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7|回复: 7

蒲黄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4-10 22: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Pú Huánɡ

别名 香蒲、水蜡烛、蒲草

归经 归肝、心包经。

性味 甘,平。

注意 孕妇慎用。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活血消瘀。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瘀阻作痛,跌扑血闷,疮疖肿毒;炒黑止吐血,衄血,崩漏,泻血,尿血,血痢,带下;外治重舌,口疮,聤耳流脓,耳中出血,阴下湿痒。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

止血、活血:用于各种出血、痛经、跌损、痈肿疼痛。配五灵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常用于产后腹痛、痛经及胃腹瘀痛。

各家论述

1.《纲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涤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丽手顾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能相济也。

2.《本草汇言》:蒲黄,性凉而利冶g洁膀肮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且止也。

3.《药品化义》:蒲黄,若谣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补脾之药,摄血归源,使不妄行。又取体轻行滞,昧甘和血,上治吐舰喀血,下治肠红崩漏。但为收功之药,在失血之韧,用之无益。若生用亦能凉血消肿。

4.《本经逢原》:蒲黄,《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 良由血结其处,营卫不和故也。与五灵脂同用,胃气虚者,入口必吐,下咽则利。舌根胀痛,亦有属虚火旺者,误用前法(指同干姜未干掺),转伤津液,每致燥湿愈甚,不可不审。

5.《本草正义》:蒲黄,专人血分, 以治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病。东壁李氏员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颐谓蒲本清香,亦有宰味,以《本经》葛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痰,则辛散之力可知。况心腹结滞之痛,新产瘀露之凝,失笑一投,捷于影响,虽曰灵脂导浊,是其专职,然蒲黄果是寒凉,必非新产有痰可用。若舌疮口疮,皮肤湿痒诸病,敷以生蒲黄细粉可愈,则以细腻粘凝, 自有生肌之力,非仅取其清凉也。

6.《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7.《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佳, 主痢血,止尿血,利水道。

8.《日华子本草》:治(颠倒)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月经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被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9.《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10.《本草经疏》:治癌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颐。

11.《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

12.《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疠。

复方

①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三两(微炒),龙骨二两半。艾叶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圣济总录》蒲黄丸)

②治产后血不下:蒲黄三两。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梅师集验方》)

③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干荷叶(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黄、甘草(炙)各三分,蒲黄(生)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局方》蒲黄散)

④治产后心腹痛欲死: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为末,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局方》失笑散)

⑤催生:蒲黄、地龙(洗去土,于新瓦上焙令微黄)、陈橘皮等分。各为末,如经日不产,各抄一钱匕,新汲水调服。(《证类本草》)

⑥治坠伤扑损,瘀血在内,烦闷者: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塞上方》)

⑦治吐血、唾血:蒲黄一两。捣为散,每服三钱,温酒或冷水调。(《简要济众方》)

⑧治肺热衄血:蒲黄、青黛各一钱。新汲水服之。或去青黛,入油发灰等分,生地黄汁调下。(《简便单方》)

⑨治鼻衄经久不止:蒲黄二、三两,石榴花一两(末)。上药,和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⑩治膀胱热,小便血不止:蒲黄(微炒)二两,郁金(锉)三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粟米饮调下,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蒲黄散)

⑾治卒下血:甘草、干姜、蒲黄各一分。三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僧深集方》蒲黄散)

⑿治舌胀满口,不能出声:蒲黄频掺。(《本事方》)

⒀治小儿重舌,口中生疮,涎出:蒲黄一分,露蜂房一分(微炙),白鱼一钱。上药,都研令匀。用少许酒凋,敷重舌、口中疮上,日三用之。(《圣惠方》蒲黄散)

⒁治聤耳出脓:蒲黄末,掺之。(《圣惠方》)

⒂治耳中出血:蒲黄、炒黑研末,掺入。(《简便单方》)

⒃治脱肛:蒲黄二两。以猪脂和敷肛上,纳之。(《千金方》)

⒄治阴蚀:蒲黄二两,桐皮二两,甘草二两。凡三物,捣筛,粉创上。(《令李方》蒲黄散)

