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回复: 5

脊髓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8-12 16: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脊髓炎早期以邪为主,治疗应以祛邪为主,表清热,疏风利湿。后期邪毒逐渐消失,但正气受伤,治疗以扶正补虚为主,益气健脾,滋补肝肾,活血通络。

       辨证选方

       ⒈邪郁肺卫

       治疗:疏风解表,清肺润燥。

       方药:葛根、黄芩、桑叶各12种g,麦冬、沙参、玉竹各10个g,生地,黄连各6g。明显加知母、青黛;四肢无力加牛膝、丝瓜络;呛咳、吞咽困难加远志、菖蒲、桑白皮。

       ⒉湿热内盛

       治疗: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方药:牛膝、羌活、独活各12种g,黄柏,防已,10个g,苍术、木瓜各6g。发热体重加生石膏、薏苡仁;皮肤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小便闭不加竹叶、木通。

       ⒊气虚血滞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剂:黄芪、赤白芍各155种g,当归、生地、鸡血藤各12个g,桃仁、红花、牛膝各6g。上肢瘫痪加桑枝、五加皮;下肢无法加木瓜、杜仲;肌肉萎缩加党参、山药。
   
       ⒋肝肾阴虚

       治疗: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知母、龟板、白芍各12种g,熟地、牛膝、当归10g,枸杞、黄柏各6g。四肢屈曲、挛缩、伸筋草、丝瓜络;遗尿、桑章、益智仁;皮肤麻木、鸡血藤、红花。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6: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脊髓炎的中医表现症状

西医定义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

中医典籍对脊髓炎虽无系统论述,但对其证候多有类似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本病可以分别归属于中医的“痿证”、“癃闭”及“便秘”等病中。

中医对脊髓炎尚无专用病名,根据本病之临床表现,其下肢瘫痪者,一般归于“痿躄”范畴,有排尿障碍者,可诊为“癃闭”,有排便困难者,又归属于“便秘”。

本病以肢体瘫痪、麻木,排尿障碍为主要表现,临证时首先应辨明虚实,一般初期多为实证,可见发热、咽痛等,继之出现肢体痿软无力,或肌肤麻木不仁,或小便不通。后期多为虚证,可见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肌肤干燥,麻木,遗尿等症。临床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1、邪郁肺卫

本证由温热邪毒,侵犯肺卫所致。热郁肺卫,故见发热、咽痛。肺主气而朝百脉,邪热伤肺,肺热津伤,肌肤失润,故见肌肤麻木不仁。筋脉失养,故见肢体无力,瘫痪。肺气闭郁,聚液为痰,阻于气道,故见呛咳、吞咽困难。

表现症状: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疾病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及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湿热内盛

本证由外感温热邪毒,邪蕴脾胃所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热交阻,故见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湿热内蕴,气血不畅,络脉痹阻,故见肢体痿弱无力。气血不能温煦濡养,故见肌肤麻木或顽痒或刺痛。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或癃闭不通。

表现症状:身热不扬,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气虚血滞

本证属虚中挟实,见于病程偏长者。病久正气受损,气虚则不能运血、血行不畅,痹阻脉络,筋脉失养,则见肢体痿废不用。病及膀胱,气化失司,故见遗尿或小便不通。

表现症状:肢体瘫痪,痿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遗尿或小便不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4、肝肾阴虚

本证见于病程迁延,肝肾不足者。病久不愈,损伤肝肾,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其濡养,故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经脉拘急不利,故见肢体屈曲拘挛。阴虚火旺,故见潮热盗汗、心烦口渴等症。

表现症状:肢体瘫痪,肌肉萎缩,屈曲拘挛,肌肤干燥,麻木不仁,或见遗尿,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松龄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证经验

王松龄教授,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河南省中医院脑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松龄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主张古为今用、病证结合、中西医优势互补,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内科急重疑难疾病有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诊疗经验。现将王松龄教授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辨证论治

热毒上受、肺伤津亏证

①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口干咽燥,或兼咳嗽咽痛,或突然出现四肢无力,或麻木不仁,烦躁,小便发黄,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王松龄教授认为该证基本病机以肺燥津亏为本、外感邪毒为标,应以清热养阴、救肺生津为治疗原则,治以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养肺生津为主,加六月雪、忍冬藤、连翘等清热解毒之品,以疏风解表通络。

