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4|回复: 3

肠梗阻治疗方法集锦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0-18 07: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治肠梗阻妙方

1复方大承气汤

【来源】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歌诀】大承气汤用复方,川朴赤芍生大黄,

枳实桃仁莱菔子,芒硝冲服通结肠。

【组成】川厚朴15~30克,莱菔子15~30克,枳实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芒硝10~15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泻热攻下,行气活血。

【方解】方中川厚朴、枳实、莱菔子宽肠下气,针对气胀而设;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泻热荡积;赤芍、桃仁活血行瘀,有利于推陈致新,恢复胃肠功能。诸药合用,急下邪热积滞,承顺胃气下行,使闭塞畅通,一鼓荡平。

【主治】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阻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气胀较重者。亦可用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热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昏迷、惊厥、谵语等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加减】若见血热瘀结者,加丹皮、红藤;气胀甚者,加槟榔、木香;热盛者,加黄芩、黄连、蒲公英;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附记】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外疝嵌顿性肠梗阻先天畸形及肿瘤所致之肠梗阻,以及病程久,一般情况不良的单纯性肠梗阻均无效,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2甘遂通结汤

【来源】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歌诀】甘遂通结川朴襄,桃仁赤芍生大黄,

木香再配生牛膝,攻水逐饮化瘀良。

【组成】甘遂末06~09克(冲服),桃仁9克,赤芍15克,生牛膝9克,川朴15~30克,生大黄9~24克(后下),木香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经胃管注入。

【功效】攻水逐饮,活血化瘀。

【方解】方用甘遂、大黄攻水逐实,使邪结从二便分消;配以川朴、木香行气导滞而止痛,以助大黄通便逐实之力;桃仁、赤芍、牛膝活血化热,且牛膝又能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攻逐之力甚强,共奏攻水逐实,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粘连性、动力性、蛔虫性、粪便阻塞性等病情较重的肠梗阻,症见便秘、呕吐、腹痛、腹胀、脉实有力等症。

【附记】在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全身状态。如经治疗,病情发展或症状不见显著缓解,出现手术指征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切不可延误病情。

3万应丸

【来源】明·虞搏《医学正传》

【歌诀】万应丸中用槟榔,大黄配入黑牵牛,

苦楝根皮与皂角,驱虫攻积力专宏。

【组成】槟榔150克,大黄250克,黑牵牛子120克,皂角10枚,苦楝根皮500克。

【用法】上药前3味共研细末,后2味水煎熬膏,拌和制丸,再用沉香、木香、雷丸各30克,分别研末为衣。每服3克,清晨空腹用砂糖汤送服。今多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驱虫攻积。

【方解】方用槟榔、苦楝根皮杀虫;佐以大黄、牵牛通便;皂角活血。综观全方,既可杀虫,又能驱虫,并及时将虫体排出体外,其效甚著。

【主治】虫积内阻、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可用于蛔虫性肠梗阻以及囊虫病等。

【加减】改作汤剂,可去皂角、雷丸,改为研末冲服,并加鹤虱、芜荑;若见体虚乏力,加党参、白术;食欲不振,加山楂、神曲;腹痛较甚,加枳壳、厚朴。

【附记】方中诸药性较猛峻,虫积日久,体虚羸弱者慎用;大便泄泻者及孕妇忌用。

4导滞承气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罗时来方)

【歌诀】导滞承气川厚朴,大黄枳实广木香,

槟榔橘皮沉黄连,保留灌肠此方优。

【组成】厚朴7克,大黄7克,枳实5克,黄连5克,沉香5克,广木香5克,槟榔6克,橘皮3克(此为小儿剂量)。

【用法】保留灌肠。上药加水100毫升,煎取60毫升,分2次灌,每次30毫升,每6小时1次,每日2次。

【功效】理气导滞,清热通下。

【方解】本方系小承气汤加槟榔、沉香、广木香、橘皮、黄连而成。方中大黄苦寒清热,导滞通便;黄连助清热之力;厚朴、枳实、广木香、沉香理气导滞,消痞除满,以助大黄导滞通便之功;橘皮和胃宽中,行气而不损正气。合而成方,共奏理气导滞,清热通下之功。

