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2-23 1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良春运用白芥子经验
何绍奇
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而逐寒痰水饮,宽利胸膈,用 于咳嗽气喘,痰多不利,胸胁咳唾引痛;外而走经络,消痰结, 止痹痛,除麻木。诚如《本草经疏》曰:“搜剔内外痰结及胸 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朱老指出:“白芥子含有脂肪油、 白芥子甙、杏仁酶等成分,除作为祛痰平喘咳之剂(如三子养 亲汤)外,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之吸收,尤有殊功"。 朱老曾用白芥子、甘遂、大戟组成的古方控涎丹(又名子龙 丸)治疗慢性淋巴腺炎、湿性胸膜炎、胸水、腹水、气管炎或 肺炎痰涎壅盛者,以及瘰疬、流注有较好疗效。近20 余年, 又用白芥子为主药,治疗各种结节病取得良效,足证吾师对白 芥子一药,知之甚深,此即前人所谓“屡用达药”也。
1 渗出性胸膜炎
渗出性(湿性)胸膜炎多为结核性,也有由风湿病、红斑 狼疮等其它疾病引起者,以胸腔积液伴见发热、胸胁胀闷、 咳嗽、气急、咳唾引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与中医文献中的 “悬饮”近似。朱老对此病常用控涎丹配合对证汤剂,每收 捷效。方用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晒干)、白芥子(炒) 各等分,研极细末,面糊为丸如捂子大,每服2~3g, 每 日 1 次。服后当畅泻稀水,如服后隔半日仍未泄下者,可加服1 次。剧泻者,可酌减其量,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病案举例:徐某,男,32岁,工人。发热,胸痛,咳逆气促, 已两周,经X线透视确诊为左侧渗出性胸膜炎,经用抗生素尚 未控制,体温38.5℃,脉弦数(102次/min)。听诊左肺中野以 下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此悬饮也,当予肃肺蠲饮,以平 咳逆。①控涎丹3g×3 包,每日服1包:②桑白皮10g, 甜莩 苈子12g, 杏仁、薏苡仁各15g, 鱼腥草30g, 金荞麦30g, 炙僵 蚕10g, 车前子10g, 甘草4g 。3剂,每日1剂。药后每日泄泻 2~3次,气逆显减,胸痛亦缓,热势顿挫,此佳象也,控涎丹2g, 间日服1包,汤剂续服3剂。三诊:症情平稳,B 超检查,已 无胸水,调理而安。
控涎丹为十枣汤之变方,方中甘遂、大戟为逐水峻剂,而 白芥子有搜剔停痰伏饮之长,如朱丹溪说:“痰在胁下及皮里 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义也”。张 介宾说:“白芥子消痰癖疟痞,除胀满极速”。本方不及十枣 汤之猛峻,用量又较小,而其功用不在十枣汤之下,故临床运 用较十枣汤多。应注意;控涎丹对促进湿性胸膜炎的吸收虽 有捷效,但不能以之代替中西药物的抗结核治疗。
2 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可发生在淋巴结、肺、肝、脾、眼、 皮肤等处。朱老经实践认为:此当属“痰核”、“痰注”范畴, 如朱丹溪说:“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故其治疗当以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白芥子、生半夏、紫 背天葵、僵蚕、薏苡仁、海藻、昆布、夏枯草、生牡蛎、蕉 草等。夹瘀者加赤芍、炮山甲、当归、地鳖虫、蜂房;夹气 滞者加青陈皮、姜黄:阴虚者加麦冬、天冬、百合、功劳叶; 肾阳虚者加鹿角、淫羊藿、熟地黄、巴戟天。因此病病程较 长,非短期内所能见功,故医患均须识“坚持”两字。
病案举例:李某,女,46 岁,工人。近年来,周身出现皮 下结节,有时呈对称、串珠状,逐渐增多达100 多枚,推之可 移,按之坚硬,皮色不变,无特殊疼痛。病理检查证实病变属 肉芽肿性质的病损,诊为结节病。已服中药100余剂,罔效。 舌苔薄,脉缓。综合证情,属痰注无疑,予化痰软坚之品以消之。炒白芥子10g, 生半夏6g, 炙僵蚕、制海藻、昆布各12g, 生姜2片,紫背天葵12g, 生牡蛎30g(先煎),夏枯草12g,红 枣5枚,6剂。二诊:药后自觉乏力,有时口千,苔薄白少津, 脉象细软,为气阴两伤之证,上方加入益气养阴之品。原方加 党参10g, 炙黄芪12g, 麦冬10g,10剂。三诊:痰核稍有缩小, 仍感神疲乏力,口微干,舌苔薄,质微红,脉象细软。效不更方, 继进之。上方加蜂房、地鳖虫、石斛各10g,5 剂。四诊:腿 部结节缩小,其质已软,余未见增多。有肩关节酸痛,艰于高 举,曾诊为“冻结肩”。舌质紫,脉细。此乃痰瘀凝聚,而成结 节,导致经脉痹阻,关节不利。仍宗前法,以丸剂继进之。生 半夏60g,白芥子、紫背天葵、僵蚕、蜂房、地鳖虫、生黄 芪各120g,淫羊薰、当归、石斛、炮山甲各100g, 鹿角霜80g, 陈皮60g, 甘草30g, 共研细末,另用制海藻、昆布各240g, 煎 浓汁,加蜂蜜为丸,为梧桐子大,早晚各服8g, 食后服。因制 丸尚需时日,仍续服汤剂,五诊:服药未停,两腿结节消失,腰 部结节逐渐缩小。舌苔薄,质微红,脉细弦。以丸剂缓图之。 5个月后随访,全身结节消失,病已痊愈。
3 痹证
《开宝本草》谓白芥子主“湿痹不仁……骨节疼痛”, 《本草纲目》亦谓白芥子可治“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朱老认为:久痹疼痛,未有不因停痰留瘀阻于经隧者,因此所 谓治“骨节疼痛”“不仁”云云,皆指其辛散温通,入经络,搜 剔痰结之功。故常在痹证方中加白芥子。如与姜黄、制南星、 桂枝、蜂房、赤芍、海桐皮、淫羊蠢、鹿角、制附片、当归 相伍,治疗肩周炎;与生熟地黄、 淫羊盘、鹿角、麻黄、桂枝、制川草乌、乌梢蛇、炮 山甲、骨碎补、续断、威灵仙、木瓜等相伍,配服益肾蠲痹丸,治 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慢性腰腿痛.疗效均较为满意。
朱老用白芥子, 一般为10~15g(汤剂),最大量用至18g, 无任何不良反应。阴虚火旺或无痰湿水饮者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