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6年国家颁布《中医药法》以来,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许多人想学中医,但苦于无门路、无途径。近期,国家为加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连续出台两份重磅文件!
到2025年,实现全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鼓励愿意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的人员通过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中医爱好者想学中医,有门路了!
· 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
“中医馆”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将中医临床科室集中、相对独立设置的中医综合服务区。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成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在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
2023年7月3日,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标准规定,中医馆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设置中医诊室3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配备相对独立的中药房,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级以上职称或执业不低于15年的中医类别医师不少于2名,中药技术人员或经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中药饮片调剂人员不少于2名。据悉,2022年全国中医馆总数74417家;2025年要达到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
· 中医药人员从哪来 ·
为推动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解决少数中医馆尚未配备中医医师的问题,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再次印发《关于深化中医馆建设 加强中医医师配备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培养一批、招录(招聘)一批、县域内调剂一批、对口支援一批等要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解决好中医馆中医医师配备问题。
一是根据需求合理确定专科或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毕业后优先安排至人员短缺的中医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才实行“县管乡用”人才管理模式,鼓励县域内愿意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人员通过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依法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后到人员短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注册执业。鼓励中医(专长)医师在中医馆内按照注册的执业范围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能够规范操作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人才。
二是落实县域医共体内医师基层服务制度,中医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应当有累计1年以上县级以下或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的经历,鼓励其优先在人员短缺的中医馆提供服务。
三是放宽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对长期在基层服务、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中医医师,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中医医师,可提前一年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晋升高级职称对论文、科研和职称外语不作要求。
· 中医馆能提供哪些服务 ·
一是提供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包括提供中药饮片和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配备不少于10种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至少培育1个中医优势专科(专病),提高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
二是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如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孕产妇、老年人、儿童、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包;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等工作。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馆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还应当取得互联网诊疗核准与登记。
【监督君有话说】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预示着中医药的“春天”到了,尤其是国家四部门发布的《关于深化中医馆建设 加强中医医师配备的通知》,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医从业人员短缺问题,开了个“好方子”,可以让群众更便捷地获得中医药服务。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中医馆的运营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中医文化、医疗质量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医服务的内涵,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执业,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弘扬中医药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