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12 17:51:40

三仁汤治暑湿感冒

三仁汤出自清朝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湿热内蕴、三焦不利和湿温初起的鼻祖处方。吴鞠通以其治疗湿温,取其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使气化行而湿郁开,湿去则热无所凭借,病即愈已。【组成】杏仁15克,正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煎服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现代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现代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上火,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腎功能受阻,就会造成腎虚、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等各种妇科杂症。

“平淡而神奇的三仁汤,通三焦之良方

”三仁汤的思路,是从上中下三焦,把水湿往外宣,往外降。

《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可见三焦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功用。


所以三仁汤不单清利三焦湿热,而是能很好地宣畅三焦气机,使邪气外出。《中藏经》谓:“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广东有位名医张立中老先生,是内调外理的高手,直言在南方,前面腹部为湿气堵塞引起的腰痛,一般选用三仁汤把上中下三焦气机疏通,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君药

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肺气宣发,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提壶揭盖”之义;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药

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佐药

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三仁分入上、中、下三焦,合用协同,故能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

徐大椿云:“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

“三仁汤的功效

”三仁汤治外感

2012年春,严某,男,42岁,干部,在春节期间常食荤菜,又因家中有暖气,常觉燥感,兼食有凉菜,水果类,复兼外感,竟致发烧不退。

住进当地大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包括脏器病、血液病、结核病、恶性疾病、细菌培养等,都未查出病因,发烧延至第18天,家属恐慌,请中医参与治疗。

患者面色晦黄,全身困痛,但能忍受,舌质红苔薄黄满布稍腻,脉细濡数,大便不畅,小便浅黄。

每天下午3点左右开始发烧,体温在39℃上下,至第二天黎明前后胸汗出(4〜5点)发热渐退,上午稍好,下午又发烧依旧,纳呆,但能食,口不甚渴。

此当属中医的湿温证,内热外感兼脾胃湿滞,湿邪缠绵,又天天输液治疗,复增内湿,导致欲速不达,病退缓慢,过去西医有按“肠伤寒”考虑的,也有一定效果,但现在住院治疗,首先得全面查明病因,占用了一定时间,不能说不好,若配合中医的“三因”等辨证,将更有利于患者,此又属题外话。

处方以三仁汤加黄芩、猪苓、茯苓皮、腹毛、常山、草果仁等,三剂。一剂发热退,三剂病全退了,后又复诊两次,皆以健脾、利湿、益气、养陰方治疗善后并告康复。

三仁汤治痹症

三仁汤既有宣上、畅中、渗下之效,应即有全身的作用,只要有湿滞者,皆可对症治疗,筋骨关节也在范畴之内。

对于单纯的风寒湿合而为痹,临床上用祛风、祛湿、驱寒之方多有成效,但对于又有热,又有风寒湿错杂者常显得力不从心。

借用《温病条辨》“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的“寒气胜、疼痛较剧,本方重用防己、桂枝,再加姜黄、海桐皮。”

常在三仁汤的基础上,加汉防己、姜黄、海桐皮,收到了很多效果。

如张某,男,40岁,1991年春夏之交,先有外感症,后渐出现手、足关节肿痛,以足踝部为甚,住院西药多方治疗,病证不减,夜疼痛较重,未查出类风湿、结核、痛风、腎病等陽性体征,仍按“风湿”观察治疗。

患者觉午后体热,但体温不升,兼有全身困倦,体略胖,饮食一般,口干不甚渴,小便黄,大便不秘,舌质红苔薄黄腻,予以三仁汤加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各20g,10余剂,病愈。

又治疗痛风患者,“尿酸”增高痛,降低后仍痛不止者,常以三仁汤加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再加川木瓜30g,车前子30g(车前子为《中医杂志》单药经验方),湿重热重者又加生石膏30g,苍术30g,临床上常收到理想效果。

又治肩周炎,包括五十肩及颈椎病患者,常治不愈,针灸、推拿、理疗后仍疗效不显者,亦用三仁汤加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再加酸枣仁、玄胡、鸡血藤、夜交藤各30g(此为马有度先生二仁二藤汤),疗效显著,因此类病亦属血虚、气滞、兼有湿邪者。

三仁汤治皮肤病

湿邪充滞皮肤而产生的疾病,亦可通过三仁汤通达三焦而透表,将邪驱除于卫外。

面部疣状物增多,西医认为“病毒寄生”,中医以为其皮色不变,粒状疹粒不退,多为湿邪滞留于皮肤,以三仁汤重用薏苡仁30〜40g,再加广三七15〜20g,服10剂以上就可以见到显效。

白㾦,皮肤出白色痱疹样颗粒,晶莹透亮,内含浆液,常伴有外感发热等症状,现在的儿童多发的“手足口病”,也多属湿热病邪范畴,治疗类似,以三仁汤加板蓝根、连翘、二花、鱼腥草等治疗,效果较快。

三仁汤治口疮

若是急发者,现代的“消炎”,中医的“清火败毒”,或民间“清热”验方皆可收效。但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发作者,常使人感到棘手。

有常服消炎药、维生素B2、锌剂、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者,或效或不效,好几天又发病者,中医有用大剂清热者,效果不显时,改用扶正法,有用天王补心丹者,或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玉女煎、大补陰丸等也是时效时不效,也使医患双方犯难。

这里提供三仁汤参考应用,以多增加一条治疗途径。因慢性口疮辨证,既非单一脏腑经络辨证,又非实非虚,六气当中最难速已的,唯湿为最,虽然舌为心苗,但毕竟脾主口,脾主湿。

