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洪坡,郝玲
脑动脉硬化症系脑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动脉功能障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易发生中风、痴呆。自1994年1月至1999年6月;我们运用滋水涵木平肝熄风佐以活血化瘀法,方取叶天士之熟地龟板方叫加味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中,男86例,女42例;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8.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三年;血流变异常者128例,早期硬化者74例,中期硬化者31例,后期硬化者23例;合并有冠状动脉硬化者40例;合并肾动脉硬化者28例。眩晕128 例,占100%;烦躁103例,占86.71%;记忆力减退98例,占82.88%;失眠60例,占46.87%;嗜睡30 例,占23.4%;耳鸣(耳聋)52例,占40.62%。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选择标准,观测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均以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治疗方法
内服熟地龟板方加味汤剂,每日1剂,水煎2汁分早晚温服。由熟地30g,龟板10g,牡蛎30g,天冬15g,山萸肉10g,五味子10g,茯神20g,牛膝15g,远志15g,灵磁石30g,葛根20g,丹参20g,菖蒲10 g,郁金15g,焦三仙各15g。
3 治疗结果
3.1 所有病例经治疗后,眩晕128例消失,占100%;烦躁103例消失,占100%,失眠50例改善,占83.33%;嗜睡28例改善,占93.33%;耳鸣(耳聋)48例消失,占92.3%。
3.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前后对比(除血沉、血沉方程K值外),经卡方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4讨论
脑动脉硬化症是受累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动脉功能障碍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病久易诱发中风、痴呆。
祖国医学认为人到中年后,易因饮食起居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五脏功能发生由盛而衰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心、肝、脾、肾功能衰减,阴阳失调,气血亏虚,因而产生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滞留脑脉,使脑脉血流失畅,脑失濡养,从而发生脑组织的功能和器质性病变。故《灵枢·海论》篇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脑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其中肾阳亏虚,阳气虚弱本虚是关键,在“本虚”基础上继发脑脉瘀滞和痰浊脂质留踞清空“标实”之征。
本作者应用叶天士的熟地龟板方加味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方取熟地、龟板、天冬、萸肉、五味、牛膝、泽泻补肾填阴;以牡蛎、磁石镇肝潜阳;茯神、远志安神定志;丹参、川芎、三七、水蛭活血化瘀通络;西洋参、白术、葛根补脾胃升发清阳;山楂开胃健脾,活血散瘀作用。全方共奏补肾填阳,补气健脾、镇肝潜阳、定志安神,活血通络之功。切中本病病机,故疗效优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