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名:糖通饮
组成: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6g,泽泻15g,茯苓10g,牡丹皮10g,黄芪6g,地骨皮15g,桑叶10g,决明子10g,丹参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主治:消渴及其并发症。
方解:方中地黄滋阴益肾,助先天之本,为君药。山茱萸助地黄滋补肝肾之阴;黄芪健脾补肺,益气助阳,取“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山药补脾之气阴,与黄芪共补后天之本,同为臣药。牡丹皮、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泽泻、茯苓利水祛湿,桑叶、决明子益肾阴、清肝火、润肠通便,丹参活血化瘀,共为佐使。
诸药共奏益气养阴、祛瘀通络之效,恢复和维持气阴。全方标本兼治,使气阴得补、痰瘀得化、经络得通。
遣方心得糖通饮的组方是源于凌老对消渴病机的认识。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阻脉络,其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肾虚不固,导致水谷精微下流,故出现尿多、尿甜。凌老认为,肾气、肾阳均化之于肾精,故补肾当重在培补肾之阴精,补肾阳当在养阴的基础上进行,“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六味地黄丸始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经历长期临床实践的验证而成为滋补肾阴、随证化裁的基础方剂,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此方配伍的精妙之处在于肝、脾、肾三阴并补,补中有泻,扶正祛邪兼施,不寒不燥。
凌老取六味地黄丸为填补肾精的基础方,但在地黄的用法上较灵活,若虚热较甚用生地黄,肾虚明显用熟地黄。
文源 《和衡之法:全国名中医凌湘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集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