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0|回复: 3

连翘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4-13 1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药典》:连翘
拼音注音 Lián Qiáo

别名 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落翘

来源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

归经 归肺、心、小肠经。

性味 苦,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备注

(1)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可治上焦诸热,尤能解毒消痈而散结,故为疮家的要药。

(2)本品配以银花、薄荷、荆芥、甘草,则散风清热;配以玄参、麦冬、青莲心、竹叶卷心等,则清心泄热;配以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等,则解毒消痈;配以玄参、夏枯草、贝母等,则散结消瘰。

(3)银花与连翘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解疮毒,故在临床上两药经常同用。但银花尚能凉血止痢;连翘又能清心热,散结消瘰。

(4)在过去用药习惯上本品分连翘壳与连翘心两种,连翘壳为果实,连翘心为种子,一般认为连翘心的清心功用较好。现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只有一种连翘,不再分为两药。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

2.《名医别录》:去白虫。

3.《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4.《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5.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6.王好古:治耳聋浑浑。

复方

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连翘饮)

③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玉樵医令》)

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水煎服。(《玉樵医令》)

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杨氏家藏方》连翘散)

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黄柏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含漱。(《玉樵医令》)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肾炎

取连翘6钱,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小儿酌减。视病情需要连服5~10日,忌辣物及盐。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浮肿,血压在140~200/96~110毫米汞柱之间,尿检有蛋白、颗粒管型及红、白细胞等。治疗后6例浮肿全部消退,2例显着好转;血压显着下降;尿检6例转阴,2例好转。

②治疗紫癜病

取连翘6钱,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过敏性紫癜2例。经2~7日治疗,皮肤紫瘫全部消退。连翘对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量芸香甙,具有保持毛细血管正常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关;此外,连翘似乎尚有脱敏作用。

③治疗肺脓肿

将连翘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连翘1克。采用气管滴入法合并肌肉注射。气管滴入一般用6~10毫升,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隔日1次;趋向萎缩或闭合后则每周2次。治疗25例,治愈14例,好转10例,死亡1例;据18例统计,平均治疗12天退热,气管滴注平均26.8次,最多者50次。

④治疗视网膜出血

取连翘6~7钱,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2例视网膜黄斑区出血,服药20~27天后,均显著吸收,视力有所增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16: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翘:清热凉血散结

连翘,是笔者临床上最喜用的清热解毒药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连翘有很多其他清热解毒药所不具备的特点,约略有以下6个方面。
清中兼散 本品有散结消肿之功,为其他清热解毒药所不及。
清中兼透 此点与金银花相似,但其散结、止呕、利尿,以及疏通血气又为金银花所不及。
既清气分,又通血分 这点与栀子相似,但又无栀子动胃气致泄泻之弊。
泻上中下三焦、十二经之郁火 本品上中下三焦、十二经络,无处不到,此非其他清热解毒药可比拟。
苦而不燥 本品虽药性苦寒,但不似黄连、黄柏、黄芩之苦寒燥湿而有伤阴之弊。
苦寒而不易伤胃 本品药性虽为苦寒,但其有止呕之功,不似黄柏、龙胆、大黄等易伤胃腑,而在胃病中用之,还有健胃消食及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之功。由于以上的几方面的原因,其用药相对安全,故又可作温补时的救偏之品。
连翘临床主要用其以下7种功效。

01、清热解毒

连翘最基本的功效就是清热解毒。因本品性苦寒,主入心经,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本品能散心火而解疮毒,又能散气血之凝聚,加之其有消痈散结之功,故本品有“疮家圣药”之誉,可见其清热解毒功力之强大。
对于痈肿疮毒,红肿未溃者,常与蒲公英、皂刺、穿山甲等同用,如《外科真诠》之加减消毒饮。若热毒结聚,疮疡肿硬,皮色不变,可与黄连、当归、赤芍等同用,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内疏黄连汤。若疮疡脓出,红肿溃烂,多与金银花、牡丹皮、天花粉等配伍,如《疡医大全》中的连翘解毒汤。连翘解毒之功,可针对不同部位配以不同的药物,如乳痈肿痛,乳内结核,可与青皮、瓜蒌、川芎、路路通等配伍;对于化脓性中耳炎,可与银花、柴胡、黄芩等配伍;对于痤疮,可与公英、地丁、天葵子、丹参、枇杷叶、桑白皮、土茯苓等配伍;治疗带状疱疹,可与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柴胡、黄芩、薏苡仁、龙胆草等配伍。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水煎剂对多种致病菌如志贺氏痢疾杆菌、史氏痢疾杆菌、鼠疫杆菌、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珠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肺炎双球菌、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体外抗病毒试验显示,连翘酯苷对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清热解毒功效的现代机制。