⒅治丈夫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

动物实验证明,蒲黄对不同动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均有直接使其收缩或增强收缩和紧张性的作用。临床应用于产褥期,于产后开始口服生蒲黄末,每日3次,每次3克,连续3天,以观察其对子宫的收缩作用。据31例产妇的服药结果,产后3日宫底平均下降4.71厘米,而对照组(未服药)30例平均下降3.64厘米;同时服用生蒲黄后产妇的恶露亦渐减少。认为所谓"祛瘀"作用,其本质似在于收缩子宫;并认为蒲黄除能收缩子宫外,还有止血作用。此外,作者还根据蒲黄的作用及临床观察结果,对蒲黄"生用活血行血,炒黑止血"及"阴虚、无瘀忌用"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蒲黄无炒黑的必要,主张一律生用;临床应用除孕妇外,一般无所禁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3: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老中医陶御风:蒲黄临证备参13条

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蒲黄”临床论治备参13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蒲黄,血分行止之药,主诸家失血。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

生用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兼止。

又本品性凉而利,不仅止血作用良好,而且有利尿功效,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



蒲黄与五灵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诸痛,但胃气虚者,入口必吐,下咽则利,以五灵脂性味浊恶也。



蒲黄佐黄柏,君补骨脂,治崩漏殊功;同槐花,使条芩,治肠风立效。

一说本品配阿胶、生地汁,能疗口耳大衄。



蒲黄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极虚人。



蒲黄活血散瘀,降脂通脉,在辨证方中重用生蒲黄,用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以及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改变的高血压病,均能收到满意疗效。



前列腺炎引起的小便涩痛,淋沥不畅,小腹憋胀,用萆薢分清饮加生蒲黄15克,收效甚佳。

又治口腔溃疡,生蒲黄是必用药,取其活血消炎、生肌敛疮的功用。



生蒲黄可用治泌尿系结石。

结石排不下来,有的是因为结石与黏膜附着紧密,甚至嵌入其中,或输尿管明显充血水肿,结石不易下移,故攻之不效。按中医辨证,当属气血凝滞瘀结。

生蒲黄可能对输尿管管壁的水肿炎症和粘连,有抑制或松解作用,再配合其他通淋排石药物,可增强输尿管蠕动,从而提高排石效果。



蒲黄防治褥疮效果良好。

药房中蒲黄多含有碎屑样杂质,用时需过筛。

对轻度浸渍糜烂的褥疮患者,直接外扑患处或易受压部位,多能在3~5日内痊愈。

对于Ⅱ度褥疮,配合黄柏、大黄等份,煎液湿敷后外扑本品,或在蒲黄中加入少量九节菖蒲粉外扑,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勤翻身,皮损多能在6~7日恢复正常。



蒲黄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作用。

一般止血常用炭药,但生蒲黄的止血作用强于蒲黄炭。

较小剂量(10~12克)偏重于祛瘀,较大剂量(30~60克)侧重于止血。

临证对月经量少而不畅伴腹痛者,用10~12克;

量中或偏多带有血块伴腹痛者,用12~15克;

量多如注,块下且大,经量愈多愈痛者,用30~60克,并配赤芍、丹皮、熟大黄凉血、祛瘀、止血,而不需用通常的止血、止痛之品。

子宫肌瘤经行量多者,用生蒲黄、薏苡仁活血化瘀消癥,不宜单纯用炭药固涩止血。



生蒲黄除能收缩子宫,推陈致新,促进瘀血排出外,并能止血定痛,对宫缩不良,产后腹痛阵作的瘀血性恶露不绝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消炎解毒、缩宫止血的马齿苋相伍,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两药亦能控制“人流”术后阴道不规则的出血及其所伴见的腹部隐痛。

十一

蒲黄配炮姜,止血止痛功效佳,常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及产后恶露不尽之腹痛;配乌贼骨,常用于崩漏下血、月经期过长等;

配生地榆,治疗痔疮出血效果颇佳;配莲房炭,治疗子宫收缩不良性出血功效不凡。

实践体会,蒲黄生用凉血止血效果最佳,活血作用并不显著。一般不用炒蒲黄,因蒲黄炒制后,即成蒲灰,其止血作用反而降低。

十二

生蒲黄是治疗眼底出血的良药,在出血时能止血,血止后又能化瘀血,促进吸收。

发病初期立即用纱布包10克左右,开水浸泡或水煎,代茶频频呷饮,能控制出血,瘀血也渐消散。

如服以蒲黄为主的蒲黄明目汤,收效更快,该方由生蒲黄(包煎)、生地、枸杞子、白茅根、旱莲草各15克,当归、赤芍、菊花各10克组成。

兼气虚,加黄芪30克;血压高,加天麻15克;脾胃虚,加茯苓30克,陈皮15克。

共治35例(高血压眼底病变者21例,视网膜静脉阻塞者8例,糖尿病性眼底病变者6例),有效32例,无效3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眼底出血,如果是因血管内皮增生所致,用本方疗效差。

