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1|回复: 1

蜈蚣

[复制链接]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发表于 2024-1-30 22: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归经 归肝经。
性味 辛,温;有毒。
注意 孕妇禁用。
功能主治 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复方

①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

②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

③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④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

⑥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

⑦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一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

⑧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

⑨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本草衍义》)

⑩治蛇头疔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⑾治蛇头疔:蜈蚣一条,雄黄二钱。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吉林中草药》)

⑿治便毒初起: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⒀治聤耳出脓:娱蚣末吹之。(《鲍氏小儿方》)

⒁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⒂治痔疮疼痛:㈠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调敷。(《仁斋直指方》)㈡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沸,浸之,再入五倍子末二、三钱,瓶收密封,如遇痛不可忍,点上油。(《孙天仁集效方》)

⒃治风癣:大蜈蚣一两,乌梢蛇二两。共焙研细末,体强者每服一钱,弱者每服五分,日二次,开水下。(《江苏中医》(6):37,1961)

⒄治蛇咬:白芷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洞天奥旨》蜈蚣散)

⒅治下肢慢性溃疡:患部用紫金牛煎洗后,撒上蜈蚣末适量,用药膏覆盖,日换一次,十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结核病

取蜈蚣去头足焙干研末内服,每次量约为3~5条,每日2~3次。治疗7例不同类型的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肋骨结核、乳腺结核与颈淋巴结结核,均治愈。服药2周后,首先见到食欲增加,面色转红;其后体重、体力亦见增加。服药期间未发现毒性反应。

②治疗百日咳

取蜈蚣、甘草等分,焙干研末口服,每日3次,每次1~2岁1.5克,3~4岁2克。连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500余例,有效率90%。

③治疗癌症

蜈蚣晒干研末,每日量约2~3条蜈蚣,分次服。或以蜈蚣100条制成200毫升注射液,每天用2~4毫升,于病灶基底部浸润注射。以上述方法治疗胃癌7例,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食道癌11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肺癌3例,无效;乳腺癌3例,显效2例,无效I例;皮肤癌3例,治愈2例,无效1例;唇腺癌1例,无效;子宫颈癌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5.12%。实践中观察到,本药对于癌肿溃疡患者疗效较明显,多在用药后1月内见到溃疡明显缩小。有2例皮肤癌患者经用蜈蚣注射液治疗(其余癌症均口服给药)25~30天后,即出现癌组织坏死脱落,病理科复查见癌细胞萎缩退化,代之以炎性细胞和结缔组织,可认为已达临床痊愈。蜈蚣用量最多有每日用至6条者。亦未见到毒性反应。

④治疗颌下淋巴腺炎

取干蜈蚣2条,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一般3~4天即可治愈。治疗6例,皆有效果。本药对急性与早期效果好;对慢性或晚期化脓性者能控制其扩散而加速局限,并有消除疼痛与肿胀的作用。

⑤治疗骨髓炎

取蜈蚣焙干研末,以0.5克装入胶囊或压片内服,每次1克,每日3次,小儿减半;同时用凡士林纱条拌药粉敷于瘘管内,每天1次。治疗慢性骨髓炎28例,治愈3例,好转25例;急性骨髓炎1例,病情好转。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使瘘管愈合的作用。但必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期及时切开排脓,慢性期取出死骨,始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⑥治疗甲沟炎

取蜈蚣1条,雄黄、枯矾各5分,共研细末;另取新鲜鸡蛋1只,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白以手指插入不溢出为标准,然后将药粉装入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孔处插入,用小火沿着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以患指有温热感为度,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烘烤1~2次,烘治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治疗12例,均获满意效果。一般烘治后疼痛很快消失,炎肿亦随即消退。多数病例治疗1~5次症状即可痊愈。如围烘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

⑦治疗烧烫伤

取活蜈蚣若干条,用麻油浸泡半个月。油以浸过蜈蚣面为度。Ⅰ度烧烫伤用蜈蚣油涂患处,Ⅱ~Ⅲ度用纱布浸蜈蚣油敷患处,绷带包扎。治疗13例烫伤,4例烧伤,多数用药1~2次(最多3~4次)即愈。

各家论述

①《纲目》:"按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贵药病相当耳。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又云,瘭疮一名蛇瘴,蛮烟瘴雨之乡,多毒蛇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瘴,惟赤足蜈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并陆羽《茶经》载《枕中方》治瘰疬一法,则蜈蚣自能除风攻毒,不独治蛇毒而已也。"