02、消肿散结

连翘清热解毒的同时,还有消肿散结的特点。《本经》云其治疗“结热”,李杲谓其“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本草正义》说“连翘,能散结而泄化络脉之热,《本经》治瘘疬、痈肿疮疡、瘿瘤结热,固以诸痛痒疮,皆属于热,而疏通之质,非特清热,亦以其散结滞也。”而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更是对其散结之功体味甚深,他认为“连翘,具……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因此,连翘常用于治疗内结痰核之疾。
首先,连翘为“疮家圣药”,不唯能清热解毒,更与其散热毒壅聚有关,而对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更是必用之药。用治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常与玄参、黄芩、桔梗等配伍,如《外科正宗》之连翘消毒饮;对于甲状腺肿瘤,有学者报道,以本品与夏枯草、天花粉、漏芦、泽兰、煅牡蛎、半夏等配伍,8周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83.8% ,而笔者常将其用于甲状腺结节,将本品加入海藻玉壶汤中效果良好。对于乳腺增生,也可以本品与玄参、漏芦、煅牡蛎、夏枯草、王不留行、橘叶等配伍,有很好的疗效。

03、疏散风热

连翘既能清热解毒,又可疏散风热,亦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和温热病初起,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口渴咽痛等的常用之药,常与金银花、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即温病名方银翘散。
若温热病气分热盛,壮热烦渴,本品功善清热,可以石膏、知母等同用。若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斑疹吐衄,口干舌绛,本品也可与清热凉血药如水牛角、金银花、生地黄等配伍应用,如清营汤、神犀丹等。本品在卫分是为了疏散风热,在气分与营分,则是为了用其透发之性,引邪外出,即透热于外。对于连翘的此般功效,张锡纯理解的最为清楚,所以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能解肌透表,清热逐风,又为治风热要药。”

04、清心利尿

连翘清热解毒,又有苦寒通降之性,《日华子本草》云其可以“通小肠”,《药性本草》称“主通利五淋”,可知其具有清心利尿,通淋消肿之功。
用于湿热郁滞而致的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临床常与木通、白茅根、车前子等同用,如《杂病源流犀烛》之如圣散。有资料报道,重用连翘20~45克,对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及原因不明的血尿有效,一般用本品30克以上,煎汤150毫升,分三次服,连用10天,可获显效,且有消除尿蛋白与水肿的作用。在清热通淋方面,连翘的功效与栀子有相同之处,但是,栀子容易引起便溏脾寒,而连翘则无此弊端,是为其长。

05、凉血散血

据传统本草记载,连翘本无直接清血热之功,但近代临床应用证实,重用本品既能清血热,又能散结消斑,还可用治热入血分,血热妄行的出血证。据杂志报道,每日用连翘18克,加水煎服,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网膜黄斑区出血,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又有报道重用连翘50克,配伍白茅根、茜草、板蓝根、玄参、槐花、生地、甘草、丹皮、地榆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率高达97%以上。更有将本品与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淡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桔梗、竹叶等配伍,治疗流性行出血热,也取得了有效率90%以上的效果。

06、清热止呕

连翘具清热止呕之功,我国历代本草并无记载,首见于日本汤本求真的《皇汉医学》。香月牛山的《药笼本草》对此记载为“治吐乳,不问攻补药之药中必加连翘一味”“阅古今诸本草,无治吐乳之言,然贯通诸说,则有此理,夫连翘,少阳、阳明、少阴之药,如吐病皆属炎上之火,故用之以泻心火,解肝胆郁热,除脾胃湿热,清利胸膈滞气,则吐乳自止。不啻治小儿吐乳,治大人呕吐及胎前恶阻,应手而有效。”

