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回复: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加味药分析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31 20: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临床常用方。此方的适应范围是:一则,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多用于治疗癫、狂、痫等疾病及失眠、烦躁、头晕等精神抑郁症,或改善因过度兴奋而表现为抽动、气上冲等症状;二则,对少阳病见胸胁部满闷、纳呆,运用此方也较为常见;三则,亦可治疗痰浊内盛而表现出麻木、酸重,舌象以红舌多见,可见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以弦滑、弦数、弦细最多见。

本方常需加味应用。加味的目的是,或广其适应范围,或针对某种病机加强功效。有人研究了现代医家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的加味药物,统计后得出如下结论:

(一)补虚药位列首位,其次是平肝风药,再次是安神药。

为什么要补虚?现代临床杂病中,以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多见。多虚实夹杂,以正虚为主。适当配伍补虚药,可以扶正,正旺有益于祛邪。比如,炙甘草、生甘草、白芍、白术等。

为什么要平肝风?肝主风,藏血而恶郁。若肝气不疏,久郁化火,厥阴与少阳相表里,胆腑内寄相火,风动相火,则会上扰心神,或攻脑窍,或动筋肉,或窜目睛,引发诸多变症。适当配伍平肝风药,有助于提高疗效。比如,甲亢眼突,即属肝风内动,非用平肝风药不可。比如,代赭石、天麻、钩藤、生铁落、珍珠母、石决明、僵蚕等。

为什么要用安神药?心主神,肝胆气郁,往往会上扰心神,心神不安,则五脏六腑皆失其平衡。适当配伍安神药,最有助于提高本方的疗效。比如,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合欢花、柏子仁等。

另外,本方亦常配伍清药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药等,都当根本具体病例来具体分析,灵活变化,不必拘泥。

(二)对加味药物的频次分析发现,炙甘草和甘草的频次最高。

分析其理由,因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成,甘草乃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之一,加甘草,即类同小柴胡汤用甘草之意,即补气兼调和诸药。

为什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要去甘草?有人认为,必须去甘草,不去甘草好不快。这个方子就是要一鼓作气,把痰火一清、把痰坠者清出去,加甘草缓,这个病就缠绵难愈,不容易好。所以核心是去甘草。

我的观点是,完全可以加甘草。一则,可组合成完整的小柴胡汤;二则,可组合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三则,可缓解大黄的泻下之性,尤其是大便不实,或大便偏稀患者。

观察现代医家对于本方的加味药频次,首重甘草,可见加甘草还是诸家所见略同的。

(三)第二高的频次是加白芍。

为什么要加白芍。分析其原因,一则,方中已经有了桂枝,加白芍即组成桂枝汤,桂枝汤功效甚大,“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可大大增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治疗范围,扩大其适应症;

二则,加白芍,合上龙骨牡蛎,即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燮理阴阳,交通心肾,调和营卫,兼固涩精液。用于治疗癔病、失眠、遗精或滑精、不孕症、先兆流产、久泻、更年期综合征、盗汗、小儿支气管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三则,加白芍后,根据桂枝与白芍的剂量不同,或为桂枝加桂汤,或为桂枝新加汤,则此方灵活多变;

四则,加白芍即成黄芩汤,此方清热止利,和中止痛。用于热泻热痢,表现为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等,相当于扩大了本方的主治范围;

五则,况且,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善于治疗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胸腹四肢拘挛作痛。也就是说,加味白芍后,本方不但能调节身心平衡,更兼增加止痛之功;

六则,关于白芍,《本草备要》云其“补血,泻肝,涩,敛阴。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肺脾行经药。泻肝火,酸敛汗,肝以敛为泻,以散为补。安脾肺,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克土,则脾安。土旺能生金,则肺安。脾和肺安,则腠理固矣。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酸主收敛,散恶血,利小便,敛阴生津,小便自利,非通行之谓也。缓中止痛,东垣曰:经曰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益气除烦,敛汗安胎,补劳退热……”,针对肝阴不足,肝血亏虚之证,白芍无疑是一味好药。