有效病例以病程短、出血量少者疗效最理想,一般在服药后3~7日可以完全吸收,对出血量大、病程长的病例,瘀血吸收较慢,服用本方,短则1月,长则半年才能逐渐吸收。

因此,一要早期治疗,二要坚持服药。用生蒲黄治疗眼底出血,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

十三

单用蒲黄50~100克,用少许温水调成糊状,放入口中含漱5~10分钟,早、中、晚各1次,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屡用屡效。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3: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蒲黄内科各家用药经验

〔药性〕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用法用量〕煎服,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应用方剂〕

蒲黄散(济阴纲目):黄芩,当归,侧柏叶,蒲黄,生姜,艾叶,生地,伏龙肝(妇人经血不止)

失笑散(和剂局方):蒲黄,五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蒲黄散(证治准绳): 赤茯苓,木通,车前子,桑白皮,荆芥,灯心,赤芍药,甘草,蒲黄,滑石(清心肾,利小便)

等,下略

《本草备要》

生滑,行血;炒涩,止血

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脉,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疗扑打损伤,疮疖诸肿。炒黑性涩,止一切血,崩带泄精。

《本草纲目》

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本经》

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可收缩子宫,妊娠妇女忌用,可能引起流产,产后多用,恶露不尽或者疼痛,有利于子宫恢复到受孕前状态。

蒲辅周

蒲黄,五灵脂:瘀血腹痛,恶露不下

蒲黄,丹参,炮姜:行血散瘀,止胀痛,清恶露,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出血

蒲黄,小蓟,滑石,熟地,侧柏叶: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尿,咳血,便血

蒲黄,冬葵子,生地:膀胱炎,尿道炎引起的血尿,小便不利,尿道作痛

炒蒲黄,五灵脂,煨葛根,煨豆蔻:慢性结肠炎的血便,脓血便和腹部隐痛

谢海洲

蒲黄,阿胶,侧柏叶:血瘀化热引起的吐血

蒲黄,大蓟,小蓟,玄参,青黛:衄血

蒲黄,生地,冬葵子:尿血

蒲黄,地榆炭,槐角:便血

蒲黄,车前子,黄柏,泽泻,大蓟,小蓟:尿中带血,涩痛不利

蒲黄,五灵脂,红花,元胡:月经痛

蒲黄,当归,红花,桃仁:产后腹痛

蒲黄,香附,元胡:心腹痛

赵绍琴

生蒲黄,生地,丹皮,赤芍,赤小豆,当归,杏仁,郁李仁,瓜蒌仁,炒地榆:痔疮肛裂便血

蒲黄炭,芥穗炭,小蓟,藕节,滑石,通草,生地,白芍,丹皮:尿血(尿道微痛,少腹胀)

唐容川

蒲黄,荆芥,防风,当归,白芍,丹皮,知母,石膏,杏仁,小柴胡汤:因于外感,先见头痛,恶寒发热,脉浮而数(吐血)

蒲黄,青皮,牡蛎,龙胆草,丹栀逍遥散:怒气逆上,血沸而吐(吐血)

蒲黄,藕节,阿胶,五味子,地黄汤:色欲过度,阴虚火旺,夜则发热,盗汗梦交,耳鸣不寐,六脉细数芤革(吐血)

蒲黄,寸冬,藕节,逍遥散:脾经虚火,生痰带血(咳血)

蒲黄,荆芥,粉葛,白茅根,生地,童便,人参泻肺汤:肺火壅盛,头昏痛气喘,脉滑大实数(鼻衄)

蒲黄,骨碎补,牛膝,天冬,麦冬,六味地黄丸:肾虚火旺,齿豁血渗,以及睡则流血,醒则血止(齿衄)

蒲黄,藕节,竹叶石膏汤:舌出血,口渴兼发热(舌衄)

蒲黄,蝉衣,丹皮,竹叶石膏汤:汗血,胃火亢盛(汗血)

蒲黄,凉血地黄汤:从毛孔流出一条血,似箭之射出(血箭)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3: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馨斋经验

