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2-2 20:27:20

鲁贤昌治疗痛风经验

鲁贤昌主任医师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上颇多建树,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清热祛风,除湿通痹

痛风属于“痹证”范畴,临床多表现出关节红肿热痛及全身发热、口渴心烦、舌苔黄燥、脉细数等,故有“痛风无寒证”之说。痛风性关节炎多属于风湿热痹一类。鲁师认为,《丹溪治法心要•痛风》“大率痛风,因血受热”中的“痛风”,基本上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他关节炎的风湿热痹。从理化角度分析,除温度下降导致尿酸盐的溶解度减少及尿酸盐析出外,温度升高则导致水分挥发,从而使溶解尿酸盐的溶剂减少,故这种情况也易导致尿酸盐析出,《医林改错》所谓“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即是此理。

痛风性关节炎以热邪较盛,兼夹有风湿两邪。风性数变则发病迅速而凶猛,湿性粘滞则久恋缠绵而难愈。治疗当清热祛风、除湿通痹为主。方可用白虎加桂枝汤、薏苡仁汤、三妙散、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等其中之一加减。常用药物有山豆根、防己、秦艽、豨莶草、臭梧桐、络石藤、薏苡仁;如果方中加入适量的寒凉药物佐制,则麻黄、梓枝、细辛、防风、羌活、藁本、苍耳子、独活、威灵仙、木瓜、徐长卿、五加皮、虎骨、白花蛇、乌梢蛇、蚕砂、寻骨风、海风藤等其性温热的抗风湿药物也可适当选用。

2 化瘀除浊,畅通经络

血瘀、痰浊是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新的病证,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前人也认为痰浊、瘀血是痹证的重要病机,《类证治裁》云:“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医林改错》有“瘀血致痹”说。临床不论是血瘀还是浊凝,均可阻滞经络、壅遏邪气,使经络骨节痹阻,不通则痛。鲁师强调,在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变中,血瘀、痰浊往往互为胶着,临床可将以血瘀痰浊为主要病理基础的这一类型称为痰瘀痹阻型。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久痹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胀,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淡胖或舌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治疗当以化瘀除浊、通络除痹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桃仁饮、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其中之一加减。常用药物有牡丹皮、赤芍、制大黄、三七、茜草、郁金、丹参、虎杖、穿山甲、地鳖虫、虻虫、凌霄花、斑蝥、乳香、川芎、延胡索、姜黄、莪术、鸡血藤、红花、桃仁、牛膝、胆南星、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白附子;此外,地龙、马钱子等其性寒凉的通经络药物也可用于该型患者。

3 典型病例

肖某,男,32岁,干部。患者主因右膝、踝关节红肿热痛2年,再发1周于1996年1月 8日初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踝关节红肿热痛,随即出现右膝关节红肿热痛。当时查血清尿酸为680umol/L,西医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曾予“别嘌醇、秋水仙碱、布洛芬”等治疗。用药时能改善病情,但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其父与一位哥哥均有痛风病。查体: 膝、踝关节红肿压痛且关节皮肤触烫,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查:ASO 250 U,RF(-),血清尿酸586umol/L,血沉65mm/h, 膝、踝关节X摄片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中医辨证为风湿热痹。治拟清热祛风、除湿通痹。方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土茯苓、秦艽、络石藤各15g。每日l剂,早晚2次饭后温服,15d为一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关节红肿热痛、功能活动及关节皮肤触烫均明显改善,复查血清尿酸为379 umol/L,血沉23mm/h。守前方去土茯苓、秦艽、络石藤,用法同上,巩固2个疗程后,复查血沉16mm/h。半年后随访未见该病复发。

按: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本例患者父亲、哥哥均有此病,可见具有一定的家属聚集倾向。该例属热痹范畴,治以清热通痹为主,方用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该方出自《丹溪心法•痛风》,因其能治周身骨节疼痛的痛风证,故名。方中黄柏、龙胆草清热泻火,苍术、防己燥湿行水,使湿热之邪渗泻于下;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天南星化痰祛风,使痹阻骨节之痰浊瘀血得行;羌活去骨节间之风湿,白芷去头面之风湿,桂枝、威灵仙去手臂足胫之风湿,使周身骨节的风湿之邪尽去;神曲健脾暖胃消食,以免黄柏、龙胆草过寒之品重伤脾胃;再加土茯苓、秦艽、络石藤清热、消肿,通痹之功益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贤昌治疗痛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