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回复: 0

带状疱疹的专病专方汇辑(上)

[复制链接]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发表于 2024-2-1 09: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钟龄《医学心悟》卷三  胁痛

伤寒胁痛,属少阳经受邪,用小柴胡汤。

杂症胁痛,左为肝气不和,用柴胡疏肝。七情郁结,用逍遥散。若兼肝火、痰饮、食积、瘀血、随症加药。右为肝移邪于肺,用推气散凡治实证胁痛,左用枳壳,右用郁金,皆为的剂。然亦有虚寒作痛,得温则散,按之则止者,又宜温补,不可拘执也。

小柴胡汤 (见伤寒)

1、柴胡疏肝散

治左胁痛。

柴胡 陈皮(各一钱二分) 川芎 赤芍 枳壳(麸炒) 香附(醋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唇焦口渴,乍痛乍止者,火也,加山栀,黄芩;肝经一条扛起者,食积也,加青皮、麦芽、山楂;痛有定处而不移,日轻夜重者,瘀血也,加归尾、红花、桃仁、牡丹皮;干呕,咳引胁下痛者,停饮也,加半夏、茯苓;喜热畏寒,欲得热手按者,寒气也,加肉桂、吴茱萸。

逍遥散 (见虚劳)。

2、推气散

治右胁痛。

枳壳(一钱) 郁金(一钱) 桂心 甘草(炙,各五分) 桔梗 陈皮(各八分) 姜(二片) 枣(二枚)。

水煎散。

3、栝蒌散

治肝气燥急而胁痛,或发水泡。

大栝蒌连皮捣烂一枚、粉甘草二钱、红花七分。水煎服。

按∶郁火日久,肝气燥急,不得发越,故皮肤起泡,转为胀痛。

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栝蒌为物,甘缓而润,于郁不逆,又如油之洗物,滑而不滞,此其所以奏功也。

孙一奎《医旨绪余》:治疗带状疱疹的验方,临床验之效果良好

原文:余弟於六月赴邑,途行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疹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未,井水调敷,仍于前方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

予心甚不怿,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观脉案药方,哂曰:切脉认证则审矣,制药定方则末也,夫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病势有烧眉之急,累卵之危,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是谓驱羊搏虎矣。且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以故痛转增剧。水泡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传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至于自焚即死矣,可惧之甚。

为定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就得睡,至子丑时方醒,问之,已不痛矣。乃索食。予禁止之,思邪火未尽退也。急煎药渣与之。又睡至天明时,微利一度,复睡至辰时,起视,皮肤之红皆已冰释,而水泡疮也尽敛矣,后也不服他药。

夫病重三日,饮食不进,呻吟不辍口,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夫瓜蒌味甘寒,经云:泻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於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瓜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至于流通,故痛自然止也。”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余得此方,喜不自禁,盖“医家之病,病道少”。为医者能多一治病法门,则病家少一份痛苦。……未几,疱疹流行,余于数日内接治五六人,无论证之轻重,皆以上方加板兰根15克予服,惟全瓜蒌不用如许之多,改为重者30克,轻者15克,中者21- 24克,其收效之速,“真可谓之神矣”。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率皆痊可。后凡遇此证者,概以此方投之,无一例不效者。余所治病例中,病灶面积最大者几达胸部之半,理疗一月未愈,服上方一周即退净。而其得效之迟速,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故凡体质壮实者,瓜蒌用量宜适当加重,药后若轻泻一二次,则见效尤速。……关于甘草,余有时仅用3克,同样有效,而红花每以1·5克为率,并不多用,而屡收捷效。

王幸福:瓜蒌红花甘草汤:带状疱疹专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生蛇。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带状疱疹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者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惠某,女,68岁。一周前患带状疱疹,自己自做主张到药店买了二盒龙胆泻肝丸吃了,无济于事,越发严重,又到诊所打了三天聚肌胞和抗病毒的针还是不行,转求中医。

