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燕 李永浩
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 ,是发生于支气管上、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 泡上皮等肺 部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在 中医学属肺积 、息贲、肺壅、劳嗽等疾病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 癌 ,基本趋 向于辨证 与辨病 结合 ,扶正与 祛邪结合 ,显示其 在改善症 状 、提 高生存 质量 、稳 定病灶 、延长 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的疗效。在病因病机方面形成了正气内虚 、邪毒、痰瘀诸说,采用以扶正培本为主 ,与清热解毒 、软坚化痰或活血化瘀等祛邪治法结合,使疗效提高。但是 纵观 近 十 年来 对 于肺 癌 的研 究 ,多 为 成方 研 究 、名 家验方、个案报道,虽然对于肺癌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范围较为局限,尚缺乏对于中医传统理论的有效继承。笔者整 理近十 年关于 中医药治疗 肺癌 的文献报 道 ,总结 治疗 肺癌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筛选有效方药,希望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 础和先导 性认识 。
1 临床治疗肺癌常用 中药频次频率情况
通过整理近十年来 中医药治疗肺癌 的相关文献 ,总结肺 癌治疗中各种中药的用药规律。经统计及筛选,收录治疗肺癌复方有 130 首,使用单味药 201 味。根据统计,在 130 篇治疗肺癌的文章中,组成方剂的各类中药出现的频次如下:
首先出现频次最高的也是处方中使用最多的是补益药为 115 次 ,即88.46%的肺癌 中医处方 中有补益药 ,其 中补气 、补 阴 、补血和补阳单味药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40.59%、36.88% 、14.74%和 7.79% ;最常用 的补气药按出现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黄芪、白术、党参、甘草、太子参、人参等;补阴药最常用为沙参、麦冬、女贞子、百合、麦冬、五味子、鳖甲、枸杞子等;补血药为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补阳药则很少使用,主要用冬虫夏草、补骨脂 、淫羊藿。
其次是行气止咳化痰药物,为 106 次,出现频率为8 1.54%,其中清化热痰药出现频次最高,常用者依次为川贝母 、瓜蒌、浙贝母、桔梗等;然后是止咳平喘药,常用者依次为苦杏仁 、百部 、枇杷叶、桑白皮等;
其次是燥湿化痰和软坚化痰药 ,常用者为半夏、天南星和海藻、牡蛎、昆布;
最后是行气药,以陈皮、枳壳、郁金为常用。清热解毒药为 94 次 ,出现频率为 72.30%,常用药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鱼腥草、夏枯草、蚤休、黄芩、玄参 、山慈菇、龙葵 、石见穿、猫爪草等。
活血化瘀药为 76 次,出现频率为 58.46%,最常用活血化瘀药物为莪术、桃仁、丹参、赤芍 、JII芎 、三棱 、穿山 甲、红花 。有毒 药为 39 次 ,出现频率为 30% ,最 常用者为 蜈蚣 、全 蝎 、蟾酥 、朱砂 、蜂 房 、干蟾皮、马钱子。
淡渗利湿药为 32 次 ,出现频率为 24 .62%,最常用 者为茯苓 、薏苡 仁 、砂仁 。止血 药用仙鹤 草 、三七居多。
而收涩药 、消食药 、攻下药出现频次很低 。
上述结果反映出补益药仍然占据着抗肺癌复方中的主导位置,其中益气养阴药为最,反映出肺癌各证型所占比例与治疗药物之间的联系: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虚又以气虚、阴虚为主;行气止咳平喘化痰药物居第二位,说明痰凝于怖是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病机和病理变化;清热解毒药居第三位,说明火毒内蕴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病机和病理变化;活血化瘀药第四位,说明血瘀也是肺癌患者中常见的一个病理变化 ;有毒药物出现频率为 30%,体现了中医 “以毒攻毒”的思想,说明毒邪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淡渗利湿药出现频率为 24.62%,说明肺癌患者常伴有肺脾气虚而致痰湿停滞的病机变化 ;而攻下药的频率仅为 3.85%,反映出临床医生使用该类药物的谨慎,提示肺癌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不宜用峻下药物。从上述临床治疗肺癌用药规律来看,再次验证了目前关于肺癌病因病机理论:即肺癌是因虚而致病,因虚而致实 ,早期的虚多见肺脾气虚,或气阴两虚;晚期多为阴虚内热和阴阳两虚,局部的实不外乎气滞 、血瘀、痰凝 、毒聚。这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了原则 :以益气养 阴为 主,根据证型 的变化,辅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及活血化瘀治法,合理运用有毒药物 ,慎用攻下药。
2 肺癌治疗 思路
2 .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佐以辨期论治 现代中医对各种疾病的治疗都需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肺癌在所有肿瘤病的分型是最复杂的,但仍有一些规律可循 ,这一点通过统计结果已证实。由此可以得出:肺癌的病 因中除了内虚之外 ,还包括热毒 、痰凝及气滞 、血瘀 ,所以取得 良好 的疗效就应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加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祛瘀一类中药。另外肺癌证型的基础研究已证明中医证型在西医分期的各期分布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早 、中期 多见肺郁痰结型及肺虚痰热型,中期多见痰毒瘀滞型,晚期多见气阴两虚型。气虚型以Ⅱ期患者为多 ,气 阴两虚型 以Ⅲ期患者为多 ,阴虚 及阴阳两虚以Ⅳ期患者为多,提示原发性肺癌随着病期由早到晚发展,病邪由浅入深 ,其虚证 由气虚向气阴两虚、阴虚、阴阳两虚发展 。因此 ,在肺 癌的 中医治疗 中 ,引入辨期论治 (即根 据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中医治则)对提高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佐以辨期论治是治疗肺癌的最基 本的方法。
2.2 标本兼治。寓祛邪于扶正之中 中医学是从整体观点出发看待肿瘤形成的,认为肺癌是全身性的疾病,而其肺部肿瘤只是全身性疾病 中的一个局部 表现 ,全身属虚 ,局部属实。肺癌是因虚而得病 ,因虚而致实 ;虚是病之本,实为病之标;虚是全身性的,实为局部性的。中医理论认为扶正可以祛邪,祛邪可以匡扶正气,对肺癌患者而言,扶正是指施以益气健睥、养阴补肾、益精温阳等治法 ;祛邪就是利用清热解毒、软坚化痰、理气散结、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直接抑制肺癌患者体内的邪毒。就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而言,从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肺癌治疗临床用药规律:以益气养阴药、清热解毒药、化痰散结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要用药。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以益气养阴为主,再辨证辅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法。至于在临床治病中何时扶正为主,何时祛邪为主,这要根据每一个肺癌患者的正气与邪气的孰正孰衰,还要结合阶段性的变化 ,补与攻灵活 自如。
2.3 平衡阴阳。攻补兼施治疗肺癌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而产生的,而疾病的发展逆转或治愈 ,也同样是因为治疗使原有的阴阳平衡状态发生了变化的结果。阴阳平衡法实际上是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则的高度概括,是扶正法治疗肺癌的延伸 。笔者认 为对 阴阳平衡 ,从 中医宏观上 看肺癌患 者的症状、脉象、舌象得以改善好转 ,从微观上看可能与机体免疫 、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调节 ,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等很多复杂的机制有关,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2 .4 综合治疗 。注重生活质量 中医综合治疗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可以有效地改善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注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 ,毒副作用小;针灸治疗着重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调动患者 自身的抗病能力;气功锻炼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肿瘤药膳美味可口,可增加食欲;情志的凋摄,可以培育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运 用各 种中医疗法 ,发挥其各 自优势 ,对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都至关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