(四)加味代赭石的频次亦偏高。

代赭石能入血分,功擅下气降痰清火,除胸腹邪毒。《本草再新》谓代赭石:“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加味用于治疗癫痈、癫狂、惊悸、精神错乱、眩晕等病,多见胸闷、心烦、易惊等症。

(五)加味酸枣仁的频次亦偏高。

关于酸枣仁,《本草经》谓,主“烦心不得眠”,这是临床应用酸枣仁的一个主要方向。朱丹溪认为:“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酸枣仁)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藏安和,睡卧自宁。”《本草纲目》说:酸枣仁,“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擅治身心不和诸证,加酸枣仁后,更能养心安神,增加其效,特别是加强安神安眠之功。

(六)加味龙胆草的频次亦偏高。

龙胆草大苦大寒,能清泄肝胆有余之火,可疏通下焦湿热之结,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诸症。

此方加龙胆草,更增清泻肝胆之火之功,暗合龙胆泻肝汤之意,用于精神症状属于肝胆火旺者,最妙。

(七)加味丹参的频次亦偏高。

丹参功擅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癓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

此方加丹参,加强了本方活血定痛安神之功,对于病机中兼有血瘀,症状中兼有疼痛者最为合适。

小结:

分析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病种,在西医方面,其病种多侧重于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尤以治疗癫痫和抑郁症居多,另外,亦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阳痿及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在中医方面,该方多用于治疗惊悸、癫狂、郁证、失眠等。

本方若能根据具体病机适当加味,不但可扩大其适用范围,更可提高其临床疗效。以上分析的几味中药是现代诸位临床医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董洪涛)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20: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由柴胡、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大黄、茯苓、生姜、大枣、铅丹等药组成,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误下,邪热内陷、表里俱病、烦惊谵语等症。笔者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失眠、心悸、耳鸣、眩晕、唇颤、手麻不用、癫痫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兹录验案如下。

    1 案例

    1.1 失眠

    王某,男,65岁,1992年7月20日就诊。失眠2年,心悸易惊,恶梦纷纭,就诊前每晚服3~4片安定方能入睡。整日头昏沉乏力,不思饮食,口干苦,目干涩,舌红、苔薄白,脉沉弦而细。观其脉证,辨为心营亏损,胆热内扰,枢机不利,神不守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麦冬、五味子、夜交藤等以养心阴,敛心气。方药如下:柴胡、茯苓、麦冬、酸枣仁各15g,半夏12g,龙骨、牡蛎各30g,夜交藤、党参、大枣各30g,五味子、炙甘草各10g,琥珀(冲服)6g。服5剂后便能安卧,食欲增进,头昏沉乏力消失。继服6剂,恶梦消失,神清气爽,但大便稍干,去酸枣仁,五味子减为6g,继服7剂而愈。随访1年睡眠正常。

    按:本例失眠虚实夹杂,既有心营亏损,又有胆热内扰。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泻胆热、调理枢机、重镇安神;同时又加用生脉散和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敛心气。此为虚实并治,攻补兼施,故能收效。

    1.2 心悸
    王某,男,55岁,干部,1993年3月9日就诊。发作性心慌、心悸、怔忡2年,伴胸痛、头痛、烦躁、失眠、纳呆、便秘等。曾多次到西医院就诊,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早”。我院心电图检查同上,心脏B超未发现异常。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珍珠母、珍珠粉各10g。服5剂,诸症皆消。继服5剂改天王补心丹服用5周,随访2年未发。

    汪某,女,34岁,1995年3月20日就诊。有心悸、怔忡、胸闷半年。24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ST段水平压低0.75mV。在西医内科住院治疗,ST段恢复正常,但室性早搏时发时止,且与劳累、情绪有明显关系。就诊时患者诉胸闷,心悸,微恶寒,时自汗,睡眠差,常梦中惊醒,大便干结等症。患者平素精神较紧张。舌暗红,苔白略厚,脉结代。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炙黄芪30g,水煎服5剂,早搏消失,诸症随减。再服15剂,随访3年未复发。