国医大师张志远的经验是:对于胃热致呕,以连翘30克,加竹茹30克,联合组方,分数次饮下,即可药到呕止,皆收灵验。中医张忍善以连翘止呕,验之临床20年,每用辄效。福建中医药大学张喜奎教授治疗胃热呕吐,常以连翘加入橘皮竹茹汤或连苏饮中,多获良效。中医何运强用连翘治疗呕吐百余人,皆立竿见影。
从病机与药性分析,连翘治疗胃热呕吐其机理在于胃以通降为顺。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为呕吐,连翘味苦能降,性寒能清热,故能清胃热而降上逆之胃气。而笔者的经验是,连翘不仅对于胃热及湿热呕吐有效,对于胃寒、胃阴不足、脾胃虚弱、食积、痰浊及寒热错杂者,经适当配伍也可获得佳效。临床上,对于胃寒之呕吐,可以配伍桂枝、丁香;对于胃阴不足之呕吐,可以配伍竹茹、石斛;对于脾胃虚弱之呕吐,可以配伍四君子汤;对于食积之呕吐,可以配伍焦三仙;对于痰浊之呕吐,可以与小半夏汤合用,而对于寒热错杂之呕吐,可以将半夏泻心汤之三味主药,即半夏、黄连、干姜提出,加用本品,效果可佳。但可惜的是,目前《中药学》中未对此有明确记载,因此,今后还需要大家多在临床中实践,并进行实验研究加以证明,以免明珠蒙尘。

07、纠偏防热

连翘可清上中下三焦、十二经之郁火,不仅可以透卫分之热,亦可清气、营、血分之热,清而兼利尿通淋,清而能散能行,又无伤脾胃阳气之弊,故使用安全。因此,笔者常将其用作热药或补剂当中的纠偏之药。由于很多外地病人来京诊病往返不便,而在京病人也多因为工作忙碌以及挂号困难等原因,每次诊病开药多在14剂以上,如果长期服用温阳、补气之药,容易矫枉过正。据笔者经验,此时加黄连、黄柏易伤阴液,用金银花则药力不及,用栀子则易伤脾阳,而用连翘则无任何偏颇。是以笔者常在此时少加连翘以佐之,即能防止矫枉过正而生热,多年应用,从未失手。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16: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雨茂:连翘临床应用体会

医用之连翘者,乃木犀科落叶植物连翘之果壳,产于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云南。既有野生,又可家种。药源充足,物价低廉。性平效宏,极少毒性,久服无弊,颇应推广。临床用之较广,每投多验,感受特多。今现就其临床应用,提出以下看法,与同道共商。

连翘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苦,平,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自此以降,多种本草屡有记载。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将其组方应用,后世医家靡不入方疗疾。五版《中药学》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谓其“味苦,性微寒”,“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要应用为:

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等症。连翘能清热解毒透邪,并善清心而散上焦之热,常与银花相须为用,如银翘散。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治热邪隐入心包,高热,烦躁,神昏之证,常与犀角、莲子心配伍,如清宫汤。

2.用于热毒壅结所致的各种疮毒痈肿,或瘰疬结核等症……疗痈肿疮疖可与野菊花、金银花、天花粉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治瘰疬结核,多和夏枯草、玄参、贝母等配伍,以增强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仅此而已,难以概其全矣!

杜氏临证之时,除将其用于上述几端外,尚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疗效确切,现就连翘功用特点择其大要,浅谈如下:

一)清热解毒不伤正,表里上下皆可达

连翘功善散扬,彻上彻下,表里内外,无不可至。

1、用于表证:

(1)风热外感或风寒化热,邪留太少之高热、恶寒、呕吐恶心等症,无论是细菌抑或是病毒感染,经中西医治疗而热犹不退者,宗经方小柴胡汤意,结合自己经验,创连荆柴胡汤(小柴胡汤加连翘、荆芥、桔梗、银花)。用于高热投之每效,愈者难数。细究之,连翘确具辛散之性。《本草经疏》谓其味“辛”不谬也。连翘以散表邪为优,可使太少之邪从肌表随汗而解。清末民初张锡纯氏曰:“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发汗,且其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确为经验之谈。

