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便秘验案接龙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阳便秘

某女,50,

主诉:便秘,5-6日一次。

伴晨起口苦,觉口腻,动则遗尿。腰不适。高血压史。胆结石史。痔疮,上系带结节,肠镜(-),舌边肿,舌淡,苔薄。脉左弦细,脉右偏弱。

处方:

柴苓汤化裁

柴胡24g、黄芩9g、制半夏9g、生姜3片、太子参30个、炙甘草6g、桂枝9g、生白术45g、茯苓15g、猪苓9g、泽泻15g、枳实12g、肉苁蓉30g、槐角9g、当归15g。

案义:患者口苦、胆结石史、舌边很肿胀、脉弦细,很明显一个少阳证,结合主诉便秘,那就是小柴胡汤,治疗这种舌质偏淡暗,苔偏腻的便秘,“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不通便,和解少阳,便自通。然后有个动易遗尿的五苓散证,脉右偏弱,舌质,提示脾虚,结合便秘,把生白术重用,用它的挥发油通便。太子参也重用了,合五苓散为春泽汤,治脾虚,遗尿。腰不适,肾也虚,加了肉苁蓉温肾通便,也可以加牛膝,太湖有个调气饮。舌裂纹,阴伤了,加了当归养血润肠通便。还加了枳实、槐角主要针对痔疮,槐角散之意。

处方比较简单,主要针对下焦的便秘与遗尿哈。大柴胡的话,大多数中焦症状比较明显,主要是小柴胡去人参,有白芍、枳实、大黄。但这个病人脾虚还是挺明显的,可以用参。如果有里急后重,也可以用白芍,泻肝解痉,这个病人主要也不明显,所以没用。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瓜蒌仁10~15克,捣碎;  2.当归10~15克,最好是当归片;3.加水200毫升,将捣碎的瓜蒌仁和当归片一起煮,煮开后晾温,把药汤喝下。

  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在药店把瓜蒌仁、生当归各10克打成粉末,分量装入0号胶囊,一天2次,每次口服4粒。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便秘良方

吴生雄

正品当归半斤,正品香油四两;
用香油微炸当归,当归不可炸枯了,
待当归把香油吸完即可出锅;
每日用油当归泡茶喝

一补一润滑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肚脐埋药丸治便秘几乎神效

    此方出自古代医方,我用此方治愈很多患者,主要用于临床那些不愿意服药的便秘患者。

    配方: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用2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20克。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习惯性便秘

便秘在大家看来算不上什么疑难杂症,一般中医都会想到热结用承气汤,寒结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或温脾汤,气滞用五磨饮子,阳虚用济川煎,阴虚用增液汤或增液承气汤,气虚用黄芪汤,血虚用润肠丸,而事实上临床上有一种便秘叫习惯性便秘,用这些药都不管用,最多是取一时之效。习惯性便秘临床非常常见,病人经常服药泻药方能临厕,而且泻药越吃越多,便秘也越来越重,对于这种便秘中医究竟应该怎么治疗,请大家看一看下边我的这个病例
       宋XX,男,59岁,便秘十余年,每次2010年以前每次大便之前需要服用二十多片果导片,2010年以后服用果导片已经无效,每次需要到附近的门诊做灌肠方能排便,后来改投中医,用药无数皆不效,2011年的冬季听朋友介绍前来我处就诊
       刻诊:望诊:病人形体肥胖,腹大如鼓,舌苔厚腻,问诊:大便秘结,湿润粘腻,不干,切诊:脉滑。诊为痰湿便秘。
       药用:苍术120克 防风6克 白芍6克 白术6克 茯苓6克 三剂
       第二天病人一大早就很兴奋的过来告诉我,昨天回去喝了药大泻十多次,量很多,肚子也平了,十几年来从未如此畅快,数日前打电话来,随问其大便,答至今未发。
      按:痰湿便秘非常医所能知,非大黄所能疗,历代医家唯东垣能识此疾,特设升阳除湿防风汤,概湿性粘腻,滞于肠间则大便欲解而难出,非苍术而不能疗
                   付济华写于2012年12月13日夜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血润肠汤治疗习惯性便秘