②方药组成:六月雪、北沙参各30 g,忍冬藤20 g,连翘、生石膏(先煎)各12 g,桑叶15 g,苦杏仁(后下)、甘草片各6 g,麦冬、瓜蒌根各10 g。

③方药分析:忍冬藤为甘寒之品,归心、肺经,为消肿、散毒要药,又可宣通经络、调养气血,与六月雪、连翘等清热解毒之品共用,能清肺热、通经脉。研究表明,六月雪和连翘均具有解热、抑菌、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杏仁味苦、微温,为苦降之品,苦则下气,主降肺气、止咳喘,又入大肠经,主润肠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苦杏仁入肺经气分,降肺气,润大肠,肺气得通、大便得下,则肺之宣发肃降功能正常。桑叶质轻性寒,可透邪外出。生石膏大寒质重,归肺、胃经,主清肺热,但用量较少,不碍桑叶外散,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北沙参、麦冬、瓜蒌根可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甘草调和诸药。该方适用于热毒上攻,肺燥津亏,不能宣发输布津液,经络筋脉失于濡养的初发急性脊髓炎患者。

湿热浸淫、伤及脾胃证①临床表现:身热不扬,身体酸困沉重,双下肢或腰以下痿软,伴胸脘痞满,大便不调,多有便秘,舌苔多黄腻,脉多濡数。王松龄教授紧扣该证脾胃亏虚为本、湿热侵袭为标的基本病机,以清化湿热、益气健脾为治疗原则。②方药组成:麸炒苍术12 g,黄柏、防风各10 g,怀牛膝、川萆薢、葛根、茯苓各15 g,薏苡仁、白术、炙甘草各6 g。③方药分析:黄柏为苦寒之品,入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苍术为苦温之品,以燥湿为主,兼以健脾;李东垣认为二药为治痿要药,合用可增强清热燥湿之效,黄柏又可制约苍术温燥之性,苍术兼以健脾,标本兼顾。牛膝益肾壮骨,通经络,利关节,引药下行,直达下焦。萆薢祛风湿,通经络。薏苡仁淡渗利湿,舒筋缓急。防风解表疏风。葛根祛风通络,升阳举陷,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湿邪自除。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燥湿,合炙甘草健脾护胃,使苦寒诸药不伤胃气,炙甘草又能调和诸药。该方适用于湿热浸淫,伤及脾胃,影响运化致气血亏少、肌肉筋骨失养引起的初发急性脊髓炎患者。

      脾肾两伤、精血乏源证

①临床表现:肢体发凉,肌肉松弛,软弱无力,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少,腹满,便溏间或二便失禁,伴头晕沉,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舌体胖大,舌质偏淡,脉沉细濡。应以健脾益肾、调养精血为治法。

②方药组成:党参片15 g,白术20 g,茯苓12 g,炙甘草、升麻、桂枝各6 g,当归、枸杞子、陈皮各10 g,麸炒山药、菟丝子各30 g。

③方药分析: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可健脾益气、润肺生津,为平补之品,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润而不凉,与白术、茯苓共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升麻引药入阳明经,补脾胃之气,升举胃中清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加当归补血活血,以求气血双补。山药入肺、脾、肾经,补而不骤,温而不燥,平补上、中、下三焦。枸杞子、菟丝子补肾养肝,滋阴填髓。陈皮疏肝理气、健脾和中,使补而不滞。桂枝为辛温之品,温阳通脉、舒筋活络,少火生气,有阳中求阴之意。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有健脾益肾、扶正养血之功。该方适用于邪伤脾胃、精血受损引发的以肢冷痿废不用、肌肉松弛消瘦为主的脊髓炎患者。

      肝肾阴虚、筋骨失养证

①临床表现:肢体肌肉由松弛转为拘挛,形体消瘦,皮肤干燥,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舌偏红绛,脉沉细弦数等。应以滋养肝肾、滋髓养精为治法。

②方药组成:龟甲20 g(先煎),熟地黄、阿胶珠(烊化兑服)、西洋参各10 g,当归、白芍、杜仲各12 g,炙甘草、鹿角胶(烊化兑服)各6 g,怀牛膝、鸡血藤各30 g,续断片15 g。

③方药分析:龟甲滋阴潜阳、补肾壮骨,配合鹿角胶补肾阳、益精血,有阳中求阴之意。熟地黄为补阴要药,归肝、肾经,主补血生津、益精填髓。阿胶滋补阴血、润燥。当归、鸡血藤活血舒筋、祛瘀生新,使滋而不腻。白芍柔肝缓急,合炙甘草酸甘化阴。牛膝补肾强骨,引血下行。杜仲、续断补肾助阳。西洋参性凉,可滋阴清热,补而不燥。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填精、补肝强骨、益阴生脉之功。该方适用于毒邪伤及脊髓、损伤肝肾,使精血亏耗不能濡养筋骨、充养经脉而发生的髓痿病证,即急性脊髓炎的恢复期患者。