刻诊:右耳后项部及前胸一簇簇红斑水疱,有少量溃烂的,大部未烂,疼得呲牙裂嘴,眼泪汪汪,哀求于我,赶快给想个办法,痛苦的直想死。察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有力,大便不干。辨为湿热毒发,处方龙胆泻肝汤瓜蒌红花汤加减:

龙胆草18g、车前草30g、川木通12g、黄芩30g、栀子15g、当归15g、生地30g、泽泻30g、柴胡24g、生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6g 、丹皮10g、大青叶30g、马齿苋30g、野菊花30g、板兰根30g、连翘45g、煅牡蛎30g。五剂,水煎服,日三次。外用:雄黄、白矾各30g、冰片20g凉开水化开外涂。

二付药后给我打电话,还是疼得厉害,我问还有新出的疱疹和烂的么?答之无有。我说坚持服下去,三天以后就会轻的。五天后复诊,述之第三天以后就疼轻了,观察疮疹处已全部干结,巳不太疼了。效不更方,又续五剂,痊愈。

按:此病诊断一般不难,但治疗起来如不得法,很难快速收效,弄不好还会留下神经后遗痛长期疼痛。我治此症一般都是用龙胆泻肝汤合瓜蒌红花汤加减,清热、利湿、解毒、重镇于一体,一般都在一周左右治愈,毫不逊色西医。故中医同道要自信,治此顽疾中医也是一样可以大显身手。

                   古道瘦马写于2011·12·30

此方精简为瓜蒌红花甘草汤:瓜蒌60、红花10、 生甘草30、 大青叶、 板蓝根各30克。此为带状疱疹口服专方。

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常说学医读案,如临床实践。读王幸福老师临证心悟系列丛书,里面的医案医话,个个都是经典之作,应用指南!曾读过王老师治疗带状疱疹的“瓜蒌红花甘草”汤医案,网上也有不少网友应用之反馈。然终是闻而未见,近日适逢家母患此疾,试试看……

患者,家母张秀英,年龄85岁,2018年9月4日早上述昨晚一直发烧,母亲在老家,我不在身边,视频见其右眼肿的合缝,眼睁不开,头顶有五、六个豆大疱,疼痛,右脸边也见米粒大疱,说是前几天砍院子里竹子,怕是被虫子咬了,随由家人带其到县中医院就诊,(大多是西医化了的中医院)医生诊断为带状疱疹性眼炎。要求输液治疗观察。用药阿昔洛韦针,清开灵针,维生素C及地塞米松磷酸纳针,葡萄糖注射液,口服药:阿昔洛韦、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氯雷他定片等。当日输液至下午5点半左右,眼肿稍消。回到家中,感觉又发烧,测体温38度,母亲平日体温偏低,这已是高烧,倦怠,懒言。家人要带其再去医院,母亲执意不去。家人只好用简单的方法降温。早起眼又肿起,且头疼,耳疼,上午三姐又带其到医院输液,随后三姐电话给我说这些情况,医生说要是不退烧,恐怕还得往院治疗,恐会有神经性疼痛后遗症。

其间咨询过王老师,老师说可以用书中的方子,我就“信手拈来”把方子发给三姐要求取中药治疗。

药方如下:瓜蒌60g 、红花10g 、甘草30g 、大青叶30g、 板兰根30g

好在医院的大夫还帮忙开方,不过说是不是方子发错了,从未用过这么大的量,药房取药,药师也是质疑,三姐也心存疑虑,我也有点儿小心虚,既然有王老师的肯定,那就用吧。好在母亲很配合,晚上喝了中药,次日到医院,主治医生也感到惊奇,你们恢复的太快了,肿也消了,烧也退了,老太太也精神了。真是一剂显神效。共取了七剂药,后以龙胆泻肝丸善后现已基本痊愈。中药不是慢郎中。王幸福老师临证心悟系列丛书真是纯干货无虚言!(花雨)

瓜蒌红花甘草汤确实治疗带状疱疹的专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