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回复: 0

掌握三大治痛法宝,搞定临床80%的痛症

[复制链接]

7873

主题

2701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858
发表于 2024-1-19 15: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循经选穴和同经相应,是郭氏针灸治疗各种痛症最常用的两大绝招,而近年来郭氏针灸又加强了对印堂穴的应用的研究,临床中三种方法互相配合,80%的疼痛都能随针而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三个精彩案例分享~

一、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病案一:男,57岁,机关事业单位。

主诉:面部疼痛1年余,加重2日。

病史:

四五年前因治疗鼻炎,进行迎香穴穴位注射后出现左侧口唇发麻,1年前出现面部左侧上额、左侧眉棱骨、鼻左侧连及上牙,口唇疼痛,近2日加重,咬牙就痛。平素好食牛奶、凉瓜,不喜喝水,眠差,大便不成形,灰白苔厚腻,脉弦细数。

既往病史:鼻炎、腰痛

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

处方:内庭(左),申脉(左)、足三里(左)、复溜(左)、阳陵泉(左)、翳风(左)、太冲、飞扬、合谷、上印堂透山根。

内庭针后咬牙疼立刻减轻,起针后患者自述好转70%。

郭帅老师按语:

首先从疼痛部位看,主要涉及足阳明胃经循行所过。

而患者舌象见灰白厚腻苔,且平素喜食凉食,大便亦不成型,说明患者本身脾胃功能很差,且存在胃热。

根据经络循行所过和患者体质情况,首选左内庭泻胃热。针后疼痛立时减轻,再予以足三里增强脾胃之气。

另外,配合治疗眉棱骨痛的特效穴——申脉。

脾阳根于肾阳,取复溜以培补肾阳,增强脏腑功能,取阳陵泉,处理患者腰痛的同时可以升发其少阳阳气。又考虑到,翳风所在处为三叉神经总结处,故选翳风止痛。

患者本身还有鼻炎,“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故针飞扬可治鼻炎。

另根据“面口合谷收”以及足厥阴肝经循行上入颃颡,故选合谷、太冲治疗。

最后应用印堂全息理论,选取上印堂透山根来处理腰痛。


二、同经相应

病案二:女 68岁,青海农民

2023年7月10,下午三点左右时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点土后,左膝关节膝眼外周围疼痛激烈,稍微动一点也是非常疼,之后吃了止疼药也是无效,等到昨晚十点半时就过来了,当时是两个人抬进来的。

疼痛位置:左膝关节膝眼外周围疼痛激烈,稍微动一点也是非常疼。

处方:右手的曲池穴及曲池穴的周围,扎了四针后五分钟左右就慢慢能走开了,今早来的时候比昨晚还好了很多。

郭帅老师按语:

同经相应取穴法源于尚古愚老先生,采取《内经》中记载的交经缪刺的思想,左对右,上对下,以经络对应和解剖位置对应作为选穴依据,选穴治疗。

本案患者以左侧膝关节和膝眼外周围疼痛为主,故治疗时根据解剖位置相应选择在右侧肘关节对应点,即曲池和曲池周围选点针刺。

除了这两大常用绝招外,郭老的亲传弟子,李元宾老师对于印堂穴针刺止痛也有了新的研究和应用。并在临床中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我们也来看一个案例吧~

三、印堂穴妙用

病案三:彭某,男,70岁

2021年3月开始膝部疼痛,影响行动,至5月就诊时已不能下床活动。

治疗:

采用从上印堂穴位置进针,针尖抵达印堂穴,有酸胀感,重插轻提,拇指向前撵转,行补法十余次,酸胀感加强,而后轻提使针回到印堂穴,斜15度向攒竹方向透刺,行补法,强刺激后,患者自述膝部疼痛明显减轻,开始下床走路,行百余米,继续行针,如前法,针后患者行动更加灵活,称其神效。

四、取效关键在选穴,亦在手法


“为什么明明取穴都一样,疗效就是没有老师的好”,问题的关键就出在了手法和针刺的刺激量上。郭老总说:“取穴不用多,但每个穴位你都要多捻一捻”。

“轻针慢捻、慢针细捻”看似非常简单的8个字,看老师的演示操作也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如何下针,患者痛感最小,捻针要怎么捻针感才能持久温和气至病所?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内含玄机。

郭老建议每位针灸医师平时要“针不离手,曲不离口”,捻针常练,经络常背,你离成为像“郭一针”一样的“某一针”就不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