    张某,男,66岁,干部,1996年12月7日就诊。主诉发作性心慌、胸闷半年余,加重1周。既往有阵发性房颤病史半年,多次住院治疗。本次入院因精神刺激而诱发。心慌、心悸,伴失眠多梦,烦渴头昏。观其面黄肌瘦,舌淡红,苔淡黄微腻,脉弦细。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ST段改变。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五味子。5剂服毕,诸症俱解,再予养心丸调理。

    按:以上3例虽然西医诊断不同,但均属中医心悸、怔忡之类。辨其因是由内伤之后再感受风邪所致,故都表现胸闷、心悸、脉结代等症,而临床心电图表现都有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等。其发病或症状加重均与情绪波动有关。中医辨证为阴阳失调,痰热内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内外兼治,燮理阴阳,祛痰调气,定志安神。立法得当,方证合拍,故疗效显著。笔者认为该方不失为临床治疗心悸、怔忡的常用方之一。但临证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稍作加减。另外还要注意配合心理疏导,以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及预后的稳固。

    1.3 耳鸣
    胡某,女,36岁,1995年12月19日就诊。患者耳鸣2个月,经CT等检查未发现实质性病变,经针灸治疗耳闭缓解,但耳鸣仍在。询问病史,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舌略暗,苔薄黄,脉弦有力。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姜、枣,加当归、赤芍各12g,磁石、丹参各30g,菖蒲、香附各10g,生地黄15g。5剂服尽,耳鸣明显减轻。再予5剂,耳鸣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按:足少阳经上入于耳,下络于肝而属于胆。此案为肝胆气逆上壅于耳,加之头部外伤瘀血内阻,气血不达,清窍失灵,以致耳鸣。方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调理肝胆气机,加以丹参、香附、当归活血养血,磁石、菖蒲通阳开窍、平肝聪耳,故药到病除。

    1.4 眩晕
    胡某,女,33岁,工人,1993年11月16日就诊。患者反复发作性眩晕10余年,2天前因洗澡受凉,眩晕加重。伴恶心呕吐,神倦胸闷,寒热往来,口苦耳鸣,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而滑。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大黄、大枣,加白术12g,代赭石30g,钩藤、天麻各15g,泽泻30g。3剂服后,诸证稍减,5剂眩晕消失,10剂诸症皆消。后改归脾丸扶正固本,1年未发。
    按:本例邪在少阳,胆胃不和,肝阳化风挟痰上扰清窍。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平潜肝阳,加苓、桂、术以温化痰饮,代赭石、生姜和胃止呕。方药合拍,故而奏效。
1.5   口唇蠕动
    王某,女,17岁,1990年11月6日就诊。患者上唇蠕动不已半月余。诉因考试成绩不佳被父母训斥后而发。曾用西药及针灸疗法效果不佳。现胸闷,头昏,纳差,情绪低落,大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珍珠粉6g。3剂后,大便通畅,口唇颤动减轻。追加6剂,诸证消失而愈,未再复发。
    按:唇属脾土。口唇颤动为肝木克犯脾土所致。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肝解郁、镇静安神,使木气调达,自然风平土静,故药到病除。

    1.6 手麻不用
    何某,女,65岁,工人,1996年5月3日就诊。患者两手麻木1年余,近1个月加重,伴头昏,胸闷,失眠,便干,舌淡,脉沉细滑。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枳实12g,便通,胸闷消失,手麻好转。继服10剂,两手麻木完全消失。但时有头昏,予六味地黄丸调理善后。
    按:脾主四肢肌肉。肝气郁极化风,风阳扰动,经脉不宁,脾土之气无法达于两臂,故两手麻木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熄风平肝,健脾安中,则营卫调达,脉络通畅。

