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9|回复: 3

硫黄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30 08: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名 硫磺、黄牙、天生黄

鉴别 本品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

归经 归肾、大肠经。

性味 酸,温;有毒。

注意 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各家论述

1.《吴普本草》:“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烧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月采。”

2.《别录》:“硫黄,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3.《本草经集注》:“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

4.《海药本草》:“仙方谓之黄硇砂,能坏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服归本色。服而能除万病,如有发动,宜以猪肉鸭羹、余甘子汤并解之。蜀中雅州亦出,光腻甚好,功力不及舶上来者。”

5.《丹房镜源》:“石硫黄,可干汞,诀曰:此硫黄见五金而黑,得水银而赤。又曰黄牙。”

6.《纲目》:“凡产石硫黄之处,必有温泉,作硫黄气。《魏书》云:悦般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数十里乃凝坚,即石硫黄也。张华《博物志》云:西域硫黄出且弥山。去高昌八百里,有山高数十丈,昼则孔中状如烟,夜则如灯光。",又言坚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湿。”(《本经逢原》)

复方

①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癣,腹中诸虫,失精遗溺,形羸力劣,脚膝疼弱,冷风顽痹,霍乱转筋,虚滑下利;又治妇人血结寒热,阴蚀疽痔:硫黄十两。净拣去沙石,研细飞过,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干,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侯足,加顶火一斤煅,侯冷取出,研为细末,以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温米饮下,空心服之。(《局方》金液丹)

②治阴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硫黄末,新汲水调下二钱,良久,或寒一起,或热一起,更看紧慢,再服,汗出差。(《本事方》还阳散)

③治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滞气,凝成白涕下出:舶上硫黄一两(研末),炒面一分。同研,滴冷热水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五十丸。(《杨氏护命方》)

④治水泻不止,伤冷虚极:硫黄一两。研细,先熔黄蜡,入硫黄末打匀,丸如梧桐子大,每履五丸,新汲水下,(《圣济总录》黄蜡丸)

⑤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讲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廿丸,妇人醋汤下。(《局方》半硫丸)

⑥治胃气,冷痛尤效:元胡索、胡椒、五灵脂、白豆蔻各五钱,硫黄一两,木香(切片、晒干)二钱五分。研细末,拌匀收贮,体壮者服一分,弱者八厘,老人幼童五厘,取温烧酒半小盅调服,待次日,吃稀米汤,至五日后方可吃干饭。孕妇忌服。(《经验广集》剪根丸)

⑦治卒得疥疮:麻油摩硫黄涂之。(《肘后方》)

⑧治一切干湿癣:石硫黄半钱,风化石灰半两,铅丹二钱,腻粉一钱。同研如粉,用生油调,先以布揩破癣涂之。未涂药间,煎葱白、甘草汤淋洗,如换时亦依此。(《圣济总录》如圣散)

⑨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硫黄一两,银珠一钱,陈醋半斤。将硫黄放在铁勺内熔化后,放入银珠拌匀,在地上挖个二至三寸深的坑,将醋和溶化的硫黄液先后倒在坑内,等凝固后取出再熔化,如此处理三次,捣细粉,用植物油调匀,以布包药搽患处,一日两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疠风:硫黄末,酒调少许,饮汁,或加大枫子油更好。(《仁斋直指方》)

⑾治疬疡风病,白色成片:以布拭醋,磨硫黄、附子涂之,或硫黄、白矾擦之。(《姚僧坦集验方》)

⑿治阴生湿疱疮:石硫黄,研如粉,敷疮上,日三度。(《梅师集验方》)

⒀治小儿聤耳:末石碱黄,以粉耳中,日一夜一。(《千金方》)

⑾治咳逆打呃:硫黄,烧烟熏之。(《医方摘要》)

⑿治酒皶赤鼻:舶上硫黄、鸡心槟榔等分,片脑少许。为末,绢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瑞竹堂经验方》)

⒀治耳聋:硫黄、雄黄各等分。为末,绵裹纳耳中。(《千金方》)

