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2-11 20:34:14

酒制升提、姜制温散、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



药性总义


一、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

二、凡药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也。

三、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

四、凡药寒、热、温、凉,气也。酸、苦、甘、辛、咸,味也。气为阳,味为阴。气厚者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味厚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则发泄、表散,厚则发热、里温。味厚则泄,降泻。气薄则通,升通。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阴阳之义也。

五、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象春。气薄者,降而收;象秋。气厚者,浮而长;象夏。味厚者,沉而藏;象冬。味平者,化而成;象土。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李时珍曰: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暂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凡药根之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以生苗者为根,以入土者为梢,上焦用根,下焦用梢,半身以上用头,中焦用梢,半身以下用梢,虽一药而根梢各别,用之而差,服亦罔效。药之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干者内行脏腑,质之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各以其类相从也。

凡药色青,味酸,气燥,性属木者,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甲木,肝为乙木。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脾与胃相表里,胃为戊土,脾为己土。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庚金,肺为辛金。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胱膀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壬水,肾为癸水。

凡一脏配一腑,腑皆属阳,故为甲、丙、戊、庚、壬,脏皆属阴,故为乙、丁、辛、己、癸也。十二经中,惟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络,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部分也。

药之为物,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类相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睪丸而入肾之类。有因性相从者,如属木者入肝,属水者入肾,润者走血分,燥者走气分,本天者亲上,本地者亲下之类。有因气相求者,如气香入脾,气焦入心之类。有因质相同者,如药之头入头,干入身,枝入肢,皮行皮。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之类。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

药之炮制功效:

一、酒制,升提。

二、姜制,温散。

三、入盐,走肾而软坚。

四、用醋,注肝而收敛。

五、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

六、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

七、乳制,润枯生血。

八、蜜制,甘缓益元。

九、陈壁土制,藉土气以补中州。

十、面里曲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十一、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令平和。

十二、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

十三、去穰者,免胀。

十四、去芯者,除烦,此制治各有所宜也。

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或市肆饰伪,则气味全乖。或收采非时,则良楛异质。或头尾误用,则呼应不灵。或制治不精,则功力大减。用者不察,顾归咎于药之罔功,譬之兵不精炼,思以荡寇克敌,适以覆众舆尸也,治疗之家,其可忽诸。

《千金》云,凡药须治择熬泡毕,然后秤用,不得生秤,滋润药皆先增分两,燥乃秤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酒制升提、姜制温散、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