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回复: 1

千金苇茎汤,抓中一个重点,多种用途

[复制链接]

6659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17
发表于 2024-3-1 14: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苇茎汤,出自《千金·肺痈门》中,为专治肺痈之方。由苇茎、桃仁、苡仁、瓜瓣四味组成。

据其药性分析,主要作用不外清热化痰、排脓祛瘀八字。因此,本方针对病机,不外湿热蕴结、痰瘀阻滞之证,故能主治肺痈,为治疗肺家瘀热痹阻之要方。

01

本方在清热化痰、排脓祛瘀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性味甘平,清热而不犯苦寒,不伤胃气。

2. 质润不燥,祛痰不犯香燥,不耗津液。

3. 桃仁虽属祛瘀之品,但具有生发之气,祛瘀而能生新。

02

本方自清代以来,随着温病学派之发展,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几乎内外妇儿各科多有用之,大大超出了肺痈之范围。

然据钱氏个人经验,本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适应症:

1. 小便短赤或兼灼热者,若清白而量多者不宜。

2. 大便滞下或干结者,若泄泻或完谷不化者不宜。

3. 口中干苦者,若味淡而和者不宜。

4. 舌红或绛或紫,苔黄或黄白相兼,或白底浮黄者,若舌淡而苔滑者不宜。

5. 痰色黄稠,或痰中带血,或痰有臭味者,若清稀而滑者不宜。

03

本方由于性味清淡,剂量宜大,小则无效,特别在急症重症中尤其如此。

一般苇茎可用50~200g,瓜瓣可用50~200g,苡仁50~200g,桃仁10~50g。煎药时水量应足,每次可服300~400ml,少则煎熬不适,量小无力,效亦不显。

方中瓜瓣亦名瓜练,即冬瓜瓤,和瓤连子入药,用之疗效更为显著,若无瓜练,干冬瓜子亦可,但必生用。药肆中加工炒黄之冬瓜子不堪入药。

04

临床应用,应结合具体证情加味配方,则疗效尤为显著。

1. 本方加黄芪、太子参,为甘淡甘温合法,祛邪扶正合用。对肺痿肺痈后期正虚有邪者,有较好效果。

如患者李某,14岁,女,住院号:47179。1962年3月1日以右侧肺脓疡,脓腔大如小儿拳头而住院治疗。

症见发热,自汗盗汗,面色萎黄,脉来虚数,舌淡少苔,食欲不振,咳嗽无力,痰虽黄臭而量少清稀,诊为正虚邪实之候。

本方重加黄芪、太子参之甘温益气以扶正,酌加黄连、双花以助清解之势。服后证情得到控制,月余后,症状消失,面色红润,精神胃纳转佳。胸片复查:脓腔闭合,出院休息。本例自始至终未用西药治疗。

2. 本方加蔻仁、藿香、橘红等,为甘淡芳香合法,清利芳化合用。对邪热内伏,湿痰阻滞者有较好疗效。

如患者李某,成年,女,住院号:47257。1962年3月6日以恶寒发热、咳嗽气促,倚息不得卧4天入院。白细胞26.1×10^9/L,中性90%,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症见咳逆胸闷气促,痰多黄稠,面目虚浮,小便短赤、舌紫、苔黄白相兼,厚积积粉,为湿热生痰,痰热阻肺,气滞血瘀之候。

用本方加藿香、蔻仁、川贝、郁金。服药5剂,咳嗽大减,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转,血象正常。2周后出院休息。

3. 本方加川贝、郁金、瓜蒌、桔梗、鱼腥草等,可助清热解毒、排脓祛痰之势。

如患者罗某,男性,76岁,住院号:55594。1963年8月19日以恶寒发热,咳嗽胸闭4天入院。X线下证实左下肺包裹性积液,胸穿抽出脓性液体100ml,诊为左侧脓胸。

患者高年体衰,不愿接受西医治疗,转诊中医。证见发热,口干不欲饮,咳唾黄痰,舌质紫暗,苔黄而厚,脉来弦数,为痰热阻肺,气滞血瘀之候。

用本方加川贝、郁金、桔梗、全瓜蒌、鱼腥草等大剂投服。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转。于10月3日突然喉中作痒,咯出大量脓性痰液约300~400ml。