⒁治烫伤,烧伤,能止痛,抗感染,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硫黄,烧酒。将硫黄粉碎放入磁器内(不可用金属容器),兑入烧酒,以没过硫黄为度。把酒点着烧成炭灰色。因酒含有水分,如烧后还余水分,可用慢火将硫磺烤干,然后研面,用时撒于患部。如有水泡,将水泡挑破再上药粉。(辽宁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硫黄1斤,绿豆(磨碎,布包)1斤,加水煮2~3小时,至硫黄成松泡状时,取出绿豆,使硫黄干燥,研粉。每次1克,日服1~2次,20天为一疗程。治疗213例,临床治愈40例(18.7%),显效95例(44.6%)。部分病例做了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改变。

②治疗蛲虫

取硫黄粉内服,2~5岁每次0.3克,6~7岁0.5克,每天3次,进餐时服;同时每天洗涤肛门1次,并用硫黄粉扑于肛门及其周围。治疗57例,用药2周后,51例连续3天做虫卵和成虫检查,结果转阴者26例,治愈率为60.98%。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出现。

③治疗红皮病

采用硫黄发热疗法,治疗原发性红皮病,即威-勃氏红皮病及续发性红皮病(续发于寻常性干癣、脂溢性湿疹、毛发红糠疹等)共7例,病期自40~150天不等,均治愈或好转。治法:以2露硫黄油悬液行肌肉注射,开始用0.2毫升注射于臀部,以后视机体反应情况每次增加0.2毫升,最大可增至2毫升。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2周,视病情需要可注射3~5个疗程。治疗时间最短者28天,最长者80天。为了防止疼痛,宜先在臀部肌注1~2%普鲁卡因溶液后再注射本药。禁忌症:㈠全身衰弱或营养不良;㈡活动性肺结核及糖尿病;㈢心脏病及高血压;㈣肝肾功能障碍;㈤血液病;㈥孕妇及50岁以上的病人。硫黄发热疗法治疗红皮病所需的发热次数和剂量应视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剂量应以维持最高热度为宜,不宜迅速增至最高量。此法较其它发热疗法热度高,热型规则,持续时间长。发热潜伏期平均为6~8小时,其后体温即直线上升,最高热度可达39.5~41℃,平均高热持续时间8~12小时。高热前后可出现寒战、头痛、头晕、口渴、不思饮食、四肢困倦及关节疼痛等副作用,须加强护理,调整饮食,充分饮水,亦可静注50%葡萄糖液20~40毫升。

④治疗阴囊、阴唇湿痒

采用硫黄烟熏疗法。取硫黄1钱左右,放入磁杯内,用棉花搓成捻子,蘸油少许插入硫黄中,点燃捻子。直接烟熏阴阜部分(用被单围住下身,以免烟气外泄),每次1小时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4次即见效。治疗5例,皆愈。熏后阴囊或两腿内侧起紫红色瘢痕,不必用药,几天后即可消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08: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

生硫磺100g、熟地200g,将50ml水加入熟地,加热50分钟后,再将生硫磺加入,混揉匀,趁热外用中脘处。专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1效果确切!!!

熟地200克与50ML的水放在密封塑料袋中,外加布包裹,蒸!!!文火就可以。生硫磺研成粉末揉匀。蒸出来的直接用手揉,这个还怕???“治委独取阳明”的原理应用!!!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08: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治顽疾

徐恒炯老中医临证运用硫磺治疗顽疾验案3则
出自《陕西中医》2000年21卷第7期

作者:徐荣 徐伟

著名老中医徐恒炯年逾七旬,行医五十余载,以擅治疑难杂症闻名遐迩。其临床治病强调辨证用药与经验用药相结合,师法古人而不拘一家之说,遣方用药,灵活取舍,对疑难病症的治疗和危重症的抢救,屡起沉疴。现将徐老临症运用硫磺治疗顽疾验案3则介绍如下。

