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4|回复: 1

火神名医祝味菊|温潜法治“失眠不寐”,引火归元、导...

[复制链接]

7886

主题

270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965
发表于 2024-1-28 09: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潜法”是用附子配伍磁石、龙骨、牡蛎等重镇潜下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火神派名医祝味菊所独创之治疗大法。下面就失眠不寐一证,列举祝老医案三则,供各位参考领悟温潜一法之运用。

病例一:王先生
一诊:苔腻中满,寐少梦多,脉息沉缓。
病理:中湿遇阻,胃气不和,阳隔于上。
病名:中湿阳浮。
治法:温潜淡化。

处方:灵磁石30g(先煎),姜半夏24g,大腹皮12g,生龙齿30g(先煎),茅术15g,带皮砂仁9g,黄附片15g(先煎),藿梗9g,淡干姜6g,酒连15g。

【按】失眠一症,原因众多,证情不一。细析此案,乃为中宫湿困,失却转输津液精血、交通上下之职,以致水火失济而致不寐。故祝氏以姜半夏、茅术、藿梗、大腹皮、带皮砂仁、淡干姜等中焦之药健脾和中理气,疏理通道,再以附子配磁石,附子配枣仁,附子配酒连,均为祝氏临床常用配伍药对,阴阳协调,寒凉并用,旨在温肾潜阳,滋阴养心安神,则神安守舍矣。

病例二:胡夫人
一诊:1月20日。症状:头昏耳鸣,苔白腻,夜不成寐,便秘,肌热,微有起伏,脉息弦芤。
病理:下虚上盛,中湿隔拒,阳上浮,潜藏失,下虚上盛,隔阳于上。
病名:下虚阳浮,失眠肌热。
治法:当与温潜为主。

处方:灵磁石60g(先煎),生牡蛎45g(先煎),酸枣仁24g(先煎),麦芽15g,生龙齿15g(先煎),黄附片15g(先煎),明天麻6g,大腹皮12g,朱茯神18g,姜半夏24g,茅术15g,酒连4.5g(泡冲)。

二诊:症状:诸恙如前,脉转沉细。
治法:再与潜阳益脾。

处方:灵磁石60g(先煎),酸枣仁24g,明天麻6g,生龙齿45g(先煎),仙半夏24g,苦丁茶2.4g(泡),朱茯神18g,茅术15g,白杏仁12g(打),麦芽15g,大腹皮12g,半硫丸15g(包先煎),淫羊藿16g。

三诊:1月24日。症状:寐尚未安,大便行而不畅,苔腻,脉沉缓。
病理:浮阳未敛,心肾不交。
治法:再与前法损益。

处方:灵磁石60g(先煎),酸枣仁24g,茅术15g,生龙齿45g(先煎),朱茯神24g,柏子霜9g,明天麻9g,姜半夏24g,白杏仁12g(打),半硫丸18g(包先煎),远志4.5g,黄附片15g(先煎),淫羊藿12g,大腹皮12g.

【按】耳鸣为下虚,头昏、不寐为上盛,苔腻为中湿。联系便秘、肌热等症,似应治以清润潜降。但苔白腻,脉弦芤,又非阴虚之征。祝氏认为,附子通十二经,可升可降,为百药之长,能随所伍而异其用。例如,附子加磁石,兴奋加镇静,具强壮之功,能抑制虚性兴奋,治神经衰弱之失眠有良效;附子加枣仁,辛通加酸收,有缓和作用,能调节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之紊乱,治心动过速,脉来早搏有效。本案的温潜治法,正是上述两个配伍担当。此外,附子加黄连,泻心与护阳,交通心肾,与交泰丸有相似之功。半夏、茅术祛除中湿,有《内经》半夏秫米汤之意。如此,浮阳得以潜降,不寐可愈。