自述胸中豁然,惟夜间盗汗、精神疲乏。改用本方加丹参、麦冬、川贝、郁金守服半月而愈。

4. 本方加红花、丹参、赤芍、丹皮等,可助活血化瘀之作用。对肺心病心衰出现气滞血瘀、痰热互结者有较好效果。

1978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临床研究中,发现许多肺心病心衰患者,出现唇绀舌紫,舌下瘀筋粗大,伴见气急痰鸣,心慌胸闷。

单用清热化痰,解除气分之邪,效果不显。改用本方加入红花、丹参、赤芍、丹皮,痰瘀两治,效果甚为满意。

曾有一余性患者,住院号:19893。1978年12月15日以肺心心衰合并感染入院,经中西药治疗十天之久,症情确无好转,后改用此法痰瘀两治,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总之,本方在急性热病中应用甚为广泛,但其主要作用以清肺解毒,化痰祛瘀为其重点。在此基础上,如能结合具体证情适当加用对证之药物,则效果更为理想,诚为切于实用之良方,不可以其平淡而忽视之。

6659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09: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苇茎汤之运用略述

陈瑞琳

摘要: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肺痛证。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甚为广泛,可用于治疗慢阻肺、支气管扩张、慢性结肠炎等临床各科疾病, 疗效显著。

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卷十七,系唐代医  家孙思邈所创,是中医治疗肺痈的代表方剂。本方选  用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四药,先用水煮苇茎取 汁,再入余药煎,去渣分2次服。原方主治“肺痈喘不  得卧”,咳有微热,甚则咳吐臭痰脓血,胸中隐隐作  痛,口干咽燥而不渴饮,烦满,脉滑数,苔黄腻。方中  苇茎性味甘寒,入肺清热利水,除烦解渴,为治肺痈  的要药,薏苡仁甘淡微寒,清热利湿,化痰排脓,冬瓜  仁甘寒清热,去肺中痰浊脓血,桃仁甘苦而平,润肺  滑肠止咳,逐瘀行滞。四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逐瘀  排脓之效,俾肺热清、痰热化、瘀结祛,则肺痈自愈。

本方用药不多,却疗效显著,为历代医家所推 崇。如《金匮·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证。 清·张秉成之《成方便读》卷4:“痈者,壅也,犹土地之  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  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降之品, 一则行  其瘀, 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薏苡仁除湿而  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之力,实无所遗,以  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

肺痈之症与现代医学的肺脓疡相似,随着近年  来卫生条件的提高,肺脓疡作为独立疾病逐渐减少, 但是千金苇茎汤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肺脓疡,而是根  据辨证辨病相结合,扩展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系统疾  病,现将近年来对苇茎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试述如下。

1  呼吸系统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多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喘证、肺胀病等范 畴,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属  本虚标实之患。本虚以肺脾肾虚损为主,标实以痰瘀  交阻为主。临床稳定期多以本虚为主,责之于肺、脾、 肾三脏亏虚,治疗以健脾化痰、培土生金之法。急性  发作期多以标实为主,多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治宜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无论是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或  是缓解期,只要患者临床出现咳嗽咳痰,痰稠量多,都  可应用苇茎汤。在急性加重期以标实为主,凡是临床  辨证有痰热瘀证候者即可选用苇茎汤消除脓痰。 而稳定期则以本虚之象突出,肺、脾、肾三脏俱虚,但  与上述虚证同时出现的咳、痰、喘、紫绀、失眠等症  状,则与痰瘀密切相关,选用苇茎汤以健脾化痰,活  血祛瘀,用药重点以活血化瘀之桃仁等并酌加补益  肺肾之品能收到很好的疗效4。而本病发展到后期, 出现肺心病时,往往病程日久,肺气亏虚,甚则脾肾两  虚,而致痰饮内伏,气滞血瘀,出现气喘、水肿等症。 苇茎汤中苇茎清热泄肺;冬瓜仁、薏苡仁清热化痰, 利湿排脓;桃仁活血祛瘀以消热结。诸药合用,使痰  饮向外排出,共奏清热化痰,散结通瘀之功。