1 辨治虚劳证
刘某,女,34岁,职员。1971年8月初诊。患者于1967年2月妊娠16周时,因工作外出,劳累过度小产,**流血不止,遂昏倒在地,逾数小时后,入某人民医院治疗。经中西医治疗后,**流血虽止,其畏寒怕冷,腰腿疼痛如折等症未能消除。几年来,迭经诸医交替用益气壮阳及八珍类汤数百剂,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仍卧床不起,经人介绍来徐老处就诊。现症:形体消瘦,体重32Kg,面色苍白,畏寒怕冷,腰腹以下如被冰冻,疼痛如折,不能转侧。遇冷更甚,兼见纳差多寐,大便干燥,小便清长,精神萎靡,气息虚弱,心悸恍惚。检查:BP:9/5Kpd,血常规:WBC:3.6×10e9/L,RBC:0.28×10e12/L,HGB:90g/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舌淡少苔而光滑,边有齿痕,脉细如丝,时有中止。诊断:虚劳证,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急投峻补回阳之剂,以回阳救急。处方:人参、熟地、炙甘草、熟附片各15g,生牡蛎、生龙骨各12g,上边桂10g,制硫磺2g(另包冲服),水煎分2次口服。
2诊:服上方3剂,腰腹冷痛略减,大便已下,而又出现唇红颧赤如妆之象,脉转虚大。徐老认为此为浮阳外越,应急以护阴敛阳,以防其脱,即上方进退:太子参、熟地、山萸肉、生龙牡各30g,炙龟板24g,熟附片、炙甘草、五味子各10g,鸡子黄2枚(冲服),桂枝6g,制硫磺2g(冲服),水煎早晚分服。
3诊:以上5剂,戴阳之象已除,腰腹冷痛大减。纳食增多,舌质淡红少苔,脉渐有力,仍有结代之象。效不更方,原方继进。另嘱用生山药500g、大枣10枚,煮粥服食。
4诊:上方10剂,腰腹冷痛基本消失,余症均减,BP:11/8Kpa,WBC:4.2×10e9/L,RBC:3.4×10e12L,HGB:110g/L。体重41Kg,能下床便溺,舌淡红少苔,脉细弱而结代。脉证相参,此为心血虚衰,心气不足所致,治则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兼养阴敛阳复脉为佐。遂用炙甘草汤合生脉饮:人参、麦冬、炒枣仁各15g,五味子、远志各10g,炙甘草12g,附子、桂枝各6g,大枣7枚、熟地9g、生龙牡各30g,何首乌20g,制硫磺2g(冲服)。水煎早晚分服。
5诊:服上方15剂,面色转红润,纳食大进,心慌气短症状消失。能操持家务轻活,舌淡红,脉息虽细弱,但已无结代象,夜间有短暂周身瘙痒之症,考虑为硫磺之故,嘱停服硫磺,改汤剂为人参归脾丸(成药)50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以善其后,半年后恢复正常工作。
按:患者小产失血,又受寒冷伤阳,阴阳气血极度虚衰,虽诸医家多投参桂补益壮阳之品,但疗效甚微,徐老治疗此证注重:1、补阳而护阴,即善补阳者,则阴中求阳;2、诸医家只惧怕硫磺之毒性,而不知硫磺是壮阳之精品,若配合附子、肉桂治疗肾阳极度虚衰更是上乘之剂,故疗效颇佳。


2 辨治便秘证(虚秘)
曾某,男,58岁,干部。1972年秋初诊。患者自1970年秋,因惊恐而患大便秘结,小便失常量多之症,曾多次住院治疗,收效甚微,后因小便频急加重,时而失禁,苦不堪言,故求徐老就诊。证见:面色黧黑,形体消瘦,小腹重坠而冷,纳差身困,畏寒怕冷,舌淡少苔,六脉沉迟,尺脉伏象,脉证合参,乃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所致。本当应用济川煎合肾气丸补肾壮阳。但患者服汤剂困难,遂单用生硫磺30g,每日晨起冲服2g(后渐增至每日4g),服之5d后,大便自下,半月后,小腹重坠感消失,自觉腰腹温煦舒适。小便已能控制,面色转红润,纳食大增,脉气恢复如常人,嘱其停服观察,但患者未听医嘱,不忍停服,又自行续服至月余,仍未见不良反应。
按:本案患者年老力衰,又因受惊恐而发病,恐则伤肾,肾虚则三焦气化失权故出现案中所列症状。徐老取之硫磺主治命门火衰之能,故收补肾壮阳之效。


