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3-11 16:31:30

治小儿流鼻血

治小儿流鼻血良方

---王华明

因小儿鼻粘膜娇嫩,较为成人易出血,笔者积近20年临床经验,采用中草药治疗小儿流鼻血效果甚佳,一般服药1~3剂见效。

例如,男孩,8岁。患儿6岁起经常流鼻血,稍用力撞击头部即致鼻出血,甚至活动稍剧,如跑步稍快,亦致鼻出血。有时半夜醒来,不知不觉满脸都是鼻血,被单、被头沾血迹。家长十分不安,曾去五官科医院检查,然其出血原因不明,服用一般止血西药不能见好。

舌苔薄白,脉细数。

处方:芦根30克、石膏30克、知母9克、地锦草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8剂,鼻衄愈。随访7年,从此再未出过鼻血。

流鼻血,中医称之“鼻衄”。多由肺热上壅或胃热熏蒸所致。本方用芦根、石膏、知母清肺胃实热,配地锦草以止血。药虽4味,但药简效宏,疗效确切。

摘自《医学文选》1991年03期

社区小儿鼻出血的中医治疗

四川省卫生学校五官科 李忠明

小儿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单侧鼻出血,亦可双侧,常见间歇性的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带血或倒吸血涕,重者可大出血。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

小儿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大多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即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小儿鼻出血的西医治疗包括①对反复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出血点者,多采用局部烧灼法,近年多采用激光、射频或微波止血。该方法较易控制,烧灼温和,对小儿的鼻黏膜损伤小。②对出血较多、渗血面较大或出血点不明者,可采用鼻腔可吸收性物质填塞,如明胶止血海绵加凝血酶或云南白药;鼻腔凡士林纱条也是较常用的止血方法;目前,国内也采用专用的鼻腔气囊或水囊压迫止血。③全身治疗可应用镇静剂、止血剂(如立止血、安络血、止血敏、6-氨基己酸)、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等。④鼻中隔前部反复出血者,可应用局部注射硬化剂或行鼻中隔黏膜划痕等手术治疗。

但是,上述西医治疗方法由于操作复杂,不适用于社区医疗。中医在治疗小儿鼻出血方面具有用药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少等优点。现将近年文献介绍的中医治疗小儿鼻出血的方剂介绍如下。

1 四生汤加味方用:

血余炭6~10g,侧柏叶10g,藕片15g,艾叶、甘草各5g,生地黄12g,荷叶6g,桔梗、夏枯草各8g。

水煎服,1剂/d,7d为一疗程,不必加服其他止血药。

庄瑞英选用该方治疗小儿鼻出血28例,随访3年无复发。

2 玉女煎加味

方用:生石膏、熟地黄各30g,知母9g,麦冬、牛膝、白茅根、旱莲草、桑叶、菊花各10g,代赭石18g。水煎,1剂/d,分2~3次服用,3剂为一疗程。

曹勇等用该方治疗小儿春季鼻出血15例,结果显效(1个疗程内鼻血止住,半年以上无复发)10例、有效(1个疗程内鼻血止住,半年以上偶有复发)5例。

3 健脾止血法

基本方: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生地黄、牛膝、藕节炭、焦三仙各10g,白茅根15g,甘草9g。

口鼻干燥者,加地骨皮、天花粉;鼻出血量多者,加棕桐炭、仙鹤草;纳差者,加鸡内金;面色红、舌质红者,去党参,加玄参。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10d为一疗程。

张振乔选用该方治疗小儿鼻出血120例,显效9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5%。

4 神应止血汤

方剂组成:柴胡、山栀、麦冬、生白芍、生地各10g,生黄芪、生牡蛎、仙鹤草、焦地榆各15g,丹皮6g。

1剂/d,水煎服,冰糖为引,一般服2剂。

发热者,重用柴胡、山栀、去生牡蛎;心经热盛者,重用山栀、麦冬;肝经热盛者,重用柴胡、山栀、生白芍、生牡蛎;气虚明显者,重用生黄芪。

张志科自拟该方治疗180例患儿,服药2剂痊愈146例、服药3剂痊愈27例、服药5剂痊愈4例、无效3例,治愈率98.3% 疗程一般为2d,最长5d。

5 清肺柔肝汤

药物组成:黄芩6g,白芍、生地黄、麦冬各9g,白茅根15g,生甘草3g。1剂/d,水煎服。

赵一敏用该方治疗小儿鼻出血40例,痊愈(鼻出血未再发作,随访2年未复发)22例、有效(症状消失,停药后1年内复发,继续用药后,鼻出血未再复发)18例。

6 以清肝肺经火为主,健脾胃为辅,辨证治疗

药用:菊花、桑白皮、桑叶、生地、夏枯草、侧柏叶、山药各9g,黄芩、牛膝、陈皮各6g,藕节、甘草各3g。肝火盛者,加少许栀子;胃火盛者,加生石膏、芦根;伴有风热表证者,加薄荷;气血虚者,加黄芪、仙鹤草;纳食不佳者,增用山楂;大便干燥者,用少量生大黄。