(2)瘾疹(荨麻疹、紫癜病)、急性和亚急性湿疹、重症、药疹等,多为血分热毒所致。连翘善升浮宣散,流通气血,可托毒于外,清留滞于血分毒热于无形之中。余依古方四物汤意,组连白四物汤(生地、归尾、赤芍、川芎,加连翘、白鲜皮、白蒺藜、地肤子)。若为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属风寒在表,营卫不和,夏秋以桂枝汤化裁(桂枝汤加连翘、白鲜皮、地肤子等)。冬季用麻桂各半汤加连翘、白蒺藜、火麻仁等。随证投入,每有效验。诚如《药品化义》云:“连翘活血分功多,柴胡活气分功多。”一语中的,道破连翘之特性。从此亦可推测,连翘似有脱敏之作用,留有志者以究之。

(3)肌表之疮疡。凡疮疡发于表者,多为毒邪久聚,营气壅遏,连翘功善解毒和营,散结滞之气,托毒于外,故每以连翘合当归、赤芍、红花、白芷等以治之,获效甚捷,此即《内经》所谓“火郁发之”之意。

2、用于上部病变:

连翘质轻,其气清扬,可上达诸窍,以散上部之邪热。故上部病变,每多选之,如:

配黄连、竹叶,可治口舌生疮;

佐苡仁、木通,可疗口腔溃疡;

合白芷、辛荑等,祛鼻渊头痛(鼻炎及副鼻窦炎等);

佐薄荷、蝉退、大黄等消散风热,愈目赤红肿(急性结膜炎、疱疹性结膜炎等);

加柴胡、黄柏、黄芩等,清彻聍耳(中耳炎);

使荆芥、防风、红花、赤芍等,消头面游风(过敏性皮炎);

同桔梗、甘草、射干等,散咽喉客热(急慢性咽炎等);

参石膏、薄荷、升麻等,止牙龈肿痛等等。

不一 一而举。

连翘的功用诚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能透肌解表,清热逐风,为治风热要药,且性能托毒外出,又为发表瘾疹要药,唯其性凉而升浮,故又善治头目之疾,凡头痛、目痛、齿痛、鼻炎,或流浊涕成脑漏证,皆能发之。”

3、治疗在里病变:

凡热入心营或窜血分,壅结不散,阻滞气机,腐肉化血,留于体内而为痈。连翘善通达十二经之血结,清毒散邪,和营调气,为内痈必选之品。

依《金匮要略》之旨:创连翘大黄牡丹皮汤(连翘、大黄、丹皮、赤芍、公英、桂枝、黄连),治疗肠痈初起;

组连翘山甲附子汤(连翘、山甲、附子、苡仁、败酱草、银花)治疗肠痈溃破或包块明显者,取效满意。重用连翘,合杏仁、荆芥、柴胡、黄芩、桔梗等,

治疗肺痈初起:用连翘、桃仁、山栀、桔梗、鱼腥草、射干等,

治疗肺痈中期:以连翘、桔梗、鱼腥草、三七等治疗肺痈溃破期;

以连翘配麦冬、五味子、杏仁、白芨、桔梗等,以疗肺痈恢复期。

对于热壅肝脏之肝痈,常以连翘合柴胡、板蓝根、公英、赤芍、红花等治之,收效亦佳等等。其实,无论疮疡在表在里,其发病机理皆同,无非因卫郁营腐而成,只不过部位不同而已。连翘与其它清热解毒之品相较,殊无伤正之弊。故在治疗内痈之时,更显出其优越性。正如《本草经疏》所载:“痈肿恶疮,无非营气壅遏,卫气郁滞而成,(连翘)清凉而除热,芬芳轻扬而散瘀结,则营卫通和而疮肿消矣。”

4、治下部病变:

连翘可通达上下,无所不至。故不仅治上部病变为特长,下部病变,用之得当,其效也佳。常以连翘配瞿麦、木通、金钱草、车前子等以通淋,合土茯苓、地丁草、黄柏、川牛膝、苍术等以治下部疮疡等。诚如《本草正义》所说:“连翘能散热而泄,化络脉之热,《本经》治瘘疬疮疡瘿瘤结热,故以诸痛疮疡,皆属于热,而疏通之质,非特清热,亦以撤其结滞也。又心与小肠相表里,故治心热之品,皆通小肠,又能泄膀胱,利小水,导下焦之湿热。”