1.2  大叶性肺炎  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但根据临  床症状、演变过程,好发季节均与风温病大致相似。 应用卫气营血辨证,可作为临床指导治疗的依据5]。 患者往往因受寒凉起病,初起主要表现卫分表证。若卫分表邪不解,邪气入里,由卫转气分,邪入里化热, 郁于肺内,而见高热烦渴、咳嗽、咯黄痰、舌红苔黄或 腻、脉滑数等。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热盛,甚则气 营两燔,清而不解,常可传至阳明而见腑实证。此类外 邪入里化热,内热痰湿症状较重的患者,是千金苇茎 汤的主要临床适应证。用苇茎汤治疗大叶性肺炎,取 苇茎甘寒,清泄肺热;冬瓜仁祛痰排脓,通腑泄热;生 米仁清热利湿;桃仁活血化瘀;诸药伍用,共奏肃肺 化痰、活血散结之功。

1.3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一般可归入中医“咳 嗽”、“咯血”、“肺痈”范畴。患者多有咳嗽咳痰,痰质 浓,痰量多;若火热灼伤肺络,血溢脉外则见咯血或 痰中带血,血色鲜红,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症状。支气管扩张的病性属本虚标实,痰、热、瘀虽为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理因素,但素体肺阴亏虚却是  本病产生的根本原因16。肺阴亏损,久病及脾,脾虚不 能运化水湿,聚湿成饮、成痰,脾虚不能布津于肺,痰  饮上渍于肺,致使本症患者经常处于痰多状态。若久 病及肾,致肾阴不足,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两虚。针对 患者咳嗽、咯脓痰、量多不易咯出特点,采用清肺和 化痰排痰治法并重,选用千金苇茎汤治疗。苇茎性清  肺热,米仁健脾化痰,祛湿排脓,冬瓜仁加强祛痰浊 脓血之功,桃仁润肺,祛痰行瘀。四药共用,能使肺热 得清,痰液减少,宣肺排痰,使郁积的痰液得以排除, 预防排痰不畅导致疾病加重。

2  消化系统
2.1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属中医“腹痛、泄泻” 的范畴,病机复杂,虚实交错,病势缠绵,易反复发   作。临床以腹部胀满疼痛,大便干稀不调,并带有白   色冻状物及粘液,疼甚时可在左下腹触及索状包块   等为主要表现。多由于患者外感六淫,嗜食肥甘厚   味,外伤感染至营卫不和,邪热壅聚,气血凝滞而致   湿热蕴结肠道,气机阻滞,气血不和,腐败化为脓血。  故治宜清利湿热,调和气血。用千金苇茎汤治疗,可   使湿除热解,气血通畅,腹泻治愈。方中苇茎清热利  水,生米仁清热利湿排脓,冬瓜仁甘寒清热,去腹中   脓血,桃仁逐瘀行滞。

2.1  慢性阑尾炎  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范畴,多 为瘀热毒邪所致。古代多选用大黄牡丹汤治疗,但研 究表明8,大黄牡丹汤具有抑菌、杀菌作用,可增强阑 尾蠕动,改善阑尾壁血液循环,解除肠道运动障碍和 镇痛、消炎的药理作用。而当阑尾炎病程进展时,阑 尾管壁出现全层或大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此 时属于邪盛正衰期。如果仍使用大黄牡丹汤,则阑尾蠕动并不能增强,因为坏死的阑尾壁已无力排出梗  阻物,故梗阻不能解除,而只能产生穿孔的副作用, 使炎症扩散。此时治当加强清热解毒、活血化癖、消 肿排脓之力,兼以扶助正气9。千金苇茎汤中芦根清 热除烦,生米仁祛湿解毒,合冬瓜子清热,桃仁活血  祛瘀,可达清热祛湿,解毒止痛之功。

综上所述,千金苇茎汤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 用,且均有不错的疗效。这为临床医生在临床实际用 药上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经验。只要辨证正确、到  位,其应用的范围即可广泛而深人。对于一些西医治  疗效果不佳的疾病,本方有一定的优势,如在治疗小  儿支原体肺炎10-I)、肺源性心脏病加重期[12]等方面。 对目前治疗这些疾病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应用本方, 无疑是开拓一条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但是仍  应注意到,文献均为个案报道式、小样本经验总结, 尚缺乏统计学指导下的规范研究,因而如果能进行  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取得有力的实验室研究  资料,将对中医药的发展意义深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