【主治】麻痹性肠梗阻。

【附记】本方【用法】另辟一途,既可解决小儿服药难的困难,又可使汤药直达病所而迅速发挥作用。但应注意的是:①剂量适宜;②灌速应慢。否则可因肠腔胀气又突然加大肠管张力而致肠穿孔。

5大黄木香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彭必富方)

【歌诀】大黄木香汤桃仁,当归乌药广陈皮,

栀子陈皮玄胡索,以通为用是良方。

【组成】大黄10~50克,全当归6克,桃仁6克,玄胡索9克,乌药6克,木香6克,栀子12克,陈皮6克。

【用法】胃管注入。每日1剂,水煎分2次或3次。从胃管注入后,夹闭胃管半小时至1小时,每4至6小时1次,至肠功能恢复,腹胀减轻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口服。

【功效】清热通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中医认为,六腑泻而不藏,以通为用。故方中重用大黄配木香、乌药、青陈皮以通腑顺气泻热;佐以当归、桃仁、玄胡索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栀子配大黄加强了清热消肿止痛之效。合而用之,共奏清热通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粘连性肠梗阻。

【加减】若发热,腹部有压痛,但无肌紧张,加黄芩12克,麦冬9克,滑石9克;大便泻下频繁,小便少者,去大黄,桃仁去尖,加木通9克,金银花9克。

【附记】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体温持续升高,腹穿有血性混浊液体,应立即转手术治疗。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7: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愈一例肠梗阻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为5%~10%,一般选择西医手术治疗。

患者是我科室一位护士的婆婆,60多岁,老人家身体体质一直还可以,就是有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一直口服西医,血压、血糖控制还算平稳。

元宵节那天,家里总是要吃点汤圆的,老人家喜欢甜食,就吃了两碗,饭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她以为是消化不良胃痛,没有在意,到午夜,腹部疼痛剧烈,痛苦流泪,家人急忙打电话到120,送的九江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被诊断为肠梗阻,并血压,血糖升高。医生予以药物,胃肠减压,灌肠等西医常规治疗,患者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大便一直未解,腹部胀满。

几天前的早上,科室交班之后,听到这位护士和李名球医生在讲他婆婆的病情,患者当时已经5天大便未通,李医生就说这种情况中医可以治疗,就推荐了我为她婆婆治疗。

第二天早上,我应邀诊疗病人,患者全腹胀痛,右侧上腹部疼痛剧烈,大便已6天未解,入院后按医生要求患者一直禁食,每日灌肠治疗,大便不得出。诊患者脉弦急,舌质淡,苔白稍厚,稍怕冷。辩证为阳明腑实证,脾胃虚寒,肝气郁滞,予以大承气汤加附片,乌药,川楝子,延胡索治疗,开药2剂。患者傍晚服药,晚上七点多同事发微信告诉我大便已通,第二天早上见面告知一晚上大便十几次,便稀,中有黄豆大小的硬块,腹部疼痛大消。并告诉我准备上午去办理出院手续,过来继续吃中药治疗。我嘱咐停服之前开的中药,告知可以进食稀饭,需要重新辩证,再开中药处方。

上午11多,患者应约而来,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带着感激的神情过来,告诉我腹部不胀了,右上腹部还有轻度疼痛,血压血糖已下降到正常范围,就是多了一个症状,感觉腹部肠子下坠,全身乏力,诊脉稍弦,重按无力,舌苔变薄,予以补中益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

三天后,同事非常高兴告诉我,她婆婆腹部疼痛全消,大便通畅,胃口好。嘱咐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一个月禁食肉食。患者于三月十八日送来锦旗,表示万分感谢!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7: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厚朴七物汤治疗急性肠梗阻

