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4|回复: 0

魏笑荣一把抓复位法,快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29 07: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腰腿痛在劳动人民中极为常见,病因不一、病种繁多、病理复杂,患者多且痛苦大。为了寻找新的有效疗法,作者用生物力学原理与医学相结合,分析人体在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力学变化。以手指外力作用于股内侧收肌群的相应部位,调整人体结构力学的重新平衡,从而治疗腰腿痛。

从1979年元月探索起,至1985年7月用此法治疗149例腰腿痛患者,疗效较好。并初步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

治疗方法如下:患者俯卧或仰卧,全身肌肉放松。术者站在患侧,若腰痛同时伴双下肢痛,一般站在患者右侧。治疗前检查紧张或松弛之股内侧收肌或肌群。松弛者仰卧,在松弛之肌或肌群的起点端以拇指与余四指从相反方向对称施加力偶矩,同时向上提。其力的作用方向与肌纤维长轴间的夹角30~50度为好,施力之大小,视内收肌之紧张或松弛,紧张者施力宜较大,松弛者宜较小,但均应以内收肌群出现应力反应为度。紧张者俯卧,在该肌或肌群的止点端施冲击力,常用拇指冲击加力,从肌纤维侧方加力。每次1~2分钟,最长10分钟,隔日一次。一般1~2次,最长5次,平均3次。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我康复的治疗性操练。症状体征部分消失,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治疗,能做些轻工作。近期疗效:治疗149例患者中,显效132例,占88.6%;有效16例,占10.7%;

初探陕西人民医院一把抓复位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中绝大部分病人经保守治疗有效,但多存在功能恢复差,复发率高的缺点。经实践证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复位可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使患者免除对手术的心理恐惧与躯体痛苦,便于在基层医院应用。

我曾学习过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位手法。

1、冯天有教授的坐位定点旋转复位。
2、侧卧位定点斜搬复位法。
3、俯卧位腰椎牵弹复位法。
在门诊治疗中应用前两种方法较为方便,但部分病人疗效不太理想。腰椎牵弹复位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但费时费力不太适合门诊应用。

我曾见一同行使用陕西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魏效荣主任的复位手法,治疗一急性突出病人效果奇佳(对方对此手法秘而不传)。我把看到的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出来请大家讨论一下!

病人俯卧于床上,患肢稍外展,医者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拇指按在患椎旁压痛点处,另手拇指放在患肢大腿后方余四指卡在大腿根内侧股内收肌处。在用力拿捏股内收肌时病人产生剧烈疼痛,同时另手拇指在患椎旁用力按压,双手发力配合同步,病人的腰腿痛感霍然减轻,嘱其下床活动,手法结束。

我一直困惑不解的是此手法令疼痛缓解的机理。单一拇指在患椎旁用力按压能让棘突复位或关节突产生松动达到脊柱恢复动态平衡吗?还是拿捏股内收肌产生了某种作用?我亲自在数个病人身上操作,可能是没有掌握好其中要点,没有成功。发此帖请大家讨论一下!如有精通此法的同道还请多多指导!

是否叫陕西神抓我不知道,我在外进修时大家都说这是一把抓,我所在城市的一个颈腰痛专科诊所也在应用这种手法。我们都知道这种抓法有效,特别是对急性突出疼痛较重的病人,抓完后疼痛立即减轻。凡是我们不理解的事物,劝大家不要马上去否定他。就像脊柱旋转复位手法,有的同行到现在还是不相信,认为复位是骗人的。其实腰椎间盘突出以后用手法很难令其回归原位,手法只不过是让椎体关节突产生松动,突出物与神经根发生微动移位,解除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手法复位可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因从影像解剖学方面难以拿出让人信服的对比,所以好多医生包括部分搞针推的同行对手法复位一直持怀疑的看法。李义凯博士是从事脊柱推拿手法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他的《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这两本书值得咱们看看。我现在要和大家讨论的是魏效荣的手法究竟是那方面产生的作用,和手法操作的要点。

