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回复: 3

中医治病,一味药就行,集锦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8-11 08: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乌梅:刘鸿恩善用乌梅

清代名医刘鸿恩用乌梅治各种内科杂病,他还为乌梅写了一本《医门八法》。对于年老体弱、腹泻不止,各种药物无效时,自创了“独梅汤”。

年老腹泻独梅汤:大乌梅5个煎汤,白糖25克为引冲服。如果是老年人的五更泻,就用“独梅汤”送服“四神丸”,用乌梅帮助止住虚性的腹泻。

还推荐一个解暑酸梅汤:麦冬10克,乌梅三四个,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煎汤后加适量冰糖即可。

陈柴胡:陈平伯善用柴胡

清代名医陈平伯喜用柴胡治病闻名,他把《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变换了2000多个方子,每张方子都有柴胡。

现在药店能买到的“小柴胡颗粒”,就是“小柴胡汤”的现代剂型。可惜人们把它当成了普通感冒药。其实它只适合体质虚弱,感冒拖延五六天不见好的患者。

此外,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汤”最适合抑郁症患者,虽没有中成药,但可自制。

解郁柴胡桂枝颗粒:小柴胡颗粒+小建中颗粒,各取一半后兑在一起冲服。

孔石膏:孔伯华善用石膏

近代名医孔伯华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

石膏清热又不伤胃气,至今仍是中医大夫开给自己孩子的主药:用生石膏15克,大米一把,大火煮开后再煮30分钟,让孩子服用,多数高热会消除。

石膏的另一个名方“玉女煎”,治的是因胃热或阴虚导致的牙痛、齿松动,还可以除口臭,除了漱口,也可偶尔喝上几口。

石膏香口液:生石膏20克,连翘10克,藿香10克,生石膏先煎20分钟后再下后两个药,待锅开后10分钟就可关火,每天以此漱口四五次。

焦大黄:焦东海善用大黄

因善用大黄而成名的有上海名医焦东海先生。大黄苦寒,适应证明显:腑中实热,大便干,舌质红的。

大黄敷脐治便秘:共用大黄粉30克,每次取大黄粉5克,用蜂蜜或75%酒精调匀外敷脐部及其周围皮肤,用胶布固定,持续敷10-12小时,每日换药1次。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昭坤老中医治疗中医急症的经验

作者/刘明英,刘明霞

刘昭坤先生业医近40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尤其擅治中医急症。我们随刘老临证多年,受益颇深,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刘老认为:“急症”危及“生命”,其临床表现绝非是“标”,而应是本中之“本”。

正如明代程杏轩所说:“缓则疗病,急则顾命”。故急症发病急促,病情危笃,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多个脏腑功能衰竭,直接危及生命。
临证时强调认症识病、分清缓急、抓住病机,坚定果断、及时地选用疗效确凿的单味药物,用量足,以截断病势、挽救生命,确能收到桴鼓之效。

1、赭石重镇血随气脱

王某,男,62岁,退休干部。1994年3月30日以吐血半月,加重1日就诊。
始为日吐3~5口鲜红血液。昨日又大口吐血,每次吐血约200~400 ml。曾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K₄,静滴止血敏等。
刻诊面黄、神怯、自觉胸中烦热,时时欲呕,口苦口干,欲冷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测血压22/14kPa。
辨证为肝火犯胃,冲气上逆,伤络吐血。治宜平肝降逆,凉血止血。
治疗

急取生赭石粉45g,分3次冲服,于1h内服尽。药毕烦息血止。

下午及晚上各服生赭石粉10g,并用鲜藕节30g煎汤代茶饮用。

次日测血压19/12kPa。续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善后,随访1年无复发。



刘老认为本例夙疾为肝阳上亢,今逢肝木当令之春,肝阳暴张,则乘其所胜而侮之,横逆犯胃土,挟冲气上逆伤及胃络而发吐血。
赭石色赤性凉,质重坠善降逆,故为凉血止血之品,尤对冲胃气逆之吐血者其效更捷:一则凉血止血则治吐血,二则降逆平冲可疗肝阳上亢,此乃一举两得也。