    1.7 痫证
    岳某,女,18岁,1995年11月9日就诊。癫痫不愈,历经2载,发作时昏仆不省,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喉中痰鸣发出猪叫声,良久自醒,醒后如常人,服西药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但时有小发作,近来情志不畅,癫痫发作频繁。平素患者心烦易怒,失眠口苦,纳呆便干,喉中常有痰但略出不爽。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党参、桂枝、姜、枣,加瓜蒌30g,郁金15g,胆南星、菖蒲、远志、天麻各10g,全蝎6g,蜈蚣2条。连服6剂,病情基本控制。后因感冒发作2次,守原方加黄芪30g,炒白术、防风各10g。早晚加服香砂六君子丸,调治1个多月(近50剂药),宿疾痊愈。随访2年未发。
    按:癫痫发作,多由风痰气逆所致。肝风痰热,并气上逆,壅塞清窍,走窜经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肝泻热、重镇安神,加瓜蒌、胆南星、菖蒲、远志、郁金豁痰宣窍,蜈蚣、全蝎、天麻熄风定痫,香砂六君子丸健脾理气和胃,以杜生痰之源。守法守方,疗效显著。


1.8   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患者,女,31岁,2007年9月23日初诊。反复陈发性心悸5年。5年前,患者突受惊惊吓后出现心悸,胸闷,持续十多分钟后终止。此后上症常于心情不佳或夜休不好后发作。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持续时间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有时数月一发,有时一天数发。发作时心悸,恐惧感,胸闷,气短,时间稍长则感气力、头昏。发作间隙一如常人。曾作Holter示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率在150~200次/分之间。近1周来发作较频,每天发作3~5次不等。就诊时刚有1次发作,持续约30分钟自止。患者形体肥胖,表情焦虑,面略苍白,心悸怔忡,难以自持,胸闷短气,口苦心烦,腹胀便秘,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而疾数。此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辨证为痰火扰心,肝胆气郁,心气不足,拟清热化痰,镇惊安神,兼益心气为治,柴胡加龙牡汤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20g,茯苓15g,枳实10g,大黄10g,桂枝5g,代赭石(先煎)3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黄连5g,瓜蒌壳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大便每日1~2次,心悸发作减为每日1~2次,余症减轻。原方去大黄、加丹参15g,继服10剂,发作停止。后以十味温胆汤加减调理半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心悸时作时止,又见胸闷心烦,舌红苔黄腻等,显属痰火为患。病变主要在心,涉及肝胆,因病程较长,发作较频,心胆之气也显不足,故用柴胡加龙牡汤去大枣之滋腻,加黄莲清心泻火,枳实行气化痰,瓜壳化痰宽胸,润肠通便,使痰热从大便而泻。药证相符,收效甚佳。

 1.9 顽固不眠

  患者,男,32岁,2005年11月3日初诊。半年前在石山采石,放炮炸岩时,山体滑坡,同伴3人死亡,患者也受轻伤,精神受到严重刺激。自此惊惧不安,故致整日不眠。靠服安定片能睡2~3小时,睡中噩梦频频。久则精神困惫,痛不欲生。应用归脾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血府逐瘀汤、温胆汤等治失眠套方,终无显效。刻诊神情疲惫,面色黯滞,夜不成寐,惊惧不安,头脑昏沉,心烦口苦,胸闷气短,肩膊酸沉,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沉滑。此乃肝胆气郁,痰火扰心,柴胡加龙牡汤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夏枯草10g,党参10g,大黄5g,桂枝5g,茯芩15g,丹参15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心理疏导。药后不用安定片,每晚可睡1~2小时,然恶梦纷纭。余症减轻。原方加酸枣仁30g,继服15天,睡眠基本正常,随访半年,每晚基本能入睡5~6小时以上。

