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回复: 0

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大胆使用“毒药”!从肝肾虚损论治骨痹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9-8 14: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痹即蔽,乃阻塞不通之意,不通则痛。痹症是以人体肌肉、筋脉、骨骼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风湿病、类风湿病、关节炎、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古代医籍早有记载,《素问·痹论》最早提出“痹之安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症因脉治·痹症论》对风寒、湿、热痹症的症状、病因、治疗均做出了详尽的论述,为我们研究治疗痹症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骨痹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及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畸形增生、脱失而导致的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笔者近20多年来治疗了300多个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痹症患者,研究总结认为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因是肝肾两虚、复感外邪。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失所养,致使骨质疏松、增生骨刺、变形、乏力易折。肝主筋藏血,肝虚则筋脉失其濡养,造成肌肉僵直,屈伸不利,腰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经脉,血瘀于络,津凝为痰,痰瘀阻塞,致腰腿乏力、疼痛、酸胀、麻木,屈伸不利诸症。笔者以“补肾益肝,健脾祛湿,通络蠲痹”为基本治则,临床根据患者脏腑虚实和所中风湿、寒、热邪的多寡综合辨证、对证处方,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举验案一则如下。

林某,男,56岁,2016年7月16日来诊。患者2年前发生腰痛,劳累后加重,继而出现双下肢消瘦变形、麻木、胀痛,逐渐无力,需依拐杖才能行走。医院诊断为腰椎第3、4、5肥大脱出。多方治疗无效。刻下:患者面部无华,呈慢性病痛苦面容,需用双拐杖支撑才能动步。查体:腰椎3-5段压痛明显,双下肢消瘦,屈伸不利,腰腿部疼痛时轻时重、麻木。劳累或遇寒则加重,纳食差,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苔白,舌质紫,边尖有齿印,脉沉细。

诊断:骨痹。

治则:补肾益肝,健脾祛湿,通络蠲痹。

处方:熟地黄100g,茸30g,杜仲50g,桑寄生50g,川乌50g,枸杞100g,白芍50g,西洋参50g,黄芪100g,白术100g,当归100g,土鳖30g,白芥子50g,独活50g,五加皮50g,白鲜皮50g,老鹤草60g,制马钱子20g,蜈蚣20条,全蝎30g,露蜂房30g,木瓜50g,薏苡仁50g,通草30g,甘草50g。将上药粉细做成水泛丸,每日3次,每次50~70丸,餐前服。

患者服上方后于10月6日来电称:现食欲大增,大便成形,诸症减轻,行走无碍,已不用拐杖,但尚有轻微疼痛、腰膝酸软无力等症。遂将原方加倍剂量制成水丸继续服用。3个月后,患者来电称诸症悉退,已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按:患者因肝肾虚损,筋骨失其濡养,变生腰椎增生,椎间盘脱出,压迫经脉,迁延不愈,正虚邪恋,瘀阻于络,变生痰湿,致其腰腿疼痛、麻木,行动不便。

方用熟地黄滋补肾阴,鹿茸温补肾阳;杜仲、桑寄生强筋骨,壮腰膝;枸杞、白芍补肝柔筋;西洋参、黄芪、白术、当归健脾祛湿、补气生血;川乌祛寒,土鳖化瘀通络,白芥子祛痰散结;蜈蚣、马钱子、全蝎、蜂房通络止痛;独活、五加皮、白鲜皮、老鹳草、木瓜、薏苡仁祛风除湿,引经;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养血、通络蠲痹之效。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认为,治痹第一要辨准病因,久病应从脏腑论治。第二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大胆使用“毒药”。痹症大多为顽症,非猛药不能攻城拔寨、疗病除疾。古有“如对症,毒药亦仙丹;不对症,谷食皆毒药”之说(《医医病书》)。治疗痹症最常见的毒药有川乌、草乌、半夏、南星、白附子、山慈菇、全蝎、蜈蚣、马钱子、蜂房、雷公藤等药,这些药都为治痹、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要药。使用这类药物,要加强药物的炮制,降低毒性;要佐以制毒之药,如用草乌需用等量的甘草并加通草、薏苡仁等;要用量准确,少则不能疗疾,多则伤人,如细辛用量,古有不过钱之说,如遵此规,定不能祛疾;同时要健脾保胃。近代名医叶天士、张锡纯等都是善用“毒药”治痹的高手。张锡纯用马钱子为主药的镇颓丸治痹。第三要善于使用虫类和藤类药,虫类和动物类药,如蕲蛇、土元、地龙、僵蚕、蚂蚁、穿山甲、白花蛇、全蝎、蜈蚣等均具有搜络透骨、引药透达病所之效。本草纲目载“(蕲蛇)能透骨搜风……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穿山甲“走窜之性,无微不至”。藤类药如青风藤、海风藤、忍冬藤、鸡血藤、雷公藤、夜交藤等多具疏风止痛、引经通络、善治经脉顽疾的功效。笔者在临床上治痹广泛使用虫药及藤药,提高了治痹的疗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