用药经验

丸药并用,效缓力久   王松龄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主张丸药并用,以求效果持久,并自制启痿丸以滋肾健脾、养血柔筋。方药如下:龟甲胶、白术各180 g,鹿角胶90 g,人参片、当归、白芍、肉苁蓉片、怀牛膝各120 g,黄芪240 g,炙甘草、桂枝、全蝎各60 g,熟地黄、浙贝母各150 g,血竭50 g,制马钱子30 g。血竭与制马钱子单独粉碎,余药烘干共同粉碎,均过120目筛,制为豌豆大小的水丸,再经高压消毒后冷冻保存。启痿丸服用前3 d解冻,每次服6 g,在就餐时以面汤送服,每日3次。依据患者病情,也可在服用汤剂时加服,亦可在本病恢复阶段及痊愈后单独连续服用1~2年,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外治疗法,内外兼顾   治疗本病时外治疗法同样重要,各个证型均可合用中药熏洗疗法。常用的中药熏洗方药组成: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各15 g,木瓜、牛膝、透骨草、伸筋草各30 g,乳香、没药各12 g,苏木、防风、鸡血藤各20 g。水煎后泡洗或外敷。该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能改善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6: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玉美经方治疗脊髓炎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田玉美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宗尚《内经》,法师仲景,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疑难杂症经验。笔者有幸跟师,现列举其经方化裁治疗脊髓炎验案于下。

简某,女,15岁,2012年10月14日初诊。

主诉:左腿乏力半月余。患者曾在综合医院诊断为脊髓炎、神经脱髓鞘、多发性硬化。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且用激素后,脸上有红疹,瘙痒。遂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坐轮椅推入就诊。左侧大小腿皆乏力,无法活动,伴头痛、背痛,纳可,寐差,常盗汗。小便频数,夜尿频多、失禁。大便日1次、成形偏干。面色微红,体型壮实,精神略差,智力未减退。舌边红,苔白厚,脉沉细数。

处方: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大枣10克,牛膝15克,陈皮10克,生地15克,锁阳10克,当归15克,山药30克,薏仁30克,千年健15克,五加皮10克,太子参15克,龟胶15克(另包,烊服),生姜1片(自备)。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上述症状改善,可站立,略能行走。但左边小腿改善不明显,仍不能久行。小便时潴留、时失禁,大便干。守上方加白术15克,继服7剂。

三诊:在母亲陪同下步行前来就诊,下肢仍有酸软麻木感,便稀溏,口干欲饮,咽中有痰,白稠,量多易咯,舌淡苔微厚,脉沉细。守上方去生白术,加炒鸡内金20克,炒白术20克,续服7剂。

四诊:诉大便秘结,排不尽感,腹胀,口干唇裂,小便频数,夜尿多。加山药30克,桑螵蛸15克,肉苁蓉15克,虎杖20克。续服7剂。

后患者母亲前来复诊代述,据具体症状稍作调整,继服1个月中药以调理巩固。

按:此病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脊髓炎的症状有很多,主要是病变水平以下感觉的缺失、直肠功能发生障碍和肢体瘫痪。部分脊髓炎病例是多发性硬化的首发表现;而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亦多青壮年发病,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病变相应部位有背痛和束带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

中医对髓的解剖有所认识,但对髓病尚无专用病名。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中医“痿证”“血痹”范畴,故田玉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虎潜丸为主方加减化裁治之。

他认为本病经西医治疗后已属疾病后期阶段,为气血俱虚,肝肾不足,邪滞血脉之证。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和营通痹。虎潜丸滋阴降火,强壮筋骨。减去温燥、苦寒药物如干姜、黄柏、知母类。再加怀牛膝补肝肾,同时引药下行;当归养血和血;太子参气阴双补,为清补之品;山药补脾平补三焦,薏仁健脾利湿除痹,共扶中土,补而不滞湿助患;千年健、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共奏益气养阴除痹强筋骨之效。

后根据具体病情如大便干加生白术,见稀溏并痰湿症状易为炒白术、鸡内金健脾胃祛湿;后期依小便情况未改善用桑螵蛸散化裁,并加肉苁蓉、虎杖二药通利大便。调理1月后未再就诊,正常上学。

