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2-16 21:22:44

从小有“眩晕呕吐”病,偶遇老中医开一方,每发作,只服一帖即好转

导读:尚志钧先生从小就有眩晕呕吐病,抗战时偶遇一老中医仅用一贴治好多年顽疾,为避免方子遗失,还自编歌诀记录。后面,尚老也用此方治好了许多痰饮眩晕症的患者,疗效甚好,让我们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方子吧。

治疗痰饮眩晕的一点经验

从小患眩晕呕吐病


笔者有个老毛病,一着凉就发眩晕呕吐。眩晕时觉得房子和床都在旋转,目不能睁。如果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才稍好些,一旦翻身,或把头的位置转动一下(向左或向右),眩晕立刻加重,似乎房子就要倒下。


同时发生呕吐,开始吐的是食物,待食物吐完即吐水,有时吐的是很苦的黄水。等到不眩晕时,也想吃点东西或喝点开水,但不久又吐出。

我从小就患这种眩晕呕吐病。那时家在农村,缺医少药,害病时只得任其自然,有时睡上五六天,也就自然好了,但如不小心,着了凉仍会复发,特别是前胸后背着凉更容易发。


有时吃糖或喝茶也会发,发了以后,躺的时间就更长,不想吃也不想喝。有时家里大人请些年纪大的老太太替我刮挑或刮痧。即先用铜板或铜钱蘸点香油,在前胸两侧刮,刮到皮肤发红,从中找到旋涡状红点,用针挑破。挑破时不出血,而现白丝,状如羊毛。


老太太说我害的是羊毛疹子。如果挑破出血,那就不是这种病。或者不用针挑,而用铜钱压在旋涡状红点上,使红点恰在铜钱方孔中,此时用灯草蘸点香油,用火燃着,向铜钱孔中烧,烧时会出现爆裂声。如无爆裂声,即不是这种病。

不论刮挑还是刮烧,都十分疼痛,难以忍受。一般前胸挑或烧十处左右,后胸也要挑或烧约十处,病才得减轻。奇怪的是,经刮挑或刮烧,病确实就好了,能吃能喝,也不眩晕欲吐了。

偶遇老中医开方,仅一贴治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安徽第四临时中学由至德迁到湖南洪江嵩云山,改为国立八中。我在八中读书时,这病也时常发作。有一次发作时,恰遇洪江一老中医(名字我记不清了)来校为其他同学看病,顺便替我看了。

我把病情同他讲,他说:“你是老毛病吧!” 我听了很敬佩他,认为他医道高。他替我开了个方,只一帖。当时我闻到中药气味就想吐, 但想治好病,只得硬吃下去。

记得是下午吃的,晚上病就轻多了。又服二煎,到了第二天早上果真好了。我于是把那位老中医开的方子视为珍宝,收藏起来,以后每遇发作,就用那张方子,只要服一帖就好了。


日本投降后,我回到家乡(全椒),同尚启东在一起研究如何整理古本草时,偶然又发眩晕呕吐。尚启东要替我开个方子,我说我有旧方,并出示给启东看。原方是这样:


原方


白蒺藜三钱,蔓荆子三钱,白术三钱,苍术三钱,陈皮三钱,制半夏三钱,茯苓五钱,泽泻五钱, 菖蒲一钱。

启东看后说:“菖蒲可以不用。”我问为什么?他说:“你在湖南洪江,那儿山雾多,湿重,宜用菖蒲辟湿浊,此地可以不用。”我按启东所言,去菖蒲后,服之药效果然一样。

后来我也用此方治好了与我患同样病的患者。


这个方子就是二陈汤重用茯苓加泽泻,以除胸中痰饮,使痰饮从小便中走;白术、苍术健脾燥湿,协助二陈以除痰饮;白蒺藜、蔓荆子散头风而止眩晕。全方治痰饮眩晕安全可靠。


在那些动乱年代,我怕方子遗失,除抄在笔记中外,还取方中各药首字编成口诀:“蒺、蔓、二术、陈、苓、夏、泽、菖”。

服此方忌喝茶,忌甜食及生冷和大荤,亦宜避风。




二陈汤不可用甘草与山楂,用了会降低药效。如寒甚可加炮姜3~6克。


此方适用于痰饮眩晕。我曾用此方治疗西医所讲的“美尼尔氏症”,也有确效,但要符合痰饮症状:“不渴,饮水吐水,头目眩晕。”由高血压或贫血引起的眩晕,不可用此方。

本文摘自《本草人生·尚志钧本草论文集》丨作者/尚志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小有“眩晕呕吐”病,偶遇老中医开一方,每发作,只服一帖即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