王馨斋经验:王馨斋先生系绍兴名中医,从事中医眼科50余年。重用蒲黄治疗眼科诸种血证,尤有心得。

根据《本草》记载,蒲黄生用性滑,行血消肿;炒黑性涩,功专止血。王老主张生用,他认为眼内之出血不同于其他部位,血止后可遗留与出血相类似的有机物,仍会影响视力,因此用药不仅要止其出血,而且要促其尽快吸收,蒲黄既能行瘀,又善止血,故使用于眼科诸种出血最为相宜,而炒黑之后性质变燥,久服伤阴化火,导致反复出血,大是不宜。至于剂量,也很重要。

王老指出:“蒲黄一物,除其在眼科上独特的功能之外,更应靠医生善于运用,剂量不同,则功效大殊。同盟者更赖辨证正确,配伍得当,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气滞夹瘀的眼科出血症,先父常选蒲黄与理气药配伍,蒲黄的剂量一般在20g左右。蒲黄不仅长于活血化瘀,而且尤善于通利血脉。临床上由于瘀血引起的眼底出血,可谓屡见不鲜。盖瘀血不去,新血断无生理,且阻于络脉,气亦不通,目失气血濡养,影响精明,此时活血化瘀、疏通血脉是治疗关键。先父根据通因通用的原则,重用蒲黄50~60g,化瘀止血,寓通于涩。[王连方.王馨斋重用蒲黄治疗眼科血症.浙江中医杂志,1999,34(7):288]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4: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廖佐芹经验

廖佐芹经验:蒲黄生用,下尿结石 余初学中医时,外祖父恒谓:“生蒲黄治淋有奇效”,每不以为然,后见其每遇此类病证,无不用此,且屡收效验,遂铭记于心。

1987年冬,表弟刘某,突患尿淋,尿频急而痛,恶心腰痛,痛时向外生殖器放射,尿道内如针扎火燎,解尿时汗如黄豆大,尿红赤如洗肉水状。尿常规检查:红细胞(+++),X片示右输尿管下端有一黄豆大结石。余猛然忆起外祖父的话,辄投以生蒲黄粉30g,用金钱草30g,鲜葱一大握,煎汤分3次送服,每次10g,连用2天,第3天早晨起床后,表弟感尿意窘迫,急就便盆,随着尿道内一阵撕裂样疼痛后,须臾竟解出结石二粒,其淋痛之疾,遂霍然而愈。[廖佐芹.中医用药经验杂谈.赣南医学院学报,1994,14(2):147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4: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蒲黄治疗胃痛临床经验

止血镇痛,活血化瘀亦利尿

【长义堂说】蒲黄,止血行瘀之要药,有祛瘀止痛之功效。治胃痛,古言之,《本草纲目》言其 “止心腹痛”。

今论之,蒲黄,主止血,通经脉,消瘀血,利小便。生用性滑,行血兼消。炒黑性涩,调血止血。胃痛有瘀,脘腹刺痛,出血如吐血、便血,或胃镜下有出血点,即可用之。
蒲黄治胃痛,祛瘀,止痛。(王世杰)

【例1】任徵五老中医治疗瘀血胃痛证方用失笑散合丹砂饮加减,处方以蒲黄为首药。症见胃脘痛有定处,拒按,或疼痛如刺如割,进食后疼痛加重,痛甚于胀,大便色黑,或有呕血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治法:活血化瘀痪,理气止痛。方用失笑散合丹砂饮加减;生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元胡、血竭等。大便干加大黄,以苦寒消瘀化滞,通调腑气,走而不守;吐血、便血加三七粉,或加云南白药。{张宁. 任徵五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1994, 2(3):35-36.}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4: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蒲黄临床应用举隅

蒲黄味甘性平,入肝、心二经。据方书记载及现代医家经验,生用长于行血消瘀,炒用善于收敛止血,为一切痛证和血证的常用中药。经过广大医学家们长期临床实践,蒲黄的药用范围逐渐扩大,今摘其要者举隅如下:

1、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中后期(Ⅱ、Ⅲ期)往往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由于血液的浓、粘、凝、聚改变,使血流阻力增加,形成血滞、血瘀,这是血压持续升高的血液动力学因素。据此重用生蒲黄,伍以赤芍、丹皮、川芎、桃红、红花、牛膝、地龙、代赫石、牡蛎等活血潜降之品,组成复方蒲黄汤。用此方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5例,四周为一疗程,结果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中6项指标有显著改善,同时血压都不同程度地趋向正常,而且在逐步减停西药降压药之后,血压基本上维持在正常范围。

