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1|回复: 1

虎杖

[复制链接]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发表于 2024-1-30 16: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名 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归经 归肝、胆、肺经。
性味 微苦,微寒。

注意 孕妇慎用。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

①《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

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

③《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

④《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

⑤《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⑥《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⑦《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

⑧《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

⑩《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烧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渍。

复方

①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补缺肘后方》)

②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烧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③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姚僧坦集验方》)

⑤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⑥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⑦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纲目》)

⑧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⑨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本草图经》)

⑩治红白痢:酸汤秆三钱,何首乌三钱,红茶花三钱,天青地白二钱。煎水兑红糖吃。(《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诸恶疮:虎杖根,烧灰贴。(《本草图经》)

⑿治痈肿疼痛:酸汤秆、土大黄为末。调浓茶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

虎杖外用能促使创面迅速愈合,且具有抗绿脓杆菌的作用。据34例烧伤面积在18~40%之间患者的治疗观察,一般用药6~7天即可治愈,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治疗时间略长。又据21例Ⅰ度、Ⅱ度、Ⅲ度烧伤病人的观察,未感染者7天左右脱痂痊愈,已感染者大部分10~14天痊愈。用于有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一般换药数次后即见创面绿色分泌物消失,伤口愈合快;部分病人出现创面肉芽水肿,经交替使用4%生理盐水湿敷后即消退。制剂及用法:取虎杖粉(虎杖根洗净晒干研末)800克、茶液(陈茶叶100克,加水3000毫升炖后取液)2800毫升,或虎杖粉40克、浓茶水(茶叶25克加水500毫升煎成)300~400毫升,调匀、灭菌备用。以灭菌毛笔或棉签蘸药糊均匀地涂在清创后的创面上,1日数次,以创面不干裂为度,待药痂自行脱落,即愈。如药痂下有感染,应早期开窗引流或剪去部分药痂,改用100%虎杖煎液湿敷。亦可用虎杖液内服,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此外,也有将虎杖粉用食油调糊,涂于轻症患者创面;对于重症患者用虎杖根浓汁涂布。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据300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治愈率约在80%上下。平均治愈天数,据251例的统计为34.7天。症状、体征改善及肝功能的恢复时间,据53例观察,食欲一般7天即恢复正常,肝肿平均约23天复原,黄疸在15~20天基本消退,转氨酶15天降至正常,锌浊、麝絮、麝浊一般在30~40天转阴。部分病例经3~1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制剂及用法:㈠煎剂:每日1两(鲜品加倍,儿童酌减),水煎,分2~3次服。㈡浸膏片:每次3片(1.5克),日服3次。均30天为一疗程,或适当延长。部分病例曾加用10%葡萄糖及维生素C静滴,但疗效与单用虎杖者并无明显差异。副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人觉上腹部闷胀不适,个别有轻度恶心,但不影响继续服药。

③治疗关节炎

取虎杖根半斤,洗净切碎,投入白酒1.5斤内浸泡半个月。成人日服2次,每次1小杯(约0.5两)。妇女行经期停服。观察208例,90%以上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疗效。

④治疗慢性骨髓炎

将大叶蛇总管干根浸泡于70%酒精中,比例为1:3,浸泡时间约14天。用时先把患者伤口用生理盐水洗净,瘘管口太狭窄者可适当切开,并用刮匙搔爬瘘管,洗净,随即以浸透大叶蛇总管浸液的纱布条,送入瘘管或伤口内,每3日更换1次。部分患者同时用茯苓1两,车前子1两,银花3钱,牛膝5钱,紫花地丁1两,水煎服。此法对已作病灶清除术但伤口仍经久不愈,或未见死骨仅有慢性瘘管者,效果较好。用药时间短者,1周,长者2个月。对于有死骨残存的骨髓炎,疗效不佳。同时,此药有一定刺激性,应用时有引起伤口短暂疼痛的缺点。当肉芽生长良好,伤口脓性分泌物不多时,则不必继续用此药,改用一般凡士林纱布引流即可。此外,对于愈合不良的伤口,也可用10~20%大叶蛇总管溶液行游子透入法治疗,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⑤治疗肺部炎症

观察19例,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3例。服药后体温最早于6小时左右下降,大多在24小时后降至正常。疗程4~14天不等,平均9天。在症状改善同时,胸透肺内炎症亦吸收。制剂及用法:虎杖根洗净切片,鲜品2斤或干品1斤,加水5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日服2~3次,每次50~100毫升,见体温降至正常、症状好转即酌情减量,至肺部炎症完全吸收时停药。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可采用新针或耳针处理。

