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秋冬季节,正是鹅肠草生长的时候,采摘它的地上部分,可以炒鸡蛋,凉拌或者煮水喝。鹅肠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一般海拔350-2700米的河流两旁冲积沙地的低湿处,或灌丛林缘和水沟旁都是它理想的生存环境。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牛繁缕的全草。
鹅肠草又名牛繁缕(中国植物图鉴),抽筋草、石灰菜,大鹅儿肠,鹅儿肠,之所以叫鹅肠草,是因为它的茎枝。外层的茎皮一揪就断,内层的一根筋却很坚韧,好似鹅的肠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二·繁缕》:"此草茎蔓甚繁,中有一缕,故名。俗呼鹅儿肠菜,象形也。"
嫩鹅肠的菜叶可以食用,营养丰富,是一种高品质的野生蔬菜;其全草也可作药用,内服可以驱风、解毒,外敷治疗疮,新鲜的鹅肠菜苗捣汁服,有催乳作用。
鹅肠草味甘、酸,性平。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作用;主治肺热喘咳,痢疾,痈疸,痔疮,牙痛,月经不调,小儿疳积"。在《云南中草药》记载:"清热,舒筋。治大叶肺炎,月经不调,高血压。"《陕西中草药》记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痈疽,牙痛,痔疮肿痛,痢疾。
治疗痈疽,多将鲜鹅肠菜捣烂,加适量甜酒,水煎内服;或加甜酒糟同捣,敷患处。
治疗痔疮肿痛,多将鲜鹅肠菜水煎浓汁,加少许盐,溶化后熏洗。
治疗牙痛,多将鲜鹅肠菜捣烂加盐少许,咬在痛牙处。
鹅肠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调节血糖等功效。鹅肠草嫩叶和嫩茎可直接食用,适宜凉拌、炒菜、煮汤等多种烹饪方式,九九食之,能乌须发。
植物形态:
在明代《救荒本草》中记载:“鹅肠草生许州,水泽边。就地妥茎而生。
对节生叶,叶似劈豆,叶而薄。又似佛指甲叶微能,叶间分生枝叉,开白花。结子似掌劳子”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须根。
茎上升,多分枝,长50-80厘米,上部被腺毛。
叶片卵形或宽卵形,有时边缘具毛;叶柄长5-15毫米,上部叶常无柄或具短柄,疏生柔毛。
顶生二歧聚伞花序;苞片叶状,边缘具腺毛;花瓣白色。
蒴果卵圆形;种子近肾形,褐色,具小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