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2-1 08: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所用81味药的药性特点及应用(下)
51、秦皮:
《神农本草经》:秦皮,味:苦。性:微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川谷。
《名医别录》:秦皮。性:大寒,无毒。主治: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久服皮肤光泽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及宛朐。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
52、竹叶:
《神农本草经》:竹叶,味:苦。性: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
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汁,主:风痓.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名医别录》:竹叶,芹竹叶。性:大寒,无毒。主除:烦热,风痓,喉痺,呕逆。根,消毒。生益州。
淡竹叶,味:辛。性:平、大寒。主治:胸中淡热,咳逆上气。其沥,大寒,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其皮茹,微寒,主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苦竹叶,及:沥,治:口疮,目痛明目,通利九窍;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
干笋,烧服,治:五痔血。
53、粳米:
《名医别录》:粳米,味:甘、苦。性: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54、细辛:
《神农本草经》:细辛,味:辛。性: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
《名医别录》:细辛,无毒。主: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生华阴。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曾青、桑白皮,为之使,反:藜芦、恶:野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硝石)。
55、胶饴:又名:饴糖,麦芽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的淀粉质,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长沙药解》:味:甘,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功专扶土,力可建中,入:太阴而补脾精,走阳明而化胃气,生津润辛金之燥,养血滋乙木之风,善缓里急,最止腹痛。
56、芍药:(白芍药,白芍)。
《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性: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名医别录》:芍药,味:酸。性: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食,一名:铤。生中岳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57、芒硝:
《神农本草经》:消石,味:苦。性:寒。主:五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生山谷。
《名医别录》:芒硝,味:辛、苦。性:大寒。主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淡实结搏,通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生于朴硝。(石苇,为之使。畏:麦句姜)。
58、芫花:
《神农本草经》:芫花,味:辛。性:温。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一名:去水。生川谷。
《名医别录》:芫花,味:苦。性:微温,有:小毒。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毒。久服令人虚。一名:毒鱼,一名:牡芫。其根,名:蜀桑根,治:疥疮,可用毒鱼。生淮源。三三日采花,阴干。(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59、茯苓:
《神农本草经》:伏苓,味:甘。性: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名医别录》:茯苓,无毒。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其有根者,名:茯神。
60、茵陈蒿:《御览》作:茵蒿)。
《神农本草经》:茵陈,味:苦。性: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生邱陵阪岸上。
《名医别录》:茵陈蒿,性:微寒,无毒。主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仙。生太山及丘陵 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61、荛花:
《神农本草经》:荛花,味:苦。性:平、寒。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生川谷。
62、萎蕤:(女萎)。
《神农本草经》:女萎,味:甘。性: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63、葛根:
《神农本草经》:葛根,味:甘。性: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
《名医别录》:葛根,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性: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五月采根,暴干。
64、葱:
《神农本草经》:葱实,味:辛。性:温。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名医别录》:葱实无毒。葱白。性:平。主治:寒伤,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脏,益目精,杀百药毒。葱根,主治:伤寒头痛。葱汁。性:平、温。主:溺血,解藜芦毒。
65、葱白:
《名医别录》:葱白。性:平。主治:寒伤,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脏,益目精,杀百药毒。
66、葶苈子:(旧作:葶苈,《御览》作:亭历)。
《神农本草经》:亭历,味:辛。性: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平泽,及田野。
67、薤白:
《神农本草经》:薤,味:辛。性:温。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生平泽。
《名医别录》:薤,味:苦,无毒。归骨,菜芝也。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患,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生鲁山。
68、虻虫:
《神农本草经》:木虻,味:苦。性:平。主:目赤痛,眦伤,泪出,淤血,血闭,寒热酸无子。一名:魂常。生川泽。
蜚虻,味:苦。性:微寒。主:逐淤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生川谷。
《名医别录》:木虻,有毒。生汉中。五月取。
蜚虻,有毒。主: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生江夏。五月腹有血者良。
69、蜀椒:
《神农本草经》:蜀菽,味:辛。性: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名医别录》:蜀椒。性:大热,有毒。主除:五脏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止下利,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一名:巴椒,一名:蓎藙。生武都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
70、蜀漆:
《神农本草经》:蜀漆,味:辛。性:平。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注。生川谷。
《名医别录》:蜀漆。性:微温,有毒。主治:胸中邪结气吐出之。生江林山及蜀汉中,恒山苗也。五月采叶,阴(栝蒌,为之使,恶:贯众)。
71、贝母:
《神农本草经》:贝母,味:辛。性: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一名:空草。
《名医别录》:贝母,味:苦。性:微寒,无毒。主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一名:药实,一名:苦华,一名:苦菜,一名:商草,一名:勒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曝干。
72、赤小豆:(赤豆)。
《神农本草经》:赤小豆,神农黄帝咸,雷公甘,九月采。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名医别录》: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温,无毒。主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满。又:叶,名:藿,主治:小便数,去烦热。
73、赤石脂:(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神农本草经》: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性: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创,头疡,疥搔。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山谷中。
《名医别录》:赤石脂,味:甘、酸、辛。性: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延年。生济南、射阳,及太山之阴,采无时。(恶:大黄,畏:芫花)。
74、连轺:(连翘根)。
《神农本草经》:连翘,味:苦。性:平。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创,瘿瘤,结热,蛊毒。一名:异翘,一名:兰华,一名:轵,一名:三廉。生山谷。
75、通草:《御览》作:蓪草)。
《神农本草经》:通草,味:辛。性: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今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名医别录》:通草,味:甘,无毒。主治: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疮,恶疮,鼠,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阳。正月采阴干。
76、铅丹:
《神农本草经》:铅丹,味:辛。性:微寒。主:土逆胃反,惊痫瘨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久服通神明。生平泽。
《名医别录》:铅丹,止小便利,除毒热脐挛,金疮溢血。生蜀郡。一名:铅华,生于铅。
77、阿胶:
《神农本草经》:阿胶,味:甘。性: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
《名医别录》:阿胶。性:微温,无毒。主: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恶:大黄,得火良)。
78、附子:
《神农本草经》:附子,味:辛。性: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生山谷。
《名医别录》:附子,味:甘。性:大热,有:大毒。主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生犍为及广汉。八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芪、人参、乌韭、大豆)。
79、食蜜:
《神农本草经》:石蜜,味:甘。性: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一名:石饴。生山谷。
《名医别录》:石蜜。性:微温,无毒。主: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辟,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久延年神仙。生武都、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80、香豉:
《名医别录》:豉,味:苦。性:寒,无毒。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长沙药解》:味:苦、甘。性:微寒,入:足太阴脾经。调和脏腑,涌吐浊瘀。
81、鸡子黄:
①《千金~食治》:微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平。无毒。
①《药性论》: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治:久疟不差。治:漆疮,涂之。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②《千金~食治》:主:除热,火灼,烂疮,痓。
③《日华子本草》:炒取油,和粉敷头疮。
④《纲目》: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