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9|回复: 0

戴一权老中医:失眠,焦虑,百合逐瘀汤效如桴鼓!

[复制链接]

7886

主题

270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965
发表于 2024-1-28 0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随着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现代人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患失眠的人群数量亦不断增加,老年人及更年期妇女中发生率更高。

失眠还常伴随着焦虑症同时出现,二者常常相互并见、相互影响。

柳州市名医戴一权老先生,业医六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百合逐瘀汤乃是戴老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内科杂证的方子,尤其是失眠伴焦虑症状的疾病,效如桴鼓。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在古医籍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主要由阳不交阴、阴阳失衡所致。

《灵枢·大惑论》较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营卫生会》阐述了老年人失眠的病因病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戴老认为失眠多由虚损而来,盖因脏腑机能紊乱、精血亏少、阴阳失调、阴不制阳、阳不入阴、上扰心神所致。且脏腑虚损非一日可就,在精血逐渐亏少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血虚血瘀。血行瘀滞,百脉失养,更加剧了虚损的程度。故此症单用补益难以奏效,唯有滋养与通达兼施,方有显功。

失眠常合并焦虑、心慌烦躁、胸闷气短、紧张不安、害怕、担忧、易疲劳、易激惹以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且常随失眠的严重程度而加重。

中医学与此相关的病名有“郁证”“百合病”“脏燥”“癫证”“狂证”,发病原因多与情绪失调有关。

戴老观察此类患者性格,大多敏感多思虑,本有心脾气虚等脏腑虚损的基础。加之情志过激,气机郁闭,气血不和,脏腑虚损,心神失养,因此临床除了有失眠的表现外,还有烦躁不安、情绪不稳等情志失调现象。

戴老认为失眠伴焦虑患者的症状与百合地黄汤及血府逐瘀汤之方证非常相似,病机总属阴精亏虚,血虚血瘀,心神失养。故将百合地黄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创立百合逐瘀汤。

处方:夜交藤30克、百合30克、生地12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柴胡12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牛膝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中以百合为君药,用以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养阴清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当归、芍药养血活血,川芎搜风散瘀,共为臣药;佐以柴胡、枳壳疏调气机,一升一降,气机畅通则血运得健;桔梗引药上行并于百脉,牛膝引瘀血下行,一上一下,血脉畅通,而为使药。

纵观此方,以养阴填精、补血充脉为基础,辅之以活血并调气机,使血运上下通达而滋养脏腑百脉。通补兼施,使补而不滞、通而不过,功擅养阴活血、安神助眠,用于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等未有不效。戴老临证处方用药极为简练,辨证准确后即用百合逐瘀汤全方,用之多能获全效。

合并症如心悸明显,加用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安神,如有乏力气短,加用黄芪。加味务必求精求简,一般一至两味,绝少超过五味。如复诊时失眠症已缓,合并症明显时,应辨证更方,不再守方加药加量。此亦为戴老用药特点之一。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随着年龄增加而呈 上升趋势,现代人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患失眠的人群数 量亦不断增加,老年人及更年期妇女中发生率更高。 有研究发现,更年期综合征妇女中失眠的发生率高达76.8%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失眠还常伴随着焦虑症同时出现,二者常常相互并见, 相互影响,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 。

戴一权是柳州市中医院名老中医,业医六十余载, 临床经验丰富,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在当地享 有很高的声誉。百合逐瘀汤乃戴老法仲景百合地黄 汤、融合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化裁而成,临床用于治疗 多种内科杂证,尤其是失眠伴焦虑症状的疾病,效如桴鼓。

1、病因病机分析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在古医籍中称为“不得 眠”“目不瞑”,主要由阳不交阴、阴阳失衡所致。

