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2-24 21:08:50

下肢水肿并瘙痒,经方三剂患无恙

导读:本期分享一则医案,患双下肢水肿、皮肤瘙痒反复发作,通过六经八纲辨证,投经方三剂取得较为满意疗效,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现将一点辨治体会分享与诸位同道,望多多指教!

病例情况

患者XX,男性,81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2日。

主诉:双下肢间断水肿发作2年余,加重2月。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曾于外院行下肢血管超声提示“下肢血管狭窄”(具体不详),患者自服迈之灵、中药汤剂后水肿可有缓解。近2月来双下肢水肿明显,以足踝水肿为著,外院中药治疗无明显好转,故来就诊。刻下症:双下肢指凹性水肿,足踝肿甚,下肢皮肤瘙痒伴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瘙痒午后加重,口干,咳嗽无痰,时有下肢肌肉痉挛,无明显怕冷,饮食可,睡眠佳,大便2-3次/日,质不成形,小便调,舌淡胖大,苔白腻,舌下脉络曲张明显,脉细滑。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目前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辅助检查:完善肝肾功能、心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动脉硬化,未见明显狭窄。

辨证分析:患者双下肢水肿、口干、大便不成形,舌胖大提示为太阴脾虚,脾虚水液运化失调,流于肢体,故见肢体水肿。脾虚津液不能上承,故见口干;皮肤瘙痒、无汗干燥,无明显怕冷,且脉不沉,提示有太阳表证;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为肌肤甲错,舌底静脉曲张,提示兼有血瘀,综合辨为太阳太阴合病兼血瘀,处方以五苓散合麻桂各半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物如下:

茯苓皮30g,猪苓10g,炒白术10g,泽泻15g,麻黄6g,桂枝9g,白芍12g,杏仁9g,桃仁10g,牡丹皮12g,地肤子15g,白蒺藜10g,木瓜15g,炙甘草6g;三付,水煎服,嘱其平卧时可适当抬高下肢。

结果:患者服上方3剂后,双下肢水肿消失,皮肤瘙痒改善。

按语
水肿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心衰、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下肢血管狭窄等疾病,本例患者经系统检查可基本排除这些疾病;另外,患者口服的降压药物中含有钙离子拮抗剂,此类降压药物亦可导致水肿,且常以足踝水肿为著,本例患者不排除药物导致的水肿。

当然,我们中医治疗疾病是以患者症状、体征为主,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采用我们六经八纲辨证法,患者为表里同病,太阳太阴合病且兼有瘀血,处方用五苓散合麻桂各半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

五苓散是治疗外邪内饮的经典方剂,能健脾胃、化湿邪、生津液,为患者脾虚水液运化失调而设;另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皮肤瘙痒,本例患者至皮肤瘙痒首先考虑有表邪,其次患者肢体水肿,水湿之邪郁滞肌表,亦可表现为瘙痒,故在投之以五苓散合麻桂各半汤,既能化湿也能解表;胡希恕先生在治疗身痒时擅用麻桂各半汤,喜加荆芥、防风、白蒺藜。此外,患者有肌肤甲错,且舌底静脉明显,提示兼有瘀血,若瘀血阻滞,肌肤失养,同样可见皮肤瘙痒,故加桂枝茯苓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肢水肿并瘙痒,经方三剂患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