组成:当归30克,熟地30克,生白术30克,淮山药30克,炒黑芝麻30克,炒火麻仁30克,枳实10克,大黄6克,槟郎15克
服法:水煎两次混合,分两次服
功用:养血润肠,行气通便
主治:习惯性便秘     
组方依据:大便为体内排毒的主要途径,必须保持每日1-2次排便,若正常情况下3天以上不曾排便则为便秘。有些习惯性便秘是人为造成的,有些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久则淤积成病,往往数天大便一次,便干成团,坚硬如石,艰难排出,形成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属中医“便秘”范畴。病因为燥热伤津,肝气郁滞,劳倦内伤,年老体衰,久病不起,气血亏虚等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调,使肠道津亏,行舟无力而引起便秘。治宜养血润燥,行滞通便。药用当归,熟地养血生津,滋阴润燥;生白术,淮山药和中益气,健脾助运,调理肠胃功能;黑芝麻,火麻仁补肾益精,润燥通便;枳实,大黄,槟郎行气化滞,通便泄热。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润血,生津通便之功效。
加减:年老体弱者,加肉苁蓉以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伴口干渴者,加玄参,玉竹,麦冬养阴生津,增液行舟。
体会:经常服用泻药或洗肠等错误方法,可使胃肠道对泻药产生依赖性,使直肠反应迟钝失去敏感性而加重便秘。除了为解一时之急,最好还是少用或不用泻药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宣肃肺气法治疗习惯性便秘
那x×,女,成人。
患习惯性便秘已五年,近年来进展到用导泻药已失效,五天不便:大即求助于灌肠,长年如此,诊查无特殊体征,乃予宣肃肺气法。
处方:灸紫苑6克、枯梗3克、生甘草3克、干沙参12克、牛劳子10克、光杏红10克、萎仁10克、大麻仁10克、郁李仁10克、云茯苓10克。5剂。
诊后二月余未来复诊,追访获悉,进首剂后,次日即大便通畅,尽剂后大便调整为每日或隔日一次。
按:肺主一身之气,与大肠相表里,故大肠传导失司,可与肺的气化功能失调有关,在机理上亦应属“气秘”之一。华陀说:“肺者生气之源,……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素篇”。用宣肃肺气法治疗便秘,即所以启素箭而通大肠之闭也。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11: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便秘,不再纠结,试试王庆其老中医的“拿手方”!

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中医藏象理论认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六腑以通为用”,胃纳健,二便调,则传化之府升降有序,是治病及养生保健之关键。便秘的病因与五脏相关,肾阳不足、脾气虚衰、阴分亏虚、食邪积滞、气机窒抑等都会导致气机失调,不能升降。根据“五脏以藏为本,以通为用,藏中寓通”的学术思想,五脏作为贮存和输布精气的器官,必须时刻保持通畅的状态。故临证时以健脾生津为治疗大法,兼以行气导滞、润肠通便,通补兼施,补中寓通,脏气通畅人即安和。

组成:生白术30~60g,生白芍30~60g,枳壳12~20g,枳实12~20g,木香6~12g,槟榔9~20g,厚朴9g,生地黄15~30g,火麻仁15~30g。

功效:健脾生津,行气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功能性便秘。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方解: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之一,仅有便秘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其症状顽固,易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便质干、便难解、大便量少、排便次数减少或便不尽感等。长期便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引起多种肛肠疾病、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者形成肠道息肉,甚至继续恶变为肠道肿瘤。

方中重用生白术、生白芍为君益气健脾、生津通便,大剂量生白术可治疗脾虚便秘。张隐庵《本草崇原》:“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

生白芍在《神农本草经读》中记载为攻下之品,国医大师裘沛然认为,白芍是一味破药,具有通便作用。《伤寒论》第280条载:“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说明芍药与大黄同有通便作用。

枳壳、枳实同出一物,枳壳为调气运脾的关键药物,枳实为破气除痞要药,对于痞满胀痛、大便不通效果尤甚。《本草纲目》载“生则皮厚而实,名曰枳实”“熟则壳薄而虚,名曰枳壳”。枳实行气力强而善走下焦,枳壳行气力缓而善走中、上焦,两者共用为臣,与生白术、生白芍合用,一攻一补,祛邪而不伤正,清升浊降,以复肠道下行之机。

木香、槟榔合用为佐,取木香槟榔丸之义以行气导滞,对于里急后重、大便不爽有较好的效果。厚朴为消胀除满要药,与枳实配伍仿承气汤之意,合用生地清热养阴生津,火麻仁质润多脂,润燥通便,滋阴养血,清润相合,以防峻下伤正。诸药合用,攻补兼施,寓攻于守,使补无滞气碍脾,攻无耗气伤津之弊。临证之时,诸药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并随症加减。

加减:便秘程度严重,酌加制大黄6~20g,更甚者加芦荟1~2g,但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药;上腹饱胀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炒莱菔子;纳食欠佳者,加炙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泛酸者,加煅瓦楞、象贝母、海螵蛸;嗳气者,加刀豆子;气机不舒者加郁金、制香附;腹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