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24 08:56:01

甲亢治疗验案集锦

包某,女,44岁

心悸头晕2月

患者由于母亲4月前病故,曾连续数夜未眠。某天突然出现心悸头晕症状,检查血压为160/90,医生告之过度操劳引起,故未予重视。此后经常失眠,且心悸、头晕越来越重,尤以近2月为显。几天前来我处求治,见其颈前有结块,我建议病人化验甲功。今日带化验单来诊,指标异常,被诊为甲亢。现病人心悸最显,夜里睡眠不佳,头昏而沉,面热心烦,容易劳累,双手平举略有震颤,舌淡红微颤状,脉细数。否认家族遗传。

诊断:甲亢

处方:何首乌30g,生地30g,合欢花30g,夜交藤30g,五味子20g,牡蛎50g,白芥子10g,栀子15g,川楝子15g。

一周后,心悸消失,余症亦减,唯睡眠仍不实。遂加酸枣仁30g,继服一周。今测血压130/80,症状全无。

病人因母病故,连夜不寐,暗耗心血,又因长期失眠导致阴虚。阴血不足故见心悸,头晕;虚火内生,故见心烦,面热。与此同时,病人痛失亲人,情绪低落,气机郁结,加上虚火熏灼,遂有痰核结于颈前,发为瘿病。手与舌颤乃阴虚动风之象。方中何首乌,生地滋补阴血,牡蛎潜阳入阴,阴平阳秘则虚风自熄。合欢花,夜交藤,酸枣仁养心解郁安神,酸枣仁,五味子宁心定悸,白芥子,牡蛎化痰散结,川楝子,栀子理气除烦。此方虽简,然用药处处针对病机,无一而漏,可见,辨证论治乃中医之精要。   

admin 发表于 2024-1-24 08:56:13

鲍男 21
心悸,失眠伴手颤3月,加重一周。
病人3月前失恋,此后逐渐出现失眠,并时有心悸,汗出,手颤症状,每次失眠后其他症状必会明显,近一周症状明显加重,除原来症状加重外,又有面热,烦躁症状,饮食大增,身体反见消瘦,经医院各项检查被诊断为甲亢,现病人面色潮红,身体消瘦,汗出不断,手颤明显,颈前结块肿大,平素急躁易怒,舌红苔黄干,脉弦数。

诊断 甲亢

方药 龟板30鳖甲30白芍80钩藤20牡蛎30海浮石20夏枯草20知母20茵陈30酸枣仁30五味子20

服药3天后,所有症状均大减,继服10剂,已无所苦。

病人为肝旺体质,因失恋而情志过极,肝火上炎,故见急躁易怒,面红,肝阳化风,故见手颤,旺火久燃,必然伤阴,心阴受损,故见心悸失眠,多汗,胃阴受损而胃火偏胜,故见消谷善饥,火灼致使营液内虚,故见反而消瘦,旺火灼津为痰,随肝火上升到颈前,故结块为瘿,如今旺火伤及阴液,阴虚不制阳,而阳旺更甚,欲断此恶性循环,首要为滋阴潜阳降火,故用龟板,鳖甲滋阴以潜阳,使阴阳平衡,白芍,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颤,牡蛎,海浮石,夏枯草软坚散结,化痰消瘿,知母清胃火,治消谷善饥,茵陈引肝气下达,折其上逆之势,五味子,酸枣仁安神定悸,并敛阴止汗。

此病的病机大多数肝火旺而伤阴,或者因阴虚而火旺,只要抓准病因病机,对症治疗,一般都会获效。

admin 发表于 2024-1-24 08:56:26


赵绍琴大师医案 瘿(良性甲状腺囊肿)

瘿(良性甲状腺囊肿)

崔某,女,33岁

初诊

颈下结喉部左侧有肿物隆起,约鸭蛋大小,推之可移,按之有弹性,无压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诊脉沉精,舌红苔白,气机失畅,血络瘀滞,先用清化方法。

苦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山慈菇10克,夏枯草10克,益母草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

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1克,七付

二诊

药后睡眠好转,精神见好。脉仍弦滑,舌红苔白,仍用前法,佐以咸寒散结。

白芷6克,防风6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6克,牛蒡子10克,山慈菇10克,夏枯草10克,郁金10克,杏仁10克,水红花子10克,焦三仙各10克,海藻1O克,昆布10克,七付

三诊

上方续服一月,颈下肿物明显见小,触之较软,若核桃大。

脉仍弦滑,前法继进。

白芷6克,防风6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山慈菇10克,夏枯草10克,浙贝母10克,郁金10克,杏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七付

四诊

上方又服一个半月,颈下肿物已消。前法小制其剂,以善其后。更须戒恼怒忧思,宽怀自解,以防复发。

白芷6克,防风6克,夏枯草10克,浙贝母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生牡蛎2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后停药观察,随访未复发。

[按]:甲状腺囊性肿物,虽为良性,却有迅速增大之可能。

中医辨之为痰气交阻,血络瘀滞,故用活血化瘀、调畅气机、咸寒软坚之法。若能持之以恒,必能消之于无形。更须患者调畅情志,增加运动,勿食辛辣及烟酒刺激之物,方可根治。

admin 发表于 2024-1-24 08:56:42

叶怡庭甲状腺瘤案一则

倪某,36岁,男,2月26日诊。两月前发现右侧颈部有肿块如蚕豆大,近来肿块增大到4*3公分,边缘不清楚质地坚硬。经多家医院检查有疑为癌肿,也有诊断为甲状腺腺瘤者,睡眠不佳,纳食二便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由热郁瘀阻,邪毒蕴结成肿。当清热解毒,软坚消肿。

野菊花9 重楼9 紫草9 黄药子9 当归9 赤白芍各12 丹皮9 桃仁9 鬼箭羽19 鬼球12 山甲6 犀黄醒消丸3克(吞服) 7剂

3月5日二诊:肿块变软,明显缩小,原方去醒消丸,加黄芪、皂刺各9 7剂

3月12日三诊:肿块基本消失,睡眠好转,舌红减,脉小弦。二诊方去皂刺、山甲,加没药9 7剂

3月22日四诊:肿块全消,同年另一病员转告其情况良好。

附 钱伯文甲状腺腺瘤一则

叶某,36 岁,女,患者于某年某月发现甲状腺右侧有一个鸽蛋大小的肿块,质地偏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而转院求中医治疗,患者经常低热不退,精神衰惫,心情急躁易怒,胃纳不好,月经不调,经行则腹胀且痛,腰际酸楚,苔薄腻,脉细弦。此肝郁化火伤阴,痰火凝结成核。海藻玉壶汤合内消瘰疬丸加减。

夏枯草24 昆布24 海藻12 玄参12 象贝12 煅牡蛎24 香附12 天龙2.4 水红花子12 生黄芪12 炒白术12 7副

二诊肿块未变,动则急躁易怒,颧红肢麻,苔薄脉弦,乃阴虚肝旺,前法佐滋阴降火,加丹皮9,六味地黄丸12 (吞) 7剂

三诊 肿块稍软,胃纳较好,前方加橘皮叶各6,桔梗6 去白术 14剂

四诊烦躁易怒,颧红肢麻好转,肿块稍见缩小,去香附,加黄药子12 14剂

五诊低热已退,肿块显著缩小,但睡眠不好,加茯苓12 夜交藤24 14剂

其后患者按照原方服用20余剂肿块消失未见复发.

原按:1 钱老体会夏枯草用于软坚散结必须大剂量,至少用到24克以上,通常可以用到30克。

2 天龙对于腺瘤有一定效果,常配合应用,一般对于初发或病程短者效果较好,病程长者往往效果不佳。

(选自《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admin 发表于 2024-1-24 08:56:57

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 医案

宋××,女,36岁。成都市某厂工人。

【病史】体质素弱,常患感冒。1977年5月,患外感咳嗽,服清热止咳中药数剂后,表证解。但越数日,忽发现颈部左侧有一包块,约2×3厘米,触之稍硬,随吞咽活动,无痛感。自觉心累,无其他明显症状。曾注射青霉素,服消炎药,后加服中药。同年6月,经××医学院附院诊断为“甲状腺左叶囊肿”,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接受,同年7月初转来求诊。

【初诊】左侧颈部出现包块已两月。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入夜难寐,手足清冷,恶寒,头昏。舌暗淡,苔淡黄而腻。此为瘿病,主证在少阴,兼太阳伤寒之表,法宜扶正驱邪,温经解表,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6克 桂枝10克 于姜30克 甘草30克 三剂

【二诊】上方服三剂后,包块开始变软,心累乏力略有好转。药证相符,重剂方能速效。上方姜、附、草三味加倍,再服三剂。包块明显变小,舌质稍转淡红,苔黄腻减。又以初诊方续进十剂,包块逐渐消失。

1979年7月13日,患者来信说:服药十余剂颈下包块消失,食欲睡眠大为好转。两年来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颈侧长包块,触之硬结,不与皮肤粘连,皮色如常,随吞咽而动,系瘿病之主要证候。《灵枢·寒热篇》谈及寒热瘰疬、鼠瘘之类,病在颈腋者,其病理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本例瘿病,正是如此。太阳与少阴相表里,风寒湿邪,日久深入少阴,表里同病。阳气渐衰,营卫不固,寒凝气滞,日益壅于颈侧而成结。故此案未泥于一般瘿肿多属痰气郁结,或火郁伤阴之常规。以太阳少阴证论治,温经解表,以畅气血;通阳散寒,以开凝聚。同样可收软坚散结之效。

admin 发表于 2024-1-24 08:57:09

甲亢特效方

秘方: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地黄15g、枣皮(又叫山萸肉)10g、牡丹皮15g、淮山药15g、茯苓10g、柴胡10g、泽泻10g、郁金10g、女贞子10g、白芍10g、佩兰10g、建曲10g、甘草10g,一定要用建曲,千万不要买到神曲两者相似,功效不同。

方法:用冷水泡20分钟,文火煲20分钟:加水煲2次,然后混合,分早晚服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亢治疗验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