(二)清利肝胆祛湿热,阴黄阳黄并堪尝

连翘味苦性微寒,既可清热邪,又能利水湿,入肝胆二经,对肝胆之湿热疗效尤著,退黄作用可靠。连翘茵陈相配,其清热作用强于茵陈。故无论阴黄阳黄皆选用之。黄疸型肝炎(甲型、乙型、丙型等病毒性传染性肝炎),胆系疾患引起的黄疸等表现为阳黄者,每治必用,且依患者的表现不同而配伍各异。

如病情初起,除见有身黄、目黄色泽鲜明,小便黄赤,多伴有发热、呕吐等。此乃肝胆湿热,内蕴少阳枢机不利所致,以连翘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茵陈、连翘、大青叶、白花蛇舌草等)治之,获效甚速。因连翘等善清肝胆湿热,故此方亦可用于无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属肝胆湿热壅结者。

如胁部疼痛明显,呕吐不止,大便干,腹胀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予以连翘大柴胡汤(即大柴胡汤加茵陈、连翘、赤芍、白花蛇舌草、金钱草、郁金)。此方亦长于治疗无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皆能取得满意疗效。

如见黄色晦暗如烟熏,身困乏力,腹胀呕恶,小便不利等水湿浸渍之证者,方用连翘茵陈五苓汤(即五苓散改为汤剂,加连翘、茵陈而成)。

若表现为身黄晦暗不鲜,身困乏力,腹胀,大便稀溏,呕恶不能食,口不渴等中焦脾虚寒湿,宗仲景“当于寒湿中求之”、“宜服四逆辈”之精神,常以连翘茵陈理中汤治之(即理中汤加附子、茵陈、连翘)每获良效。

临床实践证明,连翘治疗肝胆疾病,其作用不仅为清热除湿,而且还具有保护肝体的重要作用,故常用于急慢性肝炎。

如临床表现为右肋疼痛,肝肿大,心下痞满,口苦,饮食欠佳,转氨酶升高等,治宜解毒化瘀兼敛阴法,方用白丹汤(白花蛇舌草、连翘、丹参、五味子、郁金、田三七、白芍)。

对球蛋白增高,表现为口苦、口臭、咽干,不思饮食,苔黄腻,或肝功能明显异常者,是毒邪较甚而正气受损的一个标志,以自拟解毒汤(连翘、大青叶、黄芩、柴胡、白花蛇舌草、田三七等)清热解毒,疏肝化瘀,扶助正气。

连翘对改善肝功,促使病情迅速向愈的作用显著。如《本草经百种录》所言:“连乔(翘)气芳烈而性清凉,故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已之。又味兼辛苦,故又能治肝家留滞之毒邪也。”《本草经疏》亦云:“连翘《本经》虽方味苦平无毒,平应作辛,乃为得之,其主寒热、鼠瘘、瘰疬、结热者,以上述诸证,皆从足少阳胆经之郁有热而成,此药正清肝胆之热,其轻扬芬芳之气,又足以解足少阳之郁气,清其热、散气郁,靡不谬矣。”

(三)通调三焦利水湿,阳水阴水用无妨

正因连翘味苦而辛,颇具走散之性,且又入少阳而畅气机,入血分而散郁结,行三焦而调水道,自里透表、彻上彻下。故可外开鬼门,内洁净腑,使邪水之患自消。无论阳水阴水,若夹有邪毒皆多选用之。曾治急性肾炎患者,用单味连翘20~30克煎服,每日三次。结果发现,除水肿消失外,小便检查大部分转阴,足知本品对肾炎之确切疗效。亦可根据不同病情,辨证配伍。

如急慢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辨属太阳病者,每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以解表散邪,宣通水道。

若已入太阳之腑,辨证属下焦湿热者,常以连翘配五苓散、五皮饮以加强清热之功。

若属少阴热化者,则酌伍猪苓汤,以滋阴利水,清热解毒。对于慢性肾炎,在太阴者,每合理中汤化裁。

属少阴者,酌情配伍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意在清心利肾、交通上下、利水退肿。同时还可减除附子大热之性,使其去性存用,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病属少阳,三焦气机不通,症见小便不利而黄,口渴而干,呕恶不食等,每于柴胡四苓汤(小柴胡汤合四苓散)中加入连翘15~30克,其效尤显。