临床上遇到寒热错杂,虚实难分时,多从湿邪考虑,找出三仁汤的主症。

偏热者加玄参、丹皮、生地。湿热夹虚者加胡连、当归、甘草。偏风热(过敏者)加薄荷、白鲜皮、蝉蜕。

二、这个三仁汤的方子是:杏仁十二克(捣,后下)、薏苡仁十八克、白蔻仁六克(捣,后下)、法半夏六克、厚朴六克、竹叶六克、通草三克(方子里面的滑石我给去掉了)。我用它来治疗暑湿感冒,疗效非常的好,还有就是这种桑拿天出现的皮肤病,用此方的疗效也非常的好。

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位朋友,就是在这个桑拿天,胳膊上出现了很多的红点,在皮肤中若隐若现,很恐怖,不知道是什么,一片片的,用了涂抹的药膏无效,我根据天气的特征,给开了三仁汤,患者自述,服药后出了一身的汗,然后第二天这些红点就消失了。

清暑益气汤(李东垣) 补肺生津,燥湿清热。

(《脾胃论》)

【歌诀】清暑益气参草芪 当归麦味青陈皮,曲柏葛根苍白术 升麻泽泻姜枣随

【组成】黄芪 苍术 升麻各一钱(各3g) 人参 泽泻 陈皮 炒神曲 白术各五分(各1.5g) 炙甘草 当归身 麦冬各三分(各1g)青皮二分半(1g)五味子九粒(3g) 黄柏 葛根各二分(各1g
【用法】上l5味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温服。
【功用】清暑益气.祛湿健脾。
【主治】暑湿伤人,气津两伤。症见身热心烦,自汗口渴,四肢困倦,不思饮食,精神减少,胸满气促,身重,肢体疼痛,小便赤涩,大便溏黄,脉虚等。

admin 发表于 2024-1-12 17:51:58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他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着的效果.

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汉《伤寒论》已经论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证治,所列桂枝汤、麻黄汤为感冒风寒轻重两类证候的治疗作了示范.隋《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人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已经认识到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并较准确地描述其临床证候.《诸病源候论》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应包含有"时行感冒".至于感冒之病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畜,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万病回春·伤寒附伤风》说:"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清代不少医家已认识到本病与感受时行病毒有关,《类证治裁·伤风》就有"时行感冒"之名.《证治汇补·伤风》等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司,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案举例】

谢某,男,5岁,1996年7月24日就诊.发烧6天,体温波动在38~40℃,午后热势较盛,无汗,食欲不振伴恶心呕吐,时有头晕,大便黏稠不爽,曾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罔效.就诊时体温39℃,精神倦怠,懒言嗜卧.查血白细胞5.4×10/L,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脉证合参,此乃湿温.即湿热之邪闭塞卫表所致,故用三仁汤宣畅气机.

药用:杏仁、半夏、蔻仁、川朴、滑石、藿香各6g,薏苡仁12g,神曲10g,竹叶、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200ml频服,服药3剂,体温降至37℃,精神转佳,食欲大增,又继服上方2剂,症状全消告愈.

按:小儿为纯阳之体,外邪易从阳化热,热被湿遏,壅闭于内,使气机不得宣畅,故发热不退,用本方舒利气机,宣畅三焦,加入藿香、神曲可消滞和中,芳香化浊,原方配合共奏疏通卫表,清热利湿之功.

admin 发表于 2024-1-12 17:52:13

教你一招治感冒五 三仁汤和藿朴夏苓汤

这次一气说两个方子,是因为这两个方子都跟“湿气”有关,并且症状及其接近。说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中医的“外感理论”:中医不同于西医,没有“病毒”、“细菌”的提法。中医认为人体得病,是因为身体虚弱,或者自然界气候冷暖变化不正常所致。例如,冬天该冷不冷,夏天该热不热;或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热,都会导致人体患病。中医对各种侵害人体的自然因素,称之为“病邪”,因为总结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称之为“六邪”或者“六淫”。

前面说到的“风寒”、“风热”,说到了“风”、“寒”,今天的方子则涉及六淫中的“湿”,即“湿邪”或者“湿气”。

中医《温病学》中谈到一种病叫“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其治疗方法首选“藿朴夏苓汤”,其次就是“三仁汤”。这种病我也把它归为感冒的一种,因为也是感受外界的病邪引起的。(从西医角度看应该是一种病毒或者什么微生物)这种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发热很特别,大多是上午体温37度左右,下午逐渐升高,到38度左右,但很少39度以上,不需用药,第二天上午体温又回到37度左右。循环往复。病情缠绵不愈。我曾治疗一位患者,这种发热达3个多月,仅仅服用“三仁汤”三付即愈。还有一位患者,因发热住院,我去看她时,看到她精神很好,不像患病。询问后得知她每日下午发热,上午体温正常。给予“藿朴夏苓汤”,也是三付即愈。

药物组成:

藿朴夏苓汤《医原》藿香6g 半夏5g 茯苓9g 杏仁9g 生薏米12g 白蔻3g 猪苓5g 豆豉9g 泽泻6g 厚朴3g。

三仁汤《温病条辨》杏仁9g 滑石18g 通草6g 白蔻6g 竹叶6g 厚朴6g 生薏米18g 半夏9g。

两方的应用:都用于以上所说的比较特别的发热(姑且称之为“湿热感冒”)。

区别:当患者发热的同时怕冷,用藿朴夏苓汤;当患者发热时不怕冷,用三仁汤。

同时注意饮食清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仁汤治暑湿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