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4-18 13: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1、小补肝汤:桂枝21g、干姜21g、五味子21g、大枣12个(或山药21g)。
心悸者加桂10g;冲逆气盛加五味子10g;眩晕者加白术10g;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10g;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还用枣;头苦痛者加细辛10g;四肢冷、小便难者加制附子一枚。
主左关脉弱;风木气衰,然痰水血尚可行,气机未结代。
治心中恐疑不安、时气噩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味辛气温,和营、通阳、行水、下气、行於、补中。
干姜:味辛气温,禀火气而生,能燥痰湿,故小青龙汤用除肺中水饮。
五味子:得酸辛之味,酸温以养肝体,辛以助肝用。且能降肺,肺气得敛降则不能张狂而伐木。
大枣或山药:甘润粘滑,滑则疏通无留滞之弊端;俱能补精气以养木体,使木用有根源。故山药主风虚百疾。
二辛味起肝木,酸辛养肝而起肝木,甘润以资肝用之源。
风木不起则水湿成,心最畏水刑,水气凌心则心悸,加桂枝补心阳而化水为气。
冲气逆盛,加五味子酸敛固冲气。
水湿上客,以致眩晕者,加白术崇土治水。
中满去甘防壅滞;呕者去甘缓,加生姜降胃气;饥者中虚仍用甘味补中。
头苦痛者,加细辛;细辛能使附于精血、津液、便溺、涕唾的风寒散去;能除右寸水饮。
四肢冷阳气虚,小便难阳虚不能行水,故加制附子。附子生走表,炮走里。
2、大补肝汤:桂心21g、干姜21g、五味子21g、旋覆花7g、代赭石7g、竹叶7g、大枣12个或山药21g。
主左关脉弱濡,;或因风木不起不行不散,而已结代,或虽不结代但体内痰血水已凝聚。
小补肝汤加旋覆花,旋覆花咸温,主结气,肋下满,惊悸、除水,主心肋痰水、通血脉;(能除左右寸关痰血水结聚)(故旋覆代赭汤用除心痞硬;旋覆花汤治肝着、妇人半产漏下)
代赭石: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降心火入肾水。
竹叶取木升长之速,去木升象助肝木之升。
代赭石、竹叶可因需要调换;气不宜降的代赭石换红花;竹叶因患者寒热增减用量。
随痰、血、水凝聚的轻重酌情加对应之药;邪气不除则气难行散而起,气不行散而起则邪不易除,互为因果;好似通阳利水互为因果。
大小补肝汤中,若肾不养肝,可加鹿角胶;下附病案:
男 60岁 脑梗后神志恍惚,行动呆滞,言语不清,大便湿软,大便遗溺;舌苔厚腻水滑,吐痰不止。 右寸关浮而湿滑,左寸关弱甚,双尺不足。
桂心23g、干姜23g、五味子18g、旋覆花18g、红花9g、竹叶7g、大枣9g、砂仁18g、清半夏18g、细辛9g、鹿角胶6g、胆南星10g、石菖蒲10g。3日大效,左脉起,右脉痰水象减。
脑梗瘀血在上,代赭石换红花;肾不足加鹿角胶;大枣兼能缓药在上除痰水(十枣汤意);细辛除右寸痰水,又能散依附在有形的无形邪气,行散脑中有形无形邪气;砂仁纳气归肾兼能化右寸水湿;痰湿盛加胆南星、石菖蒲;痰湿蒙窍加石菖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