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1|回复: 0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治疗早搏经验方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17 21: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药物组成:黄芪40~50克,太子参(或红参)30克,五味子10克,麦冬20克,生地黄20克,丹参20克,葛根30克,延胡索20克,苦参15~30克,酸枣仁15克,炙甘草15~30克。

功效:益气活血,复脉止代。

适应证: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炎等所致早搏证属气阴亏虚,虚阳浮亢者。

使用方法:一日1剂,水煎服。

注意事项:早搏控制后仍需坚持服药,逐步减量,至完全停药,需1年左右。如患者素质较佳,早搏控制半年后可停药,以移山人参每日6~10克代之,切不可因早搏控制而贸然停药。

临床验案:

病案病毒性心肌炎后遗室性早搏

徐某,女,28岁,西南交通大学教师。1998年3月12日初诊。半年前患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2月余,一切恢复正常,惟后遗室性早搏未出院,出院后每天服用心律平、复方丹参片、地奥心血康等控制早搏,若不服用则早搏频发,胸闷心悸,十分难受,为求根治,慕名而来就诊。
现症:近半月来,早搏频发,晚间尤甚,发时胸闷心悸,心空悬,烦躁,心前区隐痛,有时在情绪紧张或稍大的活动时发作,服用心律平疗效已不如当初,只能减轻程度,近日一直早搏频繁,乏力,头昏,口苦,心烦,咽干,失眠,纳差,尿黄,大便干燥。察其形体偏瘦,斯文柔弱,面色淡白,神差体倦,少气声低,舌瘦小而红,苔微黄少津,脉细数而结代频繁。

辨治:热病之后,气阴亏损,余热未尽,夹瘀滞而为患。治当益气滋阴、清热活血,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黄芪、麦冬各30克,丹参、生地黄、酸枣仁、葛根、板蓝根各20克,五味子、黄连、炙甘草各10克,谷芽25克。浓煎,一日1剂。

4月10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共15剂,当服至6剂时已逐步停用西药,诸症缓解,睡眠改善,精神倍增,自觉体力增强,但每于晚间睡醒时发生胸闷心悸,自扪脉搏不规律,良久始能平静。察其舌正,脉细略数有力而规则。上方中去酸枣仁、板蓝根、黄连,加苦参25克,继续与服。嘱其一日1剂,早搏完全控制(晚间睡醒时也不发生)后,两日1剂,服半月以巩固疗效。

7月23日:患者感冒咳嗽前来就诊,叙述已停药2月未见早搏复发,特致谢云。
按:病毒性心肌炎后遗室性早搏,临床所见,以气阴虚夹瘀滞或兼湿热者为多见,如病程不长者治疗较易,个别病例由于病程太久,络道干闭,很难治疗。在治疗中,如患者早已依靠某种西药控制早搏,要采取逐步戒除法,因为西药一般针对性很强,中药方剂主要起调节作用,起效较缓,若突然撤除,往往不能适应,而丧失对中药的信心,故欲速则不达,慢则能成。

按语:早搏的脉象,有结代,有促,有屋漏、雀啄等,常无定体,总以气虚不相接续为基本病机。又因个体素质不同,常表现为气虚兼阳虚或阴虚或血虚,或夹气郁血瘀痰滞等,故应在辨证的基础上略事加减。不论房性、室性早搏,均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

方中黄芪,生脉补气敛气,而以炙甘草益气缓急辅之;麦冬、生地黄滋阴;葛根通阳;丹参活血;气虚神不安,故加酸枣仁安之。若气阴虚而脉数急者,加苦参15~30克,脉律正常时逐渐减少苦参用量到不用,以免苦寒太过伤脾化燥也。若胸闷、苔白润,为痰气郁滞,去生地黄、麦冬,加薤白20克,法半夏15克,全瓜蒌15克。若脸唇淡白,舌质淡白,兼血虚者,加当归15克。若为糖尿病患者,则去炙甘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