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本期分享一首可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小便不利的经方,老年、体虚寒者常见此方证。
瓜蒌瞿麦丸方证方剂组成:瓜蒌根6克,茯苓9克,薯蓣9克,附子(炮)1枚,瞿麦3克。
用法:上五味,研细末,炼蜜丸,梧子大,开水送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七至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方解:花粉、山药补虚润燥,茯苓、瞿麦利小便,附子振其沉衰。本方是肾气丸的变剂,故治小便不利,渴而有水气且陷于阴证者。
原文注释:《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10条: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瓜蒌瞿麦丸主之。注解:这里的小便不利,是由于水蓄而不化,有用之水不能上承布津,故其人苦渴。这种水饮停蓄出现的口渴证,主因里虚寒停饮,宜用瓜蒌瞿麦丸治疗。
临床应用:本方证的口渴与五苓散证的口渴同,不过五苓散证为阳证的外邪内饮,故脉浮有微热;本方证为阴证的里饮停蓄,则脉当沉有寒,方后说:“腹中温为知”,服药前必是腹中寒甚明。
辨证要点:体虚寒见小便不利、腹水或下肢肿者。
冯世纶教授医案:
安某,男,70岁。2010年3月2日初诊。患“慢性前列腺炎”多年。诊见:会阴潮湿,时有抽痛,尿频,尿细,夜尿3次,晚上起夜后身热、汗出,口干,腰酸膝软,双下肢乏力,“如踩锯末”,下肢及腰部发凉,有时又有灼热感。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滑。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加血余炭、狗脊证。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苍术10克,泽泻12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血余炭10克,狗脊15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9日二诊:诸症减轻,会阴抽痛已止,尚有会阴潮湿,小便细长,夜尿2~3次,腰膝乏力,下身发冷,口干。舌苔白腻,脉沉弦细。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瓜蒌瞿麦丸去山药合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方证。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苍术15克,泽泻12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天花粉15克,制附子15克,瞿麦1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16日三诊:诸症继续好转,小便畅快多了,腰膝酸软、发凉感明显减轻。舌苔白腻,脉沉弦细。上方制附子改为18克,继服7剂。
2010年3月23日四诊:诸症渐不明显,双下肢无力,无明显冷感,夜尿1~2次,会阴不潮。舌苔白,脉沉弦细。上方制附子改为20克,继服7剂。结果:药后无不适,停药。
原按:慢性前列腺炎属临床常见病,也属难治病,一般疗程较长,容易反复。对本病的治疗,冯世纶反对滥用清热解毒药和活血化瘀药,主张按证投方,方证对应。本案患者以小便异常就诊,结合口干、汗出及身热等,辨为外邪里饮之太阳、太阴病五苓散证。考虑到患者高龄病久、下身乏力及发凉,当有阴证之不足,故合用活血利水治太阴之赤小豆当归散加狗脊、血余炭。前方取效,二诊在首方基础上合用瓜蒌瞿麦丸以破阴证之郁滞。方证相合,三诊、四诊继续递增破阴之力,终收全功。(本案摘自:高建忠《冯世纶经方临证实录》)
编者按:本方证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性前列腺炎,一般病程较长,整体可见乏力、怕冷、腰膝酸软、下肢水肿等体虚寒之阴证表现。冯老临证治疗本病还常用猪苓汤、二加龙牡汤、小建中汤、肾着汤等方,当仔细采集四诊信息,辨明八纲、六经、方证,方能取效。
冯老常用药物加减法:
尿道溢液、滴白(前列腺液滴出)者,加生薏苡仁15g,川萆薢10g;乏力、腰痛明显者,加仙灵脾12g;盗汗明显者,加酸枣仁15g;尿痛者,加大黄(热痛明显)3g;小便涩痛者,加当归10g,赤小豆15g;会阴、睾丸坠胀者,加乌药6g,小茴香10g;尿频者,加桑螵硝10g,并可适证加川楝子、五灵脂、吴茱萸等。
文源 五味学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