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回复: 0

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陷胸汤类方概述

[复制链接]

7455

主题

258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099
发表于 2024-1-30 2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陷胸汤类方是指治疗热实结胸的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和小陷胸汤。

这三个方子,在治疗上有轻重缓急之分,在病理上亦有或上或下之别,然解决热与痰水凝结则一。其中的大陷胸丸治水热偏结于上的项背强急,如“柔痉”状;大陷胸汤治水热互结,而见心下痛、按之石硬,或下连少腹,疼痛拒按;小陷胸汤治痰热结于心下,上不及项背,下不及少腹,而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见浮滑。除热实结胸外,同时有论述了十枣汤证。

十枣汤治胁下停留水饮,名叫“悬饮”。其证亦有心下痞硬,而不同于结胸者在于“引胁下痛”为辨。若其人不属热实结胸,而属于寒实结胸者,则改用白散治疗。其证亦见胸中或心下硬痛,但不见发热、口渴、心烦等热像为异。瓜蒂散虽不治结胸,然能涌吐胸脘痰水之凝结,以治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手足厥冷,心下烦满等证。它与结胸证有内在的千丝万缕联系,故附于白散之后。

大陷胸丸

药物组成

大黄半斤 葶苈子(熬)半升 芒硝半升 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煎服法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适应证

治结胸证,而胸部硬痛,汗出,项强拘急,如“柔痉”状者。

原文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

方义

甘遂、大黄、芒硝逐水热之结,葶苈子泻胸肺之热,杏仁利肺以助下行,用白蜂蜜为丸,每服仅一丸,则药峻而治缓,能搜尽在上之邪。

选注

尤在泾:“痓病之状,颈项强直。结胸之甚者,热与饮结,胸膈紧贯,上连于项,但能仰而不能俯,亦如痓病之状也。曰柔而不曰刚者,以阳气内陷者。必不能外闭,而汗常自出耳。是宜下其胸中结聚之实。则强者得和而愈。然胸中盛满之邪。固非小陷胸所能去。而水热互结之实。亦非承气汤所可治。故与葶苈之苦。甘遂之辛。以破结饮而泄气闭。杏仁之辛。白蜜之甘。以缓下趋之势。而去上膈之邪。其芒硝、大黄,则资其软坚荡实之能。”

至于用丸之理,尤氏又云:“汤者,荡也,荡涤邪秽,欲使其净尽也。丸者,缓也,和理脏腑.不欲其速下也。大陷胸丸以荡涤之体.为和缓之用。盖以其邪结在胸.而至如柔痓状.则非峻药不能逐之。而又不可以急剂一下而尽。故故变汤为丸,煮而并渣服之。乃峻药缓用之法。峻则能胜破坚荡实之任,缓则能尽际上迄下之邪也。”

按语

大陷胸丸为缓攻在上之邪而设。故用白蜜之甘缓,使药留恋于上,以荡涤胸膈之邪。用杏仁、葶苈之意虽是利肺,实有陷下胸胁的作用。以药测证,可能还有呼吸不利、气喘与小便不利等证。

方歌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医案选录

天津罗某,素有茶癖,每日把壶长饮,习以为常。身体硕胖,面目光亮,每以身健而自豪。冬季感受风寒后,自服青宁丸与救苦丹,病不效而胸中硬疼,呼吸不利,项背拘急,俯仰为难。经人介绍,乃请余诊。其脉弦而有力,舌苔白厚而腻。辨为伏饮踞于胸膈,而风寒之邪又化热入里,热与水结于上,乃大陷胸丸证。

为疏:大黄6克,芒硝6克,葶苈子、杏仁各9克。水二碗,蜜半碗,煎成多半碗,后下甘遂末1克。服一剂,大便泻下两次,而胸中顿爽。又服一剂,泻下四次。从此病告愈,而饮茶之嗜亦淡。(刘渡舟医案)

大陷胸汤

药物组成

大黄(去皮)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煎服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适应证

心下硬痛,按之石硬,或牵连胸胁,头微汗出,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舌苔黄厚,脉沉紧有力。

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134)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149)

方义

大黄苦寒,泻热破结;芒硝咸寒,软坚开结;甘遂苦寒,峻逐水邪。共成泻热逐水破结之功。

选注

尤在泾:“按大陷胸与大承气,其用有心下与胃中之分。以愚观之,仲景所云心下者,正胃之谓;所云胃中者,正大小肠之谓也。胃为都会,水谷并居,清浊未分,邪气入之,夹痰杂食,相结不解,则成结胸。大小肠者,精华已去,糟粕独居,邪气入之,但与秽物结成燥粪而已。大承气专主肠中燥粪,大陷胸并主心下水食;燥粪在肠,必借推逐之力,故须枳朴;水饮在胃,必兼破饮之长,故用甘遂。且大承气先煮枳、朴,而后纳大黄,大陷胸先煮大黄。而后纳诸药。夫治上者制宜缓。治下者制宜急。而大黄生则行速。熟则行迟。盖即一物。而其用又有不同如此。”

