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药食同源解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4: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芡实固肾,不能健脾,内外实邪,不可收涩。

芡实俗称鸡头米,气平,味甘淡涩,入脾肾二经。

其味甘微有补性,味淡能利水湿,味涩能固涩收敛。

芡生于水中,吸水中水土之养份而生其果为芡实,芡实非常的瓷实,因其把水中精微物质收涩于内,所以它的收涩之性非同一般。

取象比类,芡实进入到人体内也可入肾水中收涩游散之精而益肾,更能止泻止带止遗,是治肾漏的要药。

其不但可涩精,还可收肾之浮火上冲,肾有浮火则津液气化于上,金津玉液入口,则口水不断,重则梦中流出。

而胃为肾之关,浮火入胃,则生痰上浮于喉,此痰稀白,吐出为沫,入水则化。

治此浮火用芡实30克配少量牡蛎及健脾之品收敛浮火,一般一剂便可大幅见效。

芡实虽可收肾之浮火所生虚痰,但不能收内外邪气所生之浊痰。否则闭门留寇,邪无出路。

但凡有外感及内邪雍盛,内火不散,二便不利,皆不适用芡实收敛。

小儿主升发同样不适合食用芡实收敛。

芡实只可收涩不能健脾,其味淡可利湿,非能健脾,食多反碍脾之运化。古书之言,不可尽信。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4: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麦芽疏肝,开胸解郁,消积化痰

大麦芽,气微温,味甘,入脾胃肝三经。

麦芽是大麦发芽后长出的根须,细如发丝。它是种子又是谷物,谷物属土,它在土中吸收水土的养分生长。

取象比类,它进入到身体里也入土(营)中吸收水土营养,所以它能消食(尤消米面),如果没有积食,那它就消耗我们的水谷精微,所以很多医家都说麦芽盗气,多食消肾。

自然界中,它是种子主升发,把水土中吸取的营养拿来生长,根须缓缓长大。

在身体里也是一样,这个气也是由下向上的升发,这气机像麦芽根须一样细微,无孔不入,哪里有气机不畅的郁积,哪怕再细小的积滞,痰饮,它都能通开。

所以它能疏肝,但凡有痰饮结胸,心腹结气,哺乳期乳汁郁积的情况皆可用生麦芽行气解郁化痰消积。

其实凡芽者,皆可疏肝,谷芽,稻芽也有这个作用。但麦为肝之谷,得木气最多,所以疏肝消食力度更大。

如果吃饭时生气了,肝郁气滞同时就形成了食积痰积,有可能不经意间就留下了病根,这时候可用生麦芽疏肝消积化痰,一物三用十分难得。如脾胃虚弱则生麦芽加白术,此两味即可疏肝健脾化积。

麦芽与柴胡皆能疏肝,区别于麦芽能疏肝不能提气,不能清热,但可消积。痰食不消则化冷气,而麦芽消痰化积后气血流通则冷气自消,所以本经言之能破冷气。

这些都是生麦芽的作用,如果麦芽炒制则不能疏肝,只能消食,多用于回乳,因炒后气机由上而转下。其实无论生用炒用凡大剂量皆可用于回乳,因大剂量用下去,肠胃中无论积滞水谷全部消空,则无乳汁可生,身体自救则回乳保身,此回乳之机理。

麦芽炒焦则味变为苦,可消由积滞化热所生之无形内虫,虫食焦则死,焦三仙机理皆是如此。

但焦苦伤胃,只可暂用,并同时兼顾护胃之品。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4: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饴糖麦芽糖,长胃溃疡,粘膜破损,虚劳里急,肠燥便坚

麦芽糖又叫饴糖,胶饴。是大麦或小麦发芽后收割下来的嫩苗与糯米发酵熬制而成的一种天然糖。

麦为肝之谷,得木气最多,饴糖取肝木升发之性而气温,又取糯米甘粘之性而熬制成糖。

其粘滑甘润,粘滑可游于肠胃之中,驻留于缺损之处。甘润则能补肝脾消化之阴液。

凡胃有灼热,灼痛,肠胃溃疡,黏膜破损,虚劳里急,小儿羸瘦萎黄食欲不开,肠燥便坚等症都可考虑使用饴糖。

麦芽糖补虚可入药,也可熬制成膏每日早起空腹食一小勺以养肝脾阴液。

麦芽糖必须是小麦或大麦与糯米熬制而成,如用大米玉米等制品则为普通甜食,作用相差甚远。 饴糖虽不是太甜,但毕竟甘甜之品不可多食,如有痰火湿热,中满积食,内有阴实,切勿随便食用。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4: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从鸡内金耗气来看中药取象比类