作者:喻嵘,苏联军

【原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释义】

“病腹满,发热十日”,是倒装文法。不是说先病腹满而后发热,而是说腹满出现于发热之后。病虽十日,而脉象仍见浮数,可知表邪仍在;腹满有热,为腑中已有实邪,是病情不完全在表,而已趋向于里,属于表里俱病,但里证重于表证。饮食如故,说明胃气未病,病变重心在于肠道,证系太阳表邪未解兼见阳明腑实,所以用表里两解的厚朴七物汤进行治疗。

【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初起、肠梗阻表里俱在,腹满发热同时出现者;或胃肠型感冒,有汗者;以及其他热性病初起,凡大便不通,气滞寒结者。

临证加减:若呕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下利则不须泻下,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以散寒;腹胀甚,矢气少者,酌加香附末、大腹皮或木香、砂仁行气之品;气滞较重,症见胁肋胀痛,嗳气,善太息者,酌加香附、青皮、广木香、佛手、枳壳、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案例】

刘俊士医案:赵某某,男,51岁。1985年9月23日9时突然腹部绞痛难忍,无呕吐,略有畏寒,先后稀软便2次,在原单位注射654-2(10毫克)无效。既往无腹痛史及手术史。24日晨4时来我院外科急诊。

当时检査急性病容,心肺阴性,腹部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上腹部有明显压痛,未见移动性浊音。腹透结果:腹中下部有两个气液面,大者超过3厘米直径,结肠区及降结肠有胀气,膈下无游离气体。X线诊断:小肠远端单纯性肠梗阻。病人不同意手术。当时白细胞计数10.2x10^9/L,中性81%,单核3%,淋巴15%,嗜酸性1%。心电图正常。

外科给予胃肠减压,石蜡油100毫升胃管注入以及输液、庆大霉素治疗,症状未见好转。9月25日中医会诊(下午2时):病人23日后未排便,体检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不明显,舌红,两脉浮数。

证属表证未罢,又有里实。表里同治,厚朴七物汤主之,处方:厚朴9g,甘草9g,桂枝9g,大黄9g,大枣5枚,枳实15g,生姜9g。1剂,分2次口服。当日下午5时服头煎,晚10时服第二煎。当日晚10点半水样便3次,第一次排便后腹痛便止。26日X线腹透:原来的两个液体面消失,结肠区及降结肠胀气亦消失。病愈出院。4天后随访,完全康复。

按:厚朴七物汤即桂枝汤合厚朴三物汤,前者主表,后者除里满。然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两药物组成相同,而前者厚朴行气为主,后者以大黄下实热为主。本病例以气滞为主故用厚朴三物汤,加上病人脉浮,表证未解,于是用厚朴七物汤主之,结果1剂而愈。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8 07: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肠梗阻经方辨治医案总结及思考

肠梗阻,为急腹症,是临床内外科常见病,且多为疑难重症,其治疗需多学科密切协作,严密监护病情,积极的采取系统完善的诊疗措施,以快速通畅肠道,解除梗阻状态。

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肠结”、“关格”等范畴,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吐胀闭,即腹痛、呕吐、腹胀、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一旦考虑肠梗阻,需尽快明确患者的整体机能状态,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同时经过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的梗阻病因,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肠梗阻的治疗,中西医并重,无疑是最优化的,但应做到“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非手术等保守治疗有其指征,而手术治疗对某些类型肠梗阻也是不可避免,切不可思维局限、优柔寡断,而延误治疗时机。

笔者在临床中,专注于将胡希恕经方医学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高度聚焦于消化系统疑难重症的诊治,如肠梗阻、重症胰腺炎、胆道结石、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等,本篇为肠梗阻医案的总结及思考,为中医经方联合现代医学在急腹症肠梗阻的临证践行。

一、多次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案

患者程某某,男,52岁,2022年8月24日就诊收入院。

主诉:腹痛3天,加重伴腹胀1天,入院前外院CT提示肠梗阻。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10年余,11年前于行“胃转流”手术,后曾行右侧腹股沟疝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

诊断:急性肠梗阻(粘连性、单纯性)