魏笑荣一把抓复位法,拿捏股内收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解白虎锁,白虎锁—一左右各一把。位于大腿根部,腹股沟内侧端直下三寸大筋处,分前、中、后三关,大筋为中锁,中锁前开一寸处为前锁,后开一寸处为后锁。有的民间医生把白虎锁前中后三关称为前沟、中沟、后沟。也有称上马、大筋、下马的。按解剖位置分,白虎锁前中后三关分别指大腿前部肌肉群的缝匠肌(中段),内部肌肉群(内收肌与股薄肌),后部肌肉群(半腱肌和半膜肌)。开白虎锁时患者坐或卧皆可。术者面向患者,站了字桩或马步桩,一手握住患者小腿部或胭窝处,使患者大腿成外展姿势,另一手在患者大腿根部用蝴蝶手法依次捏住大筋、上马、下马所属的肌肉组织,分别施用手法。白虎锁与返魂锁一样,锁中有锁,也有前中后三关,必须先开三关中的中锁(即大筋),依次再开前锁与后锁。总锁—位于前后阴之中点,相当于合阴穴处,民间医生称之为“半把锁”。开总锁采用食指指法: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掌放在患者下腹部关元穴处并向下按压,与此同时,用右手食指指肚于会阴穴处向内顶掐,缓慢作为到一定程度时维持一、二分钟即可。白虎锁非常敏感,做的时候也要迅速,此锁做好了下肢当时就轻松,甚至腰部也变得松弛。

2、陕西人民医院魏笑荣一把抓复位法患者俯卧或仰卧,全身肌肉放松。术者站在患侧,若腰痛同时伴双下肢痛,一般站在患者右侧。治疗前检查紧张或松弛之股内侧收肌或肌群。松弛者仰卧,在松弛之肌或肌群的起点端以拇指与余四指从相反方向对称施加力偶矩,同时向上提。其力的作用方向与肌纤维长轴间的夹角30~50度为好,施力之大小,视内收肌之紧张或松弛,紧张者施力宜较大,松弛者宜较小,但均应以内收肌群出现应力反应为度。紧张者俯卧,在该肌或肌群的止点端施冲击力,常用拇指冲击加力,从肌纤维侧方加力。
每次1~2分钟,最长10分钟,隔日一次。一般1~2次,最长5次,平均3次。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媛炼和自我康复的治疗性操练。症状体征部分消失,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治疗,能做些轻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3、拿捏股内收肌患者俯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骶部在与突出部位相对应的椎间隙患侧表面,大多都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该凹陷与健侧对比能清楚地看到。在患者腰骶部寻找该凹陷,确定其位置;让患者翻身仰卧,放松,患侧膝关节屈曲。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插进患者腰骶部与床面之间,手指按在前面寻找的凹陷处,另一手在患者屈曲腿大腿根部寻找股薄肌和大收肌,然后沿大腿内侧窝将股薄肌和大收肌捏住提起,反复数次。此时腰部的手指可以感到患者腰部凹陷向外鼓出,变得较平坦。让患者下床,做大幅度的扭腰臀动作(就象跳迪斯科舞一样)5分钟,再尽力向上做投蓝跳跃动作2次,再上下一层楼梯数遍;患者俯卧,再寻找腰骶部凹陷,大多可见凹陷变平坦或消失,触按腰骶部肌肉,可感觉比治疗前放松;逐一按压腰臀部及下肢痛点,力量适中,再提捏大腿后面肌肉,从上至下反复数次,最后抓住患者双髁关节,轻轻交替牵拉双下肢,如有双下肢不等长的症状,这种方法可以给以牵正。以上治疗,每日1次,一般治疗1~20次。治疗后嘱患者必须睡硬板床,腰及下肢要保暖,不可负重。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1~5次治愈者(症状基本消失,生活正常)38例,占31.7%;6~10次治愈者25例,占20.8%;11~15次治愈者15例,占12.5%;16~20次治愈者18例,占15%,治疗20次以上好转者(腰腿痛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17例,占14.2%;治疗20次以上无效者(治疗前后症状无好转)7例,占5.8%。

典型病例陈某,男,37岁。1996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牵引手法等治疗后症状消失。1998年复发,腰部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不能弯腰下蹲,伴左下肢放射痛,不能行走,经治疗无效而来诊。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疼痛基本消失,行走正常,仅感下肢酸软无力。回家调养半月而愈。体会由于股内收肌直接受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所以拿捏该肌可以直接通过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影响腰骶神经根,促进神经根周围无菌炎症的吸收。此外,通过提捏大腿根部的肌肉,使内收肌得以放松,从而使腰深部肌肉亦可放松,有利于突出物周围水肿和炎症的吸收,减轻疼痛。加之治疗后的一系列活动,使腰骶部肌肉迅速得到调整,也使腰椎的解剖位置得以纠正。故能收到较快的治疗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