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2|回复: 1

只需几针,痛苦立缓——胃痉挛的针灸治疗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0-18 07: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胃痉挛,即胃部肌肉抽搐,是胃呈现的一种强烈收缩状态,临床较为常见。胃痉挛发作时,患者多疼痛难忍,想要快速缓解其症状,针灸之法不可少。找准穴位扎几针,缓解痛苦展欢颜,具体操作方法见下文。

胃痉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为脘腹部持续或断续剧烈疼痛,疼痛明显者拒按,伴嗳腐胀满,或恶心、呕吐,或伴发热。痛势缓者可伴有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大便稀薄等症。

【治疗】方一1.取穴

主穴为中脘、内关、足三里。属实热者加梁丘、曲池;虚寒者加阴陵泉、公孙。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2.操作方法

中脘直刺1.5~3寸,徐徐提插刮针手法;足三里、阴陵泉(向阳陵泉方向进针)均针1.5~3寸,提插捻转手法,要求针感放射到足部;梁丘直刺1.5寸,提插捻转手法,针感放射到髋或腹部;内关直刺0.5~1寸,捻转提插手法,针感可上行至肩或胸前;公孙向涌泉方向刺1~1.5寸,曲池直刺1~1.5寸,余穴亦用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行针至疼痛消失后,再间歇行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一次。虚寒型,中脘加艾灸30~60分钟;实热型,可刺腘窝和肘窝浅静脉出血。

方二1.取穴

足三里、阴陵泉。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2.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者双手同时拿揉患者双侧穴位,拇指对应阴陵泉,其余四肢按揉足三里部位,操作时务必使患者有酸胀沉重感,捏拿3~5分钟,胃痛即可消失或减轻。此法为指针疗法,一般用于轻症或怵针者,多1次而愈。

【按语】胃痉挛属中医“胃脘痛”范畴,针灸治疗立竿见影,效果显著。编者观察到,针灸治疗该病止痛作用取远端穴位优于局部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现代医学证实针刺足三里穴,可有效解除贲门、胃及幽门痉挛;梁丘为胃经郗穴,有传导经气,调理内腑的功能。实验研究证实,针刺梁丘穴可减缓胃蠕动。胃肌电图观察,急性胃脘痛患者在针刺止痛的同时,胃电图有相应改善。这说明针灸疏通经络,调达气机,缓急止痛等作用是有客观生理病理基础的。

几根针,几个穴位,搞定诸多疾病。

针灸好神奇,可是经络、穴位太难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7: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胃三针”治疗胃痛(胃痉挛)

胃痉挛,简单的说就是胃运动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由胃壁平滑肌收缩引起胃部肌肉抽搐,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汁返流、饮食因素、受寒及胃神经官能症等)中的一个就像小腿肚子抽筋儿的道理一样的症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作时上腹痛疼难忍,严重的可伴有恶心、呕吐等。一般治疗多采用如阿托品等解除痉挛的药物。临床须与感染性胃炎(由细菌和细菌的毒素引起的胃炎);腐蚀性胃炎(由强酸、强碱等不同的化学物引起的胃炎)及胆绞痛(胆结石因某种原因移动,引起了胆管或胆囊颈梗阻)相鉴别。 

胃痉挛属中医学的“胃脘痛”;“胃脘暴痛”;“腹痛”范畴。祖国医学对于该病早有认识,在《素问·举痛论》中就有:“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认为胃痉挛的发生多由饮食积滞、寒积胃肠引起。其病在胃和肠,属实或虚实夹杂之性。

患者素体阴虚,又有饮食不节(或不洁)、暴饮暴食,情志失调、肝气郁结之劣习,复感外寒,使寒邪客于胃府而致气机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而突发该症。

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选取“胃痛穴”、“鱼际”、“足三里”为主穴。

以脘腹疼痛势如刀绞、拒按,伴恶心呕吐、嗳腐吞酸、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红苔白腻,脉弦紧为主者多为饮食积滞所致,治宜消食化滞、和胃解痉、理气镇痛。加取中脘、天枢、梁丘、内关。

若脘腹疼痛如针刺刀绞,腹皮挛急,喜暖喜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苔薄白,脉紧者多是寒客胃肠而致,治宜温中散寒、通调腑气。加取神阙、关元。

鱼际、内关毫针直刺各0.8寸施以提插泻法,内关穴有麻胀感沿前臂内侧中间向肘关节方向传导为佳;

足三里、中脘、天枢、梁丘毫针直刺各1.2寸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梁丘有麻胀感沿下肢外侧向足部方向传导、中脘穴有憋胀感向左下腹部方向放散为佳;

严重者加艾灸:

术者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于神阙、关元各温和灸30至60分钟,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向穴位四周扩散及整个腹部内传导为佳。

按:

“胃痛穴”、“鱼际”、“足三里”是治疗胃痛的经验穴方,“胃痛穴”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疗效颇佳,“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临床中胃肠有疾为首选要穴。中脘为胃募、腑会穴,取之可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天枢为大肠募穴,配中脘可增强通调腑气、解痉镇痛的作用。梁丘属胃经郄穴,专治胃肠道各种急性、发作性痛症。内关宽胸和胃、降逆止呕,与梁丘合用以和胃解痉。艾条温和灸神阙、关元温寒止痛。 

特别提醒:

无论年龄、体质如何的胃痉挛患者,引起胃肠痉挛性疼痛的原因有许多,大多数是由于胃肠功能失调所致,部分是由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所致。

因此在未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前,千万不可随便使用如度冷丁、去痛片之类镇痛药,因这些中枢性镇痛药会抑制特异性的疼痛症状,从而掩盖了像胃穿孔、阑尾炎等疾病导致延误诊断,有危及生命的危险。

如果多次发生胃痉挛,应到医院进行腹部超声、胃镜或胃部x线钡餐检查,以排除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