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0|回复: 2

手厥阴心包经

[复制链接]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发表于 2024-1-11 16: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6: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手厥阴心包经所属穴计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9穴。

本经脉主治症候

心包的作用在于保护心脏。外邪侵体时,心包能保护心脏不受伤害。常按摩心包经可以加强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现代人由饮食不平衡、运动不足造成的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有很好的作用。本经上的穴位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脉关键穴位

郄门、内关、间使、大陵、劳宫治痰火扰心、痰蒙心包所造成的神志病,如癫狂、 症。其中郄门是防治心绞痛的奇穴,劳宫补养心脏,治手心出汗、心跳过速、失眠等;

内关、大陵、曲泽用来治疗心血淤阻、心阳不足所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心痛、心悸等;

内关、曲泽、天池也可治情志不和、气机不畅导致的肺、胃部疾病。

7867

主题

269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16: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宫(荥穴)

(一)基础知识

【穴名释义】劳,劳作。宫,室也。穴在手掌中,劳动时把握之处。

【定位】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中风昏迷,中暑;②心痛,烦闷,癫狂痫;③口疮,口臭;④鹅掌风。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古代文献摘录】

《医宗金鉴》:痰火胸痛刺劳官,小儿口疮针自轻,兼刺鹅掌风证候,先补后泻效分明。

《圣惠方》:小儿口有疮蚀龈烂,臭秽气冲人,灸劳宫二穴,各一壮。《玉龙赋》:劳宫、大陵,可治心闷疮痍。

《百症赋》: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

(二)验案举隅

贺普仁医案一

王某,女,45岁。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7年。

病史:7年前,因为发热而出现口腔溃烂,经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且日渐加重。近来整个口腔呈黄白色溃疡面,因疼痛不能说话,不能进食,身体日渐消瘦,二便正常。望诊:面黄无华,舌质红,苔薄白。切诊:脉沉细无力。

辨证:素体虚弱、虚火上炎,耗损阴液。

治则:养阴清热,泻火祛腐。

取穴:劳宫、照海。

刺法:以毫针刺入穴位,刺入5分深,先补后泻,先针照海穴行九六之补法,后针劳宫穴行九六之泻法。留针30分钟。

针后4小时,病人疼痛大减,可进食水,次日,已能说话。2诊后,溃疡面缩小,疼痛轻微。6诊后,溃疡面痊愈。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贺普仁》

【按语】

此案运用足少阴肾经之照海穴,补之可以滋养肾阴、清降虚火而利口舌,正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劳宫为心包经之荥穴,泻之可以清上焦心火而治疗口舌生疮。

贺普仁医案二

张某,男,59岁。

双手掌起疹16年,加重2个月。

16年来,手掌经常起小湿疱疹,奇痒难忍,时有溃烂流水,时好时发,近2月来加重。纳食可,二便正常。望诊:双手掌潮红,掌面起满小疱疹,流黄水。舌淡红,苔薄白。切诊:脉沉。

诊断:湿疹。

辨证:湿毒浸淫肌肤。

治则:化毒解肌。

取穴:劳宫。

刺法:以1寸毫针刺,刺入5分深,行泻法。

经16次治疗,湿疹消退,不痒,不流水,双手掌皮肤基本正常。3年后追访,一直未再发作。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贺普仁》

【按语】

劳宫穴位于掌中,可以治疗掌中热,另外对于手掌的痛痒、皮疹亦有良效。

(三)靳瑞经验

靳瑞教授之“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刺法:均为直刺。“手智针”多用于治疗小儿智力低下、多动症、癫痫、失眠。心藏神,心包代心受邪,故选心包经与心经的腧穴治疗心神的病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