王淑华用该方治疗114例小儿鼻出血,鼻血止、未发者78例;鼻出血明显减轻者34例;因无效而改用其他疗法者2例。

7 清衄方

基本方:栀子、黄芩、生地、丹皮、赤芍、侧柏叶、炒莱菔子、鸡内金、槟榔各9g,白茅根12g,牛膝、生甘草各3g。

出血量多或发作频繁者,加三七、仙鹤草;伴外感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桑叶等;咳嗽者,加浙贝母、枇杷叶;口渴、鼻干者,去黄芩,加生石膏;急躁易怒、肝火偏旺者,加龙胆草;反复发作日久,伴面黄体虚,查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偏低者,去黄芩、栀子、丹皮之类,酌加黄芪、当归、阿胶等益气补血之品。1剂/d,每剂煎2次,分3次服,5剂为一疗程。

楚华(用该方治疗小儿鼻出血32例,痊愈29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7%。

8 中药内服外用

内服方:玄参5~10g、生地黄8~20g、白茅根10~30g、白及5~10g、茜草5~10g、藕节5~109、侧柏叶5~10g、仙鹤草5~10g、荷叶5~10g、牡丹皮5~10g、血余炭5~10g、黄芩5~10g。鼻塞明显者,加辛黄5~10g、苍耳子5~10g;鼻腔干燥明显者,加麦冬5~10g、沙参5~10g。1剂/d,水煎2次,取汁混合后分3次温服,连用10d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外用药采用自制鼻出血膏白及2份,三七、血余炭各1份,共为细末,用香油或胡麻油调为稀糊状备用。治疗时,用消毒处理后的棉球蘸鼻出血膏适量塞入鼻腔(若为双侧鼻腔出血,则交替塞鼻),约2h后取出,2~3次/d。与内服方配合使用,连用10d为一疗程。

刘进虎"采用本法治疗小儿鼻出血42例,治愈3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90.5%总有效率97.6%。

9 鼻衄灵方

药物组成:白及、三七、杏仁、芥穗炭、血余炭、小蓟炭、生地黄、玉竹、百合各6g,玄参9g,生甘草3g。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用3d。

魏久贞用本法治疗小儿鼻出血23例,服药2剂治愈17例、服药3剂治愈6例。

10 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苦杏仁、生甘草、侧柏叶、仙鹤草、荆芥炭各6g,鲜芦根、鲜茅根各10g,薄荷3g(后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g。1剂/d,水煎,分2次服。

沈金城用本法治疗小儿鼻出血60例,治愈率100%随访半年无复发。最短服药时间2d,一般服药1周。

必须强调的是,用中医药治疗小儿鼻出血时,要注意有无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对出血量大者,应先做鼻腔填塞,再辅以中药治疗,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admin 发表于 2024-5-6 09:35:02

独藕汤治疗鼻衄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中心卫生院 章儒嘉

近年来,笔者常用《湖北中医杂志》1994年第2期刊登的独藕汤治疗鼻衄,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8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120例,女60例;年龄3-48岁;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0年。其中有外伤者25例,鼻中隔弯曲者15例,鼻粘膜充血者30例,其余鼻腔无明显异常。鼻出血多为突发性,或间隙性反复发作。

2 治疗方法

采用独藕汤:干藕节130小儿酌减),或鲜藕节 250-300g。

随症加减剂量(多为大剂量)。

血热妄行者加白茅根 30g、地榆炭20g、生地 30-40g;

鼻粘膜充血者,加金银花4,贫血者,加当归30g;

外伤者,加侧柏叶 20g;

反复出血史或间隙出血者,加仙鹤草 20-60g;

煎好时加红砂糖 50g每日1剂,煎水取汁 1000-1200ml放于冰箱,随服冷饮.局部可用0.9%氯化钠液滴洗鼻腔或浸润棉球塞鼻。

3 治疗结果

显效(治疗1-3天后鼻出血停止,2年内无复发)90例,好转(治疗3-7天后鼻衄停止,6月内无复发或偶有少量鼻衄,继服上方而愈者)78例,无效(治疗7天以上仍无明显效果者)12 例。

4 体会

中医认为,鼻衄症多由火热之邪损伤鼻腔阳络所致。亦有少数患者正虚血亏,或由外伤所致。《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鼻衄的治疗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采用各种方法,使鼻衄停止为先。藕节性味甘涩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收敛止血,化瘀而不留瘀之特点,是治疗鼻衄的首选药物。笔者受贵刊独藕汤治疗鼻出血启示,临床遇鼻衄患者均以藕节为主,(干、鲜均可)随症加味,每收良效。

湖北中医杂志 2010年第 32卷第 5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小儿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