2、人参力挽气随血脱

邢某,女,14岁,学生。1994年6月20日由其母伴诊。
患者11岁月经初潮,前后无定期,最短20日,最长4个月一潮,3~7日净,色淡而稀,无血块,腹隐痛,腰酸肢倦。今闭经半年。
19日在校参加体育比赛,当晚9时许突然腰酸而痛,小腹下坠,随即阴道流血不止。
刻诊面色蜡黄,心慌气短,声音低微,四肢无力,仍流血不止。舌淡苔薄白,脉微。
刘老认为患者11岁月经初潮,且色淡腰酸,显然是肾气未充,冲任不固,适逢体育比赛,耗气过度,气不摄血,卒然崩中,此乃气随血脱之例。
治疗

治遵《医学心悟·妇人门》之旨:“凡血证……若大吐大下,毋以脉论,当急用独参汤救之”,故予人参30g,急煎顿服,并冲服三七粉3g,1剂血少,2剂血止,精神转佳,脉沉细弱。


继以滋肾补肝,固冲养任法善后。经随访2年无恙。

3、黄芩苦降平冲止呕

任某,女,28岁,教师。1994年8月2日就诊。
恶心呕吐7天,恶闻食气,汤水难下,头晕体倦,心烦易怒,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停经58天。妊娠试验阳性。
综证诊为肝火犯胃,气逆不降。
治疗

治宜清肝降逆:黄芩30g,水煎200ml,频服。

初服药时,只饮一口,虽呕但能咽下部分药液,4h药尽,饮粥半碗未呕。次日继进1剂而愈。


刘老认为恶阻为妊娠初期常见之疾,其论治分型颇多,但本例乃属肝胃实热。黄芩味苦性凉,善入脾胃及肝胆,味苦能降逆止呕以治标,性寒凉而清肝胃之热以治本。一味黄芩,标本兼治,故收全功。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5: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方治大病:一张治癌效方,让我对中医刮目相看!

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单方治大病!我作为一名乡医,也早有耳闻,但一直不以为然。

不过,6年前的一次治病经历,让我彻底相信了“单方”有时确能“治大病”!

2011年初,邻村一岳姓患者(70岁)在女儿陪同下来诊。患者患胃癌(在某三甲医院确诊)数月,因自己知道所患之病不好,对治疗失去信心,又极力反对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方法,故一拖再拖。

来时症见恶心,胃部有烧灼感,消瘦,食欲不振,胃脘部疼痛,有时有柏油样便……因患者恶喝中药汤剂,只好开一单方试试。

以前高龙村一食管癌患者,曾告诉我用单方“守宫三七粉”治疗自己的癌症,已用了10余年,疗效不错。

想到《中药学》所讲守宫(俗称壁虎)可软坚散结抗癌,三七能止痛散瘀止血,故开守宫500g,用小米炒黄(去除守宫之油,又《本草纲目》讲小米有益肾气、养胃气之功用),除去小米,加三七500g共打碎为粉,每服5g,1日2次。

服上方两个月后,患者来告知,诸症减轻,遂再配一料……就这样,患者一直服到现在,虽未再做检查,可面色红润,食欲正常,全身不痛不痒……

这几年中,我还用此方给一48岁胃癌手术后癌细胞转移患者服,患者已存活4年余,目前健康生活,平时还能正常上班干活。

此外,还有一子宫癌切除术后肺转移患者,已服此药1年余,现还在服用,疗效正在观察中……别的不说,光第一例患者,就说明了——单方也可治大病!

文源    《卫生室的经方故事》王彦全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5-4-15 20: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大师孟景春:单味药有大功用

导读: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有时候一味药就可治疗众多遍治无效的疾病。本文介绍孟景春老常用的三味药——蒺藜、九香虫、紫石英来治疗相关疾病的宝贵经验。借编辑此文,抛砖引玉,引出您更多单方治大病的宝贵经验。

1、白蒺藜治肝郁阳痿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温,味苦辛,入肝经。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至于用以治阳痿,始见《慎斋遗书•阳痿门》。其曰:“阳痿,少年贫贱人犯之,多属于郁。宜逍遥散以通之;再用白蒺藜炒,去刺成末,水法,丸服。以其通阳也。”并附有验案。一人,年二十七八,奇贫,鳏居,郁郁不乐,遂成痿证,终年不举。温补之药不绝而病日甚,火升于头不可俯。清之、降之皆不效,服建中汤稍安。一日读本草,见蒺藜,一名旱草,得火气而生,能通人身真阳,解心经之火郁。因用斤余,炒香去刺为末,五日效,月余诸证皆愈。

按:

阳痿的原因颇多,非仅肾阳虚、命门火衰一端,故治疗阳痿,必须审因辨证,切不可一见阳痿,即投温补兴阳之品。白蒺藜所治之阳痿,乃系肝郁而致者,以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肝气郁,则气滞血瘀,血不养筋而致痿。白蒺藜既能疏肝,又能泄降,以之治阳痿,实为肝郁致痿的治本之品。《慎斋遗书》以蒺藜治阳痿,只云炒香为末,但未说明用量、服法。现从其治验案云用斤余,……月余诸证皆愈语推之,当为每服9g,1日2次。若痿证由情绪抑郁而致,则除服药外,尚宜给予思想开导,使情绪怡悦,当可加强疗效。

又按:

《植物名实图考》云:“蒺藜,近时《临症指南》一书,用于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间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2、九香虫为治血管瘤专药

九香虫性温、味咸,入脾、肾、肝经。功能理气止痛。外用治疗血管瘤,实属首创。

其用法是:

捕捉九香虫若干只,盛于纸盒或瓶中备用。用时以镊子2把,一把夹住虫的前半部,另一把夹住虫体的后部,挤出其腹腔内容物,涂在血管瘤上,视血管瘤的大小,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连用数日可愈。无毒副作用。

本方效果十分显著。以此方治疗4例,均获愈。擦药后的皮肤由原红色、暗红色变成黄色,血管瘤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恢复正常肤色,不留痕迹。最快7天治愈,最长1个月。

验案举例:

王某,女婴,50天。1992年7月初诊。其母代诉:出生后发现左食指皮肤上一红点,后越长越大,经外科诊治,认为系毛细血管瘤。动员俟其年龄大些时行手术治疗。病家恐其瘤欲逐渐增大,故延中医诊治。检查患儿左手食指中节拇侧有一红色肿块。中间布满红色血丝,高出皮肤,长约1cm,宽约2cm,包围了食指中节约3/4。如法外擦九香虫。2月后,家属怀抱女儿专程前来报告:自擦药后,瘤块皮色由红转黄,面积由大转小,半月之内完全消失,未留一点痕迹。

按:本药外治血管瘤,考历来本草学中九香虫的功用主治,未见治血管瘤的相似记载,本方的介绍,可谓是对九香虫功用的新发现,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确是值得推广的良方。但用时需选活九香虫,能否用干品研极细末,用米酒调匀涂擦患处,临床上不妨一试。

3、紫石英为宫寒不孕的要药

紫石英性温味甘,入心、肝经。关于其治宫冷不孕,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其后《药性论》有“女人服之有子。”《青囊秘方》云:“治妇人胎胞虚冷,久不受孕,或受孕多小产者。”《本草纲目》云:“肝血不足,女子血海虚寒者宜之。”由此可见,其治宫寒不孕的功效,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其用量多在20g左右,再配以其它温补之品。近代名医张锡纯所拟温冲汤(紫石英、生山药、当归身、附子、肉桂、补骨脂、小茴香、核桃仁、鹿角胶)治妇人血海虚寒不孕。当代名医朱良春亦盛赞其暖宫之效。

笔者在临床中遇宫冷不孕者,常以紫石英配以当归、熟地、附子、肉桂、鹿角胶、艾绒、香附;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河车。

服此暖宫补气血之剂,必须脾胃功能正常,若脾胃功能差者,又须先调脾胃,俟脾胃功能正常后,方可服用。即脾胃功能正常者,亦必须于温补剂中稍加健脾和胃之品,方可久服而无弊。

按:

妇女不孕的原因有多种,张锡纯曾归纳为:有由冲脉郁者,有冲脉虚者,有由风邪久客子宫者,有子宫湿胜者,有气化不周者,有由于阴阳偏胜者。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于此可见宫寒不孕,仅是不孕的原因之一,切不可见不孕者即用紫石英治之。

凡属子宫寒冷者,月经后期者居多,经色紫黑,或见淡红;平素畏坐凉处,畏食凉物,即在盛夏,亦不喜食瓜果,至冬季则两足欠温明显,甚者小腹亦有冷感。子宫寒冷,命门相火不足是其根本原因,故治宫寒以温补下焦命门之火为治本措施。

紫石英为重镇温热之药,能使补命火辛温之药性凝聚于胞宫,故能坚持服用(少者10剂,多者30~40剂),服至畏寒诸症消失,月经按期而行,色红、量正常为度。

紫石英性温质重,虽为暖宫之要药,然单用久服则易伤阴、耗气,所以必须与温补气血之品同用,方可久服而无弊。

文源         《江苏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