穴,摸到比较明显的标志,通常是凹陷,并且患者的感觉比其他地方更明显。)

二、经渠与大都

《百症赋》曰:“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两穴为太阴经腧穴,能治疗伤寒汗不出。为何本组对穴能发汗?从经络气化功能来看,手足太阴经在三阴主“开”,指宣发的意思,即对阴分(体液,水液)有排出和灌渗的功能。

本组穴位除了伤寒汗不出之外,亦能治疗外感咳嗽久而不愈。这种咳嗽虽然不严重,但经过治疗仍不愈,伴有脾虚症状(便溏等),属于肺脾两虚的证型。为何在此情况下不取太渊、太白?区别在于经渠、大都治疗外感余邪未净兼有肺脾虚的久咳不愈;而太渊、太白治疗单纯肺脾两虚的久咳不愈。

医案:

大约在1982年,笔者到一个诊所出诊。出诊结束时经过一个诊室,有一位二十几岁患者正在输液,遂邀余诊治。患者感冒发烧数天,一直输液未愈(抗生素、退烧药等)。发烧,浑身发憋,每次输液后出汗,但仍全身疼痛发憋,出汗不透,应属于伤寒汗不出(出汗不自然)。仅取经渠、大都,行针后患者自述汗从里面出来,肌肉已不酸痛,未输完液患者就要求停止输液出院了。

此例说明输解表药液引起的出汗为强迫发汗,无法达到排除邪气的目的,而经渠、大都能把汗从里面自然地渗透出来。脾主肌肉,故取大都能疏松肌肉止痛,即把津液渗透到肌肉各个层次,把肌酸排出体外。为加强解表功能,可加大椎。

文源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