《灵 枢·大惑论》较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卫气 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 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营卫生会》阐述了老年人失眠的病因病机:“老者之气血 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 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戴老认为失眠多由虚损而 来,盖因脏腑机能紊乱、精血亏少、阴阳失调、阴不制 阳、阳不入阴、上扰心神所致。且脏腑虚损非一日可 就,在精血逐渐亏少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血虚血瘀。血 行瘀滞,百脉失养,更加剧了虚损的程度。故此症单用 补益难以奏效,唯有滋养与通达兼施,方有显功。

失眠常合并焦虑、心慌烦躁、胸闷气短、紧张不安、 害怕、担忧、易疲劳、易激惹以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 状,且常随失眠的严重程度而加重。

中医学与此相关 的病名有“郁证”“百合病”“脏燥”“癫证”“狂证”,发 病原因多与情绪失调有关。戴老观察此类患者性格大 多敏感多思虑,本有心脾气虚等脏腑虚损的基础,加之 情志过激,气机郁闭,气血不和,脏腑虚损,心神失养, 因此临床除了有失眠的表现外,还有烦躁不安、情绪不 稳等情志失调现象。

2、百合逐瘀汤之方源方证

2、1 方源

百合汤逐瘀为百合地黄汤及血府逐瘀汤 之合方。

百合地黄汤为张仲景所创,用于治疗百合病。

血瘀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王清任以气血 立论,凡病辨证皆从气血,擅用活血化瘀之法。其认为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因而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戴老将两方合为一方,名为百合逐瘀汤。

2、2 方证

百合地黄汤主要用于治疗百合病。

百合 病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脉证治第三》:“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 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医宗金鉴》更 精辟地指出:“心藏神,肺藏魄,由于神魄失守,故有此 恍惚错妄之情。”并对百合病的病因作出新的补充,认 为本病既有因“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百脉未合”而 致病者,亦有因“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 疑,卒临异遇”而“形神&病”者。明确地指出本病的发 生与情志所伤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家亦多主张百合病 属郁证,与七情变化有关 。

戴老结合多年临床实践 认为,百合病见证多样,但总属心肺阴虚,气血失调,百 脉失养,而为本病。百合地黄汤用于治疗百合病,可见 百合地黄汤有养阴清心、益气安神的作用。

王清任的 《医林改错》中所列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有头痛、胸 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 热(灯笼病)、瞀闷、急燥、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 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干呕、晚发一阵热等 等。细究其所列十九症目,其中含有很多情志方面的 症状,与现代医学之焦虑症相类。当代医家亦有根据 王清任血府逐瘀汤证的启示,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治 疗焦虑症而获良效者 。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直接描 述与夜间睡眠有关的症目有八项,其他一些如心里热 (灯笼病)、瞀闷、急燥、心跳心忙亦为影响睡眠的重要 因素,提示治疗失眠是血府逐瘀汤之重要功效之一。

如前所述,戴老认为失眠伴焦虑患者的症状与百 合地黄汤及血府逐瘀汤之方证非常相似,病机总属阴 精亏虚,血虚血瘀,心神失养,故将百合地黄汤与血府 逐瘀汤合方,创立百合逐瘀汤。

方中以百合为君药,用 以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养阴清热,桃仁、红花活 血祛瘀,当归、芍药养血活血,川芎搜风散瘀,共为臣 药;佐以柴胡、枳壳疏调气机,一升一降,气机畅通则血 运得健;桔梗引药上行并于百脉,牛膝引瘀血下行,一 上一下,血脉畅通,而为使药。纵观此方,以养阴填精、 补血充脉为基础,辅之以活血并调气机,使血运上下通 达而滋养脏腑百脉,通补兼施,使补而不滞、通而不过, 功擅养阴活血、安神助眠,用于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 等未有不效。

3、百合逐瘀汤之运用心悟

3、1 辨治抓住主证

张仲景首创方证相应的证治体系。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为后世医家开创了辨证论治之先河。方证相应强调方与证的对 应性,证以方名,方以证立,方随证转;临床上重视抓主 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不受病名的约束。