⑥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阴阳莲、十大功劳、枇杷叶各1两,为一日量,制成糖浆、煎剂或片剂,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间隔3~5天可给第二、第三或第四疗程。据1201例的观察,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82.9%;109例接受四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96.4%。服药后数天咳嗽、咯痰即减轻或得到控制,继则干、湿罗音开始消失,肺活量上升,X线显示肺部炎性改变有明显进步。又有用虎杖3钱,胡颓子叶5钱,鱼腥草(鲜)1两,为一日量,制成煎剂,加糖精矫味,分2~3次服,10日为一疗程。服后显示止咳、祛痰效果,也有一定平喘、消炎作用。

⑦治疗新生儿黄疸

用50%大叶蛇总管糖浆,每次5毫升,每日2次喂服。共观察175例,经7天皮肤及巩膜黄染完全消失者151例,占86.8%。

⑧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

以虎杖根2两加水500毫升,煎成300毫升,待温冲洗阴道;然后用鹅不食草干粉胶囊(每粒含生药0.3克)塞入阴道。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试治76例,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炎症减退,白带减少,阴道液镜检无念珠菌)55例,好转(自觉症状消失,镜检尚有少许念珠菌)8例,无效2例,其余情况不明。

⑨治疗急性阑尾炎

取虎杖、玉兰叶,制成浓煎液,每100毫升含生药各50克。首剂100毫升,以后每次50毫升,日服3次。

此外,用虎杖煎液内服治疗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用虎杖液浸渍纱布局部湿敷治疗1例大面积褥疮;用虎杖、乌梅煎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用鲜虎杖浓煎成膏,内服治疗咳血、便血等均取得较好效果。

还有用虎杖5钱煎服,每天1剂,治疗颗粒性白细胞减少症。观察19例,2例明显好转,)7例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也有报道,在用虎杖治疗肺炎时,曾有部分患者服药后,一度出现粒细胞减少的现象,在服药中或停药后自行恢复。

各家论述 《本草述》:"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与天名精类,共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第前哲多谓其最解暑毒,是则从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方书用以疗痉病者,同于诸清热之味,以其功用为切耳,然于他证用之亦鲜,何哉?……方书用以治淋,即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矣。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16: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传“国宝”级秘方——虎杖液

怀念已久的“国宝”秘方重见天日——虽然非常有效,但因太便宜了,所以被医院抛弃了……

在我的“说药全传”中有20几味有仙气的草药,其中就有虎杖。这味药非常神奇,尤其是用于风湿疼痛,无论是单服,还是加入复方中,效果非同寻常。虎杖,老虎腿脚不行了,都用它做拐杖,你想想,它是不是有点厉害?

今天说虎杖和失传的“国宝”虎杖液

看了虎杖的图片,估计你会立即想起它,没错,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雨过后,河边、山坡和一些空地上,虎杖就会纷纷冒出一些嫩茎。虎杖的嫩茎是中空的,剥去带斑点的粗皮,如莴笋般的翠绿色肉茎便会呈现眼前,尝一尝,酸爽之极,但切记不可多吃,否则会酸掉你的牙。

虎杖的名字来源是很有意思的。据传孙思邈外出采药,偶遇一虎卧于石上,口中呻吟不断,神情极其痛苦。孙思邈上前观察,这才发现此虎的一腿受了伤,因此动弹不得。遂取出随身药囊,将一物捣碎,喂入虎口。只几天功夫,老虎的腿伤便彻底痊愈。

孙思邈为虎治腿伤的药,便是虎杖。从此,虎杖的名头便传了下来。

虎杖为药亦为食

虎杖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炮制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于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主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

虎杖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擅长入肝胆!所以,虎杖最常见的用途便是用于调理肝胆疾病。

哪些肝胆疾病?比如胆囊炎,比如胆结石。

《上海常用中草药》里有一记载:单味虎杖30克,煮水喝,可治胆结石。效果怎么样?用之即效!当然是针对轻症,如果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就需要搭配其他一些药材来配伍。

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老先生,便有一个调理胆结石的名方,便是在虎杖的基础上配伍而成。

全方如下:虎杖16克,柴胡18克,大金钱草30克,延胡索10克,茵陈15克,鸡内金10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海金沙10克,鱼腥草15克,片姜黄10克,白芍16克,刘寄奴10克。

其实,胆结石的本质就是湿热,湿热滞留于胆囊,久之,就形成了胆结石。

关于治疗胆结石,其实思路很简单,就是把胆囊里的湿热化掉,并恢复肝胆的正常功能,这个病就能彻底除根。

了解了这个思路,这个方子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咱们来看柴胡和茵陈,这两味的作用是疏肝利胆,把胆囊的通道打开。这就好比洗手池里的污垢之物,你把堵着的下水道管疏通一下,这些污垢秽物不就出去了嘛?