附子与酸枣仁同用,具有强心之效力。祝氏曰:此二药之效能,胜于西药之毛地黄。夫毛地黄之强心,固为西医所推崇,但药效不能持久,何况有些病人对毛地黄有副作用,而附子、酸枣仁之强心则无此流弊。对伤寒及杂病患者的心脏衰弱,无不在处方中重用此二药。例如治一人,年约四十岁,患心悸怔忡甚剧,头昏失眠,夜寐梦多,心烦,性情不怡,脉象虚数。方用黄附片(先煎)18g(折算,下同),酸枣仁、活磁石(先煎)、生龙齿(先煎)各30g,柏子仁、朱茯神、首乌藤、炙甘草各12g,川芎9g,淮小麦20g。

病例三:刘某君

有刘君者,年四十余岁,经常失眠,心悸怔忡,健忘多疑,耳鸣目眩,形容枯槁,四肢乏力。

祝医生曰:病情多端其根则一,并非实火上扰,乃心肾不足,虚阳上浮,祝医生用潜阳法与补肾药并用:

活磁石(先煎)30g,生龙齿(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黄厚附片(先煎)18g,酸枣仁(打)12g,朱茯神9g,鹿角胶12g,大熟地18g,巴戟天9g,淫羊藿9g,杜仲9g,菟丝子9g,丹参12g,仙半夏9g,炒麦芽12g。

此方连服六帖,睡眠得安,心悸怔忡均减,上方略有进出,再服十余帖,其病若失。

【按语】以上诸案病机、处方遣药神似,乃潜阳丹之变法,合而按之。王案、胡案并半夏泻心汤法。

《经》曰:苦辛散泄脾湿,咸软补心。泻心汤伍术、藿、砂、腹皮等味,辛开苦泄,以清气道,斡旋枢机。

《本草求真》有云“中宽则上下皆通”是其义也。又阴亏于下,湿阻于中,则阳隔于上,下虚上实中滞。嘉言有论:

是故养阴药中,必佐以潜阳者,用阴以引其阳,使真阳复返于下,与真阴相合,如畜鱼千头,须置介类于池中之意。叶天士亦曰,病损肝肾,“欲求阳和,须以介属之咸,佐以酸收甘缓”。潜阳丹原意温潜上越之肾阳,此用磁石、龙齿、牡蛎等味代龟甲潜降隔上之心阳,又佐以枣仁、茯神之酸甘,如是,枢机得通,清阳司旋,隔于上之心阳自能下潜以交肾水矣。此温潜淡化之法用治不寐,可谓独辟新径。

又按:丹溪谓上升之气,自肝而出,清金开气,亦有制木之功能。又考古人,治湿总不离开肺,开水道也;治秘亦不离开肺,通腑道也。胡案妙用杏仁,开肺利水通腑,可谓深谙其道。

又按:此方证相应,效亦明验,自无多言。然本草明言,附、夏相反,祝氏除陈旧,破常规,非但无险,一用即验。常人如无高深造诣、丰富经验及过人胆量,此举断不敢为。祝氏之功,可窥一斑。

7886

主题

270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96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09: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神派四逆汤合潜阳丹加味治疗失眠不寐医案案例

(1)蒋某,女,54岁。不寐有年,阴阳两虚。养心安神、滋阴潜阳之剂遍用不效。寝食几近于废,时觉上火之症状(如经常起口疮、咽痛等)而购中西成药清火之剂服用,近几日益觉难寐,虽寐亦浅并时间短(2~3小时),手脚心热,身阵阵发热,便干,尿热,舌红有津,边有齿痕,脉沉细数。此虚阳外越之不寐也,以四逆汤加龟板、肉桂、砂仁治疗:

附片60 g(先煎),干姜40 g,龟板20 g(先煎),肉桂10 g,砂仁25 g,炙甘草20 g。5剂。

二诊:人睡改善,可睡熟5小时,予原方加重附片、干姜用量:附片80 g(先煎),干姜60 g,龟板20 g(先煎),肉桂10 g,砂仁25 g,炙甘草20 g。5剂。

三诊:药后已整夜睡眠香甜,余症若失,舌仍淡,脉沉已起,与温补之剂为丸,长服善后。(曾辅民治案)

原按:阳入于阴则寐,不寐症总的病机不出阳不入阴。然导致阳不入阴的原因又各不相同,或因于阳虚或因于阻隔。具体分析不外阴虚阳浮,相火无制;痰湿、痰血、水饮等病理产物阻滞不通;阴盛阳虚,逼迫虚阳外越不得内入。

