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金不足:容易出现咳嗽咳痰、多汗、气短乏力等肺气不足症状;另外肺的收敛不及,一方面不能克制肝木,肝气偏亢,容易出现肝气外泄现象;另一方面不能收敛心火,容易导致心火上炎。
肺金太过:容易导致气血的运行壅滞不畅,一方面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大便容易干燥,另一方面会影响心火,导致心火的宣通不畅而出现咳嗽气喘、痰多胸闷、心悸等症状。
经络系统中太阴脾经和肺经里的湿气偏重,容易出现头身困重,便溏,湿疹等症状。
脾土不足:脾土不足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一方面生血不足以养肝,另一方面生气不足以补肺,易出现肝热或肺燥的表现。
脾土太过:是蛮好的,但需要适当控制饮食,否则比较容易出现头身困重、食滞、腹胀等症状。
经络系统中太阴脾经里的湿气偏重,容易出现头身困重、脾虚失运、消化不良、便溏乏力等症状。
具体需要吃什么来调养,还是需要结合现在的症状和舌象、脉象等体征综合分析后才得出哦。
肝木不足:肝木失养,容易出现情绪抑郁、协肋胀闷、两目干涩等症状;肝木疏泄功能偏弱,气血运行不良,脾胃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到影响。
肝木太过:容易导致肝的疏泄太过,情绪较急躁且波动大,容易感冒发热、头痛、面红耳赤、出汗等现象。
肾水不足:肾的收藏能力不够,容易导致虚火上炎,出现口干咽燥、颧红盗汗、尿频而清等症状。
肾水太过:蛮好的,有助于保养阳气,也使肺的收敛功能得到一些缓解。
心火不足:心脏的功能相对会弱一些,体内的能量偏低,体力较弱,比较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神疲体倦、自汗、唇白等症状。
心火太过:宣通力量过大,火热都往外走,一方面不能回收生土,就容易出现中气不足,易于外感;另一方面心液外泄则汗多,心火扰神常有心烦不寐,多梦易醒,五心烦热;再有就是上热下寒而病虚寒便溏;还有导致肾的封藏失职而出现阳气外泄,阳根失藏而出现肾寒的症状。
经络系统中少阴心经里的火气偏重,容易出现上火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