  按:此例患者起于突受惊吓,气机逆乱,肝失疏泄,津液失布,凝而为痰,蕴而化火,扰乱心神,故失眠,惊悸等诸症蜂起。因属痰热为患,故投归脾、酸枣仁、黄连阿胶鸡子黄等方无异隔靴搔痒。不因瘀血为患,故投血府逐瘀无效。而投温胆也无功者,因病重药轻,又少重镇之品故也。用本方恰合病机,故不专治失眠而失眠自愈。

 1.11 癫痫

  患者,女,13岁,2006年8月6日初诊,反复神昏,四肢抽搐,口角流涎5年余,曾作脑电图,脑CT确诊为癫痫,不规律服用苯妥因钠、卡马西平等约近1年,仍偶有发作。近因成绩不佳,与父母吵嘴后,心情抑郁,发作较前频繁。发作前常先感腹部有气上冲头面,继而头晕,随之昏倒,四肢抽搐,口角流涎,持续数分钟或10多分钟后自行停止,转为昏睡。刻诊:形体虚胖,面色少华,神情抑郁,口苦心烦,夜寐不宁,纳食不香,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此乃肝胆气郁,痰火扰心,肝风内动,投以柴胡加龙牡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5g,生姜10g,龙胆草5g,石昌蒲10g,胆南星10g,远志10g,天麻10g,全虫3g,蜈蚣3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30g(先煎),礞石30g(先煎)。7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仅发作一次,持续数分钟自止。药已中鹄,原方继进10剂。药后未见复发,继以益气养血,熄风化痰之品做成丸药常服,服药2年,追访至今,病无复发。

 按:癫痫之疾,伏痰为其宿根。患者情志不舒,肝胆气郁,蕴而化热,扰动伏痰,蒙闭心窍,引动肝风,故癫痫发作。投以柴胡加龙牡汤清热化痰,平肝熄风,以礞石易有毒之铅丹以下气消痰,平肝镇惊,加胆星、远志、石菖蒲化痰开窍,加天麻、全虫、蜈蚣熄风止痰,加龙胆草清肝火。药证合拍,迅速控制发作。后以益气养血,化痰熄风之品缓图。徐灵胎在《伤寒类方》中说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确为阅历之言。

      2 体会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谐调阴阳,祛痰调气,定志摄神。其方义正如《绛血园古方选注》所说:“柴胡引升阳药以升阳;大黄引阴药以就阴;参草助阳明之神明,即所以益心虚也;茯苓、半夏、生姜启少阳三焦之枢机,即所以通心机也;龙骨、牡蛎入阴摄神,镇东方甲、乙之魂,即所以镇心惊也;龙、牡顽纯之质,佐桂枝即灵;邪入烦惊,痰气固结于阴分,用铅丹即坠。致于心经浮越之邪,借少阳枢转出于太阳,即从兹收安内攘外之功矣。”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不仅能治疗兼夹外感风寒之邪的癫痫、食厥、热厥等症,而且对因精神、心理因素而致的一些内伤杂病也颇有疗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广泛运用于神志异常性疾病,是中医的精神神经镇静剂。所主的神志异常包括癫、狂、痫等疾病。癫者,多为神经质表现,对外界环境易过敏,极易因外界影响而情绪波动大,易疲劳、易焦虑。平素厌声、厌光、厌生人;喜独居、喜自闭、喜猜疑、喜嫉妒、欲自杀、多恶梦、多呓语、寐多不实而易醒。多有性格改变、情感改变,多见于郁证型神经官能症。狂者,精神不安 ,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兴奋,易惊、易烦、易怒、易心慌、易紧张、易激动、易有攻击行为,甚者弃衣奔走,登高而歌,完全失去理智,此证见于狂躁型精神分裂症。痫者,即今之癫痫。突然发作,仆地抽搐,口吐白沫,双目上视,喉中作六畜之声等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癫痫,名医早有所识,如徐灵胎《伤寒论类方》载“本方下肝胆之惊痰,治癫痫必效。”尾台榕堂《类聚方广义》载“癫痫,居常胸满上逆,每月二三发者,常服此方,则免屡发之患。”《餐英馆治疗杂话》“此方用于痫证及,屡屡得效......”此外,本方对抽动综合征、癔症、神经症等也有效果。由此,可以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是中医的安定、鲁米那及苯妥英钠。