按语

尤氏对大承气汤与大陷胸汤的鉴别分析,论述颇为精当。夫药物配伍之不同,煎煮先后之有别,其治疗作用亦因之而异。故本方比大承气汤更为峻猛,必须审证无误,方可使用。服后中病即止,以免伤正。若虚人、老人、孕妇则应禁用。

方歌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医案选录

沈家湾陈姓孩,年十四,独生子也,其母爱逾掌珠。一日忽得病,邀余出诊。脉洪大,大热,口干,自汗,右足不得伸屈,病属阳明,然口虽渴,终日不欲饮水,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胀不硬,又类悬饮内痛。大便五日未通,上湿下燥,于此可见,且太阳之湿内入胸膈,与阳明内热同病,不攻其湿痰,燥热焉除?于是遂书大陷胸汤与之。

制甘遂一钱五分,大黄三钱,芒硝二钱。服后大便畅通,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今已安适矣。其余诸恙,均各霍然。(摘《经方实验录》第69页)

十枣汤

药物组成

芫花(熬)甘遂 大戟

煎服法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适应证

心下痞硬满,引写下疼痛,干呕短气,头痛,微汗出,不恶寒,发作有时,脉弦紧。

原文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和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肋下、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者, 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

方义

芫花、大戟、甘遂三药为泻水逐饮的峻剂,长于攻逐胸腹积液,能一鼓而下。然逐水又恐伤正,故以大枣固护脾胃而滋津液,务使邪去正不上,而为有制之师。

选注

尤在泾:“《金匮》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吐引痛,谓之悬饮。又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此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所以知其为悬饮也。悬饮非攻不去,芫花、甘遂、大戟并逐饮之峻药,而欲攻其饮,必顾其正,大枣甘温以益中气,使不受药毒也。”

按语

本证有头痛汗出,而无发热恶寒脉浮等证,说明表邪已解,当攻其里。若见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脉浮等证,则表证未解,当先解表,而后攻里。本方峻猛,又令空腹服,则药力攻邪不受食阻。若病不除,再适当加重药量。体弱及孕妇忌服,恐正虚而不支。据报道,本方用于西医的胸膜炎、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若体实而正气不衰者,此方确有疗效。

方歌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医案选录

唐杲,字德明,善医。太仓武指挥妻,起立如常,卧则气绝欲死。杲言:是为悬饮。饮在喉间,坐之则坠,故无害;窝则壅塞阻窍,不得出入而欲死。投以十枣汤而平。

(摘《嘉定县志》)

小陷胸汤

药物组成

黄连一两 半夏(洗)半升 栝蒌实(大者)一枚

煎服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适应证

治痰热郁结,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痰涎多,苔黄腻,脉浮滑。

原文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选注

柯韵伯:“结胸有轻重。立方分大小。从心下至小腹按之石硬而痛不可近者,为大结胸;正在心下,未及胁腹,按之则痛,未曾石硬者,为小结胸。大结胸是水结在胸腹故脉沉紧。小结胸是痰结于心下,故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苈子、杏仁、芒硝、大黄等下之。痰结宜消,故用黄连、栝楼、半夏以消之。水气能结而为痰,其人之阳气重可知矣。”

《医宗金鉴》:“黄连涤热,半夏导饮,瓜蒌润而下行。合之以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攻虽不峻,亦能突围而入,故名小陷胸汤。分温三服,乃缓以治上之法也。”

按语

本方主治痰热之邪结于胃脘,不蔓不枝,正在心下的小结胸证。与大结胸证相比,虽皆三药组成,却有大小缓急之分。此用黄连清热,彼用大黄泻热;此用半夏辛开化痰,彼用甘遂峻逐水饮;此用栝蒌实涤痰利便,彼用芒硝软坚泻下。可见,证有轻重之殊,方有大小之别。

本方用栝蒌实要先煮。仲景云“大者一枚”,即合现在剂量约80克。栝蒌实在方中起主要作用,有涤痰结、利大肠、通下胸中郁热以及活血止痛之功。服本方后,常泻下黄色黏涎而愈。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若兼见胸胁苦满者,本方可与小柴胡汤合方,名为柴陷汤,用之得当,效如桴鼓。

方歌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瘳。

医案选录

孙某,女,58岁。胃脘作痛。按之益甚。痛处鼓起一包,如鸡卵大小,按之不硬而软,患者忧心忡忡,乃急到医院检查,而放射科之X光钡餐造影登记,须一月后始能轮到,不得已,乃延中医治疗。余切其脉弦滑有力,舌苔白中带黄,问其二便,则称正常,而饮食亦无倒饱吞酸等象。证属痰热内凝,胃中络脉瘀滞,正陈修园所谓“脉络凝邪心下成”之证是也。