刻下脉证:口苦、口干、腹痛、腹胀、恶心、不排气、不排便,脉弦,舌淡红苔白腻,腹诊:腹力中等偏实,心下硬满,双侧胸胁苦满。

辨证:少阳阳明合病;方证:大柴胡汤加厚朴。

方药:柴胡15g 黄芩10g 枳实15g 白芍30g 厚朴15g 姜半夏15g 生大黄9g 生姜3片 大枣4枚,5剂,水煎服,日1剂。

针灸:双侧公孙、太白、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

当日针灸后,患者腹痛缓解,服药后患者排出较多坚硬粪块。

后血糖问题内分泌科会诊处理应用胰岛素泵,积极治疗后各项指标可,无腹痛及腹胀、进食可,排气排便可,于2022年8月30日治愈出院。

二、宫外孕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案

黄某某,女,29岁,2022年4月18日晚,余受邀至郑州某三甲医院会诊。

主诉:宫外孕术后3天疼吐胀闭

刻下脉证:术后持续三天,腹痛腹胀,喝啥吐啥,喝水吐水,喝药吐药,食入即吐,始终无排气排便,口干口渴,汗出多,无畏寒怕冷,心悸,眠差,夜尿2-3次,口服厚朴排气合剂效差,喝了即吐,用开塞露通便亦无排气排便反应;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腻偏黄,舌下脉络略显青淤;脉沉细数;腹诊:腹力弱,全腹压痛,以中上腹剑突下、脐周及左右髂窝压痛为主,听诊肠鸣音弱。

诊断:宫外孕术后麻痹性肠梗阻

辨证: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方证:四逆散合橘皮竹茹汤、五苓散、桂枝茯苓丸加莱菔子。

方药:柴胡15g 枳实15g 白芍18g 炙甘草6g 陈皮30g 竹茹15g 姜半夏15g 党参15g桂枝15g 茯苓20g 桃仁10g 牡丹皮15g 炒苍术15g 泽泻15g 猪苓15g 炒莱菔子30g 生姜6g 大枣12g,颗粒剂3剂,沸水溶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针灸:主要选取脾经、胃经、胆经、三焦经穴,承浆、支沟、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公孙、太白,针刺同时配合腹部按揉,以使气至病所。针刺后,观察半小时,未再呕吐,腹痛腹胀缓解,腹部压痛缓解,肠蠕动恢复,听诊肠鸣音活跃;脉象变为和缓有力。自觉症状缓解,拔针下床活动。

患者次日晨,开始排气排便,进食后无不适,于2022年4月20日出院,后随访一切状态良好。

三、直肠癌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案

王某某,男,66岁,2022年4月10日,余受邀至郑州某三甲医院会诊。

简要病情:患者为直肠癌放化疗后、直肠癌切除术后1月,直肠癌切除,小肠造瘘、结肠造瘘,术后腹腔重症感染,开腹清洗引流术,后持续肠麻痹,腹痛、腹胀,留置腹腔引流管,鼻肠管,禁食水。患者术后至今1月余,白细胞及血小板因术后重症感染一度低至“0”,行全静脉营养、积极抗感染,病情逐渐好转,但始终持续腹胀并腹部隐痛,行消化道造影,胃肠蠕动差,造影剂在胃腔内始终不排空。1月余以来,主管医生为救病人,殚精竭虑,曾5天4夜守护病人未回家,其心志诚。中医会诊,前医三次处方均为疏肝理气、益气滋阴之品,经鼻肠管给药,效差。患者既往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病史多年,多年前曾有开腹手术史。

诊断:直肠癌术后麻痹性肠梗阻

刻下脉证:苍白浮肿貌,烦躁、痛苦面容,心烦,燥热,汗出多,口干口渴并口苦,心悸,胸闷,腹胀满并腹部隐痛,中上腹部胀满为著,小肠造瘘口每日少量排气,造瘘口流出液为墨绿色,量少。小便时清时黄,夜尿9-10次。肢体酸软无力,双下肢指陷性水肿,眠差。舌质淡边溃疡,苔滑根白腻,舌下脉络略青淤。双侧脉沉滑数有力。腹诊:中上腹部硬满压痛。