大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三味,俱是排石良药,加进去后可增强疗效,加速化石。

黄芩、鱼腥草的作用是清热解毒。

体内有湿热,会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瘀血,所以片姜黄、刘寄奴的作用便是破血逐瘀。

川楝子、延胡索合用可起到止痛的功效。白芍柔肝,让肝胆放松,也是缓解疼痛的方式之一。(因为胆结石往往伴随着胆绞痛。)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虎杖,虎杖喜水而不惧水,因此具备祛湿的作用,又引其性微寒,因此清热的效果极佳,用虎杖去湿热,正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刘渡舟老先生的这个方子名为“柴胡排石汤”,曾治愈多位患者的肝胆管泥沙样结石。

失传的“白药水”

当年在实习的时候,笔者所在实习医院的外科治疗烧伤是一个特色,主要治疗方法就是用“虎杖液”外喷。

“虎杖液”是医院根据老中医的验方配制的院内制剂,是以虎杖、侧柏叶等为主要成分的一种酊剂,广泛用于Ⅰ度、Ⅱ度烧伤的患者。

实习时每天在门诊和病房都要接诊许多烧伤的患者,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轮流给患者喷药,一天喷两次,直到最后结痂、脱落,既不需要包扎且几乎不会留下疤痕。

笔者在实习的时候,曾有一次意外被滚烫的开水烫伤,衣服一脱,整层皮掉下来,非常可怕,当时没有采取其他的措施,只是用医院的“虎杖液”外喷,结果一周内痊愈了且没留下任何疤痕。

十几年后,笔者的一个同事被开水烫伤,医院给她清创、包扎,后来因为疤痕收缩还要行疤痕切除和植皮手术,半年时间过去了,她的皮肤还没有完全恢复。

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首先是因为“虎杖液”不够“先进”,而且喷一次只收5毛钱,一个病人一天喷两次也只收1块钱。

其次,万一伤口感染了谁来负这个责任?于是,就没有医院愿意使用“虎杖液”,也没有人愿意再生产“虎杖液”。

失去的是“宝贝”,受苦的是百姓。记得笔者当时自己喷了一星期花了3元钱,而我的同事虽然伤情较轻却为此花费了1万多元,还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笔者的一个亲戚,是外科学教授。许多年前,他妈妈的一个脚趾头烂了,经诊断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叫“脱疽”),治疗的方案是要把坏死的脚趾头截掉。他和他的主任亲自为他妈妈动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手术当天,他妈妈因为下地不方便,只好用痰盂在床上小便,一不小心碰倒了痰盂,尿液洒在了伤口上,于是伤口感染、溃烂,一直烂到了脚底、脚背。他是个孝子,每天亲自给母亲换药,却没有任何好转,只能眼看着溃烂的面积越来越大。他感叹地说:“若继续使用外科的方法,估计只能把整只脚截掉了。”他的弟弟看他已经束手无策了,就自作主张跑到当地“土医生”那里,花5毛钱买了一瓶“白药水”。“土医生”让他拿一根鸭毛洗干净晾干,然后蘸着“白药水”涂抹患处。一天一天过去了,他母亲的脚也就这么好了。

后来笔者到当地打听“白药水”的下落,却一直没有找到。而今,眼看着掌握这些“绝招”、“秘方”的老人不断逝世,许多民间的验方由于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也逐渐消失,笔者终于明白,许多类似“白药水”的东西肯定失传了。

虎杖的作用还有很多:

1、虎杖液:治疗水火烫伤   因为太便宜已经不再用的“虎杖液”

