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回复: 1

中医急救案例分享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16 20: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点中医的朋友都明白,要顺利找到一位好中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看一个医生水平如何,从他的临床医案、病案记载就能明白一二。小编会邀请或编辑整理一些疑难病经典案例,让同道学习、互相提高,让病家“对号入座”,以便找对医生看好病少走弯路

(病例分享)中医救治危急重症病案二则

案例一 :

患者涂××,73岁,成都人,治疗时间2013年2月15日

患者因感冒、呕吐,神识昏朦于2013年2月1日住进成都七医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因不能搬动.未作其它检查。查血:白细胞1.6万,中性93%,给予抗感染治疗。二周后病情加重,滴水不进,接连几次发出病危通知。

要求

①气管切开

②转本院ICU病房

③转川医。

家属考虑患者年事已高,不宜采纳以上意见,用脂肪乳、氨基酸支持疗法,请中医会诊。

时诊:

患者昏迷不醒,滴水不进,舌头萎缩近3分之1,脉细数无力。

诊断:痰迷心窍

治疗:豁痰开窍

处方:

根据清·唐宗海:豁痰丸化裁 当归15 知母15 花粉15 白前12 麦冬15 枳壳15 杏仁12 桔梗12 射干10 全瓜蒌20 石斛20 玉竹20 鲜竹沥200ML(兑服)

因患者没有吞咽动作,中药无法下咽,遂用联合超声治疗仪将药液加入接触薄片中,通过肺部在体表的投影部位,用透皮技术连续不断地将药液透过皮肤,直达病所。让病人侧卧,拍打背部.七八个小时后,患者痰鸣音增加,喉部有痰涎涌出,及时吸痰。刚吸时痰延粘稠色黄,以后逐渐稀薄。三天内,大约吸痰2000ML,神志逐渐清醒,有饥饿感,能吃稀粥。一周后出院。现已3年多,患者身体健康未发过病。

分析:因患者没有吞咽动作,中药无法下咽,遂用联合超声治疗仪将药液加入接触薄片中,通过肺部在体表的投影部位,用透皮技术连续不断地将药液透过皮肤,直达病所。让病人侧卧,拍打背部.七八个小时后,患者痰鸣音增加,喉部有痰涎涌出,及时吸痰。刚吸时痰延粘稠色黄,以后逐渐稀薄。三天内,大约吸痰2000ML,神志逐渐清醒,有饥饿感,能吃稀粥。一周后出院。现已3年多,患者身体健康未发过病。

我们从另一个方面进行探索,从物理的角度分析,此方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当归.枳壳.射干.桔梗.用于扩张气管,打开通路.使用的当归,神农本草经谓:治咳逆上气,活血通络 , 散十二经疮疽热痛。现代研究发现,当归含有大量挥发油,维生素,有机酸等,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中医常用于调经止痛。当归治咳逆上气,又能润燥滑肠,肺与大肠相表里,肠道通畅,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②、知母.花粉.麦冬.石斛.玉竹稀释痰涎.该患者出现的危象是大量粘稠的痰涎在细支气管壅滞而致。以上药物可以有效的使这些痰涎稀释,易于流动,从最早吸出的痰的形状可见。

③、当归.枳壳.桃仁.杏仁.射干.鲜竹沥.作为动力促使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收缩,将稀释的痰涎通过扩张的通道顺利排出,但是患者无力咳出,借助吸痰皿,及时吸出,转危为安.竹沥为痰家之圣剂,鲜竹沥势如破竹,带诸药进入病灶,涤荡痰涎,开通壅滞,立起沉疴.加之拍后背,有利于痰涎的流动排出。如果当时切开气管,由于痰涎没有在主气管,可能也达不到吸痰的作用。

案例二 :

患者男,85岁,康定人

因右肋处疼痛入当地医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石症,经一个多月的消炎治疗,不见好转,疼痛剧烈,卧床,大便色白,年事已高,无法手术,康定的朋友打电话求助一处方。

病情危急,也不知舌苔脉象。考虑到病在胆,病机为枢机不利,导致堵塞,遂开一大柴胡汤方加减,微信发过去:柴胡24 黄芩12 半夏15 枳壳15 郁京15 酒军30 鸡内金30 党参30 大枣10 灸甘草10 少量频服。几天后,朋友来电话;患者吃了药后,右肋不痛了,大便正常了,可以下床活动了。

分析: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阳阳明经合病,此方为小柴胡汤和小承气汤的合方,此方在转动枢机方面独树一帜.柴胡.郁京.黄芩和解少阳.生姜.半夏降逆.白芍.益阴缓急,帮助枢转,可止痛解除痉挛,酒军.枳实通过下,荡涤病理产物,鸡内金消磨结石,党参.大枣,炙甘草助推动之力.其中柴胡用24克,用北柴胡.神农本草经谓: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推陈致新.得配本草谓:柴胡在经主气,在脏主血,并有通便作用.中医以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病位在肝胆,实热互结,枢机不利,胆汁郁滞不畅,本病正合此病机。

这是一次偶然的救急,如果胆结石大,不能通过胆总管,建议手术治疗,仅供参考!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2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男性患者,90岁,2018年1月18日初诊。

素有冠心病,最近肺部感染,肝肾损害,医院要求回家准备后事。患者尿少,脚肿,近三天每晚腹泻3-7次,大便腥臭。左胸痛,心累,嗳气,痰多,精神萎靡,趴在桌上不能抬头。脉结无柔和之气,舌暗红,苔微黄腻。

辨证:心肾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兼有痰热壅肺。

治法:下利清谷不止,急当救里。温阳为主,适当顾阴,兼清化痰热。

处方:太子参30 制附片10 干姜10 炙甘草6 陈皮10 合欢皮20 桔梗15 竹茹15 石斛30 苦荞头60 ,服药两剂

21日二诊,泻止肿消,痰减少,食欲好。小便较前多。心累,偶有左胸痛。神差乏力。脉结不调,较前柔和,舌如前。

处方:太子参30 制附片10 干姜10 炙甘草6 陈皮10 合欢皮20 桔梗15 竹茹15 石斛30 苦荞头60 穿山龙30 ,两剂。

23日三诊,二便正常,胃口好,痰明显减少。嗳气,吐清口水。脉结,已转柔和。舌暗红,苔微黄不匀。

处方:太子参30 玉竹20 制附片15 干姜15 炙甘草10 陈皮10 合欢皮20 桔梗15 竹茹15 石斛30 苦荞头60 穿山龙30 矮茶风30,两剂。

28日四诊:脉缓,略见不调,舌暗红,苔微黄不匀。精神好,胃口二便正常。嗳气,有痰。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加桑叶透表邪。

处方:太子参30 玉竹20 制附片15 干姜15 炙甘草10 陈皮10 合欢皮20 桔梗15 竹茹15 石斛30 苦荞头60 穿山龙30 桑叶15 枇杷叶15。

因临近春节,患者服药三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即自行停药。其实此时尚未痊愈。一个月后,又出现心累脚肿,据舌脉仍用28日方稍化裁,断续服药一个多月后病情稳定,至今仍健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