患者有贫血、水肿、感染、直肠癌术后、长期禁食等基础情况,结合患者症状反应,邪气亢盛,正邪交争依然剧烈,机体并无机能沉衰的表现,为半表半里郁热并阳明里实热证,患者体内水饮停聚较重,同时又有瘀血为患。

六经辨证:少阳阳明合病夹饮夹瘀

方证辨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五苓散加厚朴、生石膏、炙甘草

方药:柴胡15g 黄芩9g 姜半夏15g 枳实15g 白芍18g 生大黄(后下)6g 桂枝15g 茯苓25g 桃仁10g 牡丹皮12g 炒苍术15g 猪苓15g 泽泻20g 炙甘草6g 厚朴20g 生石膏30g 生姜3片 大枣4枚,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即刻给予针灸处理,选取脾经、胃经及胆经穴位,双侧公孙、太白、阴陵泉、足三里、丘墟、阳陵泉,平补平泻,初进针,患者针刺得气感弱,留针催气后,针感逐渐增强,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5次,30分钟后,上腹部按压硬满感缓解,较针前明显转软,压痛明显减轻。

患者服1剂半药后,次日上午经小肠造瘘口1小时内排出1000毫升墨绿色肠液,同时排出大量胃肠积气,腹胀及胸闷缓解,消化道造影提示造影剂半小时即可经口排出至小肠造瘘口引流袋。患者夜尿次数明显较少,下肢水肿减轻,脉象较昨日缓和。2022年4月11日开始经鼻肠管肠内营养。

2022年4月12日,患者给予肠内营养1天后无腹胀及腹痛不适,小肠造瘘口引流通畅,开始经口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原方减厚朴为15g,加薏苡仁30g,继续3剂煎汤口服。

2022年4月13日患者增加经口进食量,静脉营养逐步减量,开始下床活动,后患者病情稳定,饮食及体力渐增,康复后出院。

患者术后肠麻痹,为多种原因交织所致,糖尿病胃轻瘫、既往腹部手术肠粘连、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等,中医经方思维考虑,患者为半表半里郁热并阳明里实热证,患者体内水饮停聚较重(尤其是胃肠停饮),同时又有瘀血致病,致胃肠肝胆脏器的功能障碍。

此患者肠梗阻重症,针灸联合经方治疗,一剂知二剂已,效如桴鼓,针灸联合经方对粘连性及麻痹性肠梗阻确有速效。

四、机械性并闭袢性肠梗阻案

80岁老年男性于某某,以“腹痛腹胀6小时”为主诉于2021年11月06日凌晨急诊就诊,急查站立位腹部正位片:腹部多个气液平面。急诊遂以“急性肠梗阻”收入外科。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及手术史,营养状态好。给予禁食水、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灌肠等综合治疗,于2021年11月6日晚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肠梗阻导管持续负压引流,引流液为暗褐色及黑绿色消化道内液体,积极治疗数日,患者腹胀无缓解,持续无肛门排气排便。

2021年11月12日下午5:30分笔者会诊,针灸及经方介入。刻下脉证:怕热,头汗出,额头潮湿,身上无汗出,无恶寒,无怕冷,口干口苦,无头晕,无心慌及胸闷,腹胀满,无明显腹部疼痛,大便不通1周,无排气及排便,前几天小便不利,近几天经全静脉营养,小便正常;舌质淡暗苔白厚,脉弦硬有力;腹诊:腹部膨隆,全腹部按压濡满,腹肌弹力弱, 深压腹痛不适,腹部底力充实,无明显反跳痛,无胸胁苦满,以脐上中上腹部胀满为主,肠鸣音活跃。患者追诉:平素腹部怕冷,进食寒凉则腹部隐痛腹胀满不适,温敷腹部可缓解。