此例即属于虚阳外越之候。认证既准,方药中的,因此效如0鼓。

点评:此证不寐见有手脚心热,身阵阵发热,便干,尿热,舌红有津,脉沉细数,极易判为阴虚内热。但养心安神、滋阴潜阳之剂遍用不效,提示恐非阴虚;结合舌边有齿痕,断为“虚阳外越之不寐”,经验老到。所用四逆汤加龟板、肉桂、砂仁,已含郑钦安潜阳丹之意,亦有吴佩衡大回阳饮之意。

(2)邱某,女,43岁。胆囊切除手术后不能入眠1年,最多睡2~3小时,似睡非睡。五心烦热,时有头面轰热而色红,面暗黄,舌淡,边齿痕,脉沉细。

处方:附子80 g(先煎),干姜60 g,葱头6个。3剂,3小时服1次。

药后轰热面红解除,仍睡眠差,五心烦热,大便长期不成形,左侧腰胀痛多年(服用杞菊地黄丸后加重),略有饥饿时胃空慌感。舌淡,水润白苔,脉略洪。

调方:附子60 g(先煎),生龟板、砂仁、炙甘草、干姜各20 g,桂枝30 g,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各20 g。5剂。

药后睡眠明显好转,五心烦热消失,守方再服而愈。

(曾辅民治案)

原按:此案舌淡,边齿痕,脉沉细,显示阴寒内盛之象。而头面轰热色赤,则系阴盛格阳于上,戴阳之谓也,故首诊处以白通汤,曾氏称:“解决轰热面红即达目的”。药后轰热面红消除,再以潜阳丹合肾四味加干姜,潜收阴火,兼予温补脾肾,次第分明。

(3)郑某,女,45岁。顽固性失眠3年余,长期靠大量安眠药入睡,近日加大用量也难入睡,服用安眠药,第2天头昏脑涨,影响生活。自述3年前产后操劳过度,身体很差,一天至晚头脑昏沉而难以入睡,不服药就难以入眠。

现症见:畏寒肢冷,白天头昏无精打采,晚上则头脑清晰难以入眠,舌淡苔湿润,脉沉细无力。证属心肾阳虚,虚阳外越,治宜潜阳安神,方用潜阳丹合封髓丹加干姜:

制附子30g(先煎2小时),龟板、砂仁各10g,炙甘草30g,黄柏10g,干姜3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后,效果明显,安眠药可减量,又服原方2剂,安眠药可减半量,再服3剂后,不用安眠药可入睡6小时左右,且白天自觉精力增加,但畏寒肢末冷减轻,上方附子量逐渐加至60g,共服100余剂,停药也能入睡。(傅文录治案)

原按:白天为阳,夜晚属阴。夜晚阳入于阴,阴盛而静,故而入睡。白天阳动则人应该有精神,无精打采则显然是阳气不升;夜晚阳入于阴而静则眠,今阳不入阴,虚阳外越而无法入睡。这是失眠顽固难疗的根本。抓住阳虚这一环节,扶阳潜镇,阴阳交会,顽固性失眠得以调整,近年应用这种思路与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失眠的治疗效果。

(4)徐某,女,32岁。眠差多梦,怕冷烦躁半年。夜间易醒,纳差,胃胀,五心烦热,大便便秘,腰胀痛,易疲倦。舌淡清,薄白苔,脉沉细。

处方:附子80g(先煎),干姜30g,炙甘草40g,法半夏、制硫黄各20g,肉苁蓉30g,淫羊藿、菟丝子各20g。4剂。

药后睡眠已正常,继以补肾填精收功。

(曾辅民治案)

点评:此案眠差多梦,烦躁,五心烦热,显系虚阳外浮所致,其本质乃阴寒内盛如“怕冷,腰痛,舌淡清,脉沉细”,因处以四逆汤扶阳祛寒。“肾司二便”,肾阳不足无力推动而便秘,故合半硫丸、肉苁蓉温润通便;加淫羊藿、菟丝子温补肾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