□ 刘琼尧 湖北中医药大学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急性脊髓炎的辨证论治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急性炎症,多由病毒引起,起病多急,常伴有发热、恶寒。临床见症主要根据病变累及脊髓部位而。有的表现截瘫,有的表现区域性麻木,有的则以尿潴留、失禁为主。属于中医学“痿证”、“麻木”及“癃闭”等范畴。
辨证在急性阶段,主要为热邪伤津及湿热浸淫所致,治疗宜清热生津,或清热利湿。急性期后以肝肾或脾胃脏腑亏虚为主者,当分别培补调治。
按语:
(1)本病急性期后,如表现为肝肾亏虚者,治宜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加减,药如生地、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金银花、制何首乌、枸杞子、炒杜仲、怀牛膝;兼见脾胃虚弱者,当以健脾益气为治,药用党参、黄芪、炒白术、怀山药、炙甘草、陈皮、红枣、神曲。
(2)如表现为痉挛性截瘫兼有风象者,当选用羚羊角、生牡蛎、白芍、天麻、钩藤、地龙、蜈蚣、乌梢蛇、全蝎、僵蚕等。若小便潴留(尿潴留)或小便失禁者,可结合参照癃闭及淋证篇治疗。
(3)制马钱子对脊髓炎神经损伤的恢复有极大帮助。所以治疗脊髓炎可以全程使用制马钱子,用量为:每天服用制马钱子粉0.5~0.9克,分两次服用。
辨证分型:
(1)热邪伤津证:
病机:邪热伤津、筋脉失濡。
症状: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痿软无力,肌肤干燥、心烦口渴、小便黄少、便秘,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养阴。
例方: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物:沙参、麦冬、鲜石斛、生地、天花粉、玉竹、桑叶。
热盛的加石膏、知母或
金银花、连翘、紫花地干、板蓝根。
肺燥加瓜蒌皮、桑白皮、黑芝麻、阿胶。
(2)湿热浸淫证:
病机:湿热下注、经脉不利。
症状:肢体痿软以下肢为常见、或有轻度浮肿、痛痒不知、麻木不仁,胸脘痞闷、或兼发热、小便赤涩、热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例方:四妙丸。
常用药物:盐黄柏、苍术、薏苡仁、怀牛膝、防己、泽泻、萆薢、晚蚕沙、桑枝、忍冬藤。
湿偏重者加五茄皮、海桐皮、茯苓。
湿热夹瘀这酌加丹参、川芎、虎杖、桃仁、红花、赤芍。

经验方:
急性脊髓炎后遗症,可以用马钱子散合黄芪桂枝汤。
临床发现:制马钱子散(制马钱子、地龙等)治疗急性脊髓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并发的呼吸麻痹具有良好的效果。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6: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脊髓炎老中医经验

欧阳宝霓医案

李××,女,53岁。于1980年5月20日感腰背痛,腹胀,5天后二便难解,两下肢发软不能行动,知觉丧失。数日后麻痛感自下向上传至胸部,连续发作,昼夜难眠,作腰穿、椎管造影检查,未见肿瘤及粘连,诊为“急性脊髓炎”,用西药强的松、一氨酪酸等治疗,历时4月未见明显好转,邀中医诊治。患者神志清楚,常因痛麻频作而衷号,神疲怯寒,面浮虚胖,颜红如妆,口渴多热饮,上半身汗出如洗,下半身皮肤干燥发凉,尾骨上有铜钱大之褥疮,下肢痿弱不用,肌肉瘦削,知觉丧失,二便失禁。舌红苔黄,脉浮芤。综观诸症,证属肝肾阴虚,命门火衰。治以滋养肝肾,温补命门,选地黄饮子加减。

处方:生熟地各9克,山茱萸9克,肉苁蓉9克,巴戟天6克,黑附子3克,肉桂2克,天冬6克,麦冬6克,石斛9克,制首乌9克,全当归12克,白芍9克,黄精9克,川牛膝9克,丝瓜络9艽。水煎,日服1剂。

服上方第五天自觉痛减,半月后痛有休止,面红已退,汗出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上方加鹿角胶、龟版胶、橘络各6克,钟乳石9克。一个半月后足趾会动,下肢皮肤转温,出现温觉。上方去鹿角胶、龟版胶、橘络,加黄芪、党参各9克,枸杞子6克。8个月下肢已能伸屈,9个半月可扶杖行走。年余可持杖上街,皮肤温润。

按:患者病经5月,显系脊髓炎之后期,元气败伤,精血亏损。精亏肾虚。腰脊失养故疼痛,二便不司故失禁。阴损及阳,命门火衰,故神疲怯寒,血虚筋脉失养,再加上阴寒凝滞,故筋萎麻痛。至于面红口干,脉来浮芤,则为虚阳上浮之真寒假热。选地黄饮子加减,取地黄、巴戟天、山萸肉、苁蓉补肾精;首乌、白芍、当归养肝血;肉桂、附子温补命门,引火归源;石斛、天冬、麦冬养阴生津,且制桂、附之刚燥;黄精、党参、黄芪益气扶正;牛膝、丝瓜络活血通经。年余来守法不变,精血得补,命火得生,麻消痛止,筋骨强壮,痿证渐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