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2|回复: 1

前列腺炎小便不利,常投此方!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5-2-8 14: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本期分享一首可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小便不利的经方,老年、体虚寒者常见此方证。

瓜蒌瞿麦丸方证方剂组成:瓜蒌根6克,茯苓9克,薯蓣9克,附子(炮)1枚,瞿麦3克。

用法:上五味,研细末,炼蜜丸,梧子大,开水送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七至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方解:花粉、山药补虚润燥,茯苓、瞿麦利小便,附子振其沉衰。本方是肾气丸的变剂,故治小便不利,渴而有水气且陷于阴证者。

原文注释:《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10条: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瓜蒌瞿麦丸主之。注解:这里的小便不利,是由于水蓄而不化,有用之水不能上承布津,故其人苦渴。这种水饮停蓄出现的口渴证,主因里虚寒停饮,宜用瓜蒌瞿麦丸治疗。

临床应用:本方证的口渴与五苓散证的口渴同,不过五苓散证为阳证的外邪内饮,故脉浮有微热;本方证为阴证的里饮停蓄,则脉当沉有寒,方后说:“腹中温为知”,服药前必是腹中寒甚明。

辨证要点:体虚寒见小便不利、腹水或下肢肿者。

冯世纶教授医案:

安某,男,70岁。2010年3月2日初诊。患“慢性前列腺炎”多年。诊见:会阴潮湿,时有抽痛,尿频,尿细,夜尿3次,晚上起夜后身热、汗出,口干,腰酸膝软,双下肢乏力,“如踩锯末”,下肢及腰部发凉,有时又有灼热感。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滑。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加血余炭、狗脊证。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苍术10克,泽泻12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血余炭10克,狗脊15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9日二诊:诸症减轻,会阴抽痛已止,尚有会阴潮湿,小便细长,夜尿2~3次,腰膝乏力,下身发冷,口干。舌苔白腻,脉沉弦细。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瓜蒌瞿麦丸去山药合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方证。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苍术15克,泽泻12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天花粉15克,制附子15克,瞿麦1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16日三诊:诸症继续好转,小便畅快多了,腰膝酸软、发凉感明显减轻。舌苔白腻,脉沉弦细。上方制附子改为18克,继服7剂。

2010年3月23日四诊:诸症渐不明显,双下肢无力,无明显冷感,夜尿1~2次,会阴不潮。舌苔白,脉沉弦细。上方制附子改为20克,继服7剂。结果:药后无不适,停药。

原按:慢性前列腺炎属临床常见病,也属难治病,一般疗程较长,容易反复。对本病的治疗,冯世纶反对滥用清热解毒药和活血化瘀药,主张按证投方,方证对应。本案患者以小便异常就诊,结合口干、汗出及身热等,辨为外邪里饮之太阳、太阴病五苓散证。考虑到患者高龄病久、下身乏力及发凉,当有阴证之不足,故合用活血利水治太阴之赤小豆当归散加狗脊、血余炭。前方取效,二诊在首方基础上合用瓜蒌瞿麦丸以破阴证之郁滞。方证相合,三诊、四诊继续递增破阴之力,终收全功。(本案摘自:高建忠《冯世纶经方临证实录》)

编者按:本方证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性前列腺炎,一般病程较长,整体可见乏力、怕冷、腰膝酸软、下肢水肿等体虚寒之阴证表现。冯老临证治疗本病还常用猪苓汤、二加龙牡汤、小建中汤、肾着汤等方,当仔细采集四诊信息,辨明八纲、六经、方证,方能取效。

冯老常用药物加减法:

尿道溢液、滴白(前列腺液滴出)者,加生薏苡仁15g,川萆薢10g;乏力、腰痛明显者,加仙灵脾12g;盗汗明显者,加酸枣仁15g;尿痛者,加大黄(热痛明显)3g;小便涩痛者,加当归10g,赤小豆15g;会阴、睾丸坠胀者,加乌药6g,小茴香10g;尿频者,加桑螵硝10g,并可适证加川楝子、五灵脂、吴茱萸等。

文源    五味学苑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性前列腺炎,我摸索出一个有效方,一月症状全消!

导读:“慢住前列腺炎是要比较长一段时间坚持服药才能治愈,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做到补而不威,寒而不凉,治疗原则当为活血清热,软坚散结,补中益气,余处一方经应用多年,获得一定的效果,今特录之于下”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临床表现有:小腹坠胀,牵及会阴,尿多而不畅,腰腹疼痛,尾骶部疼痛,睾丸、精索疼,阴囊潮湿,睾丸发冷,轻度尿频,滴沥不断,尿道刺痛,尿道口有分泌物,前列腺肿胀等。属于中医的五淋之一,近似“气淋”或“劳淋”,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症状时轻时重,病程迁延日久,患者身心非常苦楚。西医多用抗菌素治疗,中医用清热利湿之方剂效果均不够理想。

由于老年脾肾气虚,膀胱气化健运失常,如《诸病源候论》谓:“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张景岳说:“淋如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由此可知,诸淋皆因肾虚而膀胱热也,肾与膀胱相表里,为津液之府,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小便下涩,数而涩则淋沥不宣,成为淋证。其原因多因酒色劳倦或淋沥日久,耗伤正气,以致脾肾两虚,经久不愈,若劳累过度,则更耗气伤精,故遇劳即发。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急性期未能治愈,致病菌潜伏在腺组织内,引起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主要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腺小管发生阻塞,有的因纤维性变而缩小,表面坚硬,亦有腺体纤维性变及挛缩延及后尿道,使膀胱颈硬化;精囊及输精管壶腹同时亦有慢性炎症变化,壁层增厚,周围组织有纤维增生。

根据中西医病理论述,治疗慢住前列腺炎是要比较长一段时间坚持服药才能治愈,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做到补而不威,寒而不凉,治疗原则当为活血清热,软坚散结,补中益气,余处一方经应用多年,获得一定的效果,今特录之于下:

黄芪30克,紫丹参12克,益母草9克,延胡索9克,早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山甲珠9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15克,茜草12克,金樱子12克。

方义:黄芪补气生血、温阳利水,紫丹参、益母草、延胡、茜草、蒲公英、败酱草活血祛瘀,通淋利尿,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女贞子、旱莲草,名二至丸,养肝益肾,凉血止血;穿山甲咸能软坚,性善走窜,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金樱子补肾固精。诸药相配,不浮不燥,可以久服,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故多年慢性炎症得以消除。

病例:

李××,男,58岁,干部。

1973年5月26日来诊,经某医院确诊,患慢性前列腺炎已三年余,遇劳加剧,尿急阴茎刺痛,牵及小腹,溲时淋沥不净,点滴流下,尿细如丝,需要十余分钟才解完小便一次,小腹有坠胀感,睾丸发凉,尿道口流出粘液,精液中带有血丝。身软倦息,口苦咽干,夜梦纷纭,舌红苔黄腻,证属肝肾阴虚,膀胱气化不利,发为劳淋,予上方未增损,先后共服药32剂,症状基本消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