3 辨治癃闭证
龙某,男,74岁,干部。1980年6月初诊。患者凉水洗澡,后又受凉风袭于小腹,遂觉小便难下,继而出现大便稀薄,昼夜无度,全身浮肿,腹胀不能食,经某医院诊为“椎管狭窄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考虑患者年老力衰,未接受其建议,遂邀徐老诊治。现症:腹部肿胀如鼓,双脚肿如脬。按之冰冷,饮入即吐,兼见午后低热,精神萎靡,又目无神,面色如土,烦躁不安,舌质淡红苔灰腻,脉沉取而略带弦象。辨证:患者年老肾气虚衰,加之受风寒所袭,以致肾阳更加衰微,命门火衰不足,膀胱气化失常,故产生上述症状。困症制方:熟地15g,淮山药30g,山萸肉、杜仲、枸杞、肉桂、车前子、川牛膝各10g,熟附片、木通、柴胡、木香、甘草各6g,水煎分2次温服。
2诊:上方6剂,每服药后四肢濈然汗出,自觉全身安和,小便已下,下肢渐温,但患者胃脘痞满,饮入易吐,服用汤剂困难,遂易汤剂为生硫磺30g,细研,每日晨起冲服2g,另用扁鹊三豆饮(黑豆、扁豆、赤豆各50g)煮粥服食。
3诊:服上方10d,小便利,大便已成形,日行2~3次,浮肿基本消失,脘腹痞满症状大减,舌淡红、苔白而腻,脉沉细。止方继服,加人参健脾丸(成药)20丸,每日早晚各1丸。药后诸症消失。惟感体虚气弱,嘱其继服上方10d而愈。
按:本案二诊徐老采用生硫磺与扁鹊三豆饮合用,一是取硫磺壮阳,三豆饮健脾利水之功,二是用三豆饮可抑制硫磺之毒性,俾药轻效捷,无伤胃气。


体会:笔者跟随徐老先生十余载,临证中遇有肾阳衰微,投桂附类不效者,给服硫磺,均获满意疗效,临床治疗40余例中,除一例服后略有周身瘙痒不适外,其余均无不适感觉。徐老认为,硫磺虽有毒性,但只要正确炮制,配伍得当,可获倍效。由此可见,用药如用兵,语谓“兵者凶也”,然强寇入境,大敌当前,岂可因其凶而废之。医者用药亦因此理。惟审证准确,谨守病机,因证议药,对症制方为关键之所在,亦中医临床坚守不易之箴规。以上浅见,望同道指正。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08: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原是火中精,用对不输附子功

硫磺:亦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磺”原作为“黄”)。

气味:酸、温、有毒。

主治:

1、腰膝寒冷无力。用硫磺半斤,放在桑枝灰五斗的淋汁中,煮三沸。假干,以大火煅后研细。另取地坑里清水(穿地约一尺二寸,投水其中,等澄清后取用)和上述的硫磺末在坩锅中熬成膏子。再加米饭揉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2、脚气病。用硫磺粉三两、钟乳粉五升,加水煮沸,煎成三升。每服三合。又方:牛乳三升,煎至一升半。取五合,调硫磺粉一两。一次服下,蒙被而卧,须出汁为好,注意避风。如不出汗,再服药一次。隔几天之后,又照此服药。如此几次,可见效。

3、伤寒阴症(极冷,厥逆烦燥,腹痛脉微)。煎艾汤服硫磺末三钱。安卧,出汗自愈。

4、积块作痛。用硫磺、硝石、结砂、青皮、陈皮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5、气虚暴泄,日夜二、三十次,腹痛不止。用硫磺二两,枯矾半两,共研为末,加蒸饼糊成丸子,丹砂为衣,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温水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朝真丹”,暑天可旅行宜备。