虎杖外用能促使创面迅速愈合,且具有抗绿脓杆菌的作用。

据34例烧伤面积在18~40%之间患者的治疗观察,一般用药6~7天即可治愈,深Ⅱ度及Ⅲ度烧伤治疗时间略长。

又据21例Ⅰ度、Ⅱ度、Ⅲ度烧伤病人的观察,未感染者7天左右脱痂痊愈,已感染者大部分10~14天痊愈。

用于有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一般换药数次后即见创面绿色分泌物消失,伤口愈合快;部分病人出现创面肉芽水肿,经交替使用4%生理盐水湿敷后即消退。

虎杖液:

一、虎杖粉(虎杖根洗净晒干研末)800克、茶液(陈茶叶100克,加水3000毫升炖后取液)2800毫升。

二、虎杖粉40克、浓茶水(茶叶25克加水500毫升煎成)300~400毫升,调匀、灭菌备用。

用法:以灭菌毛笔或棉签蘸药糊均匀地涂在清创后的创面上,1日数次,以创面不干裂为度,待药痂自行脱落,即愈。

李灿东教授虎杖散:大黄15克、虎耳草10克、黄柏10克、地榆10克、虎杖12克、白及5克。

制用法:烘干碾细末过100目,入冰片10克、用香油20毫升调糊,清洗伤口后外用,无须辨证。

四黄散治烫伤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适用于一度,浅二度,深二度烧伤。

药物:黄柏、黄芩、大黄、虎杖各150克,地榆200克,黄连、紫草各60克,甘草45克,冰片30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装瓶密闭备用。

用法:用生理盐水冲洗清创,再用千分之一的新洁尔灭清洗消毒,然后将药物涂敷创面。每天涂药一次。平均9到24天治愈。

优点:用途广泛,操作简便,渗透力强。适合医院配用。

虎杖液:虎杖根500g(洗净,切片)

功能主治:烧伤。

用法用量:加水2升,煎至500毫升。毛笔蘸外涂,或作湿敷。

来源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虎杖液:虎杖100g,地榆、黄芩各50g,冰片2g,共制成1000ml。

制备:将虎杖、地榆、黄芩加水浸过药面,煎煮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约900ml,待冷却后,把冰片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加入,调整全量至1000ml,搅匀,用输液瓶分装,100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 。

案例:实习时,我所在实习医院的外科,治疗烧伤是一个特色,主要治疗方法就是用虎杖液外喷。

虎杖液是医院根据老中医的验方配制的院内制剂,是以虎杖、侧柏叶等为主要成分的一种酊剂,广泛用于Ⅰ度、Ⅱ度烧伤患者。一天喷两次,直到最后结痂、脱落,既不需要包扎且不会留下疤痕。

十几年后,我的一个同事被开水烫伤,医生给她清创、包扎、治疗,住院,烫伤治好,可因为疤痕收缩还需要做疤痕切除和植皮手术,半年时间皮肤还没有完全恢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虎杖液不被现代药学接受,而且当年喷一次只收5毛钱,一个病人一天1块钱。更重要的是,万一伤口感染了谁来负这个责任?

1. 治疗关节炎

取虎杖根半斤,洗净切碎,投入白酒1.5斤内浸泡半个月。成人日服2次,每次1小杯(约0.5两)。妇女行经期停服。观察208例,90%以上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疗效。

2. 治关节炎

药物组成:虎杖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关节炎,女子月经不通,徵块。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ml,每日二次。

制备方法:虎杖捣碎,以酒浸泡。

注意事项:月经过多者,经期停服;孕妇忌服。

附:临床观察,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酒量宜小;患慢性关节疾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包括类风湿性脊椎炎)患者,服酒量宜大。

3. 治痛风

痛风是人体代谢紊乱疾病,关节疼痛首发,多在膝关节以下,发病时痛如刀割,多在夜间发作,局部见红肿灼热,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数,为湿热瘀浊。属于痹证之范围,当以泄化浊瘀通络为法,重用虎杖,配桃仁、苍术、黄柏等。《本草拾遗》谓之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滇南本草》谓其攻诸肿毒,利小便,走经络。

4. 治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常见病之一,而虎杖多用于诸淋。宋人许叔微《本事方》曾载:用虎杖煎汤,调麝香、乳香少许,治砂石淋甚效。一人之妻患此,每尿时痛楚不可忍,小便下砂石,在溺器中剥剥有声,百治无效。此方一夕而愈,目所见也。此为许叔微亲眼所见,病人石淋病十三年,每小便痛楚难忍,都能听见石头落在便器里的声音,用虎杖煎汤加少许麝香、乳香服下,第二天就病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