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名: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30g,杏仁15g,芍药15g,枳实(炙)10g,厚朴(炙)15g,大黄20g。
用法: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0g,每日一、二次。若作汤剂,酌减其量。
主治:胃肠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多,或痔疮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证析:本方证以大便秘结与小便数多同见为特征,反映了燥热与津虚同时存在的病变本质。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古籍归属于脾,所谓脾主运化即系指此。今因阳明燥热,运化水湿功能亢进,过于分利,于是肠中燥结与小便数多两种证象同时并见,此即《伤寒论》所谓“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的脾约便秘机理。
病机:肠热津虚,大便秘结。
治法:润肠通便法。
方义:燥热有余,法当泻其燥热;阴津不足,理应滋液润肠。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是组合本方宗旨。本方由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组成。小承气汤有苦寒泻下之功,在于泻肠中有余的燥热;火麻仁、杏仁、芍药、白蜜有滋液润肠之功,在于补肠中不足的阴津,通过泻热通便与润燥滑肠并举的治疗措施,使热去阴滋而大便自调。
此方是苦寒泻下与滋液润肠两组药同用的结构,首开润肠通便先河。润肠药中,既有富含油脂的麻子仁、杏仁,也有滋阴养液的芍药、白蜜,后世医家从中受到启迪,衍变成为润肠通便和增水行舟两类方剂。如以种仁为主组成的五仁丸和以滋阴为主组成的增液汤即是。此方将泻下与润肠两法融为一体,也是增液承气汤所师法的模式,由于增液承气汤证属于热盛津伤,所以枳实、厚朴不宜再用而应增强滋液之功,鞠通师古而不泥古,堪称善用古方楷模,学者若能细为揣摩,对古方变化蕴奥自然心领神会。
应用:
1、本方用于下述三个方面有效:①老人、虚人、产妇患阳明腑实当下而又不宜单纯泻下者。②痔疮患者需要保持大便滋润,不致擦伤痔疮者。③一般脑力劳动的人很少运动,常因肠道蠕动缓慢而呈便秘者,投此可以增强肠道蠕动,泻其燥热,增其津液,改善功能。
2、《济生方》用本方为丸,临卧温水送服,治疗“肾病水肿,光亮不能行,三服神验”。此方用杏仁开宣肺气,肺气得开则水道通调;枳实、厚朴疏畅气机,气机流畅则水随气行;白芍能缓肾系经隧挛急,挛急缓解则水道通而血行畅;大黄活血行瘀,改善肾的血液循环,尤具妙用。全方着眼于流通气血,恢复肾功,不用一味利水药而谓三服神验,此严氏匠心独运而远非一般医工所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