2、冠心病心绞痛用生蒲黄先制成流浸膏,烘干为末,装入胶囊,定名为冠心乐胶囊,每粒含生药0.3g。每次服6粒,每日3次。

3、眼底出血几年来用蒲黄明目汤(生蒲黄15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5g,菊花10g,枸杞子15g,白茅根15g,旱莲草15g等组方)治疗眼底出血病人35例,其中高血压眼底病变者21例,视网膜静脉阻塞者8例,糖尿病性眼底病变者6例。经用上方口服治疗,有效32例,无效3例。其中以病程短、出血量少者疗效最理想,,一般在服药后3~7天可以完全吸收。如果出血量大,病程长的病例,瘀血吸收较慢,服用本方短则一月,长则半年才能逐渐吸收。因此,一要早期治疗,二要坚持治疗。

4、前列腺炎前列腺炎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消炎利尿是其基本治法。如果临床应用萆分清饮效果欠佳,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生蒲黄15g,5剂左右即可消除症状。

5、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潴留以蒲黄为主组方(蒲黄10g,滑石10g,琥珀3g冲服,生大黄10g,泽泻15g,蓄10g),水煎分服,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一般服药2剂后即可自行排尿。

6、男性不育男性不育多由精窍中某些附属腺炎症造成,精液常规检查不但精子质量差,且同时见有红白细胞。过去单纯使用益肾填精、行气化湿等法,但疗效较差。后在辨证方中加用生蒲黄20~30g,则疗效明显提高,一般服药3~5剂后复查精液常规,红白细胞即可消失,继之在1~2周内其他各项数值转为正常。

7、急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属于热结血淋证者,可见尿频、尿急、尿痛,伴低热,尿常规检验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舌质红,苔黄腻,脉数等。可用生蒲黄10g,小蓟10g,水煎服用,每日1剂,5日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明显好转,二个疗程可临床治愈。

8、子宫收缩不良人流及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常会引起阴道出血淋漓不断。根据动物实验研究报道,蒲黄能够兴奋子宫,促使其收缩复原。受此启发,对一些人流及产后子宫收缩不良、阴道出血不断的患者,可用炒蒲黄20g,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用3剂后出血停止,8剂后子宫基本复原。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5-3-1 09: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则10克,多则60克,沪上名医蔡小荪蒲黄的妙用!

导读:上海江湾蔡氏女科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传八世,历有二百余年,蜚声沪外,名闻遐迩。本文是七世传人蔡小荪临诊运用蒲黄治疗妇科诸种血证的经验,有其独到见解。

沪上名医蔡小荪临诊运用蒲黄治疗妇科诸种血证,有其独到见解。吾有幸追随蔡师临床学习十余载,亲聆教诲,耳濡目染,深有体会。兹将蔡师经验作一简述,冀飨同道,启迪后学。

蒲黄,味甘、性平,甘缓不峻,性平无寒热之偏,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之功。《本经》:“利小便、止血、消瘀血。”说明蒲黄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活血化瘀之效。宋代《大明本草》始有“破血消肿者,生用之;补血止血者,须炒用”的记载。明代《本草纲目》亦有同样叙述。因此流传至今,一般认为蒲黄生用性滑,行血消肿;炒黑性涩,功专止血。

然蔡师尤推生蒲黄。他认为炭剂是治疗月经过多的常用之品,在炮制方面必须存性,若成焦炭,难免损耗药效。从临床实践来看,生蒲黄的止血作用胜于蒲黄炭。据动物实验报道证明,生蒲黄对不同动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均有直接使其收缩或增强其紧张的作用,因此具有较强的化瘀止血功能。

蔡师临诊用药每喜精简。主张药量不必过大,既要避免杯水车薪,又不能药过病所。唯蒲黄一药,用量灵活多变。处方时少则用10克,多则可达60克。随症斟酌,常据病情轻重缓急而定,使其恰到好处。一般化瘀止痛,经量少而不畅者用10~12克;经量中或偏多而带有血块者用12~15克;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用30~60克。他指出,蒲黄一物而能多用,除其独特功能之外,实赖医者在临床上善于掌握运用也。剂量轻重不同,则功效大殊。他说:“只有辨证正确,用量、配伍得当,庶可获得预期效果。”

文源    《蔡氏女科经验选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