②《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疮甲(俗名鸡眼)。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有病噎膈者,服药无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病愈。后视壶中有大蜈蚣一条,恍悟其病愈之由不在酒,实在酒中有蜈蚣也。盖噎膈之证,多因血瘀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开瘀,是以能愈。观于此,则治噎膈者,蜈蚣当为急需之品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9 0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蜈蚣的妙用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虫体。其性辛味温,有毒,入肝经。具有祛风镇痉解毒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本品临床应用广泛,若配伍得当,用治疑难顽症效果很好。但必须指出的是,使用本品应中病即止,因为蜈蚣有毒,长期使用会损害肝肾功能。即使病情需要而长时应用,也得经常复查肝肾功能,以防造成其损害而贻误病家。笔者于临床以蜈蚣为对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疗效满意。

蜈蚣配全蝎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瘫,是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茎乳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此病发于任何年龄,目前认为此病与劳累、寒冷、感染病毒有关,春秋换季时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无表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而流泪,不能皱眉、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偏向健侧、鼓腮漏气,或伴有听觉改变和舌前期2/3味觉障碍及耳痛等症状。

中医学属“口眼歪斜”,认为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面耳部遭受风寒侵袭,使局部经络瘀滞,筋脉失养所致。常用牵正散有效,因方中白附子一药缺货,故用蜈蚣代之亦效。后习用蜈蚣祛风化瘀通络,配全蝎解痉止痛,治疗面瘫多例效果均很好。如李某,男性,56岁,患者清晨醒来时发现左侧面部麻木,照镜子发现口眼歪斜,心中惊恐,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并无重病,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而转入中医。现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眼流泪,鼻唇沟变浅,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舌伸居中,苔薄腻,脉弦。药以蜈蚣2条,全蝎3g,白芷10g,防风10g,豨莶草20g,僵蚕10g,川芎10g,生甘草6g,当归15g,加减调治3周而愈。

蜈蚣配川芎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是较为常见且难治的疾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劳累、经期、情绪等因素诱发。本病痛点固定,其痛如刺,病程缠绵反复,迁延日久不愈。中医属“头风”、“内伤头痛”、“偏头痛”之范畴。临床一般为肝经郁热、痰浊中阻、气滞血瘀、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而引起。笔者遇该病常以气滞血瘀论治,用蜈蚣祛风通络,解痉止痛,配川芎上行头目,行气活血,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妇女月经期、月经前后期头痛等效果较好。如治黄某,女性,48岁,患血管神经性头痛有5年余,偏左头痛难忍,犹似刀割痛,伴恶心欲吐,夜寐不安,痛缓时则如常,纳食减少,小便短赤,舌布瘀点,苔薄黄,脉弦涩。药用蜈蚣2条,川芎15g,当归15g,赤芍15g,元胡15g,茯苓15g,蔓荆子10g,生甘草10g,鸡内金10g,夜交藤30g,加减调治匝月而诸症消失。

蜈蚣配蝉蜕治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临床上无原发损害,而以外观正常的皮肤发生剧烈瘙痒为主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皮肤发痒的范围可局部也可全身,发痒的程度可间歇出现或连续不断。中医学认为皮肤瘙痒症主要由于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或由于血虚火旺,风燥郁结所致。轻症经治疗,可较快得到控制和改善,而重症及顽固者往往反复发作,不易控制。笔者用蜈蚣祛风活络,配蝉蜕抗敏止痒,治疗皮肤瘙痒症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治米某,男性,71岁,患皮肤瘙痒症已3年多,每到冬季瘙痒病即发,且在洗热水澡后或脱衣睡觉时,便开始瘙痒,多处求治,服用多种药物,并控制各种酒、辛辣、腥味等刺激性食物,还是频频发作,不得缓解,非常痛苦,故来中医治疗。症见瘙痒以躯干为主,有时针刺、灼热,似虫爬行感,伴头昏,乏力,寐差,舌淡苔薄,脉细。药以蜈蚣2条,蝉蜕10g,赤芍20g,丹皮10g,丹参15g,当归15g,紫草15g,土茯苓20g,银花20g,生地30g,生甘草10g,制首乌20g,白蒺藜10g,加减治疗3个月而告瘥。

蜈蚣配地鳖虫治雷诺氏病

雷诺氏病是发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使皮肤因缺血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属于中医学“四肢逆冷”的证候范围。笔者认为本病是由于脾肾阳虚,兼感寒邪,阳气衰微不能温煦四肢而发病,治用蜈蚣温经通络,配地鳖虫逐瘀散结,以治阳虚之人有瘀,脉络痹阻之雷诺氏病有较好疗效。如治杨某,女性,46岁,患雷诺氏病2年余,起初发于手足末端,指甲发暗,经西药治疗后减轻,但每遇冬天则发,逐渐加重。近有四肢冰冷不温,双手指甲呈深青色,轻度变形,手指僵硬不能自由伸屈,局部发绀,伴腰膝酸软,食少便溏,形寒,苔薄腻,脉弦细涩。药用蜈蚣3条,地鳖虫15g,党参15g,当归20g,川芎10g,淡附子5g,桂枝10g,细辛3g,生甘草10g,杜仲15g,丹参15g,加减调治半年而诸症改善。

