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12 17:20:16

7年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久治不愈,经方一朝治愈!

引起反复发热的原因很多,可以见于病原体感染、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等,其中比较多见的为布病、风湿热等疾病。

治疗案例1

黄某,男, 16岁。以“反复咳嗽伴发热20余天”于2012年2月6日初诊。症见近20天发热缠绵,无恶寒,体温波动在37.2℃~ 37.6℃,口干无口苦,咽痒不痛,咳嗽夜甚,痰多色黄,咳剧时胸痛,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血液分析、胸片、血培养均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感冒。中医辩证:邪伏少阳。治以清胆利温,和胃化痰。方用蒿芩清胆汤合小柴胡汤加减。青蒿(后下)10g、黄芩15g、法夏10g、茯苓20g、陈皮5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柴胡10g、党参15g、大枣10g。7剂。复方川贝枇杷止咳露3瓶, Sig: 30m1, tid。

7年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久治不愈,经方一朝治愈!

2012年2月10日2诊:低热好转, 以午后为主,现体温波动在36.3℃~37.2℃,咳嗽好转,痰少而黏相,色淡黄,纳一般,失气多,小便淡黄,大便正常,舌暗苔黄腻,脉弦清。法夏10、茯苓2、陈皮5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黄连10g、柴胡10g、党参15g、鸡内金15g、麦芽30g、海浮石30g。7剂。复方川贝枇杷止咳露3瓶, 30m1, tid。

2012年2月17日3诊:近3天, PM9:00T: 37℃~37.3℃。其余时间正常,咳嗽,咽算,痰白黏,口干,肠鸣,舌淡红中裂、苔黄腻,脉滑。青蒿(后下)10g、鳖甲(先下)30g、生地20g、知母10g、丹皮1g、紫菀10g、白前10g、百部10g、冬花10g、银柴胡10g、防风10g、五味子10g, 7剂。

治疗手记

患者主要症状有二, 一是低热,二是咳嗽,彭教授治以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方用高芩清胆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甚是对证,故前述二症均缓解, 2诊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效不显, 3诊则以青蒿鳖甲汤加味而收功。

治疗案例2

方某,女, 73岁,汕尾人。低热2月, 2011年8月19日初诊,症见: 夜热早凉,手晨37°C,午后至夜间最高可到37.9℃,伴自汗,口渴,疲乏,

恶风恶寒,舌淡, 苔薄腻,脉弦细。辩证:暑湿兼寒,青蒿(后下)10g、黄芩15g、法夏10g、茯苓20g、陈皮5g、甘草6g、柴胡10g、党参15g、大枣15g、干姜10g、麻黄根10g、浮小麦30g。7剂。8月26日2诊:最高体温仅有1天夜间37.2℃恶风恶寒减轻,今早36.6℃, 自汗亦少,舌淡苔薄腻,脉弦细。效不更方。患者到处求治不效,经1周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连说彭教授医术高明。

治疗案例3

吴某.男, 49岁.以“反复发热7年”于2009年12月25日就诊,曾于某西医院经颅多普勒、血管血流速阻力检查: 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血常规:正常.患者回忆不起起因,体温波动于38℃~ 41℃,常服用感冒药以期降温,舌淡红苔薄,脉细数。中医辩证:邪伏少阳,病久伤阴, 治以和解少阳,养阴透热,方用小柴胡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5g、法夏10g、党参15g、甘草6g、大枣15g、青蒿(后下)10g、鳖甲先煎30g、知母10g、桑叶10g、玉竹30g、连翘15g, 7剂, 2009年12月29日2诊:自诉体温下降, 精神增加,前方去玉竹、连翘,加钩藤、夏枯草7剂。2010年1月4日3诊,患者言1周以来体温正常,困扰其长达7年的发热,而今得以痊念。现仅感头痛, 以小柴胡汤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7年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久治不愈,经方一朝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