戴老临床辨治尊崇张仲景之方证辨证,坚持“一方 一证”。其所常用验方,皆有对应之主症,方因病而设, 见此证便与此方,因此临床应用时便捷而有效。

失眠 伴焦虑患者主诉较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初诊时往往 觉得无规律可循。

戴老抓住主症为夜寐差或夜不能 寐,伴有紧张多虑、躁扰不宁,无论合并症如何繁杂,均 处之以百合逐瘀汤,失眠得缓,余症则除。跟师日久, 略有体会,失眠合并症繁多,亦为百合逐瘀汤所主病证 之特点。

3、2 处方药量宜足

百合逐瘀汤中百合为君药。 《本草求真》谓百合“功有利于肺心,而能敛气养心,安 神定魄”。百合味甘能补,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而润 肺清心,故有止咳安神之效。此方中百合用量达30g, 量少则无效或疗效锐减。

戴老还擅用夜交藤治疗失眠伴焦虑症,夜交藤入心肝二经血分,功擅引阳入阴,阳 入阴则寐,兼之有养血安神、活血通经作用,《本草从 新》云其“行经络,通血脉”,戴老每于百合逐瘀汤中加 入此药以加强安神助眠,取得良效。运用时注意其用 量是治疗不同程度焦虑状态的关键,如一般抑郁、焦虑的夜寐不安,用量30g足矣;如为严重的躁扰不宁、 夜不能寐,则需加量至 60-90g,戴老曾治疗一例躁狂 患者,夜交藤用量达到100g。

3.3 加药不可繁杂

戴老临证处方用药极为简练,辨 证准确后即用百合逐瘀汤全方,用之多能获全效。
合并症:如心悸明显,加用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安神;如有乏力气短,加用黄芪。

加味务必求精求简,一般一至 两味,绝少超过五味。

如复诊时失眠症已缓,合并症明 显时,旋即辨证更方,不再守方加药加量,此亦为戴老 用药特点之一。

4 典型病案

王某,女,48岁。初诊日期:2015年6月17日。

主诉:停经半年余,失眠、心悸、气短反复发作5个月。

症见:失眠头痛,心悸气短,胸闷,精神恍惚,坐卧 不安,烦燥多虑,心悸严重时伴有气促,面色青紫,每于 症状发作时到医院急诊。

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就诊,予对症处理,无明显疗 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异常痛苦。

诊查见舌质暗红、 苔薄白,脉细,左寸关弦。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阴虚血瘀;

治法:养阴活血,安神定悸;

予百合逐瘀汤加味。

处方:百合30g,生地黄12g,当归12g,川芎10g, 赤芍药15g,桃仁12g,红花10g,枳壳10g,柴胡12g, 桔梗10g,牛膝12g,甘草6g,夜交藤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6月24日):诸症明显减轻,唯觉气短。于 原方中加入黄芪30g,以益气生血、行血祛瘀。 患者服药 2周后,气短症状已不明显,患者及家属 均称疗效神奇。继服原方约3周,症状消失。

随访1年余,症情平稳。



此病案患者以心系病的症状为主症,辗转求 治于心血管科,屡治无效,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沉重的 心理负担。戴老根据病史特点,认为其应属更年期妇 女之失眠伴焦虑症。

《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 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更年期妇女因天癸衰竭,肝肾阴虚, 心血不足,血运失畅,心血瘀阻,心脉失养,故见不寐、 心悸、胸闷诸症。临床上首诊于心内科的更年期综合 征并不少见。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说:“人之所主者 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

《石室秘录》谓:“怔忡之证,扰扰不宁,心神恍惚, 惊悸不已,此肝肾之虚而心气之弱也。”其明确指出肝 肾不足导致肝血亏耗。肝为心母,肝血不足则心血亏 虚。且中年女性之血虚因经年累月而成,久则血虚生 瘀,亦可因心脉瘀阻、心失所养而加重病情。故用百合 逐瘀汤加味养阴活血、安神定悸,药后即获显效,患者 及家属树立了信心,再辅之以适当的心理疏导,遂病逐 渐向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