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回复: 1

中医治疗抽搐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10 2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抽搐,中医称为“瘛疭”。手脚痉挛、口斜眼歪的症状。也叫“抽风” 。

语出《黄帝内经》,如:“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日瘛疭”,“热病数惊,瘛疭而狂。”宋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俗谓之搐者是也。

临床表现
1、全身强直性抽风:全身肌肉强直,一阵阵抽动,呈角弓反张(头后仰,全身向后弯呈弓形),双眼上翻或凝视,神志不清。

2、局限性抽风:仅局部肌肉抽动,如仅一侧肢体抽动,或面肌抽动,或手指、脚趾抽动,或眼球转动,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凝视等。大多神志不清。以上抽风的时尚可为几秒钟或数分钟,严重者达数分钟或反复发作,抽风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者称惊厥的持续状态。

3、高热惊厥:主要见于6个月到4岁小儿在高热时发生抽风。高热惊厥发作为时短暂,抽后神志恢复快,多发生在发热的早期,在一次患病发热中,常只发作一次抽风,可以排除脑内疾病及其它严重病疾。

中医治疗四肢抽搐分几型,患者可根据症状及把脉来确定治疗的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四肢抽搐的中医治疗方法:

1、邪壅经络

  证候:发热恶寒,头痛,项背强直甚或口噤不得语,四肢搐搦,或筋脉拘急,胸脘痞闷,渴不欲饮,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2、风痰闭神证

  证候:突然昏仆,肢体抽搐或瘫痪,喉中痰鸣,口吐涎沫,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搜风祛痰开窍。

3、热郁阳明

  证候:壮热胸闷,口噤[齿介]齿,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口渴喜冷饮,躁扰神昏,腹胀便秘,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泄热存阴。

4、热盛动风证

  证候:壮热汗出口渴,躁扰不宁,甚则神昏,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面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开窍熄风。

5、热动营血

  证候:身热夜甚,神昏,口噤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或身见斑疹,舌红绎,苔黄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6、肝阳化风证

  证候:头痛眩晕,项强不舒,肢体麻木,震颤或抽搐,急躁易怒,或见

  昏迷,口苦,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细。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解痉。

7、阴虚动风证

  证候:头痛眩晕,腰酸耳鸣,心烦失眠,肢体麻木、震颤甚或抽搐,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数。

  治法:滋阴熄风。

8、风毒入络证

  证候: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舌强口噤,或肌肉震颤,或苦笑面容,或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头痛眩晕,舌红,苔腻,脉弦。

  治法:祛风止痉。

9、火毒入络症

  证候:四肢抽搐无力,肌肉动,肢体发麻,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肢凉,眩晕,体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温阳补气熄风。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5-4-14 16: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的四个验方治抽搐?抽搐是一种症状,表现为肌肉不自主地快速、重复收缩,可能由多种疾病或生理状态引起。在中医学中,抽搐被认为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等病机有关。以下介绍四个常用的中医验方,供抽搐患者参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天麻钩藤饮

  此方由天麻、钩藤、牛膝等多种药材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有助于抑制神经抽搐。

  2.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含有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等成分,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此方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肝阳化风、虚烦不寐等病症,能有效缓解抽搐症状。

  3.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大黄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的功效。对于热病心烦、热入营血、邪热壅盛引起的抽搐有显著疗效。

  4.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汤包含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等多种药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滋阴潜阳的作用。此方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风热袭肺引起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震颤等症状,同样对抽搐有治疗效果。

  常用的四个验方治抽搐?以上四个验方各有侧重,均需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