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蜂蜜润滑黏腻,香甜可口,是美味与疗效兼备的中药。经方应用蜂蜜共涉及10个方证,蜂蜜具备甘草一般的“气质”,也能“和百药”,临床应用主要着眼于其能“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本期我们一起来学习蜂蜜的经方应用特点。
经方应用蜂蜜见于乌头汤、麻子仁丸、大陷胸丸、甘遂半夏汤、理中丸、大半夏汤、甘草粉蜜汤、蜜煎导方、猪肤汤、乌梅丸,共10个方证。
经方用蜂蜜皆宗《神农本草经》:“石蜜,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即取其“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之功并以之发挥,具体运用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1) 解乌头、附子、半夏之毒、缓和药性:如乌头汤、甘遂半夏汤等。
(2) 缓急止痛:如猪肤汤、甘草粉蜜汤。胡希想先生常用甘草、蜂蜜治心腹痛有奇效,临床应用常去铅粉,而加白及10克,治疡病剧痛者,屡用皆验。
(3)润肠通便:单用或与麻子仁、仁合用,则善肠通便,治疗肠燥津枯之便秘,如蜜煎导方、麻子仁丸。
(4)补益作用:蜂蜜味甘滋润性平,具有补益作用,如在大半夏汤、理中丸中助人参安中;乌头煎中与黄芪相配,益气扶正;薯蓣丸、肾气丸以蜜为丸,实寓滋补之意。
(5)做赋形剂,合诸药末为丸:乌梅丸(“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麻子仁丸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理中丸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大陷胸丸等方中合诸药为丸,取其“丸者缓也”之意。
《本草纲目》认为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润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概而言之“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别录》又谓:“养脾气,除心烦,饮食不下,止肠澼,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后人之发挥及运用多不离其五,如孟诜曾取其清热润燥解毒之功,用于“但凡觉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又点目中热膜,以家养白蜜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之也。与姜汁熬炼,治癞甚效”。后世常用蜂蜜治水火烫伤、皮肤炎症、皲裂等。
本药药征颇似甘草,以含滋养成分,故专用于里证;甘草无滋养性,且通用于表里内外各证。
【药物功用述要】
蜂蜜,味甘,平(凉)。黏滑滋润、性缓和滋润补中、缓急止痛、解毒药。主润燥、缓痛、通大便,可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手足裂。
用法及用量:适量水煎或水化,或浸药外敷,或和药为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