6、霍乱吐泻。用硫磺一两、胡椒五钱,共研为末,加黄蜡一两,熔化调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凉水送下。

7、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8、老人时泄时秘,交替出现。用硫磺、半夏(热水泡七次,焙干)等分,研细,与生姜汁、蒸饼和在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苡服,温酒或姜汤上。妇女用醋汤送下。

9、红白痢。用硫磺、蛤粉,等分为末,加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10、久疟不止。用硫磺、丹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硫磺用量加倍,热多则丹砂且量加倍。又方:硫磺、蜡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增加硫磺用量,热多则增加蜡茶用量。服药二次后可见效。

11、肾虚头痛。用硫磺一两,加胡粉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痛时,以冷水送服五丸。又方:硫磺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药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加蒸饼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至五丸。

12、酒糟鼻。用生硫磺半两、杏仁二钱、水银粉一钱,共研为末,每夜搽鼻。

13、小儿耳疾。用硫磺末和蜡作成捻子插在耳中。一天换两次。

14、突然耳聋。用硫磺、雄黄,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数日可愈。

15、一切恶疮。用好硫磺三两、荞麦粉二两,共研为末,滴水,捏成饼,晒干收存。临用时,取饼研细,以水调匀敷患处。

16、疥疮有虫。用油煎鸡蛋和硫磺粉调匀搽疮上。

硫磺来源: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呈脂仿光泽,常有多数小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鉴别:本品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
炮制:硫黄 除去杂质,敲成碎块。

制硫磺:取净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每硫磺100kg ,用豆腐200kg 。

含量测定: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50ml,加水10ml,置水浴中加热使溶解,并挥去乙醇(直至无气泡、无醇嗅)。

加水40ml,于瓶颈插入一小漏斗,微沸10分钟,冷却,小心滴加过氧化氢试液5ml ,摇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至室温,用水冲洗漏斗及瓶内壁,加入甲基橙指示液2 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

每1ml 的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相当于8.015mg 的S。
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

性味与归经:酸,温;有毒。 归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火。

治疗肝癌,用硫磺的机理是什么?

1、治脑肿瘤:硫磺60g,石膏、半夏各30g,硝石7.5g。上味生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30丸,姜汤或米饮下,更炙关元、百壮。

2、治食管癌:

(1)丁丹崖祖传狗宝丸:硫磺、水银各5g,同炒成金色,入狗宝15g,为末。以鸡蛋1枚,去白留黄,和药搅匀,纸封泥固,糖火煨半日取出,研细,每服2.5,烧酒调服。

(2)硫磺10g,水银5g。共研黑如墨,每服0.5-1g,黄酒或姜汁送下,每日2次。

3、治皮肤癌:雄黄30g,硫磺30g,以上猪脂120g,入釜内煎化成油,入鲫鱼2个,煎令肉烂,又乱发二卷。煎焦烂去滓,用时和上雄黄,硫磺末搽之。仅供同道参考。

师承好 :服升华硫.机理是温阳通便.我曾每日晚服升华硫近10克.10多天.无明显毒副作用.古方用得很多,也有几个朝代有人用做强身保健的.但常服良大可能不行.一切要辩症论治.

四黄者,雄、雌、砒、硫,其质皆属于中宫戊土之位,性各含阳火之毒,能败五脏之金。若别制伏,去其火毒,则能成易变转五金之质。若能制伏,拒火色而不易本元,有汗流通,即其功能变铜银而化成黄金之质。若伏火色变白,如轻粉,泮液流利者,化五金尽成白银。

而四黄功力,各禀本气,变化其五金。雄黄功能变铁,雌黄功能变锡,砒黄功能变铜,硫黄功能变银化汞。且四黄功能反铁为铜,反铜为银,反银为金,转转变化。其硫黄功力最高,能添阳益精,反浊归清,此乃是七十二石之将也。夫五石之金,各皆禀五神之阴精,合于山泽异气,结而为魄。

