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7:58:55

冠状动脉硬化的中医疗法

方解:冠状动脉硬化又称为冠心病,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是长期的高脂血症导致胆固醇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产生损伤引起的。所以要想治愈就必须将患者的的血管壁清理干净了,一旦血管壁清理干净,血管的管腔自然就会变大了,血流通畅了,心肌供血增加了,心脏就不会因为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而发生心绞痛了。

秘方:丹参、天麻、田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各50g。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装在“零号”的空胶囊壳里(药店有售),早上吃五颗,晚上吃五颗。也可保存于密闭防潮的保鲜盒里(注意:防止药物霉变),每天早上一小勺,晚上一小勺。一个疗程为半年左右,一般一个疗程后,大部份心绞痛病人的心前区都会不再疼痛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种病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所以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好转,坚持半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没有出现明显好转前,原有扩张血管的药仍然要继续服用。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7:59:08

中医辨证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痰浊内阻:治疗:祛瘀、降浊、燥湿。
   
       处方药:二陈汤加减。药用半夏、陈皮、橙、茯苓、生姜、甘草、泽泻、茵陈。

          处方中半夏辛热干燥,干湿化痰;橙色理气干湿,气顺则痰消;辅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脾旺,痰无由生;生姜可以减少逆化饮料,不仅可以控制半夏的毒性,还可以帮助半夏和橙色行气消痰;泽泻和阴陈利湿降浊;甘草调和所有药物。所有药物共用,共同发挥干湿化痰降浊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泽泻和阴陈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能明显抑制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脾虚痰盛者,可加炒白术,党参益气健脾化痰;痰热明显者,加竹茹清热化痰;大便结者,增加黄通腑降浊。

   
       2.气滞血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桔壳、甘草。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养血;柴胡、赤芍、甘草、行气养血;桔梗开肺气,载药上升,合上桔壳,升降气机,胸部宽阔;牛膝通血,引血下降。所有药物的配合使血液循环和气体循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在改善脂质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内皮细胞损伤、抗血小板凝结和消退斑块方面起着明显的作用。.肾精不足:治疗:补肾填精。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妲己、杜仲、当归、肉桂、附子。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妲己、枸杞、杜仲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肉桂、附子、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阴中求阳”,达到培补肾中元阳之效;当归补血养肝。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之功。
   
       根据这种分类,是为了辨证治疗的需要,但临证常见肾虚、痰浊、瘀血,只是以某种病理变化为主。肾虚者多为痰浊、瘀血。因此,临证的应用不能拘泥。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7:59:2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气虚血瘀:

  证候:心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遇劳则发,乏力气短,心悸,自汗懒言,苔薄白,舌质暗淡,胖有齿痕,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止痛。

  方药:心梗合剂或人参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党参,当归、白芍、地黄、茯苓、白术、黄芪、肉桂、五味子、远志、甘草。心梗合剂:党参、黄芪、黄精、丹参、赤芍、郁金、陈皮。加减:兼脾气虚者,可见腹胀便溏,食后胀满等症,上方加茯苓、白术等。兼肾气不足者,常见腰酸腿软,夜尿频,则可加用补骨脂、菟丝子、益智仁等。兼阴虚者,常见虚烦不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为苔中剥脱者,以生脉散全方,加丹皮、地骨皮。

  (2)胸阳痹阻型:

  证候:心痛甚,痛如椎刺,或如刀割,胸痛彻背,遇寒加重,伴有畏寒肢冷,乏力自汗,气短心悸,甚则喘咳不卧,吐白色泡沫痰,苔薄白或白腻,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饮。

  方药:轻者予栝篓在白半夏汤;重则用栝篓薤白白酒汤,用薤白、栝篓、半夏、丹参、赤芍、桂枝、白酒。也可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制的宽胸丸,药物有荜拔、细辛、檀香,冰片、良姜、元胡。疗效可达94.7%。加减:兼肾阳虚,心悸头晕,腰酸腿软,夜尿多,脉迟者,加用补骨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若肾阳虚水饮不化,外溢肌肤而见水肿者,真武汤合五苓散合方,以温阳利水;若水饮上泛心肺,而出现心动悸,喘咳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者,予乌头赤石脂丸合五苓散,加白果、苏梗、苏子、枣仁。若阳气虚衰,短气汗出如珠,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全身湿冷,四肢不温,脉微欲绝,应予参附汤或参附汤与右归饮合方(人参、附子、肉桂、山萸肉、枸杞、杜仲、熟地),以回阳救逆固脱。

  (3)气滞血瘀:

  证候:左胸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更甚,伴两胁胀痛,胸闷不舒,常太息,时而烦躁欲哭,心悸不宁,苔薄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加减:若疼痛轻者,可予丹参饮。若疼甚者酌加降香、郁金、延胡索以活血理气止痛。若因肝郁化火者,可酌加丹皮、栀子。若为女性七七肝始衰,因肝失儒养,而致肝失疏泻者,当以逍遥散加桃仁、红花、郁金等。

  (4)阴虚血阻:

  证候:心痛时轻时重,呈隐痛伴憋闷。劳则加重。伴随症有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舌暗红,或有瘀斑,苔少或剥脱,脉沉红弦。

  治法:育阴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左归饮合通幽汤,用熟地、山芋肉、枸杞、茯苓、山药、甘草、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加减:若心痛并且虚热甚为明显者,当上方加丹皮、知母、鳖甲、地骨皮等药。若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者,上方加夏枯草、龙骨、牡蛎等,兼心悸加麦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以养心安神。

  (5)湿热阻遏:

  证候: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伴院腹胀满不适,食欲欠佳,重则恶心、呕吐,体形肥胖,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宣痹通脉。

  方药:小陷胸汤加味。用栝篓。半夏、黄连、丹参、赤芍、鸡血藤、郁金、枳壳。加减:若兼胸院满闷,咳吐黄痰者,可予温胆汤加黄芩、桑白皮。伴便秘者加酒军。体质稍差者加全栝篓,或熟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冠状动脉硬化的中医疗法