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26 10:21:11

眼肌痉挛中医证治六要--吴中朝

眼肌痉挛,虽然病势一般不重,也多不属于器质性疾病。但因其病症生于面部,有碍瞻观,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不少人还因此诱生焦虑、抑郁等疾病。故本病也不容小视。

如何治疗本症?本人临床,总结为“六要”。此之经验,辨证施治,灵活施用,多能取效。

疏肝解郁为一要。对于眼肌痉挛日久的病人,往往有长期情志失调,肝郁气滞现象。患病之后,症状更重,甚至形成焦虑症或焦虑抑郁症状。更有甚者,惶惶不可终日,忧愁不解、默默不欲言语、终日唉声叹息,或哭哭啼啼等。此可疏肝解郁以治。中药可以用加味逍遥丸为主。

针灸可取肝胆经穴阳白、太冲、行间,以及与肝相关的肝俞、胆俞等穴治疗。并可取风池穴。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疏散外邪为二要。本症可与面部疏于保护,感受风寒有关。“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眼部位于人之头首,属于上部,风邪或风寒之邪易于侵袭,风邪易动,寒主收引,故可见眼部痉挛、眼皮跳动等症的同时,形寒发热等,受凉或感冒后加重,或阴冷天气、季节转换时诱发等。治疗要疏散表邪。中药可用玉屏风汤。同时,可与川芎茶调散、银翘散等同用。

针灸治疗可以用大椎、风池、合谷、外关等穴,加上攒竹、太阳、四白等穴。针刺以泻为主,必要是可以加灸。

清泄内热为三要。内热偏盛,上扰于面,窜动于眼,故可致眼皮跳动。内热,或因于心火炽盛,或因于胃火偏旺,或因于肠热上行等。根据不同情况而治疗。

眼皮跳动伴有舌尖红赤,口舌生疮、小便灼热者,要清泄心火,以黄连上清丸、导赤散等为主。

以口干欲饮,胃腑灼热、舌红苔黄的,要清降胃火,以清胃散为主、凉膈散为主。

对于肠腑积滞,腑气不通,伴有便秘或大便干结难解的,舌结苔黄厚腻或干焦状的,要通腑导滞,引热下行,可用大、小承气汤出入。

针灸治疗,心火炽盛的,取劳宫、少府等穴,泻法;胃火偏旺的,取中脘、足三里、丰庭、合谷、曲池等穴,用泻法;对于肠腑积滞的,选用上巨虚、天枢、支沟等穴。对于上述之热重所致的眼皮跳动,还可以酌情应用刺络放血法,以清泄内热,可以刺大椎、曲池等出血。

活血化瘀为四要。本病症,不少人好发于外在的或人为的刺激,如美容手法不当,外伤跌仆,面瘫施治刺激过重,终日用眼伤及经筋,等等。其症状日久由气及血,或病久入络,留瘀于眼部,经筋失畅,而显眼皮跳动。应予以活血化瘀。中药可用桃红四物汤加三七粉,严重的可用血府逐瘀汤等。

针灸治疗,可以合谷、血海、膈俞,点刺出血。亦可在面部或有血络显现处刺络放血。可用灸法。

补益肝肾为五要。眼肌痉挛,还可以是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失水涵,致使肝阳上亢,化风作扰。临床可见眼皮跳动幅度偏小,甚至是蠕动,病情久延,或年龄偏大等。其舌苔薄少,或舌红无苔,口咽干燥,眼部干涩。可用滋补肝肾,兼以平肝潜阳法。中药多用杞菊地黄丸、明日地黄丸等。

针灸可取肝经太冲、肾经太溪、照海、复溜等穴,针刺以补为主。

调补气血为六要。一些病人的眼皮跳动,往往因于病后,或产后,或伤后失血之伴发等。还有部分病人,伴有长期的慢性疾病。临床可见病人眼皮跳动较慢,时作时止,或多为蠕动、颤动,面色萎黄,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舌淡或苍白等。此证多为机体虚弱,气血不足,眼肌失养。治疗宜补益气血为先。可选八珍汤、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汤等。

针刺可选百会、足三里、脾俞、气海、关元等穴,补法。可加灸。

此外,平时要多加休息,不宜过劳。少食辛辣之品。少用电脑,不用眼过度。

平时可针作一些轻微的面部以眼周为主的自我按摩,以指腹轻轻按摩为主。其穴位选取,包括阳白、四白、睛明、太阳、丝竹穴等,配合手部的合谷穴,颈部的风池穴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眼肌痉挛中医证治六要--吴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