蜈蚣配乌梢蛇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主要影响骨盆的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和椎旁组织。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其发病原因尚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是腰骶疼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等。属中医学中“腰痛”、“痹症”、“脊强”的范畴。认为其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气、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有关,而病程日久,邪气闭阻,血行不畅,痹阻脉络骨节而发本病。笔者以蜈蚣温经活络,配乌梢蛇通痹强骨,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疗效。如治章某,男性,28岁,患强直性脊柱炎1年余,腰骶酸痛,晨起僵硬,活动后疼痛改善,休息后疼痛加重,行走欠灵活,形体消瘦,夜寐较差,苔薄,脉弦细。药用蜈蚣2条,乌梢蛇15g,独活10g,桑寄生30g,杜仲15g,狗脊10g,川断10g,威灵仙20g,千年健30g,川牛膝15g,鹿角片15g,宣木瓜10g,赤芍15g,当归15g,加减调治6月余,疼痛减轻,诸症改善。

此外,本品还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痉挛性咳嗽等。笔者用蜈蚣3条,配仙灵脾30g,研粉末,装入胶囊,口服,一日3次,治疗男子阳萎也有很好的效果。

蜈蚣新用显奇效

叶水泉 

蜈蚣,又名百脚、天龙。在古书《广雅》上称为“吴公”。蜈蚣头部之腹面有肢一对,上有毒钩,毒钩末端有毒腺开口,能排出类似蜂毒的毒汁,是用来毒杀小动物和抵御外敌入侵的武器。如果人不小心被咬,轻则会红肿疼痛,或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则会出现皮下出血,甚至过敏性休克。

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传统主要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以及疮疡肿毒、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一般用量为1~3克,研末吞服,每次0.6~1克。

据现代药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肿瘤、镇静、止痉和抗真菌等作用。蜈蚣的药用成分,正是它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据临床试用,具有以下新的功用:

治疗传染性肝炎 用蜈蚣注射液,每次肌注两毫升,每次1~2次,10日为一疗程。

治疗肺结核 将蜈蚣去头足,烘干,研末内服,每次为3克,每日3次,连服一个月,停药休息一周。有效率在60%以上。

以蜈蚣为主治疗阳痿 用蜈蚣18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甘草60克,共研细粉,分为40包,每次服0.5~1包,早晚各1次,空腹用黄酒送服,15日为一疗程。

以蜈蚣为主治疗癫痫 用蜈蚣、全虫等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4~5片,每日两次。

以蜈蚣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 用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研细末,每日服20~30克,分2~3次用温开水送服。

蜈蚣治病验方

治口眼歪斜、肢体麻木:蜈蚣3条,天南星10克,半夏、白芷各10克。将上药研细末,加麝香少许混匀。每日两次,每次3克,黄酒送服。

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服两次。

治蛇咬:白芷50克,雄黄15克,蜈蚣3条,樟脑10克。研细末。以香油调敷患处。

治阳痿:取蜈蚣(不去头,忌烘烤)18克,当归、白芍、甘草各6克,共研细末,混合均匀,每次3克,早晚各一次,空腹服用,以白酒或黄酒送服。

治气管炎:蜈蚣10克,甘草15克,将蜈蚣研细末,用甘草煎水冲服,每日两次。

治慢性副鼻窦炎:蜈蚣5克,穿山甲5克,研细末,黄酒冲服,每日两次。

治癫痫:取蜈蚣、全蝎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服1~3克(按年龄、病情增减用量),每日3次,开水送服。

治惊搐:蜈蚣、僵蚕、全蝎、朱砂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3次。

治乳痈:取蜈蚣两条,全蝎4只,焙干,研细末,分两次黄酒送下。

治鸡眼:用蜈蚣粉加冰片3克,敷于鸡眼上,无菌纱布覆盖。以胶布封固,数日后可软化脱落。

治百日咳:用蜈蚣、川贝母各等分,研为细末,1~2岁每次用1.5克,3~4岁用两克,每日3次,连服5~7天。

治疝气:蜈蚣两条,蝎子3个,杨树皮内的白皮适量,共研为细末,黄酒或开水送服,每日两次,5~7天可痊愈。

治脱发、斑秃:活蜈蚣12条,浸入200克豆油中。7天后用棉球蘸取该油涂搽患处,每日两次,连用7~14日。

治带状疱疹:蜈蚣10克研细末,麻油调匀,擦患处。每日3次,3~5天可痊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