对于右心衰或全心衰引起之水肿,辨属湿热壅滞,三焦气机不畅者,每于葶苈大枣泻肺汤或己椒苈黄丸中加入连翘15~20克,其效尤彰。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表现为感冒症状,之后见心悸、气急、胸闷痛、身困无力,或身热不扬,甚则喘急气促,下肢浮肿者,多为湿热余邪久羁所致。此时连翘应首选,常合丹参、麦冬、沙参等益气和血,养阴解毒之品,以取本品强心利尿,清热解毒之功。

细考连翘用于急慢性肾炎,以取其入心肺、三焦等经,不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而且以辛散之性见长,善入三焦,调气和血,疏利水道。又因其凉而不寒,清热解毒而无伤阳之弊,利湿消肿少有损阴之害。因其味辛可通壅滞,微寒可除郁热,故可用于实证患者。又因本品质轻而苦寒不甚,故可伍扶正之剂而用于虚实夹杂之证。

若慢性心源性疾病引起的水肿,或因它病累及于心等,症见水肿明显,下肢为甚,甚或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或兼夹郁热,而见口干、恶心呕吐,尿黄不利者,多为脾肾阳虚水泛使然,水湿久郁而生热,呈夹杂之证。每于真武汤中加入连翘,既可清热和中止呕,又可助真武汤利水湿,相得益彰。细究之,连翘于此时的功用大要如下:连翘可通达上下,畅三焦而通水道,使尿量增加,或水邪自里达表,而消除水肿,以减轻心脏之负荷。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连翘果皮中含齐墩果酸,故有强心利尿作用。同时,连翘又具有抗菌、抗病毒及增强免疫能力和抗炎等作用。心功能不全及慢性肾炎之患者,因机体抵抗力减弱,常招致外邪,形成感染而加重病情。连翘对已感染者可治之,未感染者可防之。再者,温阳利水药如附子、干姜、生姜等大辛大热之品,连翘可除其辛热伤阴,过用生火之弊。

(四)止呕清热以调中,新旧胃病可建功

脾胃同居中焦,脾升胃降,气机有序则诸病不生。若各种病因导致脾气不升,升降之枢失灵,多致胃气不降,或因胃热而致胃气上逆,或少阳枢机不利,干犯于胃等,致胃气不降反升,浊气上逆,必生呕吐。连翘体轻通达,足以解少阳之郁气,清其热而散其郁,和畅气机,入胃可清热,利枢机,可使脾升胃降,呕吐自止。

小儿食积或成人伤食证,因食积壅内,久必生热,从而可见低热、腹胀、嗳腐吞酸、口苦等。连翘善清食滞之热而止呕吐,故保和丸中即有连翘。常以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入连翘、枳实等,以行其气,消其积,运其脾,清其热,和其胃。对于胃热呕吐,症见呕吐吞酸、口苦等,常以橘皮竹茹汤加入连翘,或连苏饮中加入连翘,其效尤彰。即便久患呕吐,表现为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属胃阴不足者,连翘清热而不伤阴,常合麦冬、玉竹、沙参等,以滋阴养胃,降逆止呕。对脾虚胃实,寒热错杂之呕,症见心下痞满,呕恶不食,肠鸣、下利、口苦、苔黄、脉沉细者,每在半夏泻心汤中加入连翘、白蔻,以加强辛开苦降之效。若热病后期,脾胃虚弱,余热未尽,脾胃不和之恶心、呕吐、腹胀、不思饮食等,每于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入连翘,以加强清热除烦、宽中行气之效。

多种慢性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究其病机,莫不与脾胃升降失常,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有关。连翘质轻,性较平和,用之既能清胃热,又可升脾气。同时更有调气血之效。对久病入络,则更为适宜。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随证而入。如胃阴亏乏,脾气亦虚者,每见胃中嘈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异常不适,难名其状,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午后腹胀,形体日瘦,气短乏力,大便偏干,舌红少苔等,常于益胃汤合五味异功散中加入连翘,以滋养胃阴,健脾益气,和胃清热。肝郁脾虚证,胃脘胀满,甚或疼痛,引及两胁,嗳气纳呆,心烦易怒,大便不畅,病情易随患者情绪变化而波动等,连翘善清肝胆郁热,利枢机、疏肝气,又能清胃热,故每在柴芍六君子汤的基础上,配以连翘,以达疏肝理气之效。对脾胃气虚夹瘀者,症见头昏气短,四肢倦怠,胃中嘈杂头痛,饮食稍不适或气郁后疼痛加剧,甚至引及背部亦痛,腹满便溏,脉多沉涩,舌淡红暗紫,苔白、唇色黯等。常在六君子汤合丹参饮中将陈皮易连翘,以清热和胃,化瘀通络,多收良效。但连翘毕竟属苦寒之品,对于单纯脾胃虚弱较甚者,应慎用。