鸡内金气温,味酸苦腥,是鸡胗(肌胃)的内壁。

鸡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食物,它吃的粮食,虫子都是生吞到胃中后再磨碎的。

怎么磨碎呢?吃碎石子和沙粒,利用它们来磨碎食物,帮助它来分解营养,再消化吸收。

所以鸡内金的肉质很厚且韧性很好。否则它不能包裹和消化棱角分明的石子。

所以鸡内金有健胃的作用,可以增胃壁,厚胃膜。

鸡内金可化一切积滞,连石子都能消化,自然能化体内结石,瘀血。其消食之力大于三仙。凡上下腹部有包块,条索状积块皆可用之。小儿疳积,肚大坚硬而手脚细弱,可与补脾之品共用。

鸡内金皮褶皱向内收缩且味酸,有收敛固涩之性,所以它还能缩尿止遗。

鸡内金在鸡体内消磨食物的过程中也会磨损,它一边磨损一边也在修复,这修复的物质基础来自于鸡胗供给的气血。它也不断的在分泌消化液,这个消化液的分泌也来自于鸡胗分泌。

那鸡胗产生的这消化液和修复物质的气血又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大大小小的气血管道的运输。而管道另一头物质的源头表面上是心肺,实则是下焦藏精的肾。

如果我们把鸡胗看成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那给它输送营养的气血管道就是花的枝干,而枝干的根就是肾,吸取的营养就是下焦的肾阴肾阳。

因为下焦肾有收藏,所以它才能源源不断的分泌消化液,又能在被磨损后不断的修复。

所以鸡内金久用耗肾,不可做为日常养生之品。有积消积,无积不可用于健脾,其消积之力越强,则耗肾之精越多,此自然之理。

当然,消耗的多少和品质也是有很大关系的,现在市面上鸡内金都是养殖品,质少而气冲,效果差而耗气多。如果用鸡内金最好去农村收些土鸡内金,取颜色黄者备用,色青则不用。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14: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赤小豆,利水排脓,专攻湿热
赤小豆不是红豆,红豆是圆形的比赤小豆大一些,做豆沙包,五红汤用的,甘温能补心血,属于食物。

而赤小豆气平,味酸微甘,个头比红豆小一些,颜色也深,程椭圆细长,现在的红豆薏米茶用的就是赤小豆。

人身生湿久不能祛则化湿热,湿热聚于气分则成痰,聚于血分则为脓。赤小豆色红能入血分,攻专利水排脓,能化血中湿热。

伤寒赤小豆当归散,瓜蒂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皆取其排脓血化湿热之功效。

湿热祛小便利,则湿毒随之而祛,脓血无源可生,不能郁热成黄疸。

赤小豆之功甚速,凡便有脓血,湿热生痔,内外化脓不愈,酒毒生疮,下肢湿热生疹,水肿脚气,皆可考虑用赤小豆。

凡物有一利必有一弊,赤小豆可暂用以化脓,不可久用而渗湿。因脓生于血,有脓可化脓,无脓化脓反伤血。津源于水,有水成积则利水,无积利水则伤津。赤小豆利水化脓久服则伤津耗血,令人枯燥。

当今风气,劝人用赤小豆作养生之品每日频服化湿,实则暗伤津血。不知者不罪,已知者当迷途知返,不可为些许钱财再造业果。

土中湿多则涝,湿少则燥,人身亦如此。人过湿则病,无湿亦病。过湿可泻,少湿应补。人身常有微湿乃常态,非病态。

人若长期湿重,一调饮食断湿来源,二适当运动则湿不久留,三温中运脾,脾能健运,则湿自无忧,何必用化湿之品久服而图伤津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