  那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要抓哪些辨证特点呢?除了上述的精神症状外,躯体症状也是重要有用方指征。从原文来看,“烦惊”“澹语”为精神症状。“胸满”“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则为躯体症状。尤其胸满更是辨证的核心所在,也是用柴胡的指征之一。对于胸满,有主观表现,即病人诉胸肋部胀满气塞,憋闷不畅;也有客观表现,即是医者以手指沿肋弓下缘向胸腔内按压,医者指端有抵抗感,患 者也有胀痛不适感,甚或拒按。除胸满外,也会伴有其他柴胡带的异常。因为方中还用了龙骨牡蛎,所以还应当有脐周动悸的腹诊见证,脐周动悸多见于腹主动 脉异常博动。本方除了用于精神神经系统表现外,对于甲亢、更年期综合征也有运用的机会。前者有类似于狂证的表现,后者有类似于癫证的表现,临证时不可错过。

  本方主治较为复杂,与典型柴胡证不甚相符,而用药寒热错杂,攻补兼施,不易理解。故后世医家对本方证颇多疑义,甚至有言不敢用本方者。其实仔细分析,本方所治多与心神失常,气机逆乱相关。基本病机是痰热扰心,肝胆失疏,病变脏腑主要在心与肝胆。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肝胆之热;人参宁心壮胆;桂枝温通阳气,平冲降逆;大黄清热泻火,使痰热从大便而泻;半夏化痰,有镇静之功;茯苓宁心安神;大枣养血安神;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平肝息风。诸药全用,能疏肝解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对心神失常疾。

    笔者临证时一般不用铅丹,而且根据证情加减。或加入珍珠母、琥珀、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等安神之品;或加入石菖蒲、胆南星等祛痰之品;或加入丹参、当归、赤芍、蜈蚣、全蝎等活血化瘀、搜风通络之品;或加天麻、钩藤、磁石等重镇平肝之品。

    由于这一类病证病机错综复杂,表现各异,临床上也远非本文所举数证,但笔者认为可借此举一反三,只要方证相投、加减得当,定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患者,男,53岁,身体消瘦,胸闷(晚上睡觉胸口不能盖被子),口麻略苦,咽喉干燥,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需要站几分钟方才有少许尿出),下肢无力(走少段路都要休息),痉挛厉害,四处求医无效心感疲惫且心烦躁,舌干燥苔黄厚,脉弦数有力。

六经辩证:三焦疏导不利

处以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三剂无效,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24   龙骨30   牡蛎30   天花粉10   茯苓10   党参10    桂枝10    半夏10   大黄10   黄芩10    生姜10   大枣10   郁李仁10

三剂后患者复诊,症状明显减轻,处以原方五剂,待复诊。。。。。

按语:《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2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效果佳
  
患者:某女

年龄:79岁

初诊日期:2016年9月21日

患者面黄体适中,来时痛苦面容,头痛,心前区痛,恶心,纳可,大便干,眠差,双关脉沉。患者冠心病多年,每年都要去市医院住院,这次犯病来诊,我介绍吃中药。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仙灵脾20克

方组:柴胡60克  党参20克 茯苓2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肉桂20克 磁石20克 生黄芩20克 制半夏60克 生大黄30克 生姜20克(切)干枣6个(撕)仙灵脾20克

剂量:3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病人吃后三天未再来,我心想:“吃这药不行,又去住院了?”直到今年2月15日来诊,又有点儿不舒服,要求再开几剂中药巩固,方知,3剂药吃1剂就好了,真叹柴龙汤的神奇!

赞叹涂老师教我们学习经方的神奇,真叹惜没有更早认识涂老师早学经方,早读《伤寒论》,能为老百姓解除更多的痛苦!

按: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讝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