为疏:糖瓜蒌30克,黄连9克,半夏10克。

此方共服三剂,大便解下黄色黏液。从此,疼止而心下之包亦消。(刘渡舟医案)

白散

药物组成

桔梗三分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贝母三分

煎服法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适应证

证见胸中或心下硬满疼痛拒按,呼吸不利,大便不通,而无烦渴等热证,舌苔白滑,脉沉弦或沉迟有力。

原文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 ,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方义

巴豆辛热力猛,能泻寒痰冷饮积聚,辅以贝母开结解郁;桔梗开肺气之闭,又能载药上行,一举而下胸中寒实。用白饮服药,恐峻药伤正,所以护胃气也。

选注

《医宗金鉴》;“是方也,治寒实水结胸证,极峻之药也,君以巴豆,极辛极烈,攻寒逐水,斩关夺门,所到之处,无不破也;佐以贝母,开胸之结;使以桔梗,为之舟楫,载巴豆搜逐胸胁,悉尽无余。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然唯知任毒以攻邪,不量强羸,鲜能善其后也,故羸者减之。”

按语

寒实结胸,以寒痰冷饮结于胸膈,胸部硬满疼痛,但无口渴、发热、苔黄等热象为辨。本方服后,或吐或下,都是逐邪外出的反应。若服药不利,则服热粥以助泻下。若下利不止,则服冷粥以止下利,因巴豆得热则行,遇冷则止故也。

方歌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医案选录

郑某,七十余岁。素嗜酒,并有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其中痰湿恒盛。时在初春某日,大吃酒肉饭后,即入床眠睡,翌日不起,至晚出现昏糊,询知瞠目不知答。因其不发热、不气急,第三天始邀余诊。两手脉滑大有力,满口痰涎粘连,舌苔厚腻浊垢,呼之不应,问之不答,两目呆瞪直视,瞳孔反应正常,按压其胸腹部,则患者蹙眉,大便不行,小便自遗,因作寒实结胸论治。

用桔梗白散五分,嘱服三回,以温开水调和,缓缓灌服。二次药后,呕吐黏腻胶痰,旋即发出长叹息呻吟声。三次药后,腹中鸣响,得泻下两次,患者始觉胸痛、发热、口渴欲索饮。继以小陷胸汤两剂而愈。

(摘《江苏中医》1961,8)

瓜蒂散

药物组成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

煎服法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适应证

治病如桂枝汤,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或手足厥冷,脉乍紧,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等证。

原文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上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166)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方义

瓜蒂味极苦,赤小豆味微酸,二药配伍,而有酸苦涌泄的作用;豆豉清宣辛散,载药上浮,助瓜蒂以催吐,使上焦寒实从上越出。

选注

《医宗金鉴》:“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涌泄之品因而曰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胸中可知也、瓜蒂极苦,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疏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之合服者,借谷气以保胃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谓汗吐下三大法也。今人不知仲景子和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然诸亡血虚家,胸中气液已亏,不可轻与,特为申禁。”

按语

胸中痰邪闭郁,而使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营卫之气从胸中发于体表,今痰实壅郁于胸,营卫之气流行不畅,所以出现恶寒发热,类似中风之证。然脉反寸部微浮,关尺皆沉而不起,反映胸部之邪而有上出之机,故可因势利导,用瓜蒂散吐之。若胸中郁闭,阻遏阳气不能达于四肢,又可出现心下满而烦、手足厥冷等证。

服瓜蒂散后,吐出菜汁样绿水或黄水,或稠涎黏痰则病愈。但用此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由于涌吐时气机向上向外,往往头身出汗,应嘱患者避风寒以防感冒。

2. 吐时还可引起头晕、面赤、心慌等象,应让患者闭目静坐,少顷即解。

3. 吐时用宽布带扎紧腹部以助吐力。

4. 若药后吐不止,可用葱白煎汤以解之。

5. 若药后不吐者,可口含糖即吐,或以指探吐。

汗吐下三法为祛邪救急治法。

然时至今日,吐法已不为医家所采用,有名存实亡之感,亟应引起注意。

方歌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医案选录

信州老兵女三岁,因食盐吓过多,得齁喘之疾,乳食不进。贫无可召医治,一道人过门,见病女喘不止,便叫取甜瓜蒂七枚,研为粗末,用冷水半茶盏许,调澄取清汁呷一小呷。如其言,才饮竟,即吐痰涎若粘胶状,胸次即宽,齁喘亦定。少日再作,又服之,随手愈。凡三进药,病根如扫。(摘《名医类案》)

本文摘自《新编伤寒论类方》

经方是医方之祖。学好经方,不再有面对疾病时的束手无策,有的只是“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