六经八纲方证辨证思维如下:依据症状反应及腹证,无表证,也无明显半表半里证,考虑病位为里;患者抗邪无力,病性为阴;病情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重证;整体考虑偏于太阴的里寒实证,考虑温脾汤的温下之法;方证辨证:四逆汤、四君子汤、小承气汤、橘枳姜汤加白芍,颗粒剂2剂。患者已7日无排气排便,不敢以温脾汤的大黄芒硝泻下,恐梗阻肠管坏死破裂,而成弥漫性腹膜炎。同时给予小茴香加热封包热敷腹部。针灸:太白、公孙、丘墟、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内关。针灸后患者诉腹胀稍有减轻。

2021年11月13日中午,外科查体发现有腹膜炎体征,反跳痛出现,考虑开腹探查,患者本人亦在此时要求开腹探查(患者父亲因肠梗阻肠破裂而不治)。术中可见粘连带压迫致小肠闭袢性肠梗阻,梗阻近端肠管严重扩张,离断粘连带予以复位后,将肠梗阻导管送入远端肠管,后进一步处理后,关腹。结合术中闭袢性肠梗阻所见,再回看患者2021年11月12日晚腹部CT,影像学已经能精准反应患者空肠处于闭袢性梗阻状态。

术后患者未再口服中药,继续小茴香加热封包热敷腹部,于2021年11月16日上午,患者排气并排便,消化道功能恢复。2021年11月19日复查腹部正位DR片后拔出肠梗阻导管,后于2021年11月23日治愈出院。

患者高龄,手术风险难测,初始医患双方均考虑保守治疗,尽量避免开腹手术,笔者对经方联合针灸处理消化病信心满满,但该例患者为完全性并机械性肠梗阻,且为闭袢性肠梗阻,显然非中医经方及针灸所能为,外科医生对手术时机的精准把握,避免肠管坏死破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五、完全性并机械性肠梗阻案

患者女,52岁,2022年8月16日晚急诊入院。

主诉:间断腹痛及排便不畅数月,加重伴腹胀1天。

之前腹痛及便秘时,曾针灸推拿并用温下之法,症状可缓解。既往曾行剖宫产及宫外孕手术。入院后患者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进行性加重,腹部影像学提示低位肠梗阻,考虑完全性肠梗阻,当日即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平素畏寒怕冷,口干口渴口苦,腹部冷痛,舌暗红苔腻,脉沉弱,全腹部硬满压痛。

患者症状反应,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病情危重,给予针灸及汤方,方药为四逆散、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方,经口服药及肠梗阻导管给药后即出现腹痛腹胀加重,考虑患者为完全性并机械性肠梗阻,与外科沟通后,遂于8月19日晚,急诊手术探查。

术中可见小肠扭转并乙状结肠肿块,行经腹结肠癌根治术、肠粘连松解术、小肠扭转复位术、肠排列术、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病理:乙状结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渐回复,肠梗阻解除。

思考

肠梗阻临床病情复杂多变,按梗阻性原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及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类:分为高位空肠梗阻,低位小肠回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根据病程发展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还有特殊类型的闭袢性肠梗阻。

临床上,动力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及不完全性肠梗阻常见,此类肠梗阻,采用中医经方联合针灸的治疗方法,多效果理想,短期内可通畅肠道,缓解痛苦,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肠结”范畴,大致又分为“阳结”及“阴结”,临床上急性起病的肠梗阻以“阳结”为多见,多为阳明里热实证或少阳阳明合病,同时病人有食积、粪石、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为致病因素,进一步促使疾病进展,治疗以《伤寒论》柴胡类方、承气类方的和解攻里之法为常用。另一种类型“阴结”的肠梗阻,太阴的里寒实证,也不少见,急性起病前多有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史,治疗则为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的温下之法。

如果为完全性的机械性肠梗阻,多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恶性肿瘤堵塞压迫或粘连带压迫等,非单纯经方及针灸可为,需尽早采取手术措施,延误治疗,则病情可急转直下,一旦病情进展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则会出现肠管坏死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灵枢》:“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经方对于急危重症的救治,需要早期介入,早辨证早施治,否则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也难以尽愈诸病,对于肠梗阻等急危重症的救治,积极采取经方思维辨治的同时,必须与现代医学综合内科治疗、手术、介入、内镜、影像学等检查治疗手段密切结合,不能局限于单一思维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