(五)畅达血脉驱伏邪,经乱久感俱应选

连翘可鼓舞人体正气,畅达血脉,驱逐伏邪,宣散结滞。对于湿热久伏胞宫,致血脉不利,症见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黄而臭秽,其月经量少色暗,或隔月而至,或一月数至,或前后不定期等。常用连翘配白芷、黄柏、桂枝、益母草、当归等,清热燥湿、活血通瘀。崩漏或月经过多,多因肝肾亏虚,冲任不固所致。但该病日久,每易夹瘀,血脉不畅而加重出血。常以自拟之补肾固经汤(川断、炒杜仲、侧柏叶、当归身、川芎、生地、焦艾叶、阿胶、焦蒲黄、制香附)加连翘、焦贯众以治之。用连翘性寒合贯众清解血分之热,又可制约艾叶等之温,同时取其畅达血脉之效,而除经脉瘀阻,使气血同流。此即东垣所谓“散诸经血结气聚”,及《日华子本草》之“通月经”之说。

此外,对于感冒久而不愈,邪毒久羁不散,或易感外邪,经常反复感冒者,多为伏邪正虚所致。连翘除有散邪解表作用外,尚可鼓舞人体正气,驱逐体内伏邪。况连翘性微寒,故无论风寒风热,皆可选用,常与玉屏风散合用。风热者合银花、竹叶、荆芥;风寒者常合桂枝汤等;阴虚者又当伍玉竹、当归等;阳虚者以桂枝加附子汤。另外,本品还可驱虫,以连翘煎汤内服外洗,疗效甚佳。

综上所述,连翘功善清热解毒,清利肝胆,退湿热,除黄疸,通调三焦利水湿,止呕和胃,畅达血脉,通经驱伏邪,保肝护心等重要作用。是药清热而不伤阳,利湿而不损阴。不仅可用于实证。也常用于虚证。又因其性微寒平和,不独热证选用,寒证也可加入,重在随证灵活配伍。遣方之时,或舍其用而取其性,或弃其性而扬其用,或性用齐借,皆依证而定。譬如配寒药即用其寒性可清热,伍热药即弃其寒性而扬其用,从而发挥除湿利尿、强心等特长。药之禀性不同,各有其偏。故善用药者,必制其短而扬其长,才可药证相应,丝丝入扣,临证不谬,此其大要。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09: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癜克星来了!一把连翘将紫癜“擦干净”!

连翘,味苦,性微寒。

多用于四个方面:1、上焦诸热,热在肺卫;

2、泻心经客热,热入心营;

3、除阳明湿热,治疗湿热发黄;

4、消肿毒,为疮家圣药。

但是本品能散诸经血结,治疗紫癜,确是很少有人用到。

连翘轻清芬芳,其性升浮,郁结火热,因而扬之、越之,结者散之,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连翘之气芳烈而性清凉,故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已之,又味兼苦辛应秋金之令,故能除肝家留滞之邪毒也”。《药品化义》云:“连翘,总治三焦诸经之火,心肺居上,脾居中州,肝胆居下,一切血结气聚,无不条达而通畅也,气结散,热,瘀皆去,则紫癜消矣”。

据临床报道治疗紫癜病,用连翘30克,文火煎煮三次,分成50ML一次,一日三次服用,不可吃辛辣油腻,7天后皮肤紫癜消除。

1980年《辽宁中医》记载,用仙鹤草100克,牡蛎100克,甘草10克,连翘10克,大枣60克,丹参10克,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0例,105例两周后痊愈,均无复发。

止呕:连翘20克,浓煎,少量频服,止呕有特效。

连翘治疗便秘:20—30克,稍微煮一下,当茶饮用,效果好,没有副作用,值得推荐使用。

滴虫性阴道炎:连翘100克,加水500ML,浓煎至200ML,滤去药渣,无菌性纱布浸满药液,塞阴道,每天一次,每次保留时间3-4小时,治愈率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