铁所禀南方丁阴之精,结而成形,铁形坚,服之伤肺。铜所禀东方乙阴之精炁,结而成魄。铜性戾,服之伤肾。银所禀西方辛阴之精,神炁而为之质。银性戾,服之伤肝。铅锡俱禀北方壬癸之气,锡受壬精,铅禀癸气。阴终于癸,故铅所禀于阴极之精也。铅锡性濡滞而多阴毒,服之伤心胃。金所禀于中宫阴己之魄,性本而刚,服之伤肠损肌。

提出来看一下:硫磺功力最高,能添阳益精,反浊归清,此乃七十二石之将也。银所禀西方辛阴之精,神炁而为之质。银性戾,服之伤肝。

另外经有言-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天赐人以长生之命,地赐人以长生之根。天地赐人以命根者,父母子之也。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魂趋生,魄趋死,肺魄肝魂。

硫磺这个药是好,但是一把双刃剑。升华硫磺是人工从天然硫磺中提纯的硫磺。硫磺这个东西在102度就熔化了,大约在二百多度就燃烧了,这个温度之间就有升化的现象,这实际是一个纯化硫磺的过程。
在天然的地方也一样会有升华硫磺的。我个人认为把这升华硫磺称为天然硫磺不太合适。就是在温泉水的地方,上面不是有大石头的地方,在它的下面就有这硫磺升华的东西,不过我没见过,在《本草纲目》上是这样写。这东西的纯度当然比不升华的纯度高。当然,这东西和天然硫磺就不同了。

天然非升华的硫磺是如玻璃一样的性质,只要没什么杂质,实际上没什么气味,吃下去也没什么味道。而升华硫磺就如粉状态,这东西不好。在张锡纯的文章中说吃少了没用,多吃了又有过热之过。所以可吃的都是生硫磺,升华硫磺只能外用。

古书中都说硫磺效果功在附桂之上。我亲自试用,此言不虚。150克附子下去和吃1克的硫磺,感觉就是这硫磺强,而且这药药力长,吃下去这身体暖暖的,下焦舒服的要命,胃舒服的要命。一天只是吃一次也可以很长的时间,也没见拉肚子。在张锡纯的《衷中参西录》中有服硫磺之法,之中所说应是张公自身体会。

生硫磺不一定要用什么猪肚制的,现在外边的非是升华制的中药店卖的就可以生吃,因为天然的硫磺杂质很多,多要制过才可用,这就是溶解法。就是用铜锅煮,这硫磺溶后沉淀杂质而得的。这东西可以直接生吃,一次吃1克就可以, 1-3克左右。

这东西很难找,因为没什么人用这药。我找了好长时间才在一家药店找到,这药是湖南振兴中药出品的。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药是强阳药,说白了这个药可以当伟哥用,在本草纲目上就明确说到。当时有人用这个药做春药,反而短命。所以在后面的硫磺炮制法中有说必须清心节欲,不然只是自杀行为,所以吃这药必须吃素持斋才行。

服食硫磺者,不为当伟哥用。但用来扶助肾中之生机,以使脾土得暖而下焦阳气得通。唯此功用,故不得已而用之。如以之为壮阳之品,则失之于害人,非医者所为。

近日温习功课,读一方:

硫黄2两,硝石1两。共研末,炼蜜为丸,为小指头大。日服一次,于午前空腹服下。可治各种寒厥头痛。已经试用,效果尚可满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硫黄60g,石膏、半夏各30g,硝石7.5g。治各种寒厥头痛。与我所得之方多出石膏、半夏二味。

李可老中医自偏正头风散中论曰:石膏甘寒清热,监制辛热燥烈诸品,在此是否制约硫磺之热?半夏痰厥头痛之药,或以降厥阴之寒?

肿瘤多属寒,不知对否?硫黄60g,石膏、半夏各30g,硝石7.5g。此方名曰:玉真丸,本为肾厥头痛而设。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忍,谓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而后用治各种寒厥头痛亦效,不过我的剂量并不大。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是它对头人;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生就烈火性,最忌牵牛一路行;丁香莫与郁金